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_2014
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支架的要求

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支架的要求据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支架是建筑结构中起到支撑和减震作用的重要构件。
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严格,以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该规范对抗震支架的主要要求:1. 材料要求抗震支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和抗剪性能。
常用的抗震支架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等。
材料的选取应考虑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抗腐蚀性能。
2. 结构要求抗震支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设计要求,考虑到支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承受的力学性能。
支架的稳定性和连接方式也需符合规范规定,确保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或脱落。
3. 安装要求抗震支架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
支架的连接方式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支架安装稳固可靠。
4. 检测要求抗震支架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检测内容包括支架的尺寸、连接方式、固定性能等方面,以确保支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发挥其抗震作用。
5. 维护要求建筑抗震支架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防止因外部环境或使用条件导致支架的损坏或失效。
定期检查支架的连接部位、表面状况和固定性能,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保证支架的正常使用和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支架的要求主要涵盖材料、结构、安装、检测和维护等方面,旨在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者和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2.1.7 侧向抗震支吊架(如图3)用以抵御侧向水平 地震力作用。
2.1.8 纵向抗震支吊架(如图4)用以抵御纵向水 平地震力作用。
图3 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 5-承重吊杆;6-管道
图4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 5-承重吊杆;6-管道
图24 管线与设备连接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柔性连接;3-地面设备;4-抗震支吊架 8.3.9 要求不得将抗震支吊架安装于非结构主体部位,如轻质墙体等。 8.3.14 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套管可限制立管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作为水平方向的 四向抗震支撑使用。管道中的附件如阀门等,当其质量大于25kg时,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设置侧 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解读
质量培训
目 录
CONTENTS
01
抗震裂度说明
02
抗震支架的基本要求
03 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04
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01
抗震设计裂度说明
01-抗震设计裂度说明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全国抗震裂度分类: 深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盐田区):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其中2010版:龙岗为6度;附近的惠州2016版就是6度;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2.3 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 架间距(m);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2014版机电抗震规范解读

7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制定背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是国内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这本规范对于机电设备抗震的关键性强条要求为: 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 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对于此条的相关解释条例: 13.1.1 本章主要适用于非结构构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非结构构件包 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
13.4.1 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 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结构类型和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 处的位置和运转要求等,按相关专门标准的要求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 唯一参编企业 专场技术交流会
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置华是国内首家研发机电抗震技术及产品的企业,历时6年, 投入巨额资金,与业界专家们共同完成了我国建筑机电工程抗
建 国 以 来 的 地 震 分 布 图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总则 术语 符号 设计基本要求 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 燃气 电气 抗震支吊架
12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13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第二章:术语 2.1.5 抗震支承 seismic support 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斜撑和抗震连接构件组成的构件。 2.1.6 抗震支吊架 seismic bracing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 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2.1.7 侧向抗震支吊架 lateral seismic bracing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 2.1.8 纵向抗震支吊架 longitudinal seismic bracing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总则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
1.0.3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损坏,危及生命。
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且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本规范以下条文中,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表叙字样,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1.0.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2.1.3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抗震节点设置原则:
8.3.3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节点,当两个纵向 抗震节点距离超过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 条要求间 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节点。
抗震节点设置原则:
8.3.5 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 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最大侧向节点间距的1/16,风管、电缆 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图22)
工作。
7
规范的制定背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是国内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这本规范对于机电设备抗震的关键性强条要求为: 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 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对于此条的相关解释条例: 13.1.1 本章主要适用于非结构构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非结构构件包 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
设计依据:
设计范围:
下列附属机电设备的支架可无抗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要求:
GB50981-2014 3.1.6条 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
GB50981-2014 GB50981-2014 GB50981-2014 GB50981-2014
6.1.1条 7.1.2条 5.1.3条 3.1.6条
内径小于25mm的煤气管道 内径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 矩形截面积小于0.38㎡的风管; 吊杆长度不超过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
21
规范的条文理解
第八章:抗震支吊架 8.2.1 水平地震力应按额定负荷时的重力荷载计算。 8.2.2 干管的侧向抗震支撑应计入未设抗震支撑支管道的纵向水平地震 力。 8.2.5 抗震支吊架应根据所承受荷载进行抗震验算,并调整抗震支吊架 间距,直至各点均满足抗震荷载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 水平直管段纵向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抗震支吊架;2-纵向抗震支吊架
8.3.5 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于最大侧向 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的两倍(图22)。
图22 刚性连接水平管道纵向偏移示意 1-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6 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线,其可作为 另一侧管线的纵向抗震支吊架(图23)。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
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24+12)/2+0.6=18.60m。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矩形风管侧向与纵向支撑
水管侧向与纵向支撑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2.1.6 抗震支吊架是对机电设备及管线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抗震措施,其构成 (如图1)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图1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长螺杆;2-设备或管道等;3-螺杆紧固件;4-C形槽钢; 5-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抗震连接构件
图23 水平管线转弯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抗震支吊架;3-纵向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7 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 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图2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1.0.2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 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且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建筑抗震设计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三级特等医院(最起码病床数在500张以上)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科学试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的生物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 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为甲类。
02
抗震支架的基本要求
1 立管及立管固定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管应采用焊接,宜减少焊缝数量,不得使用螺纹连接; 2)当立管的长度大于60m,小于120m时,应至少设置1处抗震支承; 3)当立管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至少设置2处抗震支撑,且应在抗震支承之间的中
间部位采取吸收伸缩变形的措施。
04
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表8.2.3 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1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图19)。
图19 水平直管段抗震支吊架设置 1-抗震支吊架
8.3.2 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例如: 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首先于两端加设侧向支撑,再依次按 12m设置侧向支撑(图20)。
谢谢大家聆听!!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2.3 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 架间距(m);
l0——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m),可按 表8.2.3的规定确定;
α Ek——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该系数小 于1.0时按1.0取值;
k——抗震斜撑角度调整系数。当斜撑 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为1.00时,调整系数 取1.00;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小于 或等于1.50时,调整系数取1.67;当斜撑 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小于或等于2.00时, 调整系数取2.33。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2.1.7 侧向抗震支吊架(如图3)用以抵御侧向水平 地震力作用。
2.1.8 纵向抗震支吊架(如图4)用以抵御纵向水 平地震力作用。
图3 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 5-承重吊杆;6-管道
图4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 5-承重吊杆;6-管道
门型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
门型抗震支吊架至少应有一个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震支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支撑;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3.1.6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以建筑结构设计为基准,对与建筑结构的连接件应采取措施进行设防。对 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设防。 本条对不需抗震设防的机电设备作出了规定,在条文说明中对于需进行抗震设防的大于1.8kN的设备也做出了 明确说明,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4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5.1.2.供暖、空气调节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 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5.1.4 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7.4.6 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03
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03-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6.1.1 内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 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6.2.8 在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物内,燃气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 设置抗震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24 管线与设备连接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柔性连接;3-地面设备;4-抗震支吊架 8.3.9 要求不得将抗震支吊架安装于非结构主体部位,如轻质墙体等。 8.3.14 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套管可限制立管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作为水平方向的 四向抗震支撑使用。管道中的附件如阀门等,当其质量大于25kg时,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设置 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质量培训
目 录
CONTENTS
01
抗震裂度说明
02 抗震支架的基本要求
03 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04 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01
抗震设计裂度说明
01-抗震设计裂度说明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全国抗震裂度分类: 深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盐田区):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其中2010版:龙岗为6度;附近的惠州2016版就是6度;
图20 水平直管段中部增设抗震支吊架示意
1-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3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 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条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例如: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 36m,按最大24m的间距依次设置纵向支撑,直至所有支撑间距均满足要求(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