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作业实验五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作业实验五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作业实验五

王锋

实验五:多种功率谱估计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a.了解功率谱估计在信号分析中的作用;

b.掌握随机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掌握参数模型描述形式下的随机信 号的功率谱的计算方法;

c.掌握在计算机上产生随机信号的方法;

d.了解不同的功率谱估计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准备

有三个信号源,分别代表三种随机信号(序列)。 信号源1:

123()2cos(2)2cos(2)2cos(2)()x n f n f n f n z n πππ=+++

其中,1230.08,=0.38,0.40f f f == z(n)是一个一阶 AR 过程,满足方程: ()(1)(1)()z n a z n e n =--+ (1)0.823321a =-

e(n)是一高斯分布的实白噪声序列,方差20.1σ=

信号源2和信号源3:

都是4阶的AR 过程,它们分别是一个宽带和一个窄带过程,满足方程: ()(1)(1)(2)(2)(3)(3)(4)(4)()x n a x n a x n a x n a x n e n =--------+ e(n)是一高斯分布的实白噪声序列,方差2σ,参数如下:

三、实验内容

a. 描绘出这三个实验信号的真实功率谱波形。

b. 在计算机上分别产生这个三个信号,令所得到的数据长度 N= 256 。

注意:产生信号的时候注意避开起始瞬态点。例如,可以产生长度为512 的信号序列,然后取后面256 个点作为实验数据。

c. 分别用如下的谱估计方法,对三个信号序列进行谱估计。 1、经典谱估计 周期图法 自相关法

平均周期图法(Bartlett 法)

Welch法(可选每段64 点,重叠32 点,用Hamming 窗)2、现代谱估计

Yule - Walker方程(自相关法)

最小二乘法

注:阶次p可在3-20之间,由自己给定。

四、实验结果分析

生成的信号源

进行一次估计时的结果:信号1的经典谱估计:

信号1的现代谱估计:

信号2的现代谱估计:

信号3的现代谱估计:

运行50次求平均的结果:信号1的经典谱估计:

信号1的现代谱估计:

信号2的现代谱估计:

信号3的现代谱估计:

运行1次估计结果分析:

可见现代谱估计的分辨率和光滑性都比较好。而经典谱估计中,周期图法和自相关法的分辨率较好,但是光滑性不好,起伏剧烈。Bartlett法和Welch法光滑性比较好,但是是分辨率降低了很多。

运行50次结果分析:

可以看到运行50次求平均后,周期图法以及自相关法的光滑性都得到了改善,并且没有降低分辨率。这是因为50次求平均对于平稳信号来说相当于进行了数据长度更长的welch 法和平均周期图法,因此在没有牺牲分辨率的情况下,改善了光滑性。

实验还发现,burg算法的结果很不稳定,分辨率有时极差,这可能与随机信号的采样点数太少有关。需要进步一研究。

五、原程序清单

%=======生成信号源1=======

e1=wgn(1,512,0.1);%生成高斯白噪声

a1=-0.823321;

z1(1)=0;

for i=2:512

z1(i)=-a1.*z1(i-1)+e1(i);

end

f1=0.08;f2=0.38;f3=0.40;

for i=1:512

xn11(i)=2.*cos(2.*pi.*f1.*i)+2.*cos(2.*pi.*f2.*i)+2.*cos(2.*pi.*f3.*i)+z1(i);

end

xn1(1:256)=xn11(257:512);%取后半段256点

subplot(3,1,1);

plot(1:256,xn1)

title('信号源1');axis([0 256 -10 10])

%=======生成信号源2=======

e2=wgn(1,512,1);%生成高斯白噪声

a21=-1.300;a22=1.200;a23=-0.600;a24=0.250;

z2(1)=0;z2(2)=0;z2(3)=0;z2(4)=0;

for i=5:512

z2(i)=(-a21).*z2(i-1)+(-a22).*z2(i-2)+(-a23).*z2(i-3)+(-a24).*z2(i-4)+e2(i);

end

xn2(1:256)=z2(257:512);%取后半段256点

subplot(3,1,2);

plot(1:256,xn2)

title('信号源2');axis([0 256 -10 10])

%=======生成信号源3=======

e3=wgn(1,512,1);%生成高斯白噪声

a31=-2.750;a32=3.799;a33=-2.650;a34=0.928;

z3(1)=0;z3(2)=0;z3(3)=0;z3(4)=0;

for i=5:512

z3(i)=(-a31).*z3(i-1)+(-a32).*z3(i-2)+(-a33).*z3(i-3)+(-a34).*z3(i-4)+e3(i);

end

xn3(1:256)=z3(257:512);%取后半段256点

subplot(3,1,3);

plot(1:256,xn3)

title('信号源3');axis([0 256 -100 100])

%====信号1的经典谱估计===

m=50;%实验次数m取1和50

for i=1:m

X11(:,i)=fft(xn1,512);px11(:,i)=1/256*abs(X11(:,i)).^2;%周期图法

Rx12(:,i)=xcorr(xn1);px12(:,i)=1/256*abs(fft(Rx12(:,i)));%自相关法

xnk1(1:64)=xn1(1:64);xnk2(1:64)=xn1(65:128);

xnk3(1:64)=xn1(129:192);xnk4(1:64)=xn1(193:256);

Xnk1(:,i)=fft(xnk1,128);pxnk1(:,i)=1/64*abs(Xnk1(:,i)).^2;Xnk2(:,i)=fft(xnk2,128);pxnk2(:,i)=1/64*a bs(Xnk2(:,i)).^2;

Xnk3(:,i)=fft(xnk3,128);pxnk3(:,i)=1/64*abs(Xnk3(:,i)).^2;Xnk4(:,i)=fft(xnk4,128);pxnk4(:,i)=1/64*a bs(Xnk4(:,i)).^2;

px13(:,i)=1/4.*(pxnk1(:,i)+pxnk2(:,i)+pxnk3(:,i)+pxnk4(:,i));%4段平均周期图法

px14(:,i)=pwelch(xn1,[],64,512);%welch法

end

px111=mean(px11,2);

px112=mean(px12,2);

px113=mean(px13,2);

px114=mean(px14,2);

figure(4)

subplot(4,1,1);plot(1:512,px111);title('信号1-周期图法');axis([0 256 0 300]);

subplot(4,1,2);plot(1:511,px112);title('信号1-自相关法');axis([0 256 0 300]);

subplot(4,1,3);plot(1:length(px113),px113);title('信号1-4段平均周期图法');axis([0 64 0 100]); subplot(4,1,4);plot(1:length(px114),px114);title('信号1-Welch法');axis([0 256 0 40]);

%====信号1的现代谱估计===

for i=1:m

px15(:,i)=pyulear(xn1,15,512);

px16(:,i)=pburg(xn1,15,512);

end

px115=mean(px15,2);

px116=mean(px16,2);

figure(5)

subplot(2,1,1);plot(px115);title('信号1-Yule-Walker自相关法');

subplot(2,1,2);plot(px116);title('信号1-Burg算法');

%====信号2的经典谱估计===

m=50;%实验次数m取1和50

for i=1:m

X21(:,i)=fft(xn2,512);px21(:,i)=1/256*abs(X21(:,i)).^2;%周期图法

Rx22(:,i)=xcorr(xn2);px22(:,i)=1/256*abs(fft(Rx22(:,i)));%自相关法

xnk21(1:64)=xn2(1:64);xnk22(1:64)=xn2(65:128);

xnk23(1:64)=xn2(129:192);xnk24(1:64)=xn2(193:256);

xnk221(:,i)=fft(xnk21,128);pxnk21(:,i)=1/64*abs(xnk221(:,i)).^2;xnk222(:,i)=fft(xnk22,128);pxnk22 (:,i)=1/64*abs(xnk22(:,i)).^2;

xnk223(:,i)=fft(xnk23,128);pxnk23(:,i)=1/64*abs(xnk223(:,i)).^2;xnk224(:,i)=fft(xnk24,128);pxnk24 (:,i)=1/64*abs(xnk24(:,i)).^2;

px23(:,i)=1/4.*(pxnk21(:,i)+pxnk22(:,i)+pxnk23(:,i)+pxnk24(:,i));%4段平均周期图法

px24(:,i)=pwelch(xn2,[],64,512);%welch法

end

px211=mean(px21,2);

px212=mean(px22,2);

px213=mean(px23,2);

px214=mean(px24,2);

figure(6)

subplot(4,1,1);plot(1:512,px211);title('信号2-周期图法');axis([0 256 0 100]);

subplot(4,1,2);plot(1:511,px212);title('信号2-自相关法');axis([0 256 0 100]);

subplot(4,1,3);plot(1:length(px213),px213);title('信号2-4段平均周期图法');axis([0 64 0 50]); subplot(4,1,4);plot(1:length(px214),px214);title('信号2-Welch法');axis([0 256 0 10]);

%====信号2的现代谱估计===

for i=1:m

px25(:,i)=pyulear(xn2,15,512);

px26(:,i)=pburg(xn2,15,512);

end

px215=mean(px25,2);

px216=mean(px26,2);

figure(7)

subplot(2,1,1);plot(px215);title('信号2-Yule-Walker自相关法');

subplot(2,1,2);plot(px216);title('信号2-Burg算法');

%====信号3的经典谱估计===

m=50;%实验次数m取1和50

for i=1:m

X31(:,i)=fft(xn3,512);pX31(:,i)=1/256*abs(X31(:,i)).^2;%周期图法

Rx32(:,i)=xcorr(xn3);px32(:,i)=1/256*abs(fft(Rx32(:,i)));%自相关法

xnk31(1:64)=xn3(1:64);xnk32(1:64)=xn3(65:128);

xnk33(1:64)=xn3(129:192);xnk34(1:64)=xn3(193:256);

xnk321(:,i)=fft(xnk31,128);pxnk31(:,i)=1/64*abs(xnk321(:,i)).^2;xnk322(:,i)=fft(xnk32,128);pxnk32 (:,i)=1/64*abs(xnk32(:,i)).^2;

xnk323(:,i)=fft(xnk33,128);pxnk33(:,i)=1/64*abs(xnk323(:,i)).^2;xnk324(:,i)=fft(xnk34,128);pxnk34 (:,i)=1/64*abs(xnk34(:,i)).^2;

px33(:,i)=1/4.*(pxnk31(:,i)+pxnk32(:,i)+pxnk33(:,i)+pxnk34(:,i));%4段平均周期图法

px34(:,i)=pwelch(xn3,[],64,512);%welch法

end

pX311=mean(pX31,2);

pX312=mean(px32,2);

pX313=mean(px33,2);

pX314=mean(px34,2);

figure(8)

subplot(4,1,1);plot(1:512,pX311);title('信号3-周期图法');axis([0 256 0 40000]);

subplot(4,1,2);plot(1:511,pX312);title('信号3-自相关法');axis([0 256 0 40000]);

subplot(4,1,3);plot(1:length(pX313),pX313);title('信号3-4段平均周期图法');axis([0 64 0 20000]); subplot(4,1,4);plot(1:length(pX314),pX314);title('信号3-Welch法');axis([0 256 0 6000]);

%====信号3的现代谱估计===

for i=1:m

px35(:,i)=pyulear(xn3,15,512);

px36(:,i)=pburg(xn3,15,512);

end

pX315=mean(px35,2);

pX316=mean(px36,2);

figure(9)

subplot(2,1,1);plot(pX315);title('信号3-Yule-Walker自相关法');

subplot(2,1,2);plot(pX316);title('信号3-Burg算法');

六、实验后的体会和建议

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不同的功率谱估计方法的优缺点,更加熟悉了MATLAB 相关的操作。

建议:课上可以多教授一些关于MATLAB的相关函数的用法,以及常见的误区。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五报告

实验5F I R滤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窗函数法,频率采样法及优化设计法设计FIR 滤波器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了解各种不同窗函数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a)N=45,计算并画出矩形窗、汉明窗、布莱克曼窗的归一化的幅度谱,并比较各自的主要特点。 各自特点:矩形窗函数具有最窄的主瓣宽度,但有最大的旁瓣峰值;汉明窗函数的主瓣稍宽,而旁瓣较小;布莱克曼窗函数主瓣最宽,旁瓣最小。矩形窗设计的滤波器过渡带最窄,但是阻带最小衰减也最差;布莱克曼窗设计的滤波器阻带衰减最好,过渡带最宽,约为矩形窗设计的三倍。汉明窗设计的滤波器处于以上二者之间。 b)N=15,带通滤波器的两个通带边界分别是ω1=π,ω2=π。用汉宁窗设计此线性相位带通滤波器,观察它的实际3dB 和20dB 带宽。N=45,重复这一设计,观察幅频和相位特性的变化,注意长度N 变化的影响。 N增加,3db带宽和20db带宽分别减小,滤波器特性变好,过渡带变陡,幅频曲线显示其通带较平缓,波动小,阻带衰减大,相频特性曲线显示其相位随频率变化也变大。 c)分别改用矩形窗和布莱克曼窗,设计(2)中的带通滤波器,观察并记录窗函数对滤波器幅频特性的影响,比较三种窗的特点。 矩形窗设计的滤波器过渡带最窄,但阻带最小衰减也最差;汉宁窗设计的滤波器过渡带稍宽,但有较好的阻带衰减;布莱克曼窗设计的滤波器阻带衰减最好,但过渡带最宽。当使用同种窗设计滤波器时,N越大,主瓣宽度越窄,通带越平坦,过渡带宽越小。对于同一个N值,当用不同窗设计时,矩形窗的过渡带最窄,但阻带衰减最差;布莱克曼窗的阻带衰减最好,但过渡带最宽;汉明窗的两种特性介于前两者之间。 d)用Kaiser 窗设计一专用线性相位滤波器,N=40,当β=4、6、10 时,分别设计、比较它们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注意β取不同值时的影响。 由图中可以看出,β越大,则窗越窄,过渡带宽越大,主瓣的宽度也相应增加,而频谱的旁瓣越小,阻带最小衰减也越大。而且通带内更为平坦。 e)用频率采样法设计(d)中的滤波器,过渡带分别设一个过渡点,令H(k)=。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采样法从频域出发,对理想的频率响应进行等间隔的采样,而采样点之间的值则利用各采样点的内插函数叠加而成。因此,采样法在采样点上的频响就等于理想频响,所以,其阻带就比窗口法平坦。如果采样点之间的理想频率特性变化越陡,内插值与理想值的差别就越大,因而在理想频率特性变化的不连续点附近会出现肩峰和波纹,为改善这一特性,在过渡带安排一个采样值(H(k)=),这相当于加宽过渡带。于是我们知道为了提高逼近质量,减小在通带边缘由于抽样点的陡然变化而引起的起伏振荡,在阻带、阻带的交界处认为地安排1到几个过渡点,可以减小样点间幅度值的落差,使过渡平缓,反冲减小,阻带最小衰减增大。 f)用雷米兹(Remez)交替算法设计(d)中的滤波器,并比较(d)、(e)、(f)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 比较用Kaise窗、频率采样法以及雷米兹交替算法设计的滤波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Kaise窗的过渡带较宽,但它的阻带波动较小;频率采样法的过渡带较窄,但它的阻带波动较大。即:? ①当过渡带宽越大时,幅频特性曲线的误差就越小,阻带波纹起伏小;?②当过渡带宽越小时,幅频特性曲线的误差就越大,阻带波纹起伏大。?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类别:基础性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方法,熟悉MATLAB软件运行环境。 (2)掌握创建、保存、打开m文件的方法,掌握设置文件路径的方法。 (3)掌握变量、函数等有关概念,具备初步的将一般数学问题转化为对应计算机模型并进行处理的能力。 (4)掌握二维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处理。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打开MATLAB,熟悉MATLAB环境。 2、在命令窗口中分别产生3*3全零矩阵,单位矩阵,全1矩阵。 3、学习m文件的建立、保存、打开、运行方法。 4、设有一模拟信号f(t)=1.5sin60πt,取?t=0.001,n=0,1,2,…,N-1进行抽样,得到 序列f(n),编写一个m文件sy1_1.m,分别用stem,plot,subplot等命令绘制32 点序列f(n)(N=32)的图形,给图形加入标注,图注,图例。 5、学习如何利用MATLAB帮助信息。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全零矩阵 >> A=zeros(3,3) A = 0 0 0 0 0 0 0 0 0 2)单位矩阵 >> B=eye(3) B = 1 0 0 0 1 0 0 0 1 3)全1矩阵 >> C=ones(3) C = 1 1 1 1 1 1 1 1 1 4)sy1_1.m N=32; n=0:N-1; dt=0.001; t=n*dt; y=1.5*sin(60*pi*t); subplot(2,1,1), plot(t,y); xlabel('t'); ylabel('y=1.5*sin(60*pi*t)'); legend('正弦函数'); title('二维图形'); subplot(2,1,2), stem(t,y) xlabel('t'); ylabel('y=1.5*sin(60*pi*t)'); legend('序列函数'); title('条状图形'); 00.0050.010.0150.020.0250.030.035 t y = 1 . 5 * s i n ( 6 * p i * t ) 二维图形 00.0050.010.0150.020.0250.030.035 t y = 1 . 5 * s i n ( 6 * p i * t ) 条状图形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习题答案-华科版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习题答案 第二章 信号分析基础 1、请判断下列信号是功率信号还是能量信号: (1))()(10cos 2 ∞<<-∞=t e t x t π (2))()(||10∞<<-∞=-t e t x t 【解】(1)该信号为周期信号,其能量无穷大,但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有限,属功率信号。 (2)信号能量:? ∞ ∞ -= =10 1 )(2dt t x E ,属于能量信号。 2、请判断下列序列是否具有周期性,若是周期性的,请求其周期。)8 ()(π-=n j e n x 【解】设周期为N ,则有:8 )8 8()()(N j N n j e n x e N n x ?==+-+π 若满足)()(n x N n x =+,则有1)8/sin()8/cos(8/=-=-N j N e jN 即:k N π28/=,k N π16=,k = 0,1,2,3,… N 不是有理数,故序列不是周期性的。 3、已知矩形单脉冲信号x 0(t)的频谱为X 0(ω)=A τsinc(ωτ/2) ,试求图示三脉冲信号的频谱。 【解】三脉冲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000T t x t x T t x t x -+++= 根据Fourier 变换的时移特性和叠加特性,可得其频谱: )]cos(21)[2 ( sin )()()()(000T c A e X X e X X T j T j ωωτ τωωωωωω+=++=- 4、请求周期性三角波(周期为T ,幅值为0—A )的概率分布函数F(x)与概率密度函数p(x) 。 【解】在一个周期T 内,变量x (t )小于某一特定值x 的时间间隔平均值为:T A x t i = ? 取n 个周期计算平均值,当∞→n 时,可有概率分布函数:A x nT t n x F i n =?=∞→lim )( 概率密度函数:A dx x dF x p 1 )()(== t -τ/2 0 τ/2 -T T

测试信号处理实验

实验一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运用MATLAB 仿真一些简单的离散时间系统,并研究它们的时域特性。 2. 运用MATLAB 中的卷积运算计算系统的输出序列,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离散时间系统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 ∑=∑=-=-M k k N k k k n x p k n y d 00] [][ 当输入信号为冲激信号时,系统的输出记为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n h n →δ,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 ∑∞ -∞=-= *=m m n h m x n h n x n y ][][][][][ 当h[n]是有限长度的(n :[0,M])时,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在MA TLAB 中,可以用函数y=Filter(p,d,x) 求解差分方程,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 例1 clf; n=0:40; a=1;b=2; x1= 0.1*n; x2=sin(2*pi*n); x=a*x1+b*x2; num=[1, 0.5,3]; den=[2 -3 0.1]; ic=[0 0]; %设置零初始条件 y1=filter(num,den,x1,ic); %计算输入为x1(n)时的输出y1(n) y2=filter(num,den,x2,ic); %计算输入为x2(n)时的输出y2(n) y=filter(num,den,x,ic); %计算输入为x (n)时的输出y(n) yt= a*y1+b*y2; %画出输出信号 subplot(2,1,1) stem(n,y); ylabel(‘振幅’); title(‘加权输入a*x1+b*x2的输出’);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五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五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名称: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班级:1012341 姓名:严娅 学号:101234153 成绩:_______ 实验时间:2012年12月20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FIR 滤波器的快速卷积实现原理。 (4)学会调用MATLAB 函数设计与实现FIR 滤波器。 二、实验原理 1、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所希望的滤波器的理想频率响应函数为 )(ωj d e H ,则其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n h d =π21 ωωωππd e e H j j d )(?- (2-1) 窗函数设计法的基本原理是用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序列)(n h 逼近)(n h d 。由于)(n h d 往往是无限长序列,且是非因果的,所以用窗函数)(n ω将)(n h d 截断,并进行加权处理,得到: )(n h =)(n h d )(n ω (2-2) )(n h 就作为实际设计的FIR 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序列,其频率响应函数)(ωj d e H 为: )(ωj d e H =∑-=-1 )(N n j e n h ω (2-3) 式中,N 为所选窗函数)(n ω的长度。 由第七章可知,用窗函数法设计的滤波器性能取决于窗函数)(n ω的类型及窗口长度N 的取值。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对阻带最小衰减和过渡带宽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窗函数类型和窗口长度N 。各种类型的窗函数可达到的阻带最小衰减和过渡带宽度见第七章。 这样选定窗函数类型和长度N 后,求出单位脉冲响应)(n h =)(n h d ·)(n ω,并按式(2-3)求出)(ωj e H 。)(ωj e H 是否满足要求,要进行验算。一般在)(n h 尾部加零使长度满足于2的整数次幂,以便用FFT 计算)(ωj e H 。如果要观察细节,补零点数增多即可。如果)(ωj e H 不满足要求,则要重新选择窗函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作业

实验6 数字滤波器的网络结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数字滤波器分类与结构的了解。 2、明确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转换方法。 3、掌握用MA TLAB 语言进行数字滤波器结构间相互转换的子函数及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离散LSI 系统对信号的响应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号进行滤波的过程。因此,离散LSI 系统又称为数字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从滤波功能上可以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以及全通滤波器;根据单位脉冲响应的特性,又可以分为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FIR )和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IIR )。 一个离散LSI 系统可以用系统函数来表示: M -m -1-2-m m m=0 012m N -1-2-k -k 12k k k=1 b z b +b z +b z ++b z Y(z)b(z)H(z)=== =X(z)a(z) 1+a z +a z ++a z 1+a z ∑∑ 也可以用差分方程来表示: N M k m k=1 m=0 y(n)+a y(n-k)=b x(n-m)∑∑ 以上两个公式中,当a k 至少有一个不为0时,则在有限Z 平面上存在极点,表达的是以一个IIR 数字滤波器;当a k 全都为0时,系统不存在极点,表达的是一个FIR 数字滤波器。FIR 数字滤波器可以看成是IIR 数字滤波器的a k 全都为0时的一个特例。 IIR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分为直接Ⅰ型、直接Ⅱ型、直接Ⅲ型、级联型和并联型。 FIR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分为横截型(又称直接型或卷积型)、级联型、线性相位型及频率采样型等。本实验对线性相位型及频率采样型不做讨论,见实验10、12。 另外,滤波器的一种新型结构——格型结构也逐步投入应用,有全零点FIR 系统格型结构、全极点IIR 系统格型结构以及全零极点IIR 系统格型结构。 2、IIR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与实现 (1)直接型与级联型、并联型的转换 例6-1 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2-3 -1-2-3 8-4z +11z -2z H(z)=1-1.25z +0.75z -0.125z 将其从直接型(其信号流图如图6-1所示)转换为级联型和并联型。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 作业及答案

1 请给出3种家用电器中的传感器及其功能。 洗衣机:水位传感器 冰箱:温度传感器 彩电:亮度传感器 热水器:温度传感器 空调:温度传感器 2 请给出智能手机中用到的测试传感器。 重力传感器、三维陀螺仪、GPS 、温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摄像头等。 3 系统地提出(或介绍)你了解的(或设想的)与工程测试相关的某一(小)问题。考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你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注意:本题的给出的答案将于课程最后的综合作业相关联,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给出详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 普通作业1 请写出信号的类型 1) 简单周期信号 2) 复杂周期信号 3) 瞬态信号 准周期信号 4) 平稳噪声信号 5) 非平稳噪声信号 第二章 信号分析基础 测试题 1. 设时域信号x(t)的频谱为X(f),则时域信号(C )的频谱为X(f +fo )。 A . B. C. D. 2. 周期信号截断后的频谱必是(A )的。 A. 连续 B. 离散 C. 连续非周期 D. 离散周期 3. 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 (D) 信号。 A 复杂周期 B 非周期 C 瞬态 D 随机 4.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通过 (C) 来建立关联。 A 拉氏变换 B 卷积 C 傅立叶变换 D 相乘 5. 以下 (B) 的频谱为连续频谱。 A 周期矩形脉冲 B 矩形窗函数 C 正弦函数 D 周期方波 6. 单位脉冲函数的采样特性表达式为(A ) 。 A )(d )()(00t x t t t t x =-?∞ ∞-δ B )()(*)(00t t x t t t x -=-δ C )()(*)(t x t t x =δ D 1)(?t δ 思考题 1) 从下面的信号波形图中读出其主要参数。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五

实验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信息学院 10电本2班王楚炘 2010304224 10.5.1 实验指导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用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FIR滤波器的快速卷积实现原理。 (4)学会调用MATLAB函数设计与实现FIR滤波器。 2.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认真复习第七章中用窗函数法和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2)调用信号产生函数xtg产生具有加性噪声的信号xt,并自动显示xt及其频谱,如图10.5.1所示; 图10.5.1 具有加性噪声的信号x(t)及其频谱如图(3)请设计低通滤波器,从高频噪声中提取xt中的单频调幅信号,要求信号幅频失真小于0.1dB,将噪声频谱衰减60dB。先观察xt的频谱,确定滤波器指标参数。 (4)根据滤波器指标选择合适的窗函数,计算窗函数的长度N,

调用MATLAB函数fir1设计一个FIR低通滤波器。并编写程序,调用MATLAB快速卷积函数fftfilt实现对xt的滤波。绘图显示滤波器的频响特性曲线、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幅频特性图和时域波形图。 (4)重复(3),滤波器指标不变,但改用等波纹最佳逼近法,调用MATLAB函数remezord和remez设计FIR数字滤波器。并比较两种设计方法设计的滤波器阶数。 提示:MATLAB函数fir1和fftfilt的功能及其调用格式请查阅本书 第7章和第?章; 采样频率Fs=1000Hz,采样周期T=1/Fs; 根据图10.6.1(b)和实验要求,可选择滤波器指标参数:通带截止频率fp=120Hz,阻带截至频率fs=150Hz,换算成数字频率,通带截止频率,通带最大衰为0.1dB,阻带截至频率,阻带最小衰为60dB。]实验程序框图如图10.5.2所示,供读者参考。 Fs=1000,T=1/Fs xt=xtg 产生信号xt, 并显示xt及其频谱 用窗函数法或等波纹最佳逼近法 设计FIR滤波器hn 对信号xt滤波:yt=fftfilt(hn,xt) 1、计算并绘图显示滤波器损耗函数 2、绘图显示滤波器输出信号yt End 图10.5.2 实验程序框图 4.思考题 (1)如果给定通带截止频率和阻带截止频率以及阻带最小衰减,如何用窗函数法设计线性相位低通滤波器?请写出设计步骤. 答:用窗函数法设计线性相位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a.根据对阻带衰减及过渡带的指标要求,选择窗函数的类型,并估计窗口的长度N; b.构造希望逼近的频率响应函数; c.计算h d(n); d.加窗得到设计结果h(n)=h d(n)w(n)。 (2)如果要求用窗函数法设计带通滤波器,且给定通带上、下截止频率为和,阻带上、下截止频率为和,试求理想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答:希望逼近的理想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 第四次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离散系统的零极点与系统因果性能和稳定性的关系 2.观察离散系统零极点对系统冲激响应的影响 3.熟悉MATLAB 中进行离散系统零极点分析的常用子函数 4.加深对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基本概念的理解 5.了解离散系统的零极点与频响特性之间的关系 6.熟悉MATLAB 中进行离散系统分析频响特性的常用子函数,掌握离散系统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求解方法。 二、实验过程 9.2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函数分别为 ) 7.05.0)(7.05.0(3 .0)(1j z j z z z H ++-+-= )1)(1(3 .0)() 8.06.0)(8.06.0(3 .0)(32j z j z z z H j z j z z z H ++-+-= ++-+-= 求这些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以及系统的冲击响应,并判断系统因果稳定性。 %---------第一式-----------------------------------------------------------------------------% z1=[0.3,0]';p1=[-0.5+0.7j,-0.5-0.7j]';k=1; %z1零点向量矩阵,p1极点向量矩阵,k 系统增益系数---------------------------% [bl,al]=zp2tf(z1,p1,k); %将零极点增益函数转换为系统传递函数 subplot(3,2,1),zplane(bl,al); %zplane 显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ylabel('极点在单位圆内'); subplot(3,2,2),impz(bl,al,20); %impz 绘制系统的冲激响应图 %---------第二式-----------------------------------------------------------------------------% z2=[0,3,0]';p2=[-0.6+0.8j,-0.6-0.8j]'; %z2零点向量矩阵,p2极点向量矩阵---------------------------------------------------% [b2,a2]=zp2tf(z2,p2,k); %将零极点增益函数转换为系统传递函数 subplot(3,2,3),zplane(b2,a2); %zplane 显示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ylabel('极点在单位圆上'); subplot(3,2,4),impz(b2,a2,20); %impz 绘制系统的冲激响应图 %---------第三式-----------------------------------------------------------------------------%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

武汉工程大学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姓名:周权 学号:1204140228 班级:通信工程02

一、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语言环境。 二、实验基础理论 1.序列的相关概念 2.常见序列 3.序列的基本运算 4.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关概念 5.Z变换的相关概念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产生 利用MATLAB语言编程产生和绘制单位样值信号、单位阶跃序列、指数序列、正弦序列及随机离散信号的波形表示。 四实验目的 认识常用的各种信号,理解其数字表达式和波形表示,掌握在计算机中生成及绘制数字信号波形的方法,掌握序列的简单运算及计算机实现与作用,理解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Z变换及它们的性质和信号的频域分

实验一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产生 代码一 单位样值 x=2; y=1; stem(x,y); title('单位样值 ') 单位阶跃序列 n0=0; n1=-10; n2=10; n=[n1:n2]; x=[(n-n0)>=0];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单位阶跃序列');

实指数序列 n=[0:10]; x=(0.5).^n;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实指数序列');

正弦序列 n=[-100:100]; x=2*sin(0.05*pi*n);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正弦序列');

随机序列 n=[1:10]; x=rand(1,10); subplot(221);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随机序列');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作业实验一二

王锋 实验一:利用FFT 作快速相关估计 一、实验目的 a.掌握信号处理的一般方法,了解相关估计在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作用。 b.熟悉FFT算法程序;熟练掌握用FFT作快速相关估计的算法。 c.了解快速相关估计的谱分布的情况。 二、实验内容 a.读入实验数据[1]。 b.编写一利用FFT作相关估计的程序[2]。 c.将计算结果表示成图形的形式,给出相关谱的分布情况图。 注[1]:实验数据文件名为“Qjt.dat”。 实验数据来源:三峡前期工程 “覃家沱大桥” 实测桥梁振动数据。 实验数据采样频率:50Hz。 可从数据文件中任意截取几段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长度N 自定。 注[2]:采用Matlab 编程。 三、算法讨论及分析 算法为有偏估计,利用FFT计算相关函数 Step 1: 对原序列补N个零,得新序列x2N(n) Step2: 作FFT[x2N(n)]得到X2N(k) Step 3: 取X2N(k)的共轭,得 Step 4: 作 Step 5: 调整与的错位。 四、实验结果分析 1. 该信号可以近似为平稳信号么? 可以近似为平稳信号,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不随样本的采样时刻而发生变化。取N=8192,分别取间隔m=500,m=700,m=1000,所得到的均值均为0.5366,方差为47369,与时间无关。

图1-1 自相关函数图 (上图表示的R0,下图为调整后的R0) 2. 该信号是否具有周期性,信噪比如何? >> load Qjt.dat; %加载数据 N=32768; %数据长度 i=1:1:N; %提取数据 plot(i,Qjt(i)); 抛去几个极值点,从图1-2可以看出,数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杂音比较少,说明信噪比较高。 图1-2 数据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同名22433)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502班 学生姓名:侯子强 学号:0905140322 指导教师:李宏 2017年5月28日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 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 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实验原理 1.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化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离散傅里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连续信号()a x t 以T 为采样间隔进行时域等间隔理想采样,形成采样信号: ?()()()a a x t x t p t = 式中()p t 为周期冲激脉冲,$()a x t 为()a x t 的理想采样。 ()a x t 的傅里叶变换为μ ()a X j Ω: 上式表明将连续信号()a x t 采样后其频谱将变为周期的,周期为Ωs=2π/T 。也即采样信 号的频谱μ()a X j Ω是原连续信号xa(t)的频谱Xa(jΩ)在频率轴上以Ωs 为周期,周期延拓而成 的。因此,若对连续信号()a x t 进行采样,要保证采样频率fs ≥2fm ,fm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才可能由采样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模拟信号 计算机实现时,利用计算机计算上式并不方便,因此我们利用采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即 ()() n P t t nT δ∞ =-∞ = -∑μ1()()*() 21 ()n a a a s X j X j P j X j jn T π∞ =-∞ Ω=ΩΩ= Ω-Ω∑μ()()|j a T X j X e ωω=ΩΩ=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_4)

实验一 MATLAB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容 1、帮助命令 使用 help 命令,查找 sqrt (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MATLAB 命令窗口 (1)在MATLAB 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命令行计算3 1)5.0sin(21+=πy 的值; (2)求多项式 p(x) = x3 + 2x+ 4的根; 3、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 A=[1 2;3 4], B=[5 5;7 8],求 A^2*B

(2)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已知B=[5+i,2-i,1;6*i,4,9-i], 求B.' , B' (4)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求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5)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中第3 列前2 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 行的元素; 4、Matlab 基本编程方法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 时的最大n 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 2 的0 到15 次幂的和。

5、MATLAB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 y=sin(t-0.5), t∈[0,2π] (3)绘制[0,4π]区间上的 x1=10sint 曲线,并要求: (a)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b)坐标轴控制:显示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c)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 clear;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作业实验五

王锋 实验五:多种功率谱估计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a.了解功率谱估计在信号分析中的作用; b.掌握随机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掌握参数模型描述形式下的随机信 号的功率谱的计算方法; c.掌握在计算机上产生随机信号的方法; d.了解不同的功率谱估计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准备 有三个信号源,分别代表三种随机信号(序列)。 信号源1: 123()2cos(2)2cos(2)2cos(2)()x n f n f n f n z n πππ=+++ 其中,1230.08,=0.38,0.40f f f == z(n)是一个一阶 AR 过程,满足方程: ()(1)(1)()z n a z n e n =--+ (1)0.823321a =- e(n)是一高斯分布的实白噪声序列,方差20.1σ= 信号源2和信号源3: 都是4阶的AR 过程,它们分别是一个宽带和一个窄带过程,满足方程: ()(1)(1)(2)(2)(3)(3)(4)(4)()x n a x n a x n a x n a x n e n =--------+ e(n)是一高斯分布的实白噪声序列,方差2σ,参数如下: 三、实验内容 a. 描绘出这三个实验信号的真实功率谱波形。 b. 在计算机上分别产生这个三个信号,令所得到的数据长度 N= 256 。 注意:产生信号的时候注意避开起始瞬态点。例如,可以产生长度为512 的信号序列,然后取后面256 个点作为实验数据。 c. 分别用如下的谱估计方法,对三个信号序列进行谱估计。 1、经典谱估计 周期图法 自相关法 平均周期图法(Bartlett 法)

Welch法(可选每段64 点,重叠32 点,用Hamming 窗)2、现代谱估计 Yule - Walker方程(自相关法) 最小二乘法 注:阶次p可在3-20之间,由自己给定。 四、实验结果分析 生成的信号源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五个实验

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连续信号经理想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关系,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利用卷积方法观察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立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对连续信号、离散信号及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 实验原理及方法 采样是连续信号数字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对采样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采样前后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发生变化以及信号信息不丢失的条件,而且可以加深对傅立叶变换、Z 变换和序列傅立叶变换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对一个连续信号)(t x a 进行理想采样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 t p t t x x a a = 其中)(^ t x a 为)(t x a 的理想采样,p(t)为周期脉冲,即 ∑∞ -∞ =-= m nT t t p )()(δ )(^ t x a 的傅立叶变换为 )]([1)(^ s m a m j X T j a X Ω-Ω=Ω∑∞ -∞ = 上式表明 ^)(Ωj X a 为 )(Ωj X a 的周期延拓。其延拓周期为采样角频率 (T /2π=Ω)。只有满足采样定理时,才不会发生频率混叠失真。 在实验时可以用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来计算^ )(Ωj X a 。公式如下: T w jw a e X j X Ω==Ω| )()(^ 离散信号和系统在时域均可用序列来表示。为了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各种序列的频域特性,通常对)(jw e X 在[0,2π]上进行M 点采样来观察分析。对长度为N 的有限长序列x(n),有: n jw N n jw k k e m x e X --=∑=)()(1 其中,k M k π ω2= ,k=0,1,……M-1 时域离散线性非移变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 -∞ =-= =m m n h m x n h n x n y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作业

实验5 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MA TLAB 语言进行时域、频域抽样及信号重建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时域、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3、观察信号抽样与恢复的图形,掌握采样频率的确定方法和插公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时域抽样与信号的重建 (1)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 例5-1 已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sin sin(),1Hz 3 ππ=0001f(t)=(2f t)+6f t f ,取最高有限带宽频率f m =5f 0,分别显示原连续时间信号波形和F s >2f m 、F s =2f m 、F s <2f m 三情况下抽样信号的波形。 程序清单如下: %分别取Fs=fm ,Fs=2fm ,Fs=3fm 来研究问题 dt=0.1; f0=1; T0=1/f0; m=5*f0; Tm=1/fm; t=-2:dt:2; f=sin(2*pi*f0*t)+1/3*sin(6*pi*f0*t); subplot(4,1,1); plot(t,f); axis([min(t),max(t),1.1*min(f),1.1*max(f)]); title('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 for i=1:3; fs=i*fm;Ts=1/fs; n=-2:Ts:2; f=sin(2*pi*f0*n)+1/3*sin(6*pi*f0*n); subplot(4,1,i+1);stem(n,f,'filled'); axis([min(n),max(n),1.1*min(f),1.1*max(f)]); end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5-1所示:

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 图5-1 (2)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的频谱 由理论分析可知,信号的频谱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抽样信号能否恢复原模拟信号。因此,我们对上述三种情况下的时域信号求幅度谱,来进一步分析和验证时域抽样定理。 例5-2编程求解例5-1中连续信号及其三种抽样频率(F s>2f m、F s=2f m、F s<2f m)下的抽样信号的幅度谱。 程序清单如下: dt=0.1;f0=1;T0=1/f0;fm=5*f0;Tm=1/fm; t=-2:dt:2;N=length(t); f=sin(2*pi*f0*t)+1/3*sin(6*pi*f0*t); wm=2*pi*fm;k=0:N-1;w1=k*wm/N; F1=f*exp(-j*t'*w1)*dt;subplot(4,1,1);plot(w1/(2*pi),abs(F1)); axis([0,max(4*fm),1.1*min(abs(F1)),1.1*max(abs(F1))]); for i=1:3; if i<=2 c=0;else c=1;end fs=(i+c)*fm;Ts=1/fs; n=-2:Ts:2;N=length(n); f=sin(2*pi*f0*n)+1/3*sin(6*pi*f0*n); wm=2*pi*fs;k=0:N-1; w=k*wm/N;F=f*exp(-j*n'*w)*Ts; subplot(4,1,i+1);plot(w/(2*pi),abs(F)); axis([0,max(4*fm),1.1*min(abs(F)),1.1*max(abs(F))]); end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5-2所示。 由图可见,当满足F s≥2f m条件时,抽样信号的频谱没有混叠现象;当不满足F s≥2f m 条件时,抽样信号的频谱发生了混叠,即图5-2的第二行F s<2f m的频谱图,,在f m=5f0的围,频谱出现了镜像对称的部分。

哈工大测试大作业——信号的分析与系统特性——锯齿波

1 题目: 写出下列信号中的一种信号的数学表达通式,求取其信号的幅频谱图(单边谱和双边谱)和相频谱图,若将此信号输入给特性为传递函数为)(s H 的系统,试讨论信号参数的取值,使得输出信号的失真小。 (选其中一个信号) 000 2=tan ,=45,=1w 2K T s T π ααπ= =假设锯齿波的斜取周期,则圆周率,A=1 2 幅频谱和相频谱 00()(+nT )(

所以0001111 (t)=(sin(w t)+sin(2w t)+sin(3w t)+223 w π-…) 转换为复指数展开式的傅里叶级数: 0000000-20 2 1-0 --1 00-02222 0001= (t)e =e 11 =e e |11 = e (2) T jnw t T n jnw t jnw t jnw t jnw t c w dt T t dt t jnw jnw jnw n w n w w π-??-+? ???+-=? ? 其中 当n=0时,01 = =22 A c ,0=0? ; =1,2,3,n ±±±当… 时, 111 222n n c A n π=== , 1,2,32 =1,2,32 n n n π ?π?=??? ?-=---?? 等 等 用Matlab 做出其双边频谱 图 1锯齿波双边幅频谱 A = 1 T0 = 1

实验一-LabVIEW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

实验一 LabVIEW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类频谱分析VI的操作方法; 2、熟悉数字滤波器的使用方法; 3、熟悉谐波失真分析VI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信号的频谱分析是指用独立的频率分量来表示信号;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以显示在时域无法观察到的信号特征,主要是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各频率成分幅值和相位的大小,LabVIEW中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对其进行频谱分析主要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FFT Spectrum(Mag-Phase).vi”主要用于分析波形信号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其输出为单边幅频图和相频图。 ·“FFT.vi”以一维数组的形式返回时间信号的快速傅里叶运算结果,其输出为双边频谱图,在使用时注意设置FFT Size为2的幂。 ·“Amplitude and Phase Spectrum .vi”也输出单边频谱,主要用于对一维数组进行频谱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设置其dt(输入信号的采样周期)端口的数据。 2、数字滤波器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滤波,只允许特定频率成份的信号通过。滤波器的主要类型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在使用LabVIEW中的数字滤波器时,需要正确设置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注意区分模拟频率和数字频率)和阶数。 3、“Harmonic Distortion Analyzer .vi”用于分析输入的波形数据的谐波失真度(THD),该vi还可分析出被测波形的基波频率和各阶次谐波的电平值。 三、实验容: (1) 时域信号的频谱分析 设计一个VI,使用4个Sine Waveform.vi(正弦波形)生成频率分别为10Hz、30Hz、50Hz、100Hz,幅值分别为1V、2V、3V、4V的4个正弦信号(采样频率都设置为1kHz,采样点数都设置为1000点),将这4个正弦信号相加并观察其时域波形,然后使用FFT Spectrum(Mag-Phase).vi对这4个正弦信号相加得出的信号进行FFT频谱分析,观察其幅频和相频图,并截图保存。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

实验四 离散时间信号的DTFT 一、实验目的 1. 运用MA TLAB 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2. 运用MA TLAB 验证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一)、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DTFT 已知一个离散时间系统∑∑==-= -N k k N k k k n x b k n y a 00)()(,可以用MA TLAB 函数frequz 非常方便地在给定的L 个离散频率点l ωω=处进行计算。由于)(ωj e H 是ω的连续函数,需要 尽可能大地选取L 的值(因为严格说,在MA TLAB 中不使用symbolic 工具箱是不能分析模拟信号的,但是当采样时间间隔充分小的时候,可产生平滑的图形),以使得命令plot 产生的图形和真实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图形尽可能一致。在MA TLAB 中,freqz 计算出序列{M b b b ,,,10 }和{N a a a ,,,10 }的L 点离散傅立叶变换,然后对其离散傅立叶变换值相除 得到L l e H l j ,,2,1),( =ω。为了更加方便快速地运算,应将L 的值选为2的幂,如256或 者512。 例3.1 运用MA TLAB 画出以下系统的频率响应。 y(n)-0.6y(n-1)=2x(n)+x(n-1) 程序: clf; w=-4*pi:8*pi/511:4*pi; num=[2 1];den=[1 -0.6]; h=freqz(num,den,w); subplot(2,1,1) plot(w/pi,real(h));grid title(‘H(e^{j\omega}的实部’)) xlabel(‘\omega/ \pi ’); ylabel(‘振幅’); subplot(2,1,1) plot(w/pi,imag(h));grid title(‘H(e^{j\omega}的虚部’)) xlabel(‘\omega/ \pi ’); ylabel(‘振幅’); (二)、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的性质。 1.时移与频移 设 )]([)(n x FT e X j =ω, 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