高中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 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比较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朱 棣设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 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 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权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1 .《权利法案》内容:
A.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 司法权和军权 B.议会所拥有的“自由”
2.《权利法案》的作用:
A.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权力 B.大大削弱国王的权力,增强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 C.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 (6)内阁与议会关系
❖ 如果是内阁做错了,议会就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 的议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和内阁成员集体辞 职;如果是议会做错了,首相就可以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议会,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
材料一: 新华网伦敦01年6月8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7日 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 任英国首相。
2、经济方面:
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3、世界影响: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
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练习
你知道吗?
当今除英国外,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伊 丹麦女王玛 荷兰女王贝 挪威国王哈 丽莎白二世 格丽特二世 娅特丽克丝 拉尔五世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7课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大; 3、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激化矛盾; 4、苏格兰起义(导火线); (二)经过: 1、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标志资产阶 级革命爆发; 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宣布 成立共和国; 3、1653年: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 ,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 ——标志资产 阶级革命结束; (1)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 基础上联合发动的推翻国王统治 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 一场不流血政变,是一场反封建的革 命。
(2)意义:①避免了流血牺牲、社会动乱,有 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标志 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②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为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一)《权利法案》(1689年)—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1、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哪些 权力? 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选 举权、言论权、集会权; 2、《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 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英国国王:前:“君权神授”,王权无限, 不受制约; 后:法律从各方面限制王权; 议会权力:前:仅有提出财政、法律议案 的权力; 后:法律确立议会权力,议会 权力逐渐超过国王的权力; 3、《权利法案》有什么作用? ①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 果; ②否定了君权神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 保障(英国实现了由“国王的议会”到“议 会的国王”的转变,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 了转变); ③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注:(当时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 (二)责任制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行政权力转移于内阁)(三)议会选举改革(1832年)1、原因:①工业革命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并获得了下层民众的支持;③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意识增强;2、内容: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3、作用: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一)概念解读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罗伯特·沃波尔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 (1)内阁的由来
❖ 内阁的原意为密室,早期是国王与顾问和助手开会的 地方。
❖ (2)内阁制形成
❖ 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 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 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 然后再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国王也就 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 行政职责。
就政治体制而言, 布莱尔(工党)能够
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 分。
如果你是英国保守党的领导人之一,想要取代工党 的布莱尔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诸 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 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 选举。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 分。
比较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朱棣 设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 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 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精品课堂】第0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高一历史(同步版)(必修1)

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答案】 (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 师,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史料]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 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
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 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 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 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 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特点(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3)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1)国王:①产生:世袭、终身;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首相: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内阁: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②地位: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练习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2.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之后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C.1688年光荣革命后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3.光荣革命后,在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关是( )A.议会B.英王C.内阁D.首相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复习过程

《权利法案》的内容
保证了议会 哪些权力?
•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
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
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权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从上看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 如何?有何作用?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 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 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 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根据国王、议会、内阁关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归纳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首相
内阁
形式任命 英王
多 数 党 组
任 命
议会
阁
(权力中心)
下院 选民
英国君主立宪上制院特点
国王是国家(象贵征族,院统)而不治 议会居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假如你是英国下院议员,你是如何当选的?
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如何当选的?你 的地位如何?你有哪些权力?
(1)改革原因:
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 兴起
(2)改革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 为工业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代议制的完善)
1、形成过程:
国王召集内阁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概念解读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又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过程:1640—1688(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概念解读
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又
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
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
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 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
(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1640—1688
(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
(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
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
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
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
济政策
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③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
阁,行政权移交,责任制内阁形成。
(国王开始真正“统而不治”)
责任制内阁的运行原则:(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
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
★注意:
1.国王——————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内阁——————国家政府
首相——————政府首脑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是怎样产生的?分别拥有哪些权力或职能?
⑴国王——产生:世袭
权力:①任命首相;
②“临朝不理政”,但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③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⑵内阁——产生:首相组阁;也可以说间接地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权力: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②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⑶首相——产生:议会产生。
具体步骤:①成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②国王在形式上的任命。
权力:①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②地位非常重要,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
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④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⑷议会——产生: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资产阶级主要进入下议院。
权力:①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监督内阁)②掌握立法权
五、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拓展: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明朝——①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利较轻(少),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②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①国家行政机关,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君主不干涉内阁;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本课小结:
1、一条主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2、两个趋势: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权利法案》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1832年议会改
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