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 (见图4-2)
人口在地理空间改变居住地的移动。
(一)人口迁移

(二)人口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农村人口就 地转化。

(三)人口城市规划

以人口为主体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一种方法。
(四)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
关于人口在城市中的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 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 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 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 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 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第二节 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

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一切从事 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 在中国特定为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
城市的一切设施和物质供应,活动场所必须考虑容纳 这些人口,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用城市人 群来表示城市人口。
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散式分布。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分类
一、城市人口的服务结构分类

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三大类。
二、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分类(employment structure) 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 所占的比例。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主要分项目标
支撑指标
城市化率
婴儿死亡率
每万人律师数
万人刑事案件数
移动电话普及率
万人交通死亡人数
社会、文化、科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技进步 基尼系数
文化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
人均拥有图书量
劳动力文化指数
人口文盲率
每万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
科技开发投入占GND比重
国际交流
定期、不定期举行国际性的 论坛、会议、展览
国际标识
重要公共空间的中英文双语 标识
指数数值 80-85% <0.9% >5人 <50件
2500部/万人 <0.7人 >70岁 <0.2 >20% >30本 >10年 <15% >1000人 >1%
——
序号 1
用地代号 R
现状(2003年)
近期(2005年)
远期(2020年)
用地名称
面积 (hm2)
人均用 地(m2 /人)
开放空间网络
机遇区域和强化区域
重建区域
伦敦规划(2004)简介
蓝线网络 视线保护框架
伦敦中心次区域 东伦敦次区域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2. 战略性规划的形成 (2)我国战略规划历程 与西方国家战略规划的复兴同步,我国也开始了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的研究实践及讨论。 自2001年广州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之后,包括北京、上海、沈阳和众多
1.67
G
绿地 0.52 0.06 0.05% 55.02 5.09 4.67 366.76 16.70 15.04
8其 中
G1
公共绿地 0.52 0.06 0.05% 38.50 3.57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讲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编制重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1城市总体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编制、规划行政。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3、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成果: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图纸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 —1/25000,小城市为1/5000 —1/10000。

4、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相同点: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区内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规划。

不同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开发、禾U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

总体规划则是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排。

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的发展空间。

第三讲城市性质重点: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类、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城市性质的检验1、战略目标(名词):指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选择的方向和预期到达的指标。

四个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建设指标、环境保护指标2、战略重点(名词):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发展中的优势领域;2、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3、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4、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方向3、城市职能(名词):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分工城市职能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4、城市职能分类:1、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2、以经济职能划分;3、以其他特殊职能划分的城市5、城市性质(名词):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2021年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21年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考试大纲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知识结构体系(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2. 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中轴对称。

②东西两市。

③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①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②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①北部收缩2。

5km、南部扩展0.5km。

②突出8km中轴线。

③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2
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 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 报批、发证等程序和手续 ,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 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 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
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 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 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 法建设,保证城市建 设有秩序的进行。
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 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 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 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 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 和现实。
15
城市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
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2024/8/2
16
2024/8/2
城市分区规划
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 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讨论:你所知道的分区规划的城市?
17
详细规划
18
2024/8/2
LOREM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念 二、主要内容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 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 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 型、色彩等要求。
19



建 性
0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04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 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 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 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4
城乡规划
•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 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 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主要出现形式
房屋建造、城镇修建
经验总结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理论学说
2、思想发展动态
夏:“国土”勘测,开始定居,居民点产生;
堪舆学、阴阳五行
《周礼》、《商君书》 《管子》、《墨子》
商:偃师、盘龙城、殷墟等商城多运用风水五行学说;
第一页,共48页。
周:《周礼·考工记》
要型制。 同时,许多城市的建设还表现出充分考虑地质、尊重地貌特点,利用
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周礼》,尤其是以《管子》为代表的“天人合
一”思想。 此外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思想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儒家和道
教对南北朝城市建设的作用尤其突出。
第十二页,共48页。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演化的整体脉络
3、宫殿仍旧采用“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的布局。
曹邺城
第四页,共48页。
建于7世纪,由宇文恺制定规划。
1、城市的建设做了一定的先后次 序安排,先建城墙,后开辟干道, 再造居住里坊;
2、城市布局严谨,整体沿皇城中轴对
称,反映皇权的至高统治权力;
3、城市中道路严格划分等级,周 王城中“旁三门”“左祖右社” 的布局形式继续延续;
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
第二十三页,共48页。
4、绝对君权时期:
凡尔赛宫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埃及
第二十五页,共48页。
卡洪城
第二十六页,共48页。
(二)、西亚
卡洪城
第二十七页,共48页。
第二十八页,共48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20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20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320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规划,包括城市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旨在有效地组织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确保各个规划的协调和一致性。

2.可持续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公平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确保公平和公正,为城市的各个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缩小城市内部的差距。

4.人本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以人为核心,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

5.功能分区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不同功能,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公园等,实现城市的有机组织和合理的空间布局。

6.健康与安全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注重居民的健康和安全,确保城市的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7.灵活性和可适应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8.可行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具有可行性,考虑到城市的资源,技术条件和政策环境,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

9.参与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增加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和认同。

10.专业性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基于科学和专业的方法,依托合适的专业团队,确保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以上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 与游憩。它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 游憩和交通四大部分,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最 基本分类”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規划为依据,要从居住者的要求 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五、马丘比丘宪章
于1977年12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 学术会议,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 丘比丘宪章》。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1922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
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 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 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 基本构思。
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线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提出的。原
则中的第一条是最主要的:“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 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 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西谛在研究城市建设的艺术问题时提出“我们必须以
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我们必须研 究过去时代作品并通过寻求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 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 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4)格迪斯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反作用 ➢ 用地结构变化,地面植被被破坏 ➢ 城市能量释放,形成“热岛效应” ➢ 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 城市污染,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 城市发展,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地质条件 1) 建筑地基 地基承载力——由地质钻探与地基土试验确定。
2)风象
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
(1)风向
风向的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次数占该时期不同风
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
(2)风象玫瑰图
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
风玫瑰中,粗实线表示风向频率,虚线表示平 均风速,东北北方位风向频率值最大,西南南 风速值最大,基本的解读是:该地区东北风向 为盛行风向。
风向频率 =该风向出现的次数/ 风向总观测次数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 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 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及城市开发区 域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法律属性
上海地面沉降图 (1980-1995)
城市防洪标准
按照城市防洪设计规范
等级
重要性
非农业人口 (万人)
Ⅰ 特别重要的城市
>150

重要的城市
150~50

中等城市
50~20

一般城市
<20
防洪标准 [重现期(年)]
>200
200~100
100~50 50~20
城 市 水 灾
凹岸不稳定性分析
凸岸 凹岸
承载力 (t/平米)
12~16
15~25 4~10 1~5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2) 滑坡和崩塌 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 滑坡——斜坡在风化作用下、地表水或地下水以及人为原因,特别 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这类现象常发 生在丘陵或山地,如三峡库区。 崩塌——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的稳定造成影响。多为过 度开挖山体,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崩塌。

绵江公路对涪江 弯道的技术处理
绵江公路
地下水等深线 有害工业
盛行风向
地下水流向
生活居住区
改变的地 下水流向
城市水厂
因后建工业用水形成 的地下水漏斗中心
后建的用水量 较大的工业
城市用地分布与地下水流向关系
3、气候条件 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1)太阳辐射 日照标准 建筑间距 建筑朝向
不利因素 2) 水文条件:
不利因素:洪水(城市防洪设防准)、 淤积(河床高于城市)、污染
地表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范围内降雨
形成的地面水。
3) 水文地质条件: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上层滞水 土壤水
沼泽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 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 来问题。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内容回顾:
一、城市 与城市规
划概论
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影响因素
城市规划编制
本章内容: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二、城市 总体规划
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对应书本第十一章)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 地程的抗震设防等都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A.如在设防地区,断裂带上不宜建房,而布置一定宽度的防护带,如 唐山
B.在地质不稳定地区,不宜布置庞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三峡坝址 C.如在设防地区的建筑需要进行处理,如变形缝的设置,以及建筑物
的高度控制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 1、行政区划 2、用途区划 3、房地产权限区划 4、地价区划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1、城市用地的归属 2、城市用地的管理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对城市的作用: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 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 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
5) 矿藏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地表断裂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伏 断裂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发现断裂后的修改方案 沿断裂带走向布置100米宽的卫生防护带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 水体的作用: 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水源、水运、改善气候、 泄洪、排水、稀释污水、美化环境
滑坡
3) 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性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适宜的岩层或土 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割地形,使 之支离破碎,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黄土高原、美国西部大峡谷。
4) 地震
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
• 震级: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震源释放能量的量化标准) • 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 基本烈度---设计烈度
潜水面 潜水含水层 隔水层
承压水含水层 隔水层
地面沉降的危害:市政基础设 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 下管线的损害和深井事故、地 裂缝等等
上海市区、江苏的苏锡常地区 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已经形成 了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成了 长三角地区的三大“漏斗”, 长三角地面沉降区域内累计沉 降已经超过200毫米,给这 一地区带来了超过3000亿 元的经济损失。
不利于建设的情况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腐植土、淤泥、 沼泽地、地下岩溶洞、地下采空区等。
类别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粘土(固态) 粗砂、中砂(中密) 细砂(稍湿)(中密)
承载力 (t/平米)
40~70
30~50 25~50 24~34 16~22
类别
细砂(很湿) (中密) 大孔土
沿海地区淤泥 泥炭
(3)污染系数 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 污染程度
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 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 比。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 均风速
(4)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城市布局时留出开敞空间 作为风道,引导气流伸入 市区,道路走向考虑盛行 风向有利于通风。
3)温度: 温度对城市的影响 热岛效应 逆温层 对流和城市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