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能力和习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赏析、习作交流等活动,养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表达品质和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写作要做到“文从字顺”。
如何理解“文从字顺”呢?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读:课件出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师: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要准确,行文要连贯。
怎么才能做到呢?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启今日写作之旅。
(板书:语言准确行文连贯)活动一:改准确师:前天晚上,老师突然很想去吃烤鱼,于是我就去了“沈姐烤鱼”店,与此同时,一位同学也来吃烤鱼,我便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课件出示:学生:您就是沈姐吗?老板:对的对的,就是我,来来来,里面坐!学生:沈姐,你的名字如雷贯耳哎!听说你在这“烤鱼一条街”上艳压群芳,以咄咄逼人之势击败同行,获得了“万州第一烤鱼”的美誉。
今天我专门来品尝您的技艺,期待您露一手哦!老板:呵呵,同学,我的烤鱼确是一绝,不过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啊。
提问:老板为什么说“你的语文怕是要好好学习”?请找出语句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并修改。
预设:1.艳压群芳:原指某一种花在花丛中特别美丽,先比喻一群女子在一起,其中一个最漂亮,把其他人给比下去了。
它的适用对象是女性。
这里用词不准确,应该为“技压群雄”。
2.咄咄逼人:本义是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是一个贬义词,改成“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更为恰当。
3.品尝技艺:品尝的不能是“技艺”,这是搭配不当。
可以换成“品尝手艺”“品尝厨艺”“品尝烤鱼”等。
师小结: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到语言准确,就得准确用词,避免语病。
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
活动二:析连贯师:如果说语言准确是文从字顺的基础,行文连贯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那么,行文又怎么做到连贯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大众点评里的优质评价,找找行为连贯的技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从字顺”的基本概念。它是指写作时,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清晰,表达意思准确。它是提高文章质量、增强表达效果的关键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文从字顺”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表达不清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的选择、定状补的运用,从而使句子更加完整、有层次。
-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字词的选择与运用:如何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选用恰当、贴切的字词。
-句子顺序的安排:如何使句子之间的联系紧密,文章整体条理清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学会选择合适的词汇、优化句子结构,使文章表达流畅、条理清晰。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让学生明确“文从字顺”不仅仅是字词的堆砌,而是要求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清晰,表达意思准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字词选择和句子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顺序的安排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从字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文从字顺”原则进行句子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文从字顺》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段有语病的话,让学生改。
语段:今天,我们热烈欢迎来自广西师大的学哥学姐莅临学校参观学习。
他们大约有五十位左右。
除此之外,两个学校的领导也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引出今天上课的内容:文从字顺二、“文从字顺”的概念1.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2.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三、怎样做到文从字顺呢?1、出示语段:①我国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桂林。
②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被世界各国人民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③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盛景引来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④龙脊梯田、丹霞地貌、芦笛岩、桂海碑林、阳朔西街的夜景、啤酒鱼等景点美不胜收。
⑤夏天的漓江更是风景优美又令人神往的时节,人们可以在漓江边尽情烧烤、喝燕京啤酒。
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无不发出这样的赞叹:“不愿作神仙,愿做桂林人。
”问:这段文字中有三个语句运用不正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改正。
生答:(1)③句“巧夺天工”改“鬼斧神工”。
(2)④句“啤酒鱼”不是景点应删去。
(3)⑤句把“时节”改“地方”。
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提示。
第一,语句表达要准确。
2、出示语段: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
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①她学习成绩好,②同学们都很喜欢她,③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④刻苦勤奋,待人热情,⑤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问: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
应该调整的顺序是?(学生讨论)生答:⑤③①④②生齐读正确的语序。
应该调整为: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交流中明确:要做到文从字顺,应“表达准确”“语句连贯”;写好后还要读一读,看是否“含混、拗口”。
二、啄一啄:表达准确吗?
1.范文揣摩。
阅读《紫藤萝瀑布》片段,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下面图片的提示填写词语。
每一()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里。每一()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缱绻”的意思是缠绵,也可以表示事物的美好姿态,如果这个词用来形容时光的话,还行;“潋滟”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如“水光潋滟晴方好”,拿来形容时光,则有些牵强附会了。而且两个词连用,有堆砌之嫌。
既然已经“顺着河岸往前数”了,到底几棵一目了然啊,为什么还用概数“五六棵”呢?
小结:滥用文艺性词语、搭配不当、不合情理,都会影响表的准确性。
教案序号:课题: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目标:
1.学会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常见方法。
2.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学会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融情于景。
3.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学会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融情于景。
三、捋一捋:语句连贯否?
1.链接知识。
汉语句法讲究简练和连贯,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这就是省略。主语省略主要表现为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田各两种情况。
承前省略如:他和我走到车上,A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B扑扑衣上的泥土,C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D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1. 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2. 培养思维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3. 培养推敲语言表达的习惯,提升“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明确概念1.课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文从字顺。
首先,大家默读教材的知识短文《文从字顺》,标记出有关这一概念的关键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清晰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语句表达准确;其次,语句间要有连贯性;最后,写作完成后要读一读,看是否有不通顺、含糊、拗口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活动二、温故知新,学习方法1. 学习准确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几个句子,从用词角度看这些句子的表达是否准确。
然后,学生尝试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准确表达的方法。
(1)语句表达要准确,主要体现在用词上,如句子中的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是否会产生歧义等。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说说这四个句子表达是否妥当。
①一位胖得像肥猪一样的阿姨挤上了车。
(“胖得像肥猪”带有贬义色彩,用词不恰当)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烧毁”与“洗劫”词序不当,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③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是“三所学校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领导”,表意不清,有歧义)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转动”与前面的“火焰”搭配不当)。
(2)生自由交流、讨论发言。
(3)根据对以上句子的分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句子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生修改句子,交流讨论后明确)预设:①一位胖胖的阿姨挤上了车。
(注意分寸,恰当用词)②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调整词序,表达清晰)③学校的三个领导来开会。
(消除歧义,表意明确)④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突破方法:采用时间线索、空间转换等叙述手法,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线索,增强叙述的逻辑性。
(3)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学生往往在描绘景物时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需要教师引导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景物描绘的水平。
举例:教材中《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一课,通过阅读和分析《春》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并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
突破方法:通过课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提高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为大家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瓶颈。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在细节描写、景物描绘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我发现大家在细节描写、事件叙述、景物描绘和语言表达流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细节描写的教学,我意识到同学们在捕捉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将细节描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写景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绘的生动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师生交流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七律·长征》最早发表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中。
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原作“金沙浪拍云崖暖”。
1952 年元旦,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给毛泽东写信,建议他把《七律·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中的“浪”改为“水”,这样既可避免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在意境上也不显得太“露”。
毛泽东深以为然,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歌。
(PPT展示)写作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写作从生活开始,生活从细处感悟。
感悟就是感受和思考,只有做到细心感受,用心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而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学生回答)(多媒体明确)“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1)没有语病。
(2)用词准确,表意明确。
(3)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师小结:文丛字顺,是我们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它对我们作文的情感表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
三、语言实例分析指导(一)纠病句例:片段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一小步,都是我们所读的每一章文字凝聚而来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 《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的一篇优质课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作文”,而《文从字顺》这篇作文旨在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篇作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语言混乱、条理不清的问题。
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原文及解析,写作指导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文题展示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咏吟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一、1.先确定要描写的景或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写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去描摹,做到特征鲜明、描摹细致、情景交融、语句连贯顺畅、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1.这是对第一个题目的扩写。
扩写,要求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2.写作时,可以先想好哪一部分需要扩充,哪一部分需要细节刻画,哪一部分需要补充材料。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语句要连贯、顺畅。
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写完之后,多读几遍,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1.写作前可结合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
1.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对月亮的感受。
2.写完后,多读多修改,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范文示例
【示例一】
又见荷叶笑
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
想起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而眼前这样
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正欲离去,却看到一位老人在池塘边画着什么。
老人看着一脸疑惑的我,笑着说:“荷开之景固然美,但现在——花开之前努力生长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我想,经历挫折并不可怕,我也要在心里描绘出一幅最美丽画。
微风吹过,满池的荷叶随风摇曳,像一个个开心的笑脸。
【名师点评】这个片段用短短200多字,回忆了“我”从失意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化用诗句,使语言优美、流畅。
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示例二】
又见荷叶笑
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
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拖着久坐无力的双腿,我缓缓独行,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肆虐的冬寒掐灭了一池冷水,只留下一片沉寂……
近处看来,塘中只有几枝枯荷竖立,光秃秃的,形影相吊。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一朵半开的红莲,那似开不开,欲言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那美丽的红莲装饰了我多少个仲夏之梦!
而眼前这样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我心灰意冷,正欲离去,却看到一位老人在池塘边画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前去观看,那画纸上竟然是一池枯荷。
看着一脸疑惑的我,老人笑着说:“孩子,你也喜欢赏荷?”
“不就是一池破败的荷吗,有什么好赏的?”
“怎么没有好赏的?你看那挺直的茎,无论风吹雨打,它总是挺直了腰杆,绝不弯折;看那枝头,尽管无花朵点缀,却已有了点点新绿,预示着那即将生出的新骨朵;再看那一池荷茎,它们日日朝向东方,时时盼望新春,并不死寂。
哪怕寒冷充斥的季节,荷也这般寻春盼春,何来无赏之说?”老人捋捋胡子,长叹道:“荷开之景固然美,但现在——花开之前努力生长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
说完,他将视线移向前方,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看到荷在寒风中摇晃,却也执着地树立,枝头泛出点点青白的生机。
我恍惚间发现我的看法是那么肤浅,正如老人所说,花开的结果也许是美好的,但为了花开而付出的努力,花开之前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荷并非绚烂世人的眼睛,而是让自己的一生更充盈。
荷花能经受严冬的折磨,我就不能经受学业暂时失败的考验吗?枯荷能支撑夏日盛开的梦想,我也能实现学业有成的辉煌。
经历挫折并不可怕,我也要在心里描绘出一幅最美的画。
微风吹过,满池的荷叶随风摇曳,像一个个开心的笑脸。
【名师点评】文章细致地展现了枯荷的傲骨,回忆了红莲夏日绰约的风姿,花残的寂寞和花盛的灿烂形成
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鲜明。
全文首尾呼应,记叙、描写、议论巧妙结合。
【示例三】
月亮
天,渐渐暗下来了,傍晚美丽的夕阳也渐渐褪去了,慢慢地,慢慢地,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它在宁静的夜空中是那样的美,那样的亮……它用它那幽幽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夜空和几片小云,在它们的衬托下,月亮就显得更加纯净、静谧了,散发着迷人的气质、柔和的光芒……
橙色的月亮上偶尔拂过丝丝云缕,宁静而端庄,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心中都会寄托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神圣的月亮在这璀璨的星空,用它那独特的光芒来完成我们一个个美好浪漫的梦;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都会看着夜空上方那洁白纯净的月亮,幻想出一幅幅优美的水彩画,创造出一个个神奇曼妙的神话故事……
月亮,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遐想,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爱美的姑娘一样,想让别人看见更漂亮的自己,就去扯了几绺隐隐约约、亮白透明的小云朵来装点自己;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端庄的成人一样,宁静、严肃地站在岗位上,专心地注视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有时月牙就像一只小船一样,由于承载了太多孩子与大人们的美好寄托,所以总是左右不停地摇晃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仔细揣摩,就会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月亮和人间事物一样有圆有缺,有起有伏,所以,月亮并不只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更是生活中指点迷津者的象征。
它美不胜收,它超凡脱俗,它是神圣的,是纯洁的,是宁静的……
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聆听,去感受,去凝视月亮,我相信我们就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诗意的独特……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月亮而陶醉,为月亮而痴迷,它是我看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文学启蒙的心灵种子,是我们精神上美丽、顽强的支柱,是受人爱戴的美好、严肃的象征!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文章将月亮的形态写得细致入微,衬托了月亮的超凡脱俗和神圣纯洁,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
技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