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劳动保护意识的重视越来越高。
劳动防护用品作为一种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必备工具,其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1.保护劳动者的安全2.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可以降低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例如,防尘口罩可有效阻挡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3.提高劳动效率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例如,防护服能够保持劳动者的身体干净,减少因为工作环境而带来的不适,提高工作舒适度和效率。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头部保护用品头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撞帽等。
使用方法:头部保护用品应正确佩戴,并且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尺寸。
在工作中,如果头部保护用品受到严重冲击或受损,及时更换。
2.眼部保护用品眼部保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使用方法:佩戴防护眼镜时要注意镜片的清洁,并确保合适的密合度。
在眼部保护用品受到损坏或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3.呼吸系统保护用品呼吸系统保护用品主要是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使用方法:佩戴呼吸系统保护用品前,要检查其密封性是否好,并了解其防护效能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更换滤芯或清洁面罩。
4.手部保护用品手部保护用品包括防护手套、防护臂套等。
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手部保护用品,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佩戴手套后要保证双手的操作灵活度,并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脚部保护用品脚部保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防静电鞋等。
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脚部保护用品,确保其舒适度和抗压性。
佩戴前要检查鞋子的磨损程度,并保持鞋底的清洁。
结论劳动防护用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也有各自的要求。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对身体健康的侵害的各种装备和设施。
劳动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下面将介绍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第一,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
1.防止意外伤害:许多工作环境存在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风险,如高空坠物伤害、物体刺眼伤害、物体砸伤、电器漏电等。
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防护职业病: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化工厂、矿山、医院、实验室等,存在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防止工作人员吸入有害气体、接触有害物质造成中毒或其他职业病。
3.提高工作效率: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例如,使用符合工作环境要求的防护眼镜,可以防止灰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刺激眼睛,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对象,从而提高工作精准度和效率。
第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品。
例如,电焊工需要选择具有防辐射、绝缘防护功能的防护眼镜和手套;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医用口罩、手套和隔离服等。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必须符合正确的方法。
例如,安全帽应该正确穿戴在头上,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保证稳固性和舒适度;防护眼镜应尽量密合面部,确保没有漏光,有效防止眼部受伤。
3.定期检查和维护:劳动防护用品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完好。
损坏或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立即更换,以保证其有效性。
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自救和互救。
例如,火灾发生时,工作人员应及时佩戴防烟口罩、防护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寻找安全出口撤离。
综上所述,劳动防护用品在工作场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意外伤害和职业病。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免受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威胁而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或材料。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有助于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率,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面将就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有助于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劳动防护需求的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例如,在高空作业时,正确佩戴安全帽可以防止物体直接打击头部,保护颅骨;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可以避免异物或者化学物质对眼睛的伤害。
而在危险环境下作业时,正确佩戴防护面具能够有效阻挡有毒气体,保护呼吸系统。
所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能够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其次,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有助于减少事故伤害。
事故伤害往往涉及到头部、眼部、手部等身体部位的损伤。
正确佩戴头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能够有效避免物体砸伤头部;佩戴防护眼镜可以防止颗粒物或者化学物质对眼睛的伤害;戴耳塞可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佩戴防护手套能够避免手部被尖锐物或者腐蚀性物品伤害。
此外,正确佩戴防护服能够保护皮肤不受腐蚀性物质的伤害。
因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率。
此外,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劳动者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工作,减少受伤害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更加专注地完成工作任务。
相比之下,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就会增加,劳动者可能更加担心受伤,导致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
另外,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也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在事故中,劳动者不仅可能受伤,还有可能长期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
而事故还会导致企业停产停工,产生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而通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减少事故伤害的发生,降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些危险、危害因素达不到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技术措施也尚不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或在进行应急抢险、救灾作业时,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就成为既能完成生产任务又能保证从业者的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保障。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和使用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
自196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分别或联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办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定点经营的通知》、《劳动防护用品选择规则》、《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了《安全生产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确保生命和健康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中也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和监督管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定义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人防护装,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它是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御性装备,也是预防伤亡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保障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是指适用于一般环境下作业使用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手套等。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对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口罩,高空作业人员佩带的安全带,从事电器操作人员穿的绝缘鞋、绝缘靴等。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危险、危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装备,就其因素范畴而言,概括起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化学性因素,较多表现在化工行业和有关从事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如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第二类是物理性因素,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诸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噪声、振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明火、恶劣气候作业环境(高温、低温、高湿)、粉尘与气溶胶、气压过高、气压过低。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在工作场所中用来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具。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对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
首先,头部防护用品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一种防护用品。
例如,安全帽是用于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碰撞和电弧等伤害。
正确佩戴安全帽是防止头部受伤的关键。
在佩戴安全帽时,应确保调整好松紧度,以确保安全帽稳固地固定在头部上。
其次,眼部防护用品也是劳动防护的重要部分。
眼镜和护目镜是常见的眼部防护用品,用于防止眼睛受到尘埃、飞溅物和化学物质的伤害。
正确使用眼部防护用品需要确保眼镜或护目镜紧贴面部,并且没有任何破损或划痕。
此外,在进行需要眼部防护的工作时,应始终佩戴眼部防护用品。
另外,呼吸防护用品也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工具。
例如,口罩和呼吸防护器是用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防止其进入呼吸道。
在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时,应确保正确配戴,并且定期更换滤芯。
此外,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时,需使用更高级别的呼吸防护器。
此外,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防护手套可防止手部受到割伤、烧伤和化学品腐蚀等伤害。
选择适合任务的手套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有些工作需要使用特殊的手套,如电绝缘手套。
在使用手套时,应确保手套的尺寸合适,并且没有任何损坏或破损。
同样地,安全鞋和防护靴是为了保护足部免受坠落物和碰撞等伤害。
正确选择和配戴足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减少脚部伤害的风险。
最后,耳部防护用品也是劳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噪音是工作场所常见的健康危害之一。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
耳塞和耳罩是用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在使用耳部防护用品时,应确保正确佩戴,并且完全密封耳朵。
总之,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头部、眼部、呼吸器官还是手部、足部、耳部防护,都需要正确佩戴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有效性。
工人在使用这些防护用品时需要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工作安全性和健康性。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免受工作现场潜在危险的伤害而设计和使用的。
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各种个人防护设备(PPE),如安全帽、耳塞、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和防护服等。
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和工作场所伤害的发生,提高劳动安全保护水平。
1.预防事故和职业病: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例如,佩戴安全帽可以防止坠落物品对头部的伤害,戴防护手套可以保护手部免受灼伤和化学品的侵害。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可以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提高工作效率: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例如,使用防护眼镜可以防止灰尘、碎片和化学品等伤害眼睛,让工人们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于工作任务。
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和健康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同时减少因事故和伤害而导致的工作中断。
3.强化工作场所安全意识: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对安全生产的尊重和维护。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强化工作场所的安全意识,促使雇主和员工都积极参与和负责安全保护。
通过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提高员工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能力,并激励他们采取主动措施来防范和消除潜在的危险源。
4.降低工伤赔偿和医疗费用: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降低工伤赔偿和医疗费用。
在工作场所使用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从而降低相关的工伤赔偿和医疗费用。
这对于雇主来说是一个经济和管理上的益处,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选择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同工作环境和工种需要不同的劳动防护用品。
在选择劳动防护用品时,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和潜在危险选择适合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符合法规要求的防护用品。
2.适当佩戴和使用: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时,要确保其紧固、舒适并符合规定的使用要求。
例如,戴安全帽时要调整帽箍的尺寸,将其固定在头部上,并确保帽沿正好覆盖住额头。
劳动防护用品的用法

劳动防护用品的用法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障人们在工作中的安全而设计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劳动防护用品的用途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安全帽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撞击等伤害的防护用品。
使用安全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安全帽,确保帽壳牢固,无裂痕或变形。
2.佩戴时,帽壳应与头部紧贴,调整带子使其稳固。
3.不要在安全帽上任意增加装饰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二、防护眼镜防护眼镜主要用于防止异物、尘埃等刺激物进入眼睛造成伤害。
在使用防护眼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的防护眼镜,确保能完全包裹住眼睛。
2.正确佩戴,将防护眼镜的杆子放在耳朵后面,确保稳固。
3.注意维护和清洁,避免镜片受损影响视野。
三、耳塞和耳罩耳塞和耳罩用于防护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使用耳塞和耳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材质和类型的耳塞或耳罩,确保能有效隔音。
2.正确佩戴,将耳塞插入耳道或将耳罩盖住耳朵,确保紧密贴合。
3.注意清洁和维护,避免污染或损坏。
四、防尘口罩防尘口罩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防止吸入对呼吸道有害的物质。
使用防尘口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口罩类型和过滤等级,确保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2.正确佩戴,将口罩紧贴鼻子和嘴巴,调整鼻夹使其贴合面部。
3.注意更换口罩,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过滤效果下降。
五、防护手套防护手套用于保护手部免受刺激物、化学物品等伤害。
使用防护手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手套材质和类型,确保能抵御工作环境中的伤害。
2.正确佩戴,将手套完全穿戴到手部,确保紧贴皮肤。
3.避免手套与有毒物质或化学品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时,需要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
另外,定期维护和更换防护用品,注意清洁和消毒,都是保障防护效果的重要环节。
最后,大家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及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及使用1. 引言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免受各种危害因素侵害的设备、器具、材料和用品。
在各个行业中,劳动防护用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和工作环境,劳动防护用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头部防护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头部进行有效保护可以避免头部受到外力伤害。
常见的头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头盔等。
2.2 呼吸道防护某些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危害物质,呼吸道防护用品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呼吸道的健康。
常见的呼吸道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呼吸器等。
2.3 视觉防护在一些工作中,眼睛容易受到颗粒物、飞溅物等的伤害,视觉防护用品可以有效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常见的视觉防护用品包括安全眼镜、防护面罩等。
2.4 手部防护手部是工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手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保护手部免受刺伤、磨损等伤害。
常见的手部防护用品包括手套、手指套等。
2.5 脚部防护在一些工作中,脚部容易受到重物压迫、摔打等伤害,脚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保护脚部免受伤害。
常见的脚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鞋、靴子等。
3.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3.1 预防事故发生劳动防护用品能够在工作中预防事故的发生。
戴上安全帽可以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的伤害;佩戴防护手套可以避免手指被尖锐物品刺伤。
这些防护用品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中的风险,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性。
3.2 减轻事故后果即使事故发生了,劳动防护用品也能够减轻事故的后果。
佩戴呼吸器可以避免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减少对身体的损害;戴上安全眼镜可以避免眼睛受到颗粒物的伤害,降低对视力的影响。
这些防护用品能够将事故造成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3.3 提高工作效率劳动防护用品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当劳动者使用了适当的防护用品后,他们会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从而更专注于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些危险、危害因素达不到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技术措施也尚不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或在进行应急抢险、救灾作业时,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就成为既能完成生产任务又能保证从业者的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安全生产、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保障。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
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和使用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
自196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分别或联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办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定点经营的通知》、《劳动防护用品选择规则》、《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了《安全生产法》、《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确保生命和健康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从中也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和监督管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定义
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也称个人防护装(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
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
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它是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御性装备,也是预防伤亡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保障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
要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是指适用于一般环境下作业使用的防护用品,如
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手套等。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对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等特殊环境下作业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危险化学品操
作人员佩戴的防毒面具、口罩,高空作业人员佩带的安全带,从事
电器操作人员穿的绝缘鞋、绝缘靴等。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危险、危害因
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装备,就其因素范畴而言,概括起
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化学性因素,较多表现在化工行业和有关从
事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如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性粉尘
与气溶胶、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第二类是物理性因素,特别
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诸如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静电、噪声、振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
明火、恶劣气候作业环境(高温、低温、高湿)、粉尘与气溶胶、气压过高、气压过低;第三类是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传染病
媒介物等。
对从业者而言,稍有不慎或未采取防护措施,其身体健
康将会受到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劳动防护用品是直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防止伤亡事故和
职业病的防护性装备。
按其性质和防护部位又可大略分为:头部防
护用品、呼吸性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防坠落劳动防护用品、劳动护肤品等。
按其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防止伤亡
事故,称为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如防火隔热、防坠落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网、安全带、安全绳)、防冲击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冲击眼护具)、绝缘防静电用品、防机械外伤劳动防护用品(防刺、割、绞、磨损的服装、鞋、手套等)、防酸碱劳动防护用品等。
另一类是用于预防职业病,称劳动卫生护具,如防尘用品(防尘、防微粒口罩等)、防毒用品(防毒面具、防毒衣等)、防放射性用品、防辐射用品、防噪声用品等。
还有一些防护用品兼有防止工伤事故和预防职
业病的双重功能。
四、劳动防护用品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
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2006年上海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51起,死亡397人,伤61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个多亿,其中因缺乏有效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装备而造成的事故约占50%以上。
反映出企业在安全生产预防、教育,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配置和投入使用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贪图利益,弄虚作假,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近几年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使用情况的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进行生产、销售和配置使用,建立了相关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但也发现一些单位贪图利益,无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生产伪劣的劳防用品,某些私营企业的老板更是贪心,竟然利用纸质或塑料废料加工生产安全帽进行销售;有的伪造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进行销售,以最小的成本欲获取最大的利益,严重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也给安全生产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2、节约成本,未按规定配置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标准(试行)》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配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具有指导作用和法律要求,但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合资
企业,对国家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不熟悉,专业经营人员缺乏对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使用鉴别等方面知识和方法。
往往以获取利益为第一,节约成本支出,未按照标准规定,对从事
有毒有害粉尘等工种作业人员配置相关防护用品。
如上海某化工企
业的车间里,粉尘漫天飞舞,机器杂乱摆放,地上电源插座线四处
纠缠,作业的工人既没穿工作服,也没戴手套,甚至连最起码的口
罩也没有戴,在他们的头发上、外套上都沾满了白茫茫的粉尘。
作
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3、流于形式,配置使用不合格防护用品,损人又损利。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
用规则佩戴、使用。
但在诸多的死亡事故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安
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等因素造成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破网摔死、安
全帽砸破致死、安全带断裂坠地身亡的事故仍占较大比重。
特别是
一些建筑工地的老板,为应付安全检查,象征性地购买价格低廉、
质量差的特种防护用品来充数,有的将上一次使用后未经检验的安
全网又用在另一个工地;有的干脆让职工自己配。
如某工地一职工
头戴一顶2.5元买的安全帽,作业中高处坠落一块砖砸破其安全帽
致死,单位在事故处理中共支出50余万元。
因此贪图便宜,付出的
代价和教训却是惨重的。
4、缺乏必要检测仪器和防护器材,导致事故重复发生。
"十五"期间,上海市发生中毒窒息事故101起,死亡50人,伤91人,直接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
其中发生在清除污水或清洁工作中硫化氢中毒死亡
人员占这类事故总数的86%。
从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到,作业人员绝大多数是临时雇佣的农民工,既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也没有在组
织施工中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范措施,配置相应的检测仪
器及通风设备,现场缺乏监护,往往是一人中毒,施救人员未采取
任何的个体防护措施而相继中毒,扩大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