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上物理练习题含答案

上学期高一第一次物理练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分)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

别是()

A. 竹排,流水

B. 流水,青山

C. 青山,河岸

D. 河岸,竹排【答案】D

【解析】解:小小竹排江中游,描述竹排的运动的参考系是河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青山运动的参考系是竹排.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对参考系的理解能力.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当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就发生了运动.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

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

可把它看作质点

'

【答案】D

【解析】解:A、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能看成是质点,比如

在研究分子的运动的时候,分子虽然很小,但是不能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

B、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质点,与物体的运动的状态无关,所以B错误;

C、质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时间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所

以C错误;

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起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

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所以D正确;

故选:D.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m2,这就是说()

A. 物体速度变化量是2m/m

B. 每经过1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大2m/m

C. 任意1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

D. 任意1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2m/m

【答案】B

【解析】解:A、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m2,知每秒内速度增加2m/m,故A错误,B正确,C错误.

D、根据加速度的大小无法求出任意1s内的平均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任意1s内的平均速度在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析判断.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基础题.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m/m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

着以速度3m/m行驶另一半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

A. 2.5m/m

B. 2.4m/m

C. 2m/m

D. 3m/m

\

【答案】B

【解析】解:前半程的运动时间m1=m m

1=m

2

,后半程的运动时间m2=m m

2

=

m

3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m.=2m

m1+m2

=2.4m/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的时间,结合总位移和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m.=m m,并能灵活运用

5.如图所示,为A、B、C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

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m?m图象,则在

0?m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平均速度最大,B物体平均速度最小

B.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

C. 三个物体始终沿着同一方向运动

D. m0时C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m0时刻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故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由图象知A通过的路程最大,B、C路程相等,故平均速率不同,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BC沿同一方向运动,A先沿同一方向,后反向运动,故C错误;

D、在m?m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故m0时C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

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物体通过的位移等于纵坐标s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本题要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要理解掌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率不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6.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 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大

【答案】B

|

【解析】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则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

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其加速度可能为零,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运动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刚开始发射的火箭,故C错误.

D、加速度很大时,其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而不是速度一定很大,故D 错误;

故选:B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m=m=△m

△m

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理解首先抓住物理意义,其次是定义式,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 只有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解: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不接触一定不产生弹力,故B错误.

C、只有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弹力,故C正确.

D、根据胡克定律得知,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而不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根据弹力将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以及胡克定律进行分析.

解决本题关键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胡克定律,属于基础性的问题.

8.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B. 把物体从赤道向两极移动,物体的重力不变

C.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答案】D

【解析】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

B、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把物体从磁道向两极移动,物体的重力增大.故B错.

C、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等效成重力作用在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铁环的重心在圆心,圆心不在铁环上.故C错.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D正确.

故选D.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万有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等效成重力作用在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铁环的重心在圆心,圆心不在铁环上.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要知道重力是怎么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重心的概念、以及重力的方向.此题属于基础题.

9.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赤道处最大

B. 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所以重力加速度也大

C. 重力加速度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D. 重力加速度随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山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平地的

重力加速度小.

【答案】D

【解析】解:A、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赤道处是最小的.故A错误.

B、自由落体运动仅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重力加速度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D、重力加速度随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山上的重力加速度比平地的重力加速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由于重力在赤道处最小,两极的重力最大;并且重力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分析即可.

本体考查的重力加速度的有关概念,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基础题目.

10.一个物体从教学楼的四楼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则物

体从抛出到落地一共需要的时间为()

A. 1s

B. 1.5m

C. √2m

D. (√2?1)m

【答案】C

【解析】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m=1

2

mm2,有:

m 2=1

2

mm2①

m=1

2

mm′2②

联立解得:

m′=√2m=√2m

故选: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

的一半,根据m=1

2

mm2,求出物体下落的总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

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m=1

2

mm2.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

11.如图示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则()

12.

A. 在运动过程中,A物体总比B物体速度大

B. 当m=m1时,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同

C. 当m=m1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当m=m1时,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答案】AB

【解析】解:A、在m?m图象中,斜率代表速度,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故A物体总比B物体速度大,故A正确;

B、在m?m图象中,位移为末坐标减初坐标,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故B正确;

C、当m=m1时,两物体的斜率不同,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物体都做匀速运动,加速度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B

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m?m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越大,速度越大.由图直接读出发的时刻.

对于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是哪一种图象,然后才能根据坐标及斜率的意义进行分析.本题要知道m?m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1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

根据图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初速度为3m/m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m2

C.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 该物体0?2m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答案】AB

<

【解析】解:A、由图可知,m=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3m/m.故A正确.

B、物体的加速度为:m=△m

△m =?3?3

4

=?1.5m/m2,即加速度大小为

1.5m/m

2.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为3m,没有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

D、物体在前2s内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为m.=m0+m

2=3+0

2

=1.5m/m.故

D错误.

故选:A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m=0时刻的速度读出初速度.由斜率读出加速度.根据“面积”等于位移,研究2s末物体的位置,并求出前4s内的位移,再求解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图象读出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抓住“面积”等于位移,斜率等于加速度是关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

1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

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m1=5.18mm,m2=4.40mm,m3=

3.62mm,m4=2.84mm,m5=2.06mm,m6=1.28mm.

15.

16.(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m.

17.(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m= ______ m/m2.

18.(3)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m3= ______ m/m.【答案】0.1;0.78;0.323

【解析】解:(1)电源的频率为50Hz,故每隔0.02m打一次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故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m;

(2)根据推论公式△m=mm2,有:

(m1+m2+m3)?(m4+m5+m6)=m(3m)2

解得:

m=(m1+m2+m3)?(m4+m5+m6)

9m2=[(5.18+4.40+3.26)?(2.84+2.06+1.28)]×0.01

9×0.12

=0.78m/m2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3点速度等于2、4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3=m4+m3

2m =(2.84+3.62)×0.01

2×0.1

=0.323m/m

故答案为:(1)0.1;(2)0.78;(3)0.323.

(1)电源的频率为50Hz,故每隔0.02m打一次点;

(2)根据推论公式△m=mm2列式求解加速度;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

本题关键记住两条结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为一个常数,即△m=mm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分)

19.画出下列各图中小球与棒所受的弹力方向

20.

【答案】解:第一个图:球和两接触面的弹力,均过圆心,作出示意图如下图.

第二个图:棒受到垂直于棒的支持力与沿着圆心方向的弹力.

第三个图: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第四个图: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与侧壁的弹力,

作出弹力示意图如下图.

答:受力图如上所示.

【解析】常见的弹力有三种: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压力指向支持物,支持力垂直于接触指向被支持物.绳子的拉力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是接触力,通过找接触物体的方法,确定物体受到几个弹力,再根据弹力方向特点分析其方向.

弹力产生在接触面上,常见的支持力或压力是弹力,它们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常见的方向分3种情况:(1)点和平面接触垂直于平面,(2)点和曲面接触垂直于曲面的切面,(3)曲面和曲面接触垂直于曲面的公切面.弹力是接触力,分析物体受到的弹力时,首先确定物体与几个物体接触,要逐一分析各接触面是否都有弹力,不能漏力.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

21.某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问:

22.(1)第1秒末位移是多少?

23.(2)第2秒末的速度是多少?

24.(3)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取10m/m2)

【答案】解:(1)根据公式:m=1

2mm2得m=1

2

×10×12m=5m

(2)根据公式:m m=mm得m2=20m/m

(3)(3)根据公式:m m=mm得第3秒末的速度m3=30m/m

(4)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m=1

2

(m2+m3)=25m/m

(5)答:(1)第1秒末位移是5m

(6)(2)第2秒末的速度是20m/m

(7)(3)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m/m

【解析】(1)根据m=1

2

mm2求得下落高度

(2)根据m=mm求得速度

(3)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

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基础题.25.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

路的最高限速为108mm/m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m=

0.50m,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m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

离至少应为多少

【答案】解:108mm/m=30m/m.

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m1=mm=30×0.5m=15m.

汽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由运动学公式得:m

2=m2

2m

=302

10

m=90m

则汽车间的距离至少为△m=m1+m2=15m+90m=105m

答: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05m.

【解析】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两段过程中的位移,从而得出汽车间的最小距离.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26.一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27.(1)前8s内的平均速度.

28.(2)6~8m内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加速度是多少.

29.(3)8~10m内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加速度是多少.

30.(4)6~10m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解:(1)根据面积法得:

前8s内的位移为:m═3+8

2

×4m=22m

平均速度为:m.=m

m =22

8

=2.75m/m

(2)6~8m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m=△m

△m =0?4

2

=?2m/m2

(3)8~10m内物体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m=△m

△m =0?4

2

=

?2m/m2

(4)6~10m内物体的位移为:m′=1

2×4×2?1

2

×4×2=0m

答:(1)前8s内的平均速度为2.75m/m.

(2)6~8m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m2.

(3)8~10m内物体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m2

(4)6~10m内物体的位移是0m.

【解析】(1)根据面积法求得位移,再求平均速度.

(2)、(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4)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来求解位移.

解答本题应注意:(1)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图象在时间轴下方时,面积表示位移是负值;(3)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