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014.10 _学院自动化 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__学号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成绩 _______摘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目录摘要 (11)Abstract (11)引言 (11)1 实验内容 (22)2实验设备 (22)3 实验设计原理 (22)3.1 V-M系统原理 (22)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22)3.3 保护电路部分 (33)3.4 直流电源电路 (44)3.5 VT触发电路 (44)3.6 ASR控制电路 (55)3.7 ACR控制电路 (77)3.7 电流检测电路 (77)3.7 转速检测电路 (88)4 系统工作原理 (88)5 调节器参数的计算过程 (99)5.1 参数以及设计要求 (99)5.2 相关参数计算 (1010)5.3 电流环设计 (1010)5.4 转速环设计 (1313)6 Matlab仿真 (1717)6.1 启动过程仿真 (1717)7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1 主电路原理图 (22)2 仿真模型图 (22)3启动波形图 (23)引言《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个较为具体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硬件选型。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精选文档

2 查阅参考资料
(1)应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资料。 (2)应上网查阅相关文献。 (3)参考文献主要包括:直流调速系统、交
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半 导体功率器件等方面。
3 确定技术要求
根据所选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进一步细化技 术要求。首先确定控制系统方案,确定每一 级的具体技术指标(如放大倍数,输入输出 电阻,电源电压等)。
2. 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 统的仿真与设计
3.基于稳态模型的数字式恒压频比控制的交 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三 设计参数 1.交直流电机实例
直流电机: (1)光驱 (2)按摩椅 (3)电钻 (4)榨汁机
交流电机: (1)自动化流水线 (2)自动门 (3)洗衣机 (4)数控机床
额定励磁电压22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1欧姆 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1430rpm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380/220V; 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
度; 环境湿度:10~90%.
调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D=20;
电网电压波动10%;
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
环境温度:-40~+40摄氏 5%;
度;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
环境相对湿度:10~90%. 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
30%;
稳速精度:0.03.
四 设计步骤
1. 选题 (1)每个班选题的具体要求是: ①按学号尾数选择相应的题目,学号为1、4、7、0的选题1;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3.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交流电动机(1)
额定输出功率7.5KW; 定子绕组额定线电压380V;
定子绕组额定相电流12A; 定子绕组每相电阻0.5欧姆;
定子绕组接线形式Y; 转子额定转速980rpm;
转子形式:鼠笼式; 转子每相折算电阻:3欧姆;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设计目的 设计任务 设计参数 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
一 设计目的
应用所学的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工程设 计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实 现方案,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在MATLAB软件上建立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 真研究,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0的选择实例(1),为1的选择实例(2),为2的选择实 例(3),为3的选择实例(4)。选择好相应的应用实例后, 再根据后面的提供的电机选择电机(可自行选择其他电机)。 ③个别同学确实需要调换题目的,必须申明原因,并经指导 教师同意后,才能换题。 (2)课题一经选定,不准更改课题。
2 查阅参考资料
三 设计参数 1.交直流电机实例
直流电机: (1)光驱 (2)按摩椅 (3)电钻 (4)榨汁机
交流电机: (1)自动化流水线 (2)自动门 (3)洗衣机 (4)数控机床
三 设计参数 2.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直流电动机(1):
输出功率为:7.5Kw 电枢额定电压220V
4 静态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采用的直流稳压电源电压 (可选择).
(2).确定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需根据电枢电 压与控制电压确定).并设计可控整流装置及触 发电路.
重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指导教师: XXX学生: XXX学号: XXX专业:自动化班级: 02班设计日期: 2014.9.22—2014.9.29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2014年9月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自动化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运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因此,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是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
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系统设计要求有理有据,仿真过程要求图文并茂,论证充分。
2、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内容,严禁抄袭。
3、课题设计报告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排版要求规范格式,且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4、课题设计报告内容部分字数要求为6000字左右。
(A4纸打印8页左右)三、参考资料1、阮毅,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洪乃刚.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林飞, 杜欣.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4、顾春雷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四、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课程设计时间总共5天。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性质和目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在学完本课程理论部分之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工程设计技能的能力;综合计算及编写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根据指导教师所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
2.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2)主电路设计:主电路结构设计(结构选择、器件选型、考虑器件的保护)、变压器的选型设计;(3)控制电路设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器设计(4)保护电路的选择和设计(5)调速系统的设计原理图,调速性能分析、调速特点3.编写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并画出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三、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主电路结构选择方法、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保护方式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掌握触发控制电路的设计选型方法。
4.掌握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典型设计方法。
5.掌握绘制系统电路图绘制方法。
6.掌握说明书的书写方法。
四、对设计成品的要求1.图纸的要求:1)图纸要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制图标准;2)图纸大小规范化;3)布局合理、美观。
2.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1)说明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①目录②课题设计任务书;③调速方案的论证分析(从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选择;④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⑤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确定和选型;⑥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过程及结果;⑦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选型和设计;⑧调速系统的总结线图系统电路设计及结果。
2)说明书的书写要求①文字简明扼要,理论正确,程序功能完备,框图清楚明了。
②字迹工整;书写整齐,参照教务系统中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任务书1组: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 N=1.1kW,额定电压U N=220V,额定电流I N=6.7A,磁极对数P=1,n N=150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 a=2.34Ω,主电路总电阻R=7Ω,L∑=246.25mH(电枢电感、平波电感和变压器电感之和),K s=58.4,机电时间常数T m=116.2ms,滤波时间常数T on=T oi=0.00235s,过载倍数λ=1.5,电流给定最大值U im*=10V,速度给定最大值U n*=10V。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 2014.10 _学院自动化 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 __学号 41151093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成绩 _______摘 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poor;simulation目 录摘 要 (1)Abstract (1)引 言 (1)1 实验内容 (2)2实验设备 (2)3 实验设计原理 (2)3.1 V-M系统原理 (2)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2)3.3 保护电路部分 (3)3.4 直流电源电路 (4)3.5 VT触发电路 (5)3.6 ASR控制电路 (5)3.7 ACR控制电路 (7)3.7 电流检测电路 (8)3.7 转速检测电路 (9)4 系统工作原理 (9)5 调节器参数的计算过程 (10)5.1 参数以及设计要求 (10)5.2 相关参数计算 (11)5.3 电流环设计 (11)5.4 转速环设计 (14)6 Matlab仿真 (18)6.1 启动过程仿真 (18)7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1 主电路原理图 (22)2 仿真模型图 (22)3启动波形图 (23)引 言《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个较为具体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硬件选型。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自动化设计题目: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班级:学生:学号:11号指导教师:分院院长: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参数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e =145KW ,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733A,磁极对数P=2,ne=43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a=0.0015Ω,主电路总电阻R =0.036Ω,Ks=41.5,电磁时间常数TL=0.0734ms ,机电时间常数Tm=0.0926ms ,滤波时间常数Ton=Toi=0.01s ,过载倍数λ=1.2,电流给定最大值 8V U im =*,速度给定最大值10V U n =* 2.设计容1)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形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 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
3)驱动控制电路的选型设计。
4)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 调节器与ACR 调节器的结构形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5) 绘制V —M 双闭环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电器原理图,并研究参数变化时对直流电动机动态性能的影响。
3.设计要求:1)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地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具有较宽地转速调速围(10D ≥),系统在工作围能稳定工作。
2)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2S ≤)。
3)动态性能指标:转速超调量8%nδ<,电流超调量5%i δ<,动态最大转速降810%n ∆≤~,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1s t s≤。
4)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围电流连续。
5)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
6)主电路采用三项全控桥。
4.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要求在课程设计答辩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应包括以下容: A 、系统各环节选型 主回路方案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时间 2014.10 _学院自动化 _专业班级自1103 _姓名曹俊博 __学号 41151093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成绩 _______摘 要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
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poor;simulation目 录摘 要 (1)Abstract (1)引 言 (1)1 实验内容 (2)2实验设备 (2)3 实验设计原理 (2)3.1 V-M系统原理 (2)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2)3.3 保护电路部分 (3)3.4 直流电源电路 (4)3.5 VT触发电路 (5)3.6 ASR控制电路 (5)3.7 ACR控制电路 (7)3.7 电流检测电路 (8)3.7 转速检测电路 (9)4 系统工作原理 (9)5 调节器参数的计算过程 (10)5.1 参数以及设计要求 (10)5.2 相关参数计算 (11)5.3 电流环设计 (11)5.4 转速环设计 (14)6 Matlab仿真 (18)6.1 启动过程仿真 (18)7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1)附录 (22)1 主电路原理图 (22)2 仿真模型图 (22)3启动波形图 (23)引 言《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个较为具体的控制对象或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硬件选型。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同学们的系统设计能力,使同学们达到以下能力训练:(1)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用设计手册、技术规范的能力;(3)查阅文献的能力;(4)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5)计算机应用的能力;(6)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7)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本次设计的内容的具体内容是主电路及其保护电路设计,转速、电流调节器及其限幅电路的设计。
双闭环V-M调速系统中主电路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计1 实验内容(1)主回路及其保护系统的设计;(2)转速、电流调节器及其限幅电路的设计;2实验设备1、装有matlab的PC机一台3 实验设计原理3.1 V-M系统原理V-M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如下。
图中VT是进闸管整流电路,为直流电机提供可控直流电源,GT是晶闸管整流电路的控制器,称为调节触发装置(简称触发器)。
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Uc来移动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平均整流电压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主电路原理图如图3-1。
图3-1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主电路原理图3.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是电机的可控供电电源。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必须有两只晶闸管同时导通才能构成电流回路,其中一只在共阴组,另外一只在共阳组,而且这两只导通的管子不在同一相内。
因此,负载电压是两相电压之差,即线电压,一个周期内有六次脉动,它为线电压的包络线。
晶闸管在一个周期内导通120°,关断240°,管子换流只在本组内进行,每隔120°换流一次。
出发脉冲需宽脉冲或双窄脉冲,共阴极组及共阳极组内各管脉冲相位差为120°,接在同一相的不同管子脉冲相位差为180°。
晶闸管按顺序轮流导通,相邻顺序管子脉冲相位差为60°,即每隔60°换流一次。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变压器二次侧线电压的电压峰值。
图3-2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主电路原理图3.3 保护电路部分选用用储能元件吸收生产过电压的能量的保护。
使用RC吸收电路,这种保护可以把变压器绕组中释放出的电磁能量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量储存起来。
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能有效抑制过电压,串联电阻消耗部分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并抑制LC回路的震动。
晶闸管对过电压很敏感,当正向电压超过其断态重复峰值值电压一定值时,就会误导通,引发电路故障;当外加的反向电压超过其反向重复峰值电压一定值时,晶闸管将会立即损坏。
因此,必须研究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及抑制过电压的方法。
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供给的电压功率或系统的储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使得系统来不及转换,或者系统中原来积聚的电磁能量不能及时消散而造成的。
本设计采用如图3-3阻容吸收回路来抑制过电压。
图3-3 阻容保护电路由于本系统是不可逆控制系统,电机不能反转。
可以设想,如果系统突然断电,电机的电流突然下降。
感应电动势为:U=di dt晶闸管开关的时间是毫秒级的,所以dt非常小,U非常大。
也就是说,给电机供电的电源突然断开后,电机将产生很大的反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对晶闸管是次冲击,在反复的冲击下,晶闸管会被击穿而不受控制,造成整个电路瘫痪。
因此为了防止这个电压突然加在晶闸管上,所以在电机两端可以并联一个RC电路,R用来消耗电路中的电能,防止RLC振荡,C用来缓冲电机两端的电压,防止电压突变。
图3-4 电机两端RC保护电路除此之外,主电路中还应该设计保险,当系统出现异常之后,能立即断电保护主电路。
3.4 直流电源电路由于运放和触发电路中的器件均需要使用直流电源,所以电路中包含直流电源部分。
直流电源需要先经过整流,滤波,稳压最后得到+15V和-15V的电源。
整流桥使用的是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使用的是大容量电解电容。
稳压使用的是78系列的线性稳压芯片7815和7915芯片。
图3-5 整流稳压电路3.5 VT触发电路晶闸管是半控器件,导通需要触发脉冲。
触发脉冲可以使用模拟电路搭建,但是稳定性不可靠,因此实际电路中多使用集成电路。
由于VM系统正在被PWM系统替代,网上的这方面的资料匮乏,所以这里使用一个虚拟的触发脉冲产生器件。
实际中,产生的脉冲不是单窄脉冲还是双脉冲或者单宽脉冲。
这样可以保证导通的晶闸管均有脉冲。
图3-6 VT脉冲触发电路3.6 ASR控制电路转速调节器ASR调节转速,用电流调节器ACR调节电流。
ASR与ACR之间实现串级连接,即以ASR 的输出电压Ui 作为电流调节器的电流给定信号,再用ACR 的输出电压Uc 作为晶闸管触发电路的移相控制电压。
从闭环反馈的结构上看,转速环在外面为外环,电流环在里面为内环。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
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都采用具有输入、输出限幅电路的PI 调节器,且转速与电流都采用负反馈闭环。
ASR 是转速调节器,一般为了有较高的精度,使用PI 调节器。
PI 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1)()n n ASR n K s W s s ττ+=ASR 的加入使外环转速环成为II 型系统环节,所以可对负载变化产生的扰动起主要抗扰作用,且由于ASR 作为ACR 的输入,使得转速n 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
通常,调节器输出的限幅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采用二极管钳位的外限幅电路,一种是采用二极管钳位的负反馈内限幅电路,第三种是采用晶体三极管负反馈内限幅电路。
在这里,我们采用第一种限幅方式,即二极管钳位的外限幅电路。
图3-7二极管钳位限幅电路图3-8 稳压管钳位的外限幅电路由于PI 调节器的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可以知道,PI 调节器在模拟电路中表现为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电路。
图3-9 ASR 控制电路图中R3为滑动变阻器,是转速的设定端。
这个信号经过放大后,与实际的转速信号进行比较,所得差分信号,然后对差分信号进行比例积分运算。
得到信号必须要进行限幅,这里使用的是二极管钳位限幅。
3.8 ACR 控制电路ACR 为电流调节器,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电流调节器一般均采用PI 调节器。
由图可知,ACR 的传递函数为:(1)()i i ACR i K s W s sττ+=ACR 的加入使作为内环的电流环成为I 型系统环节,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量)变化,实现了时间最优控制。
同ASR 调节器一样,PI 调节器包含一个比例环节和一个积分环节。
用模拟电路实现的方式如下:图3-10 ACR控制电路上面电路中,U*i为电流的设定值。
该信号经过放大之后与实际电流值进行比较。
所得的信号进行比例积分计算,其输出信号为Uc即整流电路的控制信号。
同样为了限制输出上限和下限,使用了二极管钳位电路。
3.9 电流检测电路电枢电流检测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使用点数串联电阻的方法。
图3-11 电流检测电流检测电路上图是一个差分信号放大电路,放大的信号经过一个电压跟随器输出。
输出的信号作为电流环的反馈信号。
上图的计算公式为:U i=U d1∗R24R25‒U d2∗R27R293.10 转速检测电路控制电路最终的控制的目标就是电机的转速。
因此,任何电机调速系统中,必定存在转速检测电路。
检测电机的转速有多种方式,数字电路中有码盘电路,或者编码器,在模拟电路中一般使用测速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