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

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

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

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

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

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

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

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

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

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4、《新约》《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奥林波斯神系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

6、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7、《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1、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俗喜剧。

【荷马史诗】1古希腊史诗的总称2西方最早的独立文学作品,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3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4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第二章中古文学【教会文学】1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2主要指的是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3体裁有圣经故事、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4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2骑士酷爱荣誉,把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并获得胜利视为最大的荣耀,并形成了“骑士精神”。

骑士文学反映了大量的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3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

【英雄史诗】1欧洲中世纪各民族的史诗2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人民的口头创作3早期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代表《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4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封建社会的英雄人物,体现了爱国英雄形象,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市民文学】1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欧洲中世纪反映市民生活与思想的作品2取材现实,强调“机智”,融讽刺,风趣,现实性于一体3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列那狐传奇》】1寓言讽刺叙事诗,作品以动物寓人2反映城市社会的矛盾冲突3狮子代表君主,狼代表贵族大臣,狐狸是典型的市民阶级4宣扬运用机智与强权周旋的思想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学才子派:1.是在莎士比亚之前。

“大学才子”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2、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3、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4、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

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

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2、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

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

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

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3、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4、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

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

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6、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

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

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

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从原始社会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相传为公元前9-8世纪时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是古希腊人以远古的特洛亚战争为依据,用神话的观点长期口头创作的结晶。

史诗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描写特洛亚战争和人与自然的斗争,歌颂部落英雄们的智慧和力量以及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风习以及古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意识。

史诗也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较早地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2.俄林波斯神系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俄林波斯山,以宙斯为众神之王的神的大家庭的故事。

宙斯是雷电神,他的兄弟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育神。

宙斯的子女中,阿波罗是日神,阿特米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赫淮斯托斯是匠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

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时期的生活。

3. 新喜剧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

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

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4.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文学。

它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上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它脱离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真实性,艺术性较差,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严重。

5.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随骑士制度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贵族文学,是封建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以法国为最盛。

它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为博得心爱的贵妇人的欢心甘冒一切风险等所谓“骑士精神”。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包法利主义】:指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崇尚金钱,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

“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何第二帝国时期享乐主义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

【社会问题剧】: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

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威塞克斯小说】英国杰出小说家哈代吧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

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故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这些小说反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资本主义对宗法制农村的侵蚀,具有悲观主义思想。

主要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哈代的“人物与环境小说”因这些长篇小说都以英国南部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而得名。

这些小说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矛盾性,既有对社会无情的揭露性,又有在命运面前不知所措,任其摆布的悲观性。

代表作品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黑色幽默】:又叫叫醒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美国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用变形与夸张、滑稽讽喻的手法,取消传统小说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

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

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

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

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

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

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

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

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论家长谷川天溪最早提出。

12、悬诗: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

六世纪时阿拉伯人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举行赛诗活动,获胜者的作品用金汁书写在麻布上,悬于卡尔白神庙,供后人观赏模仿,史称悬诗。

13、俳句: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由“5、7、5”3句式,17个音节组成,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或感受,含蓄凝练,淡雅清寂,代表作家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14、摄政关白:日本平安朝的政治制度,天皇年幼时,替天皇代政的最高职务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作为天皇的监护人协助天皇行政,称为“关白”.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外戚掌管统治大权,客观上促使平安女性文学繁荣。

15、框架结构:以《一千零一夜》为代表的结构模式,即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故事还包孕着故事。

故事之间有重迭、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

16、纸草卷文字:古代埃及最初的书面文学,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

17、《吠陀》: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

吠陀原为知识、学问之意,后成为印度人的宗教经典。

18、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文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高潮。

基本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用文学形象来宣扬存在主义哲学,其人物往往以荒唐的行动对抗荒谬的世界。

19、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主要特征是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常用漫画式的夸张、象征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

20、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

“黑色”就是在嘲讽中浸透的阴沉、痛苦、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

因此“黑色幽默”就是绝望的怪笑,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

艺术特点是作品情节结构具有开放性、随意性,但显得杂乱无章。

21、境遇剧:这是萨特创作的一种戏剧形式,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

22、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其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强调在幻觉中构筑意象。

23、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它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现象,通过意象来暗示而非直接表露,特点是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

24、表现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

主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注重描写人的外在行为。

25、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现代文学流派,意识流作家认为,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真正的真实,作家的任务就是要着力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他们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将时序颠倒,多层次多线索的立体交错结构。

26、超现实主义:是一战后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他们的观念是“只接受思想的启示,不受任何理智的控制,也不带任何美学的道德的偏见。

”在创作上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

27、卡夫卡式:卡夫卡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内心状态和幻像的一种记录,他常常描写人物内心的幻想和怪诞,用支离破碎的荒诞画面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沉心理骚动和对荒诞世界的心理反应,让人体验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抑郁感。

灾难感和压迫感。

28、罗斯塔之窗:“罗斯塔”是俄罗斯通讯社的简称,在十月革命之后,马雅可夫斯基同一些诗人,画家合作,出版了诗配画《罗斯塔之窗》,内容是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9、解冻文学:1954年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的发表,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西方对此倍加赞扬。

30、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冰山原则是由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四大要素构成。

这个原则体现了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

31、多余人:是指19世纪前期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品质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他们又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他们常常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找不到位置的多余人。

32、美丑对照原则:主要内容是在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美,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同时表现丑,不应该向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

肯定合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强烈的美丑对照,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

33、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史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钱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34、“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他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强烈的要求个性解放。

35、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世纪文学的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的风格。

36、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文学上强调模仿古代,对当时欧洲各国民族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37、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

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的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38、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现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猛烈冲击了教会神权统治,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标志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39、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以人性对抗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40、七星诗社: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由以龙沙为首七个贵族出身的诗人。

他们主张学习古典,同一民族语言,在改革语音、改革诗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1、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产生了新型小说即流浪汉小说,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城市平民的眼光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

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癫子》。

42、大学才子派: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英国戏剧进入繁荣时期,新建的剧院越来越多,一大群中产阶级出身、在大学念过书的作家产生了。

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

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出现准备了条件。

43、城市文学:十一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各国出现了城市和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级。

它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讽刺僧侣和封建主的专横与愚昧,歌颂市民和农民的机智,风格生活活泼,语言通俗诙谐。

44、《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相传诗人荷马所作,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氏族英雄的形象,表现古希腊人的社会观念和思想观念,史诗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优美。

45、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向外传播,并和东方文化相互交流,新喜剧和田园诗有较大的成就。

46、《新约全书》简称《新约》,是基督教的正典,也是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主要记叙了耶稣的救世言行以及他的门徒的事迹。

47、奥林波斯神统:是指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他们居住在奥林波斯山上而得名,它反映的是父权社会的特征。

宙斯是众神之主。

奥林波斯神统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主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