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定义资料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采用系统方法,以工作节拍为基准,精确地测定各种劳动活动的规定的耗时。
它被用于检测工作的耗时,以及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而且用于定额工资的计算。
另一方面,标准工时也是技术管理的工具。
标准工时的定义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 工作节拍:指定每个任务应该完成多少个步骤,并指定完成每个步骤所需花费的时间;2)标准:指衡量活动所消耗的人力,用什么标准;3)指标:指由标准工时得出的每个工序的耗时指标;4)定额:指由标准工时得出的每个工序的定额,以及总的定额。
标准工时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工作素质、提高质量等目标。
它不仅能准确地测量出每个生产工序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还能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
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控生产周期,确保生产过程中能顺利完成每个工序,有效地提升企业整体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还是一种定额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每件产品的投入成本,并有效地估算生产过程所需的成本。
将此信息作为计算工资的基础,可以让企业更加合理地支付工人的工资。
从上可以看出,标准工时的定义是指通过对活动的实际耗时的测量,精确的计算出每个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标准工时使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合理地支付员工的工资。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于特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工时数。
它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过程和资源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是对完成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的一种计划和预测。
标准工时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工时:基本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工时数,即完成工作所需的纯粹劳动时间,不包括非工作时间和中断时间。
2. 额外工时:额外工时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时,超过基本工时限度所需的工时数,包括加班、加点等。
3. 间接工时:间接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间接时间,包括交流、协调和合作等事务性工作所需的时间。
4. 中断时间:中断时间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会议、电话、紧急任务等)导致的工作中断的时间。
5. 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休息和恢复的时间,包括午休、茶歇等。
6. 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是指人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时间,如等待、调整、破损、损失等。
7. 标准工时总数:标准工时总数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有工时构成的总和,包括基本工时、额外工时、间接工时、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和浪费时间等。
通过对标准工时的合理估计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
划和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实现工作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精益管理之标准工时

3.0 标准工时的运用 3.1.1 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 1 效率=产出/投入; 2 生产效率=产出工时/直接出勤工时 3 工作效率=产出工时/总出勤工时 4 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PCS 5 直接出勤工时=直接作业人员的投入工时; 6 总出勤工时=(直接+间接)人员的投入工时;
3.1.2 生产效率的计算案例
标准工时的结构图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平均实操工时 *(1+评比系数) ] + (正常时间*宽放系数)
评比系数需要根据测量对象每次确认、宽放系数在 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只需确认一次.
关键词:评比系数、宽放系数
为什么要进行评比?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 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 (正常速度)作比较。
2.6 标准工时审核与发行的四个步骤
2.6.1 标准工时测试记录表(IE制作\班组长会签); 2.6.2 工序别标准工时总表(IE课长\制造课长会签); 2.6.3 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工程经理\生产经理会签); 2.6.4 《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经文控统一发行;
目录
什么是标准工时 如何测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应用
产出工时=? 需求工时=? 需求人数=?
产出工时=1000*20/60=333.33
需求工时=333.3/60%=555.55
需求人数=55.55/2*10=27.53 ≈28人
3.4 设备需求的计算依据
1 设备产出工时=产出数量*设备加工周期时间/PCS; 2 需求工时=设备产出工时/设备稼动率; 3 需求设备=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 4 出货期限:24小时之后(1天之后); 5 工作时间:22小时/每天; 6 设备稼动率现状:70%;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
要的时间。
它是用来衡量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标准
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也应该因岗位
而异。
比如,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体力的工作,可能需要较
短的标准工时,而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则可以设定较长的标准工时。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比如是否需要长时间站立
或者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这些都会对标准工时的设定产生影响。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负荷。
标准工时过长会导致员工疲劳过度,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甚
至会增加工伤事故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
考虑员工的身体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超负荷工作,保障
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标准工时的设定也需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过长的标准工时会导致员工的精力分散,降低工作效率,从而
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员工身体状况和企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的标准工时设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慎重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工时,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MOD法课件

VS
详细描述
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MOD法对生产流程 进行工时估算,实现了安全、健康、环保 的生产管理。通过将食品加工流程细分为 多个操作步骤,并利用MOD法对每个操 作步骤进行工时估算,企业能够更好地控 制生产过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同时 ,MOD法的应用也促进了企业的环保管 理,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分配生产资源
根据产品种类、工艺要求 等因素,分配相应的生产 资源,包括设备、材料、 人员等。
分析生产流程
详细分析生产流程
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操作流
程、关键控制点等。
确定瓶颈环节
针对分析结果,找出生产流程中的 瓶颈环节,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优化生产流程
根据分析结果,对生产流程进行优 化,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
标准工时是评估工作效率的重要 标准,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 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高生产
效率和质量。
标准工时是制定人工成本的重要 参考,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制定 人工成本预算,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
02 标准工时计算
计算公式及参数设定
01
02
03
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进行某项作业一般所需时 间
宽放时间
为补偿各种额外因素所需 要的时间,如疲劳、停工 等
工作研究与时间测量
工作研究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各 项作业的必要时间和工作量
时间测量
用计时器和秒表等工具记录作业 时间,以此为基础计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方法一:秒表法 1. 准备秒表等计时工具
2. 记录每个阶段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的特点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

7
翻转键盘放入背光压合机中 按下开关
1.7 1.3 1.5 1.5 1.5 2.9 1.3 1.6 1.5 1.7
8 取背光板放到吸合底模上
2.9 2.8 3.7 3.7 3.1 3.8 3.3 3.4 4.1 2.1
DD
实测时间(x)
评比系数
序号 工站名称
作业描述
人员 在制 配置 品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
一致 性系 数
从周转架上右手取板子后放 1 到左手
1.4 1.3 1 0.9 1.1 0.7 0.9 1 0.9 0.9
2
取上一块热熔板子&下一块放 入热熔底模中,按下按钮
2.9 2.2 2.3 2.6 2 2.7 2.6 2.9 2.5 2.8
5
常用术语--CT
C.T (Cycle Time)也称循环时间,指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 困难的、最快的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 待时间)
C.T是指按照操作顺序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最短时间。但必须是可以连续作业 的最短时间
每数次循环发生一次的监测、换刀、处理空箱等作业的时间,不纳入CT计算 如果生产线里存在同时生产2件或同一工序里使用两台设备时,按每生产2件
9 撕除覆膜
1.4 1.4 1.1 1.3 1.2 1.1 1.1 1.2 1.1 1.4
10
说明:
1.评比方法请参照:在相应的栏目填写评比结果,用符号代替 熟练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努力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工作环境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一致性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2.评比主要是针对工站进行评比。 3.外来作业单元:指不在该作业的正常单元之内,为工作进行所不需要,但却突然发生而影响作业员工时的特别单元。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对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短,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而对于知识型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长,以适应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标准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调整。
例如,在一些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减少;而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行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延长。
最后,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标准工时的设定都有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
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力成本、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合理地设定标准工时,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概念和意义,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课件

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标准工时也 应随之调整。
确保标准工时的公平性
01
确保标准工时对所有员工公平
标准工时应适用于所有员工,避免对某些员工造成不公平待遇。
02
考虑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平衡
实际测定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和测量
详细描述
此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直接获取某项工作的实际工时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确定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准确,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地测量。
04
标准工时制定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工时制定
总结词
复杂流程,精细分工
详细描述
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精细的分工和协作。通过制定标准工 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合理、生产节拍协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详细描述
电子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 对生产过程中的精度和品质要求极高。通过 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生产环节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 低不良率。
05
标准工时制定注意事项
保持标准工时的灵活性
考虑到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差异
01
标准工时应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性进行制定,避免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确定作业内容
明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和
要求。
01
确定作业方法
规定作业步骤的标准操作方法
和工具使用。
02
确定作业条件
设定作业步骤的标准工作环境
和设备参数。
03
实际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i=1
2
Xi : 每一次秒表的读数 n : 初始值的观测次数
举例说明---(机种: GH-A107 打螺丝工站,初始观测次数:10次):
i
1
2
3
4
5…10来自合计∑Xi 7.23 6.71 7.90 8.07 7.65
∑∑Xi 2 52.27 45.02 62.41 65.12 58.52
… 8.11 65 … 65.77 429
+0.02
D
0.00
E1
-0.04
E2
-0.08
F1
-0.12
F2
-0.17
作业条件
A
+0.06
B
+0.04
C
+0.02
D
0.00
E
-0.03
F
-0.07
一致性
A +0.04
B +0.03
C +0.01
D
0.00
E -0.02
F -0.04
4
2-1 宽放率定义-1
▪宽放由来: 在任何的工作环境下,疲劳,生理需求(上厕所,喝水等),工作台的清扫,螺丝批 的校验等都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的工作停顿,以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来要 求作业者,显然还不尽合理,考虑一定的宽放,才能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
评价 项目 最优(A)
优(B)
良(C) 普通(D)
可(E)
劣(F)
熟练度
A1
+0.15
A2
+0.13
B1
+0.11
B2
+0.08
C1
+0.06
C2
+0.03
D
0.00
E1
-0.05
E2
-0.10
F1
-0.16
F2
-0.22
努力度
A1
+0.13
A2
+0.12
B1
+0.10
B2
+0.08
C1
+0.05
C2
海格国利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H-LPS推动课程培训--SW(Standard Work)
主题:标准工时制定说明
经营革新部/H-LPS科
©Accen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报告人:杨胜利 2011年12月1日1
1 标准时间定义及用途 2 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2-1 评价系数及宽放率定义 2-2 观测时间制定 3 标准工时表及执行流程 4 其它 5
©Accen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2
1 标准时间定义及用途:
▪标准时间定义:
1).在正常条件下【环境: 噪音,温度,光度,烟,臭气,尘埃,地面太滑 凹凸不平等】 [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
2).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3).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治工具进行作业; 4).完成一定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注意点:
小数量宽放(因生产数量太小,在还没热身之前,作业已结束)
1).不要将工作中不必要的延迟现象计算到宽放中去,应通过工作改善去除不合理 的时间浪费; 2).宽放时间的种类虽然众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时间时,不能把所有的宽放时间 都考虑在内,因为宽放的时间越多,说明作业的效率越低;
5
2-1 宽放率定义-2
▪宽放种类:
1).作业宽放:作业过程中计划发生的小事件(每日工作时间内工作台的清扫
&
设备检点,非机种切换需螺丝批的校验等);
2).私人宽放:上厕所,喝水,擦汗等因私人生理需求引起的延迟;
3).疲劳宽放:因疲劳而引起的速度减慢;
4).可变宽放:因环境因素及人体因素给予的宽放;
5).特殊宽放:管理宽放(开会,工作安排等因管理需要而引起的非作业时间)
N [ √ ]2 ( ) = 40/ 10*429 — 65 2
=24.6 ≈25(次)
7
2-2 观测时间制定--剔除异常值-2
剔除异常值---三倍标准差法
X =(X1+X2+X3+…+Xn)/n
Xi : 每一次秒表的读数 n : 总观测次数
标准偏差:
s √n
=
∑(Xi-X平均值) 2
i=1
n
正常值为X ± 3 s内的数值 管制上限:UCL=X平均值+3 s 管制下限: LCL=X平均值-3 s
▪标准时间的用途:
1).以小组作业而言,可使作业者的工作时间保持平衡,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2).用来决定最适当的作业方法(对不同的作业方法进行比较时); 3).人力需求及安排的重要依据; 4).设备及治具需求评估的重要依据; 5).为生产计划建立基础数据; 6).为标准成本建立基础数据; 7).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的基础数据; 8).为效率管理提供基准; 9).决定外协单价的基础数值;
1).员工上午休息10分钟,下午休息10分钟,即宽放率=10分钟/120分钟=8.3% 2).作业期间人员上洗手间由组长顶替作业 故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可不予考虑
6
2-2 观测时间制定-观测次数-1
观测次数: 误差为± 5 %,可靠度为95%条件下的观测次数
N [ √ ( ) ] = 40/
n
n
n∑Xi 2 — ∑Xi 2
8
3 标准工时表单及执行流程
标准工时表单及执行流程:
9
10
10
3
2 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实际时间*(1+宽放率)
▪评价法种类: 1).速度评价法 2).平准化法 3).客观评价法
▪平准化法: 这种方法以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一致性四个项目作为作业速度 变动的评价因素,每个评价因素分成六个等级,各个等级对应一定的修正 值,评价时,将各因素的修正值相加再加1,即为评价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