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1页PPT
合集下载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pt课件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 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3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教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 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 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最基本的规律。
11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探究活动(七)P91: (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社会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12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 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
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1、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 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 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 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13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教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 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 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最基本的规律。
11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探究活动(七)P91: (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社会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12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 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
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1、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 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 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 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PPT课件

(2)作用:生产关系是社 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决 定着其他一切关系,优化生 产力构成。
(3)生产关系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 生产力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基本适合 — 基本不适合 — 新的基本适合-------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涵
1、经济基础
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 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它是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
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
英
心
雄
历
史
谁
史
观
创
观
史 前提
造
观
唯
历
群
物史众史史观观
唯意志论 宿命论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释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pt 100105009

流通手段意味着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 分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有可能使得部分生产者的商品 销售困难;
在商品买卖采取赊购赊销的情况下,社会存在着信 用链条,一旦某个环节断裂,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 破坏。
危机爆发的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 盾—比例关系破坏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商品积压过剩
经济 危机 的周 期性
复苏阶段 经济恢复
高涨阶段 经济繁荣
危机阶段 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 经济停滞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再生产周期的新特点 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 周期进程中的各阶段特征不明显 危机阶段的破坏程度大为减弱 危机与通胀相结合的经济滞胀
危机的 周期性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 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决定的。当义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引发 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使供求矛盾得到 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但是,危机 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 ,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危 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 周期性
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 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社会资本再 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相互联系的,其中 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或决定阶段。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 但是危机阶段则是必经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PPT课件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同时,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纪律、
法制观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四有”新人。
2020年10月2日
6
3、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危机
国内矛盾: 在当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仍旧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020年10月2日
1
1、基本矛盾的形成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国家宏观调控
生产关系 实质
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所有 ②国家难以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性质:
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危机的根源
8
2020年10月2日
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社会危机: 现实原因: 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实生活
思想原因:
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 人生观、价值观
吸毒、犯罪、恐怖活动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危机: 爆发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表现: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生产遭到
电力的广泛 应用
促使劳动生产力 大幅度提高,社 会生产力再次飞 跃发展
使资本主义社 会从自由竞争 发展到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 革命(新科 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 开始
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的发明 与应用
促使社会生产从电气 化发展到自动化、信 息化,促使劳动者的 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 高,从而再一次推动 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PPT教学课件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和 社会危机。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基本矛盾激化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时间:
垄断的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组织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并在政治上操纵国家政权。
能量传递的 “十分之一定律”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 后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 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 题,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 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 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 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一 能 量 流 动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 1942)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 量分析,得出了上图所示的数据。
成功地固定了大气中的氮,并将其转化 为可被初级生产者利用的形式。这个有 90年历史的产业带来了全世界范围内农 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因而被称之为 “绿色革命”。
(三)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三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乱砍滥伐
环境污染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三定律: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基本矛盾激化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时间:
垄断的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组织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并在政治上操纵国家政权。
能量传递的 “十分之一定律”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 %~2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 后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 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 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 题,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 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 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 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一 能 量 流 动
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 1942)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 量分析,得出了上图所示的数据。
成功地固定了大气中的氮,并将其转化 为可被初级生产者利用的形式。这个有 90年历史的产业带来了全世界范围内农 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因而被称之为 “绿色革命”。
(三)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三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乱砍滥伐
环境污染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三定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pt

我们深究的地方?
下面我们以次贷危机为例来探讨一下其中原因
2 0 08 年 , 场 前 所 未 有 的 金 融 海 啸 从 美 一 国 开 始 席 卷 全 球 ... ...
这只是一个开始……
是银行家的贪婪?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从次贷危机看资本主义危机
定义:美国大规模的次级抵押房贷不能按期偿还,从而引起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称之为次贷危机。 背景: a.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 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 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b.次级房贷主体:美国信用记录不良和收入不高偿还能力弱的 普通民众 c.2001-2007年,美国采用低利率政策,国家经济发展喜人,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火爆,进而引起地产和股市的超级泡沫. 而经济周期性的开始遇冷、减慢。 d.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拖累国家经 济。 e.经济进入周期性的减缓,美联储大幅度提高利率,收紧银根, 造成大批民众还贷加重,进而大规模信用违约、房屋被收回、 地产泡沫破裂。
根本原因: a.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是极少数人私有 的,代表美国托拉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 益,直接操控国家货币,间接掌握着国 家经济命脉,极大影响美国政治。 b.美国民权臣服于美国金权,则是由资 本主义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决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 社会 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产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2007年美国经济进入周期性下滑,美联 储大幅度提高利率,收紧银根,大量信 用记录不良和经济收入不高还款能力有 限的民众房贷无法继续还贷,造成银行 大规模的信用违约、房屋被收回、地产 泡沫破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共40张PPT)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第三节 阶级斗争与社会基本矛盾
❖ 第四节 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第三章 实践与世界
❖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与形态 ❖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二重化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关系的内涵与本质。 ❖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 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
❖ 生产关系与物质利益。
❖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 统一。
❖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发生 的基本机制和历史方式 。
四、社会形态更迭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
❖ 社会形态更迭统一性的含义。 ❖ 五种社会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此更迭是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趋势。 ❖ 社会形态更迭的内在机制与必然趋势。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更迭 的有序性和上升性。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 特征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根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含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社会主
❖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第三节 阶级斗争与社会基本矛盾
❖ 第四节 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第三章 实践与世界
❖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与形态 ❖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二重化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生产关系的内涵与本质。 ❖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 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 的基础。
❖ 生产关系与物质利益。
❖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 统一。
❖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发生 的基本机制和历史方式 。
四、社会形态更迭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
❖ 社会形态更迭统一性的含义。 ❖ 五种社会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此更迭是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趋势。 ❖ 社会形态更迭的内在机制与必然趋势。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更迭 的有序性和上升性。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 特征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根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含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社会主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PPT课件

5
A. 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创新引发了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 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大约75%属于可调整 利率抵押贷款。这种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 在生效2至3年后,会经历一个利率重新设 定的过程,合同利率将从较低的初始利率, 调整为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 而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 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从1%上 调至5.25%。因此,基准利率上调导致次级 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不断上升。
6
B. 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传导了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是 流动性创造的主导金融创新产品。
在未实施证券化之前,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信 用风险完全由贷款供应商承担;而实施了抵押贷 款证券化之后,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 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贷款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 中,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机构投资者 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 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 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
1 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1
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估算,次贷产品及其证券化后形成 的各类金融产品可能发生的损失最高将达1420亿美元。 而如果算上与次贷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证券商品的价 格下跌,次贷危机所致全球金融机构及投资家的损失最高 将达2.8万亿美元。很显然,这个泡沫的破灭将会比IT泡 沫破灭带来的损失更大。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显而易见,被金融机构收去房产而 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已经超过了百万。随着房地产的下跌, 所有相关产业迅速缩水,失业率上升——华尔街大幅裁员。 随着大裁员,消费者信心下降,一环扣一环,美国逐步陷 入了二战之后最大的经济衰退。
A. 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创新引发了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 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大约75%属于可调整 利率抵押贷款。这种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 在生效2至3年后,会经历一个利率重新设 定的过程,合同利率将从较低的初始利率, 调整为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 而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 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从1%上 调至5.25%。因此,基准利率上调导致次级 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不断上升。
6
B. 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传导了危机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是 流动性创造的主导金融创新产品。
在未实施证券化之前,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信 用风险完全由贷款供应商承担;而实施了抵押贷 款证券化之后,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 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贷款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 中,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机构投资者 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 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 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
1 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1
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估算,次贷产品及其证券化后形成 的各类金融产品可能发生的损失最高将达1420亿美元。 而如果算上与次贷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证券商品的价 格下跌,次贷危机所致全球金融机构及投资家的损失最高 将达2.8万亿美元。很显然,这个泡沫的破灭将会比IT泡 沫破灭带来的损失更大。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显而易见,被金融机构收去房产而 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已经超过了百万。随着房地产的下跌, 所有相关产业迅速缩水,失业率上升——华尔街大幅裁员。 随着大裁员,消费者信心下降,一环扣一环,美国逐步陷 入了二战之后最大的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