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进行交易,则所有互利的交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

假设

1.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那么,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我们认为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出出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为什么一定会实现?

1.帕累托效率:在该点上,要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唯一的情况是使其他人的

情况变坏。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变好的资源重

新分配。

3.边际替代率:一个人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4.假设有两个消费者A、B,有两种商品X、Y,数量分别为,A消费Xa、Ya ,

B消费Xb 、Yb . MRSa=3,MRSb=5

消费者A愿意用1单位的X交换不少于3单位的Y,消费者B愿意用不多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B能用少于5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增进自己的福利。如果A用1单位的X交换4单位的Y,B用4单位的Y交换1单位的X,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只要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重新分配是可能的,当MRSa不等于MRSb,产品的分配就未到达帕累托最优,消费者之间自由交换,总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直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可以自由交换,因此,完全竞争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则每种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商品的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社会通过适当的安排初始资源禀赋,则完全竞争市场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含义1.效率与分配公平问题肯一分开。

含义2.政府若能使用有效的方法转移资源,就无需干预市场价格。

是不是帕累托最优就等于完全竞争?

帕累托最优是作为衡量分配效率的标准,与完全竞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不过完全竞争的结果恰好满足帕累托最优。比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不通过市场使得资源配置处于任何一个行为人的MRS都相等的状态,那么这样的经济仍然是有效率的。

图P332

洛伦兹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弯曲,收入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在0-1之间,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在技术上具有非排他性、或者技术上排他,但排他成本过高而使市场失灵的产品。

1.纯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该产品的另一个人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非

竞争性

2.要阻止其他任何人消费该物品,不是代价非常大,就是不可能——非排他性

俱乐部理论: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在纯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某种特征的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所以可以对所有的商品从纯私人产品到纯公共产品进行一个一般性的定义)

俱乐部是一种组织,他仅对组织成员提供商品,即俱乐部产品。在俱乐部内部,成员对俱乐部产品的消费是平等的,非排他的。俱乐部为了提供产品而支出的成本的补偿来自向俱乐部成员的收费,但收费的原则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不平等的。

如果俱乐部的成员所获得的俱乐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依赖于成员的数量及其构成,那么就存在着拥挤。如果为零,那么就与纯公共物品一致,如果俱乐部的规模是一个人,实际上就是私人产品,如果是所有人,就是纯公共物品。所以俱乐部产品可以将产品从私人产品到纯公共产品作连续处理。

搭便车: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的特点,一种产品或服务一旦提供,就会有搭便车者,即不付费即享受好处的人。像消防。

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1.政府供给(公共部门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部门拥有向社会全体成员

征税的权力,税收是确保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2.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成本,不能通过

市场的到补偿);

3.第三部门供给(很多第三部门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

能迅速发现并创造性的满足地方需求);

4.社区的供给(社区演变为地域性单位、社团、个人多方利益整合的、具有多

种实际功能的城市基层社会实体)。

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要、供给和产量,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举。

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人类的行为的两个方面(经济决定与政治决定)重新纳入单一的模式,该模式注意且认为承担政治决定结果的人就是选择决策人的人。布坎南俱乐部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

图P145

蒂布特模型:相似偏好的人聚居在一起,每个社区的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是相同的,而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同的,为总支出成本的1/n。消费者对公共产品完全满意,社区达到公共服务的数量的最优规模,是一种理想化的社区模型。(揭示了地方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可能性,显示了公共产品的偏好,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了消费者的选择,引入了竞争机制)

用脚投票:选择一个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地方居住,放弃对自己不适合的地方,来实现对公共产品的选择。

地方公共产品:具有三个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收益被限定在非常小的区域内。

投票悖论: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容易出现投票结果随次序不同而变化,供选方案会有机会循环当选)

阿罗不可能定理: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当投票者拥有三个或者更多的离散的备选方案时,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将个人的有排序的偏好转换为共同主体的一致的排序、同时依然满足一组特定的标准)

中间投票人定理:当投票人的偏好排列都呈单峰状态时,周期多数现象就不会出现,如果总参与人为单数,简单多数规则可以产生唯一的集体选择方案,这一方案正好与处于中间状态的选民的偏好一致。

公共选择的参与者及各自选择的动机:

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1.选民——投票利益最大化(是否投票取决于①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②其

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2.政党——选票最大化(使自己的方案符合中间人投票意愿,为使其政治支持

最大化。);

3.官僚——预算最大化(即利益最大化,通过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来实现。);

4.利益集团——财富最大化(指那些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决策能

够施加影响的团体。对政府官员、投票人施加压力,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于组织而言,指其活动的公共产品,于社会而言,指私人性质的产品。)

5.寻租:定义——为维护既得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己谋利的行为。

图P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