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率)分布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1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2、会读频数分布直方图。
3、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分布直方图。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过程比较简单,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例:你能依据如图统计图说出有关被抽查的40张碟片播放时间的三条信息吗?请同学们小组争论然后给出结论在得到了数据的频率分布表的基础上,我们还经常需要用统计图把它直观地表示出来。
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例1抽查20名同学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81,73,77,79,80,78,85,80,68,9080,89,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老师可引导同学自己完成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解:(1)列出频数分布表,为便利起见,我们也给出组中值的数据20名同学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组别(秒)组中值频数67.5~72.570272.5~77.575477.5~82.580982.5~87.585387.5~92.5902(2)分别以横轴上每组别两边界点为端点的线段为底边,作高为相应频数的矩形,就得到所求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注:为了使图形清楚美观,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上可只标出组中值,不标出组界。
2、随堂练习:P57课内练习四、辨析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分。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需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
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课本P56留意:在讲解时,要让同学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谈谈与体会七、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教案标题:频数分布图与直方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和作用;2. 能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3. 掌握如何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2. 学生用品:纸张、铅笔、直尺;3. 教学资源:相关数据表格。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介绍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概念,并提出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的相关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步骤二:讲解1. 解释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频数分布图是以数据值为横轴、频数为纵轴的统计图形,直方图是将数据分成若干等距的组并表示各组频数的图形;2. 清晰说明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和技巧,如数据的分组、确定组距等。
步骤三:示范1. 通过简单的实例展示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过程;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黑板上协助绘制示范图。
步骤四:练习1. 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按照所学方法绘制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和比较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解读与讨论1. 引导学生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分析其特征和意义;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进行分析和推理,如找出众数、判断数据的分布趋势等。
步骤六:拓展与应用1. 给出多个数据集,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图形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总结:1. 综合总结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定义、绘制步骤和解读方法;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使用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继续提高绘制和解读频数分布图和直方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统计图表,如饼图、折线图等;3. 提供更多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统计图形应用于解决问题。
【教案】频数直方图

5.2频数直方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直方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直方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大家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二、讲授新课(出示投影片)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根据上表绘制一张频数直方图.(如下)(投影片)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请你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A多进多少?B多进多少?D进多少?如何通过比例确定?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如何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哪些因素?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2.做一做[例]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表一)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表二)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 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于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我们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144 cm以下145~149 cm 150~154 cm3 6 9155~159 cm 160~164 cm 165~169 cm16 9 5170 cm以上2小亮是怎么做的?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注: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比较一下各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表一是没有经过整理的数据.数据多,而且数量表示上不简单、不直观.各个数据所占人数多少也没有直接给出,还需要计算.表二,优点:数量表示上确切.即准确表示出各个数据所占的人数.缺点:不能直观反映数据的总体规律.数据也较多.图5-3能直观形象地将数据表示出来,而且能刻画出数据的总体规律.中间人数较集中,两边较少.小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我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42-0=42.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列表如下.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图)学生完成下图.图5-5四、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2)频数直方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一些图表的制作.例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它的意义.五、课后作业习题六、活动与探究1.将一批数据分组时,每个小组的频数与频率各指什么?答:每个小组的频数是指落在这个小组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的频率是指这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2.分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分组的组数不仅与数据的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先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确定组距与组数.当数据较多,且波动较大时,为了便于整理数据,我们可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这虽然费事,但找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进行频数累计却变得非常简单了.板书设计。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职中

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职中教案标题:频率分布直方图教案 - 职业中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并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频率分布直方图,提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教学准备:1. 计算器或电脑上的统计软件。
2. 学生练习册和纸张。
3. 数据收集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说明它是一种用于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用,例如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化范围。
数据收集和整理:1. 分发数据收集表格,并要求学生在表格中记录一组数据,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或成绩等。
2. 学生完成数据收集后,引导他们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的频数。
3. 学生整理数据后,引导他们计算每个组的频率,并填写在表格中。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1. 引导学生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坐标轴,横轴表示数据的范围,纵轴表示频率。
2. 根据数据的分组和频率,学生绘制相应的矩形条,每个矩形条的高度表示该组的频率。
3. 学生完成直方图的绘制后,引导他们添加适当的标题和标签,以便清晰地表示数据。
分析和解释直方图:1. 引导学生观察直方图,提取有关数据的信息,例如数据的集中趋势、范围和分布形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直方图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进行比较和预测,例如比较不同组的频率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
练习和巩固:1. 分发练习册或纸张,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2. 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分享,加深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据,并尝试绘制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或在线工具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与手绘的直方图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绘制直方图过程中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频数直方图》教案

《频数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直方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针对收集到的数据,会制作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的处理。
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进而作出判断。
可以说,统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我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问题情景:(动脑筋)为了了解居民的消费水平,调查组在某社区随机调查某宿舍30户家庭6月份饮食消费的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元)如何更直观地了解这30户家庭6月份饮食消费的分布情况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由于上述数据较多,且分布比较零散,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先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借助表格将各组的频数进行整理。
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1)分组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956-730=26(元)这说明消费的范围是26元.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为了分组的方便,我们取略小于最小值的数作为下限,例如取720;而取略大于最大值的数作为上限,例如取960。
假定每40元一组,则可分为(960-720)÷40=6(组)。
所分6组为:720∽760,760∽800,800∽840,840∽880,880∽920,920∽960,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6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2)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分组 划频720 3 760 7 800 1840 4 880 1 920 1注:画记也可以写成频数累计. 根据表格画出频数直方图(如上图)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 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如何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2. 理解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练习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包括计算变动范围、决定组距和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解释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频率的意义。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如估计某个区间的人数等。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强调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并能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频数分布直方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会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掌握频数和组距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数据中;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频数分布直方图所反映的数据特征。
举例:在分析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数据分组、计算每组的频数和组距,然后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图形直观地看出身高的分布情况。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频数分布直方图(教案)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

《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学会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频数分布表:例: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81, 73, 77, 79, 80, 78, 85, 80, 68, 90,80, 89, 82, 81, 84, 72, 83, 77, 79, 75.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的频数分布表补全以上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在得到了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的基础上,我们还常常需要用统计图把它直观地表示出来。
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Mstogram).下面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画法与怎样读懂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知识新授:1.先看书本55页例1(5分钟)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组别的确定过程:(1)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组数(3)设定组别(学生个别回答)②组中值的计算方法及作用。
(学生个别回答)③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师生共同探讨)(1)画频数分布表(2)写标题(3)画坐标:横坐标是什么?纵坐标是什么?(4)画小长方形:长是什么?宽是什么?④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老师启发共同得出)2.学生对照书本例题完成下面题目。
50名学生平均每天看课外书时间的频数分布表(1)补全以上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补充:频数之和等于什么?频率之和等于多少?(3)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
50名学生平均每天看课外书时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3.请观察图3-3,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2)被检测矿泉水的最低pH为多少?(3)组界为6.9~7.3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每一组包括前一个边界值,不包括后一个边界值)?(4)根据我国2001年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饮用水的pH应在6.5—8.5的范围内.被检测的矿泉水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有多少种?占总数的百分之几?①先学生阅读合作学习三分钟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Ⅱ.导入新课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15 81581616815915915115815916 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 91671715316161591591614 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 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 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 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 划记 频数 149≤x <152 2 152≤x <155 正一 6 155≤x <158 正正 12 158≤x <161 正正正 19 161≤x <164 正正 10164≤x <167正8167≤x <1704 170≤x <1732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上面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意义? 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多少。
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
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
这样,上面的频数分布图可画成下面的形式:三、频数分布折线图身高频数/)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首先取直方图的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
例如,在上面的直方图的左边取点(147.5,0),在直方图右边取点(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知识讲解)频数知识点一.频数、频率和频数分布表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公式:,由以上公式还可得出两个变形公式:(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2) .注意:(1)所有频数之和一定等于总数;(2)所有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2.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知识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1.在描述和整理数据时,往往可以把数据按照数据的范围进行分组,整理数据后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数据范围,纵轴表示各小组的频数,以各组的频数为高画出与这一组对应的矩形,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2.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异同: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图,条形图和直方图都易于比较各数据之间的差别,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和频率分布情况.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长方形的高(纵置时)表示各类别(或组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的组距,各长方形的高和宽都有意义. 此外由于分组数据都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是分开排列,长方形之间有空隙.3.频数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数折线图.4.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1)找到这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确定组距,分组;(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由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考点/易错点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分组时,不能出现数据中同一数据在两个组中的情况,为了避免,通常分组时,比题中要求数据单位多一位. 例如:题中数据要求到整数位,分组时要求数据到0.5即可. (2)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也就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根据数据的多少通常分成5~12组.三、例题精析【例题1】光明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八年级同龄的32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 ): 154 157 159 166 169 159 162 158159 155 164 159 160 162 157 162159 165 157 151 146 151 60 157 161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49 将数据适当分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答案】(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16914623-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可分为6组 (3)【解析】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决定组距与组数:当组距为4时,=23 5.754∴可分为6组 (3)【例题2】【题干】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列频数分布表:(1)全班有 名同学; (2)组距是 ,组数是 ;(3)跳绳次数x 在100140≤<x 范围的同学有 人,占全班同学 %;(精确到0.01%) (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答案】(1)53(2)20、7(3)34、64.15【解析】(5)该班跳绳成绩中等的(每分钟跳x <100140≤范围的同学)约占64.15%,跳绳成绩差的(每分钟跳x <6080≤范围的同学)很少,跳绳成绩特别好的(每分钟跳x <180200≤范围的同学)只有1个,中间大,两头小,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例题3】【题干】一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 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A.5;B.7;C.16;D.3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由图易得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5+2=7人.四、课堂运用【基础】1、2007年某市国际车展期间,某公司对参观本次车展盛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②将消费者打算购买小车的情况整理后,作出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如图(注:每组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且车价取整数).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①中信息可得,被调查消费者的年收入的众数是__________万元;(2)请在图中补全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3)打算购买价格10万元以下小车的消费者的人数占被调查消费者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答案:(1)6;(2)频数分布直方图为:解析: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中,年收入为6万元的人数最多,所以被调查的消费者的年收入的众数是6万元;因为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所以购买价格在10万到20万的人数为:1000-(40+120+360+200+40)=240(人);打算购买价格10万元以下小车的消费者人数为:40+120+360=520(人),占被调查消费者人数的百分比是2、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图一是该厂第一季度三个月产量的统计图,图二是这三个月的产量占第一季度总量的比例分布统计图,统计员在制作图一、图二时漏填了部分数据.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厂第一季度哪一个月的产量最高?__________月.(2)该厂一月份产量占第一季度总产量的__________%.(3)该厂质检科从第一季度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抽检结果发现样品的合格率为98%. 请你估计:该厂第一季度大约生产了多少件合格的产品?(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三;(2)30.(3)(1900÷38%)×98%=4900.解析:由条形统计图可知,三月份的产量最高,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一月份的产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为:1-38%-32%=30%.【巩固】1,图中所示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申请人来源的统计数据,请你计算:志愿者申请人的总数为__________万;其中“京外省区市”志愿者申请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__________%(精确到0.1%),它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约为__________(精确到度).答案:112.6;25.9;93°解析:由统计图可知,志愿者申请人的总数为:2.8+2.2+77.2+29.2+0.7+0.2+0.3=112.6(万人).其中“京外省区市”志愿者申请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它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约为:360°×25.9%≈93°.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的年龄(取正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共有职工多少人?(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答案:(1)4+7+9+11+10+6+3=50(人)(2)(9+10+11)÷50=60%(3)10+6+3-4=15(人)解析:(1)4+7+9+11+10+6+3=50(人)(2)(9+10+11)÷50=60%(3)10+6+3-4=15(人)3、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31,28,26,27,29,28,•24,•26,27,28,30,以2为组距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答案:同解析解析:(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32-23=9.=4.5,因此定为5组.(2)确定组数与组距:已知组距为2,则92(3)决定分点,所分的五个小组是:22.5~24.5,24.5~26.5,26.5~28.5,28.5~30.5,30.5~32.5.(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拔高】1、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某校坚持常年的全员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下面将某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0.1m)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含低值不含高值):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已知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0,0.35,第五个小组的频数是9.(1)该班参加这项测试的人数是多少人?(2)请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3)成绩在2.00米以上(含2.00米)为合格,则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多少?答案:(1)60(2)(3)80%解析:(1)第五组的频率为1-0.05-0.15-0.30-0.35=0.15.频数是9,所以总人数为9÷0.15=60(人).(2)前4个组的人数依次为60×0.05=3(人).60×0.15=9(人),60×0.30=18(人).60×0.35=21(人).(3)因为3,4,5组的频率之和为0.30+0.35+0.15=0.80,所以该班的合格率是80%2,某小区便民超市为了了解顾客的消费情况,在该小区居民中进行调查,询问每户人家每周到超市的次数,下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请问:(1)这种统计图通常被称为什么统计图?(2)此次调查共询问了多少户人家?(3)超过半数的居民每周去多少次超市?(4)请将这幅图改为扇形统计图.答案:同解析解析:(1)这种统计图通常被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2)此次调查共询问了1 000户人家.(3)超过半数的人家每周去1~2次.(4)此图改为扇形统计图为:课程小结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描述数据的又一方式,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而这一点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