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4.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加法验算最好用加法验算,不要用减法,减法易出错)5.减法验算:减法验算可以用差加件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能不能,够不够的问题)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5、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6、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7、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千克和克初步1、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能准确读出秤上物体重量3、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4、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重量5、解决一些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油桶倒油,杯子倒水,天平)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2、知道周长的含义3、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4、正确计算正方形周长5、不规则图形能用平移的方法求出周长6、靠墙围篱笆求周长的实际问题7、能用一定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求周长8、相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不同图形,会判断周长最长最短9、给定周长能画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10、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正方形周长,剩下图形周长的实际问题11、大正方形折一折分一分求周长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2、首位能整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3、除法的验算4、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竖式,改错,补充竖式)5、首位不够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6、估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几十多,几百多)7、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资料三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期中考试即将到来。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期中考试是一次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因此,为了顺利通过这一考试,及时复习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三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数数与数的概念1. 数数:认识1-100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出数字,并用手指表示所数的数字。
2. 数的概念:认识数的概念,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能够用大小比较符号 (<, >, =) 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比数大小:比较2个数的大小,学会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 =) 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加减法1. 加法:掌握0-20内的加法口算,能够用竖式计算2位数的加法。
2. 减法:掌握0-20内的减法口算,能够用竖式计算2位数的减法。
3. 组合加减法:综合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排列、组合与图形1. 组合:从一组物品中选出若干个,得到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称为排列。
例如,从1、2、3中选出两个数的所有可能为(1,2)、(1,3)、(2,3)。
2. 排列:从一组物品中选出若干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称为排列。
例如,从1、2、3中选出两个数的所有可能为(1,2)、(2,1)、(1,3)、(3,1)、(2,3)、(3,2)。
3. 图形:学会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能够从多个图形中选择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并分类描述。
四、长度、重量和容量1. 长度:认识和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能够把常用长度的单位互换,能够正确地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
2. 重量:认识和掌握千克、克、斤、两等重量单位,能够把常用重量单位互换,能够用天平量得不同物品的重量。
3. 容量:了解毫升、升等容量单位,会把常用容量单位互换,能够用容量杯或容器量得不同物品的容量。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的全部内容,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基础的口算、数数、认知数和大小比较符号的练习。
三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梳理2024

三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梳理
一、加减法
1.两位数不进位的加减法(例如:24 + 36 = 60,63 - 38 = 25)
2.两位数进位的加法(例如:47 + 38 = 85)
3.带进位的减法(例如:82 - 46 = 36)
4.三位数不进位的加减法(例如:245 + 166 = 411,752 - 486 = 266)
二、数形关系
1.能够使用长、宽、高等词语描述物体的大小
2.球体、棱柱、棱锥、棱台、圆锥体等几何体的认识
3.能够使用直线、折线、封闭曲线等词语描述图形的形状
三、时间
1.认识钟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读懂钟表
2.能够使用“分”、“半”、“整”等词汇描述时间
3.认识日、周、月等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四、分数
1.认识分数的概念
2.熟练掌握基本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大小比较
3.能够将一张纸按照要求分成若干等份
五、长度和面积
1.认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2.能够将长度按照一定比例放大缩小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4.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
六、数据统计
1.能够从柱状图中读取信息
2.能够收集简单的数据并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期中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打印(人教版)

第一单元:时、分、秒班级:姓名:知识点。
1、时间的常用单位有、、。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最短的针是。
3、钟面上有个小格,有个大格。
4、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走1大格的时间是,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5、1分= 秒1小时= 分6、小明7时5分从家出发去公园,7时30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求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7时30分—7时5分=25分求开始的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求结束的时间?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7、在进行时间计算时,要注意相同的时间单位之间才能相加减。
练习题。
1.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2.分针从数学5走到8,一共走了()分钟。
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5.估一估,你吃一顿早餐需要()分钟。
6. 小华每天睡9()。
冬冬吃中午饭用了20()。
7. 小明跑50米大约用了12()。
8. 4时=()分2分=()秒2时30分=()分9. 我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填时间)10. 2时50分—2时5分= 7时50分—15分=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11、(1)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2)经过了( )小时( )分(3)12、解决问题。
(1)课间从9:40开始,10:10结束,课间操的时间是多长?(2)一辆火车本应10:20分到,现在晚点了45分,什么时候能到?(3)红星学校早读时间是7:30.从小玲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
为了赶上早读,小玲最迟要什么时候出发?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一)长度单位有:、、、、。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
2、1厘米中间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
1厘米= 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时、分、秒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秒针)走的最快;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最短的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最长的针走一大格是(5秒).4.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5.1时=(60 )分1分=(60 )秒6.学校一节课时间是40(分);爸爸每天工作8(时)拍一次皮球需要1(秒):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秒).7.火车9:20出发;到下一站需要40分钟;火车(10:00 )到达.8.学校上午8:10上课;明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5分钟;明明最迟(7:45 )从家出发.9.交通报告会8:00开始;9:30结束;报告会开了(1小时30分).10.1时20分—30分=(50 )分48秒+52秒=(1)分(40 )秒第三单元:测量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尺子上的1小格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2.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做单位.粉笔盒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米尺上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测量比较远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做单位;1千米=1000米.4.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5.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如果每个学生体重25千克;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吨.6.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是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2.加法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3.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一).4.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来验算;也可以用差+减数=被减数来验算.5.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在选择估算还是准确计算.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另一个数如:15是3的几倍(15÷3=5)2.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几倍如:5的3倍是多少(5 ×3=15)3.3个2是2的3倍;4个2是2的4倍;5个2 是2的5倍…50个2 是2的50倍。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5、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7厘米、 9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同学们到滨海参加夏令营活动,一共有男生26名,女生14名。有两种房间可以选择(三人间,四人间),如果女生都住三人间,女生需要租多少个房间?
(1)、公园门票6元,给售票员阿姨20元,够买几张票? (2)、小明最喜欢玩碰碰车了,妈妈给了小明30元钱,一次碰碰车4元钱,小明能坐几次,还剩几元? (3)、他们9个人准备打的回家,一辆的士只能坐4个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数学书56页3题
三、判断
1、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4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2、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两个正方形。() 3、把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原来正方形的2倍。 ( ) 4、小红沿一个长25米,宽15米的水池走了一圈,她走了40米。 ( )
不同点:
6厘米
4厘米
4厘米
6厘米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 (6 + 4) × 2 = 20 (厘米)
(长 +宽) × 2 = 长方形的周长
这种方法 最简单!
正方形的周长: 5 × 4 = 20 (厘米)
4、( )÷9=7…… ( ) ,余数最大 是( ),被除数是( )。 5、( )÷( )=5……7,除数最小是 ( ),被除数是( )
在( )÷9=7……( )算式中,被除数最大是( ) A.70 B.71 C.7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间单位(时)、(分)、(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2、钟面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大格,也就是(5)小格。
3、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小格是(1秒)。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就是走(60)小格,是(60)分。
5、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小格,是(60)秒。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
7、1时=60分 2时=120分 3时=180分 4时=240分 5时=300分
1分=60秒 2分=120秒 3分=180秒 4分=240秒 5分=300秒
8、计算时间,不够减要借1小时X k B 1 . c o m
上午7:50—11:30 下午2:40—4:00
11时30分 - 7时50分 4时 – 2时40分
= 10时90分 - 7时50分 = 3时60分 – 2时40分
= 3时40分 = 1时20分
9、跑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50米小明跑10秒,小勇9秒,小勇快。
9、小红要8:00到校,路上要走10分钟,最晚几时几分出发?
8时-10分=7时50分
答:最晚7时50分出发。
10、一列火车本应11:15出发,现晚点25分钟,它是几时几分出发?
11时15分+25分=11时40分
答:它是11时40分出发。
第二、四单元
1、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则,保留两位,看第三位,如果是0~4,则直接舍去,从第三
位开始的数全部写0。
如果是5~9就向前进一,同时,从第三位开始的数全部写0新-课-标-第- 一-网
2、最大一位数9最大两位数99 最大三位数999 最大四位数9999 最大五位
最小一位数1 最小两位数10 最小三位数100 最小四位数1000 最小五位数10000
3、被减数 - 减数=差(验算:减数 + 差=被减数或被减数 – 差=减数)
加数 + 加数=和 (验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位置交换,和不变)
4、连续退位运算: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当
10,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继续减。
5、加法运算: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满十进一,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
一位进1。
在竖式上,记得要把1加上!
第三单元
1、测量物品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常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和米(m)测量物体。
测量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等,通常用千米(km)。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
3、硬币厚度、降水量和测量一些很短的长度时,用毫米
4、身高、粉笔、铅笔长度等,通常是厘米
5、大树、书桌高度,通常是分米。
(如:书桌高6分米,大树高约70分米)
6、操场、黑板长度等,通常是米
7、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通常用千米。
(如:广深高速公路大约长123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
)
质量单位
1、用于测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
常用的是,克(g)、千克(kg)、吨(t)。
2、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3、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较轻的重量,通常用克。
(如:1个苹果重120克)
4、小朋友的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
(如:李梅体重是25千克,一只鸡约重3千克。
)
5、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如:大象体重约重6吨,蓝鲸体重约为18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