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
• 上部纵筋锚入长度: max(12d,梁宽/2) • 上部纵筋长度=筏板净长+2×锚固长度 • 下部纵筋长度=筏板长-2×保护层+15d×2 • 根数=[板净宽-2×min(板筋间距/2,75)]/间距+1
• 上下部纵筋长度=筏板长-2×保护层+12d×2 • 根数=[板净宽-2×min(板筋间距/2,75)]/间距+1
平板式筏形基础
• 上部纵筋长度=筏板净长+2×锚固长度max(12d,梁宽/2) • 下部纵筋长度=筏板长-2×保护层+15d×2 • 根数=[板净宽-2×min(板筋间距/2,75)]/间距+1
平板式筏形基础封边构造
• 上下纵筋=板长-2×保护层+2×12d • U形封边构造筋=板厚-2×保护层+2×max(15d,200)
• 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
二、筏形基础的分类
梁板式筏 形基础 基础梁
基础主梁JL
基础次梁JCL
基础平板LPB
筏形基础
板式筏 形基础
柱下板带ZXB
基础平板BPB
跨中板带KZB
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
三、筏形基础平面注写
•编号 集中 标注 •截面尺寸 •配筋 •梁底面标高
筏形基础
四、筏形基础钢筋
柱下板带ZXB/ 跨中板带KZB
筏形基础 钢筋种类
底部贯通纵筋 顶部贯通纵筋
平板式基 础平板BPB
底部贯通纵筋 顶部贯通纵筋
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
• 筏形基础主梁
• 底部贯通筋长度=梁长-2×保护 层+2×15d
• 顶部贯通筋长度=梁长-2×保护 层+2×15d
筏板基础资料

➢ 方法缺点——虽然克服了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 的基本缺点,具有能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优点, 但是,它的扩散能力往往超过实际情况。由于计 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较实测值为大, 而实际地基压缩层厚度是有限的,压缩层范围内 土质往往是非均质的,即使是同一种土层组成, 变形参数也有随深度而增长的情况。按半空间弹 性理论所得的地基反力分布一般呈马鞍形和集中 在梁端和板的边缘处,这是半空间弹性理论所算 得的梁板弯矩大的主完要整编原辑p因pt 。
➢方法缺点——基础宽度加大后,基底土的 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计算时,基 底已经连成了一体却不考虑其连续性,因 此很不合理,计算的结果是不经济的。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48
2.倒楼盖法
➢方法概述——假定筏板为一块倒置于地基 上的连续板,由纵横墙支承。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按普通的楼盖计算。
26
柱钢筋在桩基承台板/桩承筏形基础 中的锚固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27
柱钢筋在桩基承台板/桩承筏形基础 中的锚固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28
柱钢筋在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锚固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29
柱钢筋在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锚固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46
3.3 筏板基础计算
(1)确定筏板底面尺寸和板厚 (2)确定筏板基的地基反力 (3)筏板内力计算及配筋
完整编辑ppt
21.07.2021
47
1.悬臂法
➢方法概述——就是传统的墙下钢混条基计 算法。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为了减小基底压力使之满足软弱地基承载 力的要求而将基底加宽到互相连通的程度, 但不作为连续的整板去分析。
筏板基础的概念

筏板基础是一种扩展基础形式,通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弱的情况。
以下是筏板基础的一些关键信息:
1.定义和用途:筏板基础是将建筑物的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通
过联系梁连接起来,并整体浇筑底板形成的基础。
这种基础能够提供足够刚度,有助于调节不均匀沉降,适用于高层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等。
2.类型:筏板基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
筏板基础。
平板式筏基适用于荷载不太大、柱网较均匀且间距较小的情况;而梁板式筏基则多用于荷载较大的情况。
3.结构和功能:筏板基础在构造上类似于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
它扩大了基底面积,提高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这种基础可以设置在地基上,当地基承载力较小时也可以设置在桩上。
4.适用范围:当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无法适应地基变形的需
要时,筏板基础就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
它的选型需要根据工程地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筏板基础详解

(一)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方式进行表达。
2.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其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柱、墙平面与基础平面一起绘制。
3.通过选注基础梁底面与基础平板底面的标高高差来表达二者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明确其:“高板位”(梁顶与板顶一平)、“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中板位”(板在梁的中部)三种不同位置组合的筏形基础。
4.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和编号;a)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a)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分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与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当仅设置贯通纵筋而未设置附加非贯通纵筋时,则仅做集中标注。
b)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 向)板区划分条件:i当板厚不同时,相同板厚区域为一板区。
ii当因基础梁跨度、间距、板底标高等不同,设计者对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区域采用不同配置时,配置相同的区域为一板区。
各板区应分别进行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内容规定如下:注写基础平板的编号。
‚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ƒ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在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
(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xx)无外伸、(xxA)一端有外伸,(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均可按一跨考虑。
筏板基础施工工艺

筏板基础施工工艺1、基础素砼垫层施工基坑长宽尺寸、位置、基底标高和平整度、基底土质等经检验合格,砂石垫层完成后,开始进行基础素砼垫层施工。
垫层施工前将标高引测到基坑内,并用短钢筋做出垫层顶标高标记。
垫层周边用胶合板模板支模,垫层模板应位置准确,上口平直,模板背面钉入短钢筋固定牢固。
基础垫层采用100厚C15砼。
砼运送至浇筑地点后,先用铁锹粗略摊平,用铁辊子反复碾压密实,然后根据标高控制线用大杠将表面刮平,不平处随时找补,最后用木抹子将表面砼拍压密实、搓平。
2、筏板基础工程基础为筏板基础,砼采用泵送商品砼,底板砼分三层一次浇注完毕,在砼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选用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
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为提高抗渗能力,地下部分外墙和底板添加抗渗防水剂以形成自防水砼,大体积砼还应掺适量的缓凝剂,后浇带砼比原设计应提高一个级别。
1)筏板基础施工顺序测量放线→绑扎底板下排钢筋(先短跨,后长跨)→安装钢筋支架→绑扎底板上排钢筋(先长跨,后短跨)→地下一层墙、柱插筋绑扎→外墙止水钢板安装→电梯井坑、集水坑及后浇带支模板→基础底板砼浇筑。
(水电预埋、预留及避雷接地体焊接与土建配合穿插施工)2)测量放线根据设于基坑外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至防水保护层上,再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放出其它细部轴线,最后拉钢尺放出地下一层剪力墙、柱等竖向构件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线。
为了便于区分,将柱、门窗洞口位置线四角用红油漆涂成三角形标记。
3)钢筋制作、绑扎钢筋在加工棚内制作成型,用塔吊运到作业面绑扎就位。
钢筋加工制作主要采用机械方式,形状和长度相同的钢筋统一下料,统一制作,下料时先下长料,后下短料,长短料搭配使用,制作成型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在施工现场码放整齐,挂牌备用。
基础底板下排钢筋绑扎前,先根据基础底板配筋图划出钢筋排布线,将底板短跨方向下排钢筋放在预定位置,短跨钢筋摆好后,再摆长跨方向钢筋,钢筋所有交叉点全部用22#镀锌铁丝绑扎牢固,绑扣应成“八字”形,防止骨架扭曲变形。
筏板基础

(1) 应尽量使上部结构的荷载合力重心与筏基形心相重合, 从而确定底板的形状和尺寸.当需要将底板设计成悬挑板时, 要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以减小基础端部基底反力过大而对基础弯距的影响;
(2) 底板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验算确定. 柱网间距较大时可在柱间设置加强板带(暗梁加配箍筋) 来提高抗冲切强度以减少板厚, 也可采用后张预应力钢筋法来减少混凝土用量和造价. 决定板厚的关键因素是冲切, 应对筏基进行详细的冲切验算;
(4) 加强底板的刚度和强度, 在大跨度柱间设置加强板带或暗梁等.
3 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
筏板基础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平板式筏基和肋梁式筏基, 包括等厚度或变厚度底板和纵横向肋梁. 一般情况下宜将基础肋梁置于底板上面, 如果地基不均匀或有使用要求时, 可将肋梁置于板下, 框架柱位于肋梁交点处. 在具体筏基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 将出露地质较差的土层挖出一部分, 换填低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形成素混凝土厚垫块, 以改变和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也可以采用“换填法”, 垫层采用碎石、卵石等材料, 经碾压或振密处理, 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2) 调整上部结构荷载或柱网间距, 减小基底压力差;
(3) 调整筏板基础形状和面积, 适当设置悬臂板, 均衡和降低基底压力;
5 裙房基础的设计
由于裙房的单柱荷载与高层主楼相比要小的多, 因此无需采用厚筏基础, 采用薄板配柱下独立扩展基础即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裙楼独立柱基的沉降与主楼筏板基础的沉降要相协调, 即控制沉降差在允许值范围内. 应根据公式计算主楼沉降量S , 再按各柱的荷载N 值和S值反算出各独立柱基础的面积A (尚应验选地基承载力).
(1) 这种理论的假定条件遵循虎克定律, 即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 土体任何一点都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与土体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不相一致;
筏板基础施工

筏板基础施工7.1 筏板基础构造7.1.1 筏板基础概念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混凝土底板、筏板,以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板基础。
其整体性好,能很好地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筏板是在基础工程中的一块混凝土板,板下是地基,板上有柱、墙等。
因其如筏浮于土上,而被形象地称为筏板。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形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在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
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
7.1.2 筏板基础的应用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形基础的使用。
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形式。
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形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图7.1)。
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筏板基础也属于扩展基础的一种,一般用于高层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刚度以调节不均匀沉降。
图7.1 筏板基础7.1.3 筏板基础的构造要求(1)强度等级筏板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选用,但不应小于0.6 MPa。
必要时宜设架空排水层。
(2)墙体采用筏板基础的地下室,应沿地下室四周布置钢筋混凝土外墙,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 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 mm。
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及防渗等要求。
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 mm,间距不应大于300 mm。
(3)板厚筏板基础底板的厚度均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筏板基础

构造要求
1、肋梁式筏板基础,肋梁地构造按柱下条形基础施工。 2、底板厚度满足抗剪切及斜截面抗剪要求,最小厚度 200mm,肋梁不外伸时筏板悬臂长度不宜太长,纵向不宜 超过800mm,横向不宜超过1000mm,筏板配筋除符筏形基础,柱下筏形基础 根据结构特点,分为: 平板式,梁板式
梁板式: 单肋: 双肋:主肋,次肋,或全部主肋 次肋:目的,减少底板厚度
平板式:
厚度:0.5---1.5米 底板厚度可根据50mm/层楼确定,验算抗冲切强度。 底板厚度不小于200mm 5层楼以下:大于等于250mm 6层楼以下:大于等于300mm 优点:混凝土用量多,不需要模板,施工简单,建设速度快。
筏板基础
一、概述
1、大基础面积,埋深一般较大,比较容易满足地基承载力要 求 2、与上部结构联合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整体刚度,调整不 均匀沉降。局部沟槽,洞穴,跨越作用等 3、提供更大的地下空间,筏板作为地下室底板。
筏板覆盖大面积,厚度和刚度有限,无能力调整过大的沉降差, 对局部范围地基土软硬相差过大,结构对变形很敏感的情况, 慎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面钢筋
•1、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 筋间距a≤200; •2、十字相交的基础梁,其侧面构造钢筋锚入交叉梁内15*d,丁字 交叉的基础梁,横梁外侧的构造钢筋应贯通,横梁内侧和竖梁两侧 的构造纵筋锚入交叉梁内15*d;(见图一、图二)
梁相交处侧面构造筋构造
吊筋
•1、底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左右宽 的最大跨度值,a=1.2*la+hb+0.5*bb); •2、下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弯折; •3、上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为:max(12*d,bb/2); •4、基础次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基础主梁边50开始布置;
基础次梁外伸构造
钢筋培训——筏板基础
相关构件
• • • • • • 筏板基础 1、平板式筏板基础 2、梁板式筏板基础 筏板主筋 筏板负筋 跨筏板主筋
基础的分类
低板位梁板式筏基(梁底与板底一平)
梁板式筏基
高板位梁板式筏基(梁顶与板顶一平) 中板位梁板式筏基(板在梁的中部)
基础
平板式筏基
无变截面筏板基础
• 图纸标注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底标高-3.05
钢筋计算
• • • • • • • • • 上层钢筋 低板上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高板上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下层钢筋计算 净长+伸入基础梁内的锚固la 根数计算 净长/间距
练习
基础梁 框架柱 400*1200 400*600 底标高-3.05
• 1、吊筋锚固 为20d • 2、吊筋倾斜 段角度当梁高 ≤800为45° 当梁高>800 时为60 ° • 3、平直段长 度为次梁宽度 +2*50
箍筋
• 箍筋形式
箍筋计算
• 1、当具体设计采用三种箍筋时,第一种配置最高的箍筋(间距最小直 径最大)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置在跨两端(在柱与基础主梁结合部位 亦附加设置,但不计入总道数),其次向跨内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 置第二种配置次高的箍筋,最后将第三种箍筋设置在跨中范围; • 2、当具体设计未注明时,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外伸部位,以及基 础主梁端部节点内按第一种箍筋设置;
基础梁相交箍筋设置构造
•1、当两为等高基 础主梁交叉时,基 础主梁A的顶部与 底部纵筋均在上交 叉,基础主梁B均 在下交叉,当设计 另行注明时,按照 设计执行 •2、当两向为不等 高基础主梁时,截 面较高者为基础主 梁A,截面较低者 为基础主梁B
加腋钢筋
• 梁加梁高加腋钢筋
• 加腋钢筋根数确定: • 如果未作说明,则为基础主梁顶部第一排钢筋数 量n-1根,直径与主梁钢筋直径相同。
练习
基础梁 框架柱 400*1200 400*600 底标高-3.05
筏板变截面构造(3)
钢筋计算
• • • • • • • • 上部钢筋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高的面筋计算: 净长+锚固+锚固 筏板基础上表面标高低的面筋计算: 净长+锚固+锚固 下部钢筋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sin(角度)-保护层+ 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 筏板基础下表面标高低的底筋计算: • 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钢筋锚入支座长度
筏板变截面构造(2)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底标高-3.05
钢筋计算
• 上部钢筋计算 • 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保护层+设 定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 下部钢筋计算 • 厚板钢筋:净长+支座宽-支座保护层+高差 /sin(角度)-保护层+锚固+支座宽-保护层+弯 折 • 薄板钢筋: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钢筋 锚入支座长度
•1、梁上部第一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弯折12*d; •2、梁下部底排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弯折12*d; •3、梁下部非底排纵筋 伸至外伸边缘截断;
练习
框架柱KZ 400*600 基础梁JZL 400*1200
相关知识点
• 可以设置上部钢筋遇到支座的做法: • 1、遇到支座断开计算 • 2、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筋搭接定尺长度时 断开 • 锚固的设置,可以选择设置,有6种选择。 • 不规则筏板,可以选择钢筋长度的计算方 式。
筏板变截面构造(1)
练习
MJ-1厚度800, 底标高-2.65 MJ-2厚度800, 底标高-3.05
MJ-1 MJ-2
有外延的筏板基础
• 有外延的筏板基础钢筋计算与前面所述的 筏板基础钢筋计算相似。 • 外延部分单独计算了上层钢筋。
筏板负筋
• 在筏板基础中,一般没有负筋,什么情况 下会用到负筋? • 当梁板式筏板基础中基础梁下有底部非贯 通纵筋
筏板基础封边钢筋
基础板带
• • • • 基础板带的含义 基础板图纸标注
施工现场基础梁钢筋
套筒连接 基础梁上 部钢筋
基础梁平面表示法
• 集中标注 JZL1 400*800 A12@150/200(4) B8B25 2/6;T6B25 4/2 G2B12 B—BOTTOM 底部钢筋 T—TOP 顶部钢筋 • 原位标注与楼层框架梁表示相同
基础梁中的钢筋类型
• • • • • • • • 通长钢筋 A、底部钢筋 B、顶部钢筋 支座钢筋 侧面钢筋 吊筋(反扣) 箍筋 加腋钢筋
通长钢筋
• 输入d轴线 的基础梁, 计算并查看 结果 • 柱子尺寸 800*500
基础梁端部无外延构造
•1、端部无外伸构造中基础梁底 部与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成 对连通 •2、底部或顶部多出的纵筋伸至 基础梁端部弯折,其弯折长度为 15*d;
框架柱 400*600 基础梁 400*1200
筏板基础钢筋现场图
钢筋计算
• 下部钢筋 • 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 • 上部钢筋
• • • • • 净长+锚固+锚固(max(ha/2,12*d)) 平板式筏板基础上部钢筋 净长-2*保护层+2*弯折(12d) 根数计算 净长/间距
基础梁端部有外延
•1、梁上部第一排与下 部底排纵筋伸至外伸边 缘弯折,其弯折长度为 12*d; •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 入边柱或角柱内弯折 12*d; •3、下部非底排纵筋伸 至外伸边缘截断;
非贯通钢筋
柱截面 800*500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构造
•1、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支座两侧最大跨的跨 度值, a=1.2*La+hb+0.5*hc) •2、节点区内的箍筋按梁端箍筋设置; •3、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 •4、当纵筋采用搭接,在搭接区域内的箍筋间距为min(5*d,100mm) •5、不同配置的底部通长筋,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一跨的跨中连接区域 连接; •6、当底部筋多于两排时,从第三排起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由设计注明;
加腋钢筋长度计算
• • • • 端支座处加腋钢筋: 锚固+斜段长度+锚固 中间支座处加腋钢筋: 锚固+斜段长度+支座宽度+斜段长度+锚固
加腋钢筋
• • • • • 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位加腋构造 十字相交,丁字相交 基础主梁与角柱结合部位 基础主梁中心穿柱构造 基础主梁偏心穿柱与柱相交部位
基础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