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习目标1.知道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
2.知道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伊拉克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3.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背景(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
(2)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某某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史实(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某某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
(2)2003年,美国又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美国称霸: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世界局势:、日本、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方向发展。
3.中国:通过,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仅次于美国。
4.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不结盟运动(1)成立:年。
(2)意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背景:冷战结束后,随着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2)措施: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形成:a、相关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相关条约:《凡尔赛和约》、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签定的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C、经过:1、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定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体系,建立起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
2、1921----1922年战胜国列强为协调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导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定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3、通过这两次会议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2、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形成:a、对峙组织:北约和华约b、对峙的主要国家:美国和苏联c、形成时间:1955年d、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e、形成经过:1、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2、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了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约。
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F、影响: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3)、崩溃:1、时间:1991、122、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3、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1)、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2)、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3)、“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4)、“一超多强”之间的关系:相互借重、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VIP专享】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

课题 学科 课型
授课时间
二、中考考试说明
单元复习 课
20 世纪以 来世界政 治格局的 演变
三、主干知识整合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复习教案
历史
单元整合复习
课题 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 14 课:冷战中的 对峙
第 15 课:世界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复习导入: 1、小结: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2)、“极”的含义:指的是
。
2、按时间填写重大事件:
1914—1918 年:
1939—1945 年:
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知识内容
《凡尔赛和约》的基本 内容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 容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 成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 化趋势
1919 年 1 月:
会 议 巴黎和会
”的局面,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的时间、城市、推翻的政权、影响(对国内、对国际、对中国)、俄国国名的演变(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改变俄国社会性质的事件(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2、新经济政策的时间、特点、作用、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成就、新宪法通过的时间、意义、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巴黎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操纵国(人物)、签订协约、实质、对中国的影响、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加剧哪两个国家的矛盾、针对中国签订的协约、《九国公约》的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展提供了便利)、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影响、一战后的体系、评价、两次会议的相同点、两次会议的启示(弱国无外交)4、1929—1933经济危机开始国家、特点、影响(失业人口增多、人们生活流离失所、引发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特点、中心措施、为减少失业率的措施、作用。
5、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时间、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威胁世界和平)、受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暴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6、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参与国、影响、损害哪国利益、绥靖政策代表人物(英国张伯伦)、推行国家(英法)、表现(慕尼黑会议)、影响、二战的爆发、二战扩大(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三个史事(时间和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
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背景(课本)、时间(1942年)、成立的标志、作用;尔塔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参与国、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底登陆(美英联军)、攻克柏林三大战役的时间和作用;欧洲战争与二战结束的时间及标志;促进日本投降的三件事;二战的性质、二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读)、二战中体现合作的事件(政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军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二战中的三个转折点(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
打破体系: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形成:美苏争霸 打破体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
3、冷战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实力增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1)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在18世纪 60年代,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 控于美国。
原因(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起点高,工业总产 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3)其它帝国 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落。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 则相对削弱。
4、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来自势发展(多极化)原因:(1)两极格局的结束。(2)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 主地位。(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五 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表现 经济 (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 体系下的
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 中国
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特征
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 美苏两极
量援助 格局下的
表现 经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 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 1939 年 9 月—1945 年 9 月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 爆发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 年世界经济 原因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危机使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导火索)
(4)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 美苏两极
略守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1972 年,尼 格局下的 表现 外交
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 中国
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了美苏冷战对峙事态
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 势下的
中国
在多极化趋势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 特征
为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7 月底,战事已持续了近五个月。在战争初期双方虽开展了
数轮谈判,但均坚持各自立场不愿做出妥协,实现和平的时
机尚未到来。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既要面对战事本身引发的 俄乌战争 短期政治、经济和安全震荡,还可能被迫迎来俄乌战争对世 漫画 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深层改造。我们现在已经能
够清晰地认知到,整个世界的秩序已经随着俄军的坦克开过
角度二:措施类 2.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
。
军事:禁止该战败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殖民地:该战败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几个战胜国瓜分。
材料二: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之原则。
C. 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发展
9、仔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它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俄
美国
英 德
奥
苏
美
俄罗斯
欧盟
法意
中国 日本
图一
1、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1、丘吉尔演说公开而明确地发出了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2、表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的威胁。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国) 合国军侵略朝鲜 国的中东政策
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趋热日益明显 C.西欧与美国反目成仇 D.冲突与战争成为世界主题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
(2010宿迁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 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
比,不同点是(08南京中考)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2010宿迁
中考)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
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6、小张探究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 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 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 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 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
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
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
(4)根据上述材料,战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2分)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法国元帅福煦
•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 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列宁
•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 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 态势。
2、“极”的含义:指的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1月 巴黎和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中考目标引擎
课题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凡尔赛 《凡尔赛和约》和《九 -- 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
华盛顿
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九国公约》主要解决下列哪个国家的问题?(10南京模拟)
A.苏联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4、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 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 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美苏
关系转向)
美
苏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
形成的原因 形成的标志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49北约)
美苏 20世纪50-60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争霸 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的阶
段性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表现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影响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考试题回眸
1、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010苏州中考)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目的
美国冷 战政策 的具体
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中考试题回眸
1、小磊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 找出其中的错误 (09扬州中考)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A.中国赔款2100万元 B.中国各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定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小亮准备找“冷战”的相关知识,可以用那组关键词在网 上搜索: (2010无锡中考)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政 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 数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
的是(
)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2、“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 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南京中考)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科索沃战争
中主考干目 知标 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三国同盟 D.三国协约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无数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 体现弱国无外交的是
变。
——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
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
1921—1922年
美、日、英、 (法、意、荷、 比、葡、中)
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为美 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条件
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 题)。 《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 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 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美
苏联
解体
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