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合集下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共23张PPT)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遥望 汴京城 可惜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向西北方遥望汴京城,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 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
②句意+效果: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 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 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阻挠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 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 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1162(22岁)—1181(42岁)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但 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 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 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 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绩; 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镇 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 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 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 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八年 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开禧二年,韩侂胄北伐,大败而归。 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 望挽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 郎,辛弃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 起用他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 重病卧床,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
遥望 汴京城 可惜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向西北方遥望汴京城,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 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
②句意+效果: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 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 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阻挠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 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 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第二时期:南渡初期1162(22岁)—1181(42岁)
辛弃疾南归后只担任过一些闲散官职。但 他的爱国热情不减,积极建言献策:乾道 元年给孝宗上《美芹十论》,乾道六年又 给宰相虞允文上《九议》,全面、精辟地 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进取方略,显示了他 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有政绩; 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镇 压了茶商军,因功加官。此后又历任京西 转运判官,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转 运使等职。在整治地方、惩办贪官、平定 暴乱、发展生产方面颇有成绩。淳熙八年 冬,他被诬以贪污等罪名革职。
开禧二年,韩侂胄北伐,大败而归。 开禧三年,朝廷为了借重辛弃疾的威 望挽救危机,诏命辛弃疾为试兵部侍 郎,辛弃疾上章辞免;后朝廷又决定 起用他为枢密都承旨,此时辛弃疾已 重病卧床,不久便抱恨溘然长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 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 “郁孤台”写起?
作者登郁孤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 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 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 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暗用典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中间多少行人泪”,“行 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 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 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极 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苦难,写出了人民背离故园的 无尽悲苦。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请说说 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 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造口: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 金兵入侵江西,隆祐太后从洪州 (今南昌市)沿赣江南奔,先乘船 到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 金兵追太后至造口,老百姓被屠杀 劫掠,情形极惨。四十多年后,作 者来到这充满血泪的地方有感而发, 写了这首词题写在造口的墙壁上。
郁孤台下面的清江水,昼夜 不停地向西北流去,中间有多少 百姓的血与泪。 遥望故都汴京, 可惜又被群山遮住了视线。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 毕竟仍向东流去。黄昏的江边我 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 传来鹧鸪鸟的叫声。
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 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 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 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 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 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远 望绵延不绝的青山,词人的思绪也似这 江水般波澜起伏,像那青山般绵延不绝, 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 辛 弃 疾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一生 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 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 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 “词中之龙”,与苏轼并 称“苏辛”。著有《稼轩 长短句》,今人辑有《辛 稼轩诗文抄存》。《全宋 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中职语文《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23张

总结评价:
1. 评价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广泛认可, 他以爱国忧国为主题的词作深深影响了 后世。他的作品充满热情和豪情,笔触 细腻,赋予了词新的生命力。辛弃疾的 词作不但在南宋文学中独树一帜,也对 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明 代的杨慎、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他的作 品既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也是对个人 情感的表达,将文学与社会、个人与国 家紧密相连,这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据
3. 诗中意象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1. 意象的运用: 2. 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1.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屈辱和 不得志的愤怒和无奈,同时表现出了对沦陷区的深切 思念和无限担忧。其中“水空流、暗摧园内愁”,他 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愁永昼”写出了对失去的 土地、家人、故国无法平息的愁思。总的来说,此诗 通过对楼头雨、鱼鳞波等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强 烈的爱国情怀。
3. 与古代其他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一首描 写江西风景的词,与其他山水田园诗相比,它 更多地关注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的融合。它 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山川风光,还融入了作者对 南宋王朝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将个人的情感 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将个人情 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手法,是辛弃疾这首词 的独特之处。
向往。
3. 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艺术特色表 现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上。该诗运用了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象征祖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 命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 情。同时,该诗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等表 达技巧,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对比“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突出 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此外,
六年级语文上册《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郁孤台下,赣江之水滚滚流去。辛弃疾似乎从这 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 痛苦的泪水。词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 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 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此时此刻,词人年华流 逝、壮志未酬的悲愤泪水,也流进到浩浩的赣江 里,汇入到“行人”的泪水中。词人禁不住在台 上远望西北方向的故都,远望中原大地的故土, 但可惜的是,重重山峦挡住了视线。长安,本是 唐朝的都城,这里代指北宋的京城汴京。“望” 这一动作,很好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 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 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词牌名 词题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 词人,世称“苏辛”。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 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 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 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 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 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 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艺术手法:
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始,往后一波三折,这 是登台的所见、所感。这一句为第一折,表示了主和派的 愤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第二折,抒发的是 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的强烈情绪;“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为第三折,反映的则是抗金不遂、 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前后三句处处言水,处处言山,照 应却不重复,而是勾连往复,有曲折回环之美。
高中语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

高中语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
ppt简介: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优质课课件用)

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词意+效果: “望”是遥望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 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词意+效果: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词意+效果: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 去的惋惜。
3、“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 逃难的人, 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 苦。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是可惜的意思), 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 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艺术手法:
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始,往后一波三折,这 是登台的所见、所感。这一句为第一折,表示了主和派的 愤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第二折,抒发的是 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的强烈情绪;“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为第三折,反映的则是抗金不遂、 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前后三句处处言水,处处言山,照 应却不重复,而是勾连往复,有曲折回环之美。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上片:控诉金兵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的深 切怀念。
下片:即景抒情,表明了必胜的信心,抒 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主题:写词人途经造口所见所感,表达了 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抗金的决心,抒发 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8.抒发了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保卫南 宋的志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表现手法:象征
16.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22张PPT)高中语文选修1第三单元

பைடு நூலகம்
愁予:使我感到忧愁。
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
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深 入 鉴 赏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 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去的惋 惜。
句意+效果: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 逃难人的眼泪,词人把“清江水”和“行 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写侵略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词人几 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 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 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 《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
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
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 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 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 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 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1140.5.18-
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 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 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 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zhá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①词意+效果: “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 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 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表 达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愁予:使我感到忧愁。
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
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深 入 鉴 赏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 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去的惋 惜。
句意+效果: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 逃难人的眼泪,词人把“清江水”和“行 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写侵略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词人几 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 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 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 《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
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
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 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 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 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 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1140.5.18-
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 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 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 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zhá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①词意+效果: “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 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 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表 达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PPT

4.行人: 被金兵骚 扰流离失 所的人。
5.长安: 借指汴京。
6.可怜: 可惜。
7.愁余: 我正发愁。
8.鹧鸪: 鸟名,叫 声悲切, 像在说 “行不得 也”,也 借此指恢 复中原之 事行不得。
诗词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清澈的 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 行人的眼泪。从西北眺 望长安,可惜只能见到 无数的青山。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 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 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
目起 反 抗 。 当 金 人 内 部 矛 盾 爆 发 , 完
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
录撤 退 时 , 辛 弃 疾 于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 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 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 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 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 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 示众,后砍头)。
理解题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沦丧的痛惜,以及渴望收复中原 但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愤。
完 感结
谢 聆 听
目
第四章
录
相关练习
默写题
1、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中,用比喻的手法,将清水比作 行人泪,写出背离故乡的悲苦之 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2、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中,用典写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悲 愤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宋
代
词
人
辛 弃
造菩
疾 创 作
5.长安: 借指汴京。
6.可怜: 可惜。
7.愁余: 我正发愁。
8.鹧鸪: 鸟名,叫 声悲切, 像在说 “行不得 也”,也 借此指恢 复中原之 事行不得。
诗词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清澈的 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 行人的眼泪。从西北眺 望长安,可惜只能见到 无数的青山。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 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 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
目起 反 抗 。 当 金 人 内 部 矛 盾 爆 发 , 完
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
录撤 退 时 , 辛 弃 疾 于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 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 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 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 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 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 示众,后砍头)。
理解题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可怜”一词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沦丧的痛惜,以及渴望收复中原 但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愤。
完 感结
谢 聆 听
目
第四章
录
相关练习
默写题
1、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中,用比喻的手法,将清水比作 行人泪,写出背离故乡的悲苦之 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2、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中,用典写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悲 愤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宋
代
词
人
辛 弃
造菩
疾 创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ຫໍສະໝຸດ 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 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 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 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 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tuō zhòu)当政时一度起用, 不久病卒。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词,作
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公元 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 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辛弃疾在 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 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 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 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词牌名
题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意+效果: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词人身临隆 禧太后被追之地,联想到当时南宋的命运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 滔天罪行,想到国耻未雪,悲愤填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 系在一起,以水写泪,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词 人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 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
2、熟练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寓意。
全词写景中的暗喻,即“借水怨山”。“西北望长安”两句中以江水 喻当时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以青山喻当时主 和派的阻扰抗金。“青山遮不住”二句中,实际的意义是主和派何能压住 爱国者恢复的强烈的意志呢?
“山深闻鹧鸪”句中借鹧鸪“行不得也”的叫声,寄托对恢复中原之志 屡屡受挫的担忧愤恨。所以通篇显著的比兴寄托手法,使该词从特殊显示 一般,通过登山临水的形象,概括了当时的人民共同的愤慨和时代的大悲 剧,因此感动了后世无数读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遥望 汴京城 可惜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向西北方遥望汴京城,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句意+效果: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鸟的鸣叫声,声声悲 鸣,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句意+写法+效果: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
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用鹧鸪鸟
叫声烘托了人物凄苦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又忧心忡忡 (chōng)的复杂心情。
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①词意+效果: “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 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 理想不能实现。表达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②句意+效果: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 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 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阻挠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 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 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词意+效果: ①“愁”指词人愁国破家亡,表达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②“愁”是词人愁绪满怀的意思,包含了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 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 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 心情。
拓展阅读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 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 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词意+效果: “望”是遥望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 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词意+效果: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词意+效果: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 去的惋惜。
主题
通过写对金兵入侵的控诉和对北方 领土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抗敌的坚定信 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忧国忧民的情怀,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手法:
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始,往后一波三折,这 是登台的所见、所感。这一句为第一折,表示了主和派的 愤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第二折,抒发的是 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的强烈情绪;“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为第三折,反映的则是抗金不遂、 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前后三句处处言水,处处言山,照 应却不重复,而是勾连往复,有曲折回环之美。
书江西造口壁ຫໍສະໝຸດ 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 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 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 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 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tuō zhòu)当政时一度起用, 不久病卒。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词,作
于他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公元 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 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辛弃疾在 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 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 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 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词牌名
题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意+效果: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词人身临隆 禧太后被追之地,联想到当时南宋的命运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 滔天罪行,想到国耻未雪,悲愤填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 系在一起,以水写泪,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词 人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意+效果: “行人泪”是逃难人的眼泪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 和对它的失去的惋惜。
2、熟练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寓意。
全词写景中的暗喻,即“借水怨山”。“西北望长安”两句中以江水 喻当时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恢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以青山喻当时主 和派的阻扰抗金。“青山遮不住”二句中,实际的意义是主和派何能压住 爱国者恢复的强烈的意志呢?
“山深闻鹧鸪”句中借鹧鸪“行不得也”的叫声,寄托对恢复中原之志 屡屡受挫的担忧愤恨。所以通篇显著的比兴寄托手法,使该词从特殊显示 一般,通过登山临水的形象,概括了当时的人民共同的愤慨和时代的大悲 剧,因此感动了后世无数读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遥望 汴京城 可惜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向西北方遥望汴京城,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句意+效果: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鸟的鸣叫声,声声悲 鸣,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句意+写法+效果: 黄昏的江边,我正愁绪满怀,又听见从山的深处传
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环境气氛,用鹧鸪鸟
叫声烘托了人物凄苦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又忧心忡忡 (chōng)的复杂心情。
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①词意+效果: “青山”,喻指主和派或“外族入侵者”。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 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 理想不能实现。表达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
②句意+效果: 青山隔不断百姓的心,江水毕竟要向东流去,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 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 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阻挠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 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收复山河 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词意+效果: ①“愁”指词人愁国破家亡,表达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②“愁”是词人愁绪满怀的意思,包含了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 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 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 心情。
拓展阅读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 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 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词意+效果: “望”是遥望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 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词意+效果: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表现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词意+效果: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昌盛时的怀念和对它的失 去的惋惜。
主题
通过写对金兵入侵的控诉和对北方 领土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抗敌的坚定信 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忧国忧民的情怀,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手法:
1、结构上曲折回环,可谓一波三折。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始,往后一波三折,这 是登台的所见、所感。这一句为第一折,表示了主和派的 愤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第二折,抒发的是 爱国志士和人民自始至终不能放弃恢复的强烈情绪;“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为第三折,反映的则是抗金不遂、 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前后三句处处言水,处处言山,照 应却不重复,而是勾连往复,有曲折回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