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荀子》全文·注释·译文(劝学篇):学不可以已

国学经典《荀子》全文·注释·译文(劝学篇):学不可以已

国学经典《荀⼦》全⽂·注释·译⽂(劝学篇):学不可以已《荀⼦》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

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原⽂】君⼦⽈: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

故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越、夷、貉之⼦,⽣⽽同声,长⽽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嗟尔君⼦,⽆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于化道,福莫长于⽆祸。

【译⽂】君⼦说:学习不能够停⽌不前。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来的,但⽐蓼蓝更青;冰是由⽔凝固⽽成的,但⽐⽔还要寒冷。

⽊材挺直的如同⽊⼯的墨线,但⽤⽕烘烤,就可使它弯曲,进⽽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像与圆规画的⼀样,即使再经过烈⽕的烘烤,太阳的暴晒,它也不能再恢复原样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所以⽊材经过墨线加⼯才能取直,⾦属⼑剑在磨⼑⽯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学习⼴泛,⽽⼜能每天检查反省⾃⼰,那就会见识⾼明⽽⾏为不会犯错误了。

所以,不登上⾼⼭,就不知道天的⾼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的厚度;没有听到过前代圣王的遗⾔,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国、越国,夷族和貊族的孩⼦,⽣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哭声是⼀样的,但长⼤后习俗却不同了,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诗经》上说:“你们这些君⼦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要安守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

上帝知道了,就会赐与你极⼤的幸福。

”融化于圣贤的道德的精神修养就是最⾼明的,没灾没祸的幸福就是最持久的。

【原⽂】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之博见也。

登⾼⽽招,臂⾮加长也,⽽见者远;顺风⽽呼,声⾮加疾也,⽽闻者彰。

高中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高中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译文:学到的知识经常温习,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见解,可以凭此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文: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是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译文:聪慧敏捷而爱好学习,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而不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默默地把知识记住,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译文:他的为人,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乐于求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罢了。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献,勤奋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译文:学习起来如恐赶不上,学到后还害怕丢失了。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译文:抬头看,越觉得高大;用心钻研,越觉得高深。

看起来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出现了。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12.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智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译文: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易受愚弄;爱好耍弄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无所约束;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而害人害己;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出言偏激伤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好斗闹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狂妄任性。

劝学900字高中作文(通用28篇)

劝学900字高中作文(通用28篇)

劝学900字高中作文劝学900字高中作文(通用2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900字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900字高中作文篇1我从2245年的沉睡中醒来,见今之众人大多不知如何学习,感慨良久。

作此篇,兼怀战国时事!——题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从我们呱呱坠地,睁开双眼,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人和事开始,我们就开启了学习的大门!幼儿时我们的呀呀学语。

之后我们进入学校,开始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再后来,我们进入了社会参加工作,明白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不适者被淘汰的事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发生。

年纪大了以后,我们要学会如何养生,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人可千万不能在终点外倒下啊。

人云:活到老,学到老。

此言得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客观的事物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可以变化提高,人不也一样吗?只要你经过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够做到“知明而行无过”。

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太高傲了,太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知道“日三省吾身”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肯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一个人整日整夜的苦苦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这是为什么呢?拼命的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见的广阔;在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即使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人们在远处也能听的清清楚楚。

借助车马的力量,即使是腿脚不便的人也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力量,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横渡江河。

所以,学习应能取长补短,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高中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高中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译文:学到的知识经常温习,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见解,可以凭此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文: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是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译文:聪慧敏捷而爱好学习,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而不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默默地把知识记住,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译文:他的为人,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乐于求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罢了。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献,勤奋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译文:学习起来如恐赶不上,学到后还害怕丢失了。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译文:抬头看,越觉得高大;用心钻研,越觉得高深。

看起来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出现了。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12.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智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译文: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易受愚弄;爱好耍弄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无所约束;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而害人害己;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出言偏激伤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好斗闹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狂妄任性。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荀子劝学篇》评析、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荀子劝学篇》评析、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荀子劝学篇》评析、原文和译文《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评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

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

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

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

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

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原文】1.1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

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④,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⑤,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②已:停止,终止。

③蓝:即蓼(liǎo了)蓝,—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经过发酵后可以提制深蓝色的有机染料靛蓝。

④糅(rǒu糅):通“燥”,用微火熏烤木料使它弯曲。

⑤有:通“又”。

槁(gǎo搞):通“熵”,烤。

暴(pù 瀑):古“曝”字,晒。

⑥参:检验。

省(xǐng醒):考察。

高考文言文_劝学_翻译

高考文言文_劝学_翻译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勤学者,贵自勉。

勉自励,何所惧?《劝学》【翻译】昔日孔子,曾经拜项橐为师。

古时候的圣贤们,都崇尚勤奋学习。

勤奋学习的人,重要的是自我勉励。

自我勉励,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劝学》自古以来,学问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勤奋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正如《劝学》中所言,孔子虽然身居圣贤之位,却依然虚心向项橐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圣贤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尊重。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引用孔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云:“古圣贤,尚勤学。

”这说明,在古代,勤奋学习被视为一种崇高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勤奋学习,首先需要的是自我勉励。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激励,很难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正如《劝学》中所说:“勤学者,贵自勉。

”这里的“自勉”,就是指自我激励,自我鞭策。

只有通过不断自我激励,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自我勉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正如《劝学》中所说:“勉自励,何所惧?”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许多勤奋学习的例子。

他们或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或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提升自己。

这些人的成功,正是他们勤奋学习、自我勉励的结果。

总之,《劝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勉励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再次回顾《劝学》中的经典语句,以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我们勤奋学习的热情: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勤学者,贵自勉。

勉自励,何所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让我们牢记这些教诲,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高中作文万能课本素材:劝学

高中作文万能课本素材:劝学

高中作文万能课本素材:劝学《劝学》“劝”字在《劝学》一文中统领全篇,荀子意在勉励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提高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多向解读】1.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

荀子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习与思考只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明达的境界。

2.学习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定要持之以恒。

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难成大器。

3.借助外物,能补己之短。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借助外力的帮助,就能弥补不足。

荀子在《劝学》中这样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正是因为荀子的《劝学》历来为人传诵,影响颇广,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蟹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

但实际情形却不是这样的:蟹不是“六跪”,而是“八跪而二螯”;蟹偶尔寄居于蛇或鳝鱼的洞穴,但它极其善于挖洞,且洞中必有水,因为蟹喜欢其洞底最好是活水泉眼所在。

蛇和鳝利用天然的缝隙,把头钻进去,转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穴。

这些都是它们的习性。

【多向解读】1.学贵有疑。

无论是求学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如果后世读书人把荀子的话奉为真理,毫不怀疑,那么无端被扣上黑锅的蟹就可能将黑锅背到底了。

更重要的是,后人可能因此而永久地把错误当做常识。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断,甚至凭空捏造。

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当成反面教材,让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我们当引以为戒。

3.迷信权威。

荀子是一位令我们景仰的大思想家。

正是因为这个,很多人被他的光环给照花了眼睛,才盲目地迷信权威,不做一丝一毫的质疑。

关于荀子劝学的作文

关于荀子劝学的作文

荀子劝学的作文关于荀子劝学的作文《劝学》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荀子劝学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荀子劝学的作文一《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

《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

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

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

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

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

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

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

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

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

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

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

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

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

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

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

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

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

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

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

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国学精粹劝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译文:学到的知识经常温习,不是令人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见解,可以凭此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文: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是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译文:聪慧敏捷而爱好学习,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而不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译文:默默地把知识记住,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吗?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译文:他的为人,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乐于求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罢了。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献,勤奋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
译文:学习起来如恐赶不上,学到后还害怕丢失了。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译文:抬头看,越觉得高大;用心钻研,越觉得高深。

看起来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出现了。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12.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智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
译文: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易受愚弄;爱好耍弄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无所约束;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而害人害己;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出言偏激伤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好斗闹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狂妄任性。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译文: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苦思冥想,没有益处,不如
去学习。

1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译文:每天懂得那些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要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爱好学习的了。

1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译文:广博地学习而且坚守自己的志向,切实地发问而且对当前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那么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论语》
译文:各种工匠在工场制成他们的产品,君子通过学习获得真理。

17.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孟子》
译文:学习不知厌倦,是智慧;教人不怕疲劳,是仁爱。

18.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
译文:不一心一意,就学不好。

19.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文:学习不可以停止。

20.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译文:木材经过绳墨比量后就能取直,刀剑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省察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不会犯错了。

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
译文: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瞭望,不如登高看得广阔。

2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
译文: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知道,知道不如实行。

学习到了实行,就达到了顶点。

23.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荀子》
译文:勤学好问,不知厌烦;爱好士人,不知疲倦,这是天然的知识宝库。

24.不学之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

——《淮南子》
译文:不学习与学习之间的差别,就像聋哑人与正常人一样。

25.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

——《盐铁论》
译文:磨砺是为了使刀刃锋利,学习是为了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26.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法言》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即使没有忧愁,和禽兽有什么区别!27.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论衡》
译文:学问不经过长期学习和积累,就无法成名。

28.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在识知也。

——《论衡》
译文:天地之间有生命的东西,人是最宝贵的,贵在人懂得求知。

29.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潜夫论》
译文:天地间可贵的是人,圣人所崇尚的是义,德行和道义想要
有所成就靠的是智慧,明达智慧的人追求的是学问。

30.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潜夫论》
译文:道德的成就在于学习,而蕴藏在经典书籍之中;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而荒废于怠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