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剪力墙钢筋计算

剪力墙钢筋计算

第一章:剪力墙钢筋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剪力墙墙梁墙柱墙身钢筋水平筋拉 筋垂直筋洞口下方端 柱连 梁洞口上方暗 柱暗 梁楼层连梁顶层连梁中间层-变截面基础层-插筋暗 柱端 柱顶层-锚固外侧筋内侧筋洞口箍筋纵筋暗撑加强筋双洞口连梁跨层连梁第一节:暗柱1.1、总公式1)、帮扎连接: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n(1.2Lae+层高)--板厚+锚固长 度Lae2)、机械连接: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n 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1.2、分公式1)、帮扎连接: 基础层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搭接长度1.2Lae 中间层纵筋=中间层高+搭接长度1.2Lae 顶层纵筋=顶层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2)、机械连接: 基础层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500 中间层纵筋=中间层高顶层纵筋=顶层层高--非连接区长度500--板厚+锚固长度Lae 1.3、变截面情况(以A 、B 层为例)1)、当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如图c 种情况 A 层情况:帮扎连接:外(内)侧纵筋长度=A 层高+斜度伸长值--板厚--水平间距+搭接长度1.2Lae机械连接:外(内)侧纵筋长度=A 层高-A 层非连接区500--板厚--水平间距+斜长+搭接长度1.2Lae B 层情况:帮扎连接:垂直纵向筋=B 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机械连接: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2)、当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如图a、b两种情况①、如图a这种形式A层情况:帮扎连接: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搭接长度1.2Lae(外测纵筋)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机械连接:&说明:若是A、B两层都是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时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B层非连接区500(外测纵筋)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若是A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B层为帮扎连接时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搭接长度1.2Lae(外测纵筋)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若是A层为帮扎连接,B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时B层情况:帮扎连接: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搭接长度1.2Lae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机械连接: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B层非连接区500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②、如图b这种形式A层情况:帮扎连接: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机械连接:&说明:若是A、B两层都是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时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若是A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B层为帮扎连接时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若是A层为帮扎连接,B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时B层情况:帮扎连接: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搭接长度1.2Lae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机械连接: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B层非连接区500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1.4、箍筋长度=(宽度--2*保护层)*2+(高度--2*保护层)*2+8d+1.9d*2+max{10d,75mm}*2根数计算表层数连接情况计算式基础层(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基础上下不布置箍筋要减“1”,基础层上下布置箍筋要加“1”,基础层上或下端布置箍筋不加也不减)底、中、顶层帮扎连接加密区根数[(1.2Lae*2+0.3Lae--50)/间距(5d且<=100)+1]+非加密区根数[(层高-搭接范围)/间距]机械连接(层高--50)/间距+11.5、拉筋1)、同时构住主筋和箍筋:L=(h--2c)+4d+1.9d*2+max{10d,75mm}*22)、只构住主筋:L=(h--2c)+2d+1.9d*2+max{10d,75mm}*23)、根数计算帮扎连接:基础层n=[(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基础上下不布置箍筋要减“1”,基础层上下布置箍筋要加“1”,基础层上或下端布置箍筋不加也不减)*每排拉筋个数底、中、顶层n=[(1.2Lae*2+0.3Lae--50)/间距(5d且<=100)+1+(层高-2.7Lae)/箍筋间距]*每排拉筋个数机械连接:[(层高-50)/箍筋间距+1]*每排拉筋个数第二节:连梁2.1、墙端部洞口处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15d}+窗洞宽+max{Lae,600}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2*50)/箍筋间距+1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宽--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2.2、墙中部洞口单跨连梁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600}+窗洞口宽+max{Lae,600}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2*50)/箍筋间距+1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宽--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2.3、墙中部双洞口连梁(双跨)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600}+两洞口宽合计+窗间墙宽+max{Lae,600}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a--2*50)/间距+1]+[(洞口宽b--2*50)/间距+1]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总宽+窗间墙--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1)、连梁里拉筋直径的规定:①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同剪力墙水平分部筋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为6mm,当梁宽>350时为8mm,拉筋的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水平筋隔一拉一2)、拉筋根数的计算①连梁里排数的计算=[(连梁高-2*保护层)/水平筋间距+1](取整)/2②每排拉筋根数计算=(连梁净宽-2*50)/连梁箍筋间距的2倍+1③连梁里拉筋的总根数=①*②第三节:剪力墙3.1、基础层: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根数n=[(剪力墙净长-插筋间距)/插筋间距+1]*排数水平筋:①连续通过:外测L=墙外测长度-2*墙保护层内测L=墙外测长度-2*保护层+弯折15d②水平外测筋相互搭接:外测L=墙外测长度-2*墙保护层+0.65Lae*2内测L=墙外测长度-2*保护层+弯折15d③根数n=[(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排数拉筋: ①长度L=(b-2c)*2+4d+1.9d*2+max{10d,75mm}*2②根数n=[(墙净长-竖向筋间距)/拉筋间距+1]*基础水平筋排数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当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h1+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一弯折长度a与框架注相同图1当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图2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32墙竖向钢筋插筋构造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图3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图4图1 图2图3 图43.2、中间层:垂直筋=中间层高+1.2Lae(当遇到洞口时弯折15d)根数=[(剪力墙净长-竖向筋间距)/竖向筋间距+1]*竖向筋排数水平筋计算表筋号位置长度计算根数内侧墙外测长度-2c+弯折15d*2 (层高-离地高度-窗高-保护层)/间距1号筋外测墙外测长度-2c+15d (层高-离地高度-窗高-保护层)/间距内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窗高+离地高度-门高)间距2号筋外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窗高+离地高度-门高)间距内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门高-间距/2)/间距+1 3号筋外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门高-间距/2)/间距+1内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离地高度-间距/2-保护层)/间距4号筋外测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离地高度-间距/2-保护层)/间距拉筋根数:(墙总面积-门洞面积-窗洞面积-窗下面积-连梁-暗柱)/间距*间距即墙净面积/间距*间距3.3、顶层垂直筋=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根数=[(剪力墙净长-垂直筋间距)/垂直筋间距+1]*排数水平筋、拉筋同中间层算法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墙梁侧面纵筋和拉筋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03G101-1P51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剪力墙是指由墙体承担剪力的一种结构元素,主要承担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剪力传递和抗剪能力。

在进行剪力墙的钢筋计算时,需要考虑墙体受力、钢筋数量和布置、钢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

一、剪力墙的受力分析剪力墙主要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设计要求,计算得到剪力墙所受到的剪力大小。

剪力墙的受力分析要考虑结构所处的地震烈度、楼层高度、建筑材料等因素,并结合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二、钢筋数量计算根据剪力墙的受力大小,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钢筋总面积。

剪力墙的钢筋数量通常按照钢筋配筋率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s = (V / (ρ × fy)) × 10^3其中,As为所需钢筋总面积(mm²),V为剪力大小(kN),ρ为钢筋配筋率,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

三、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配筋率,可以计算出每层剪力墙所需的钢筋数量,然后根据剪力墙的高度和钢筋直径计算出每个截面所需的钢筋根数。

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在截面内,并注意与封闭壁等其他构件的联接。

四、钢筋直径和间距根据设计规范和结构要求,可以确定剪力墙所需的钢筋直径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钢筋直径应在12-40mm范围内,钢筋间距应根据构造要求进行设计。

五、验算完成钢筋配筋后,需要进行验算以确保设计符合要求。

验算包括钢筋受力验证、截面尺寸验证等。

主要通过计算各个截面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剪力墙的钢筋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满足结构的受力和强度要求,才能确保剪力墙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计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剪力墙计算公式

剪力墙计算公式

第一部分剪力墙1、墙端无柱时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0d当墙厚度较小时,墙两侧钢筋在墙端处连通,不再单根设置弯折,且搭接长度为lle(ll) 水平筋长度=墙长-保护层2、墙端为暗柱时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翼墙水平钢筋、端部暗柱墙水平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端部为暗柱时=墙长-保护层+弯折10d3、墙端为端柱时(1)外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柱宽-保护层+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厚-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节点设置中的基础弯折+搭接长度lie2、首层墙身纵筋长度=首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

3、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ie4、顶层墙身纵筋长度=顶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板高+ 板厚-bhc+12d(当为搭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0 当为机械连接构造时,露出长度为500绑扎的搭接长度为1.2lae)三、墙身拉筋1、拉筋长度=(墙厚-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第二部分剪力墙墙柱一、纵筋长度计算1、基础层墙柱纵筋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搭接长度2、首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3、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 - 本层的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长度4、顶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本层的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当设置为绑扎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0。

当设置为电渣压力焊、套管挤压形式时,端柱、暗柱纵筋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软件取值为500 mm 。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第三部分剪力墙墙梁1、主筋长度:A、顶层暗梁上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端部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保护层厚度 + 弯折长度B、顶层暗梁下部纵筋、中间层暗梁上下部纵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长度当支座宽-保护层 > = Lae时,即为直锚,可不设15d弯折,但图集要求应伸至边缘构件外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直锚长度=边缘构件支座宽度 -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直径。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剪力墙是多层多柱体结构建筑中常用的承重构造之一,它通过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力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在剪力墙中起到承受和分散剪力的作用,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进行钢筋计算。

下面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1.确定设计剪力力度在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剪力力度。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结构分析计算得到的剪力力度为设计剪力力度。

2.确定截面尺寸在根据设计剪力力度确定截面尺寸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截面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矩形。

确定截面尺寸时需考虑构造形式、施工工艺、承载力要求等因素。

3.计算开裂状态下的钢筋面积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已确定截面尺寸的基础上,计算在开裂状态下所需要的钢筋面积。

根据截面尺寸和设计剪力力度,可以采用公式计算出钢筋的总面积。

4.确定最大间距在确定钢筋总面积后,需要进一步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钢筋最大间距应符合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规范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5.计算纵向配筋在已确定钢筋最大间距的基础上,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计算纵向配筋的数量和位置。

应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按比例分配钢筋,在截面中布置纵向配筋。

6.计算横向配筋在计算纵向配筋后,还需要进行横向配筋计算。

横向配筋一般采用箍筋或钢筋混凝土搭接筋。

按照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箍筋或搭接筋的数量、直径、间距等参数。

7.检查抗剪承载力钢筋配筋的计算完成后,还需对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检查。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校核剪力墙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优化调整钢筋配置在初步完成剪力墙钢筋计算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钢筋配置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优化调整,可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以上是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详细计算。

同时,还应遵循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剪力墙的安全可靠性。

GTJ-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GTJ-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剪力墙的计算学习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1、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

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16G101-1第74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2、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5)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和墙身部分分开计算。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剪力墙钢筋计算1.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中承担着抗震和抗剪的重要作用。

钢筋的计算是确定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相关内容。

2.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垂直的墙体结构,用于承受横向力和纵向力。

它可以通过承受横向力来抵抗建筑结构的侧向荷载,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钢筋的布置、计算剪力墙的尺寸和确定钢筋的配筋率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3.1 钢筋的布置剪力墙的钢筋布置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限制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布置应尽可能均匀,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抗震性能。

3.2 剪力墙尺寸的计算剪力墙的尺寸计算是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的强度要求进行确定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等效矩法、法向力法和开裂力法等。

3.3 钢筋的配筋率计算钢筋的配筋率是指剪力墙中钢筋的面积与剪力墙截面面积的比值。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合适的配筋率是保证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

4. 剪力墙钢筋计算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剪力墙钢筋计算的方法,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剪力墙的设计要求、钢筋布置的确定、墙尺寸的计算和钢筋配筋率的计算等。

5. 结论剪力墙钢筋的计算是保证剪力墙受力性能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钢筋布置、尺寸计算和配筋率确定对于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附件:1. 剪力墙钢筋计算示意图2. 剪力墙钢筋设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筋混凝土:一种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

2. 剪力墙:一种用于承受横向力和纵向力的垂直墙体结构。

3. 抗剪:材料抵抗沿剪切面的剪切力的能力。

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

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

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范本1: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一、引言剪力墙是建造结构中常用的承载结构之一。

钢筋计算是剪力墙设计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决定了其力学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基本方法,旨在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二、剪力墙的分类1. 根据平面形状分类剪力墙可分为直线墙、不等边墙、约束斜墙等。

2. 根据墙体材料分类剪力墙可分为混凝土墙、砖砌墙等。

3. 根据墙体位置分类剪力墙可分为内墙、外墙等。

三、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公式1. 剪力墙受力特点分析通过对剪力墙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所受的剪力和弯矩大小。

2. 剪力筋设计根据结构要求和受力状况,计算剪力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3. 弯矩筋设计根据剪力墙的弯矩情况,计算弯矩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4. 剪力墙开洞设计当剪力墙需要开洞时,计算开洞后的剪力墙所需的钢筋数量和布置方式。

四、剪力墙钢筋计算实例以某剪力墙为例,详细介绍钢筋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五、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剪力墙设计图纸附件2:剪力墙钢筋计算表格附件3:剪力墙材料检测报告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

2. 建造设计规范:指国家颁布的相关建造设计规范文件。

---范本2: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一、前言剪力墙是建造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载结构,其设计和计算关乎建造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基本方法,指导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二、剪力墙的分类及特点1. 按平面形状分类剪力墙可分为直线型、凹型、凸型等不同形状,每种形状的剪力墙都有其特点。

2. 按材料分类剪力墙可分为混凝土剪力墙、砖砌剪力墙等,不同材料的剪力墙在计算钢筋时需考虑各自特性。

3. 按位置分类剪力墙可分为内墙、外墙,内外墙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三、剪力墙的钢筋计算基本步骤1. 剪力墙受力分析通过对剪力墙的受力情况分析,确定剪力墙所受剪力和弯矩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的配筋情况
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 型 (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 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剪力墙钢筋计算
外侧筋
水平筋
内侧筋
暗 柱 端 柱
墙身钢筋
垂直筋 拉 筋
基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插筋 中间层-变截面 顶层-锚固
注意:
基础层中的水平筋和 拉筋不能漏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1.2Lae)———绑扎搭接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机械连接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 —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度———机械连接锚固 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Lae 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和墙柱竖向构件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见***答疑);墙身竖向筋遇连梁锚固处理.
4、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间距+1
[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水平筋间距的1/2)开始布置] 5、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基础插筋
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2×保护层+2d + 2×弯钩 (弯钩长度=11.9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 (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端) 柱剖面积-暗(连)梁面积; 拉筋的布置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暗柱变截面插筋
(与剪力墙竖向筋的顶部构造同) 1.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与上层钢筋搭接——绑扎搭接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500———机械连接 2.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绑扎搭接 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500-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机械连接
连梁
连梁
受力主筋 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端部锚固值=0.4Lae+15d 中间锚固值= max(Lae,600) (1)端部洞口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max (Lae,600)+(0.4Lae+15d) (2)单洞口(单跨)连梁主筋长度 =洞口宽度+2×max(Lae,600) (3)双洞口(双跨)连梁主筋长度 =双洞口宽度(含洞口中间墙宽)+2×max(Lae,600)
连梁
箍筋根数: 1.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排数 2.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段- 100)/150+1]*2 } *排数 3.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弯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端支座宽- 100)/150+1]*2} *排数 4.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一端为直锚,另一端为弯锚时):{[(洞口 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端支座宽-100)/150+1] +[(连梁锚固段-100)/150+1]} *排数 拉接钢筋根数=排数*(洞口宽-100)/(2*箍筋间距)
墙身
水平钢筋的构造要求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 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 水平筋的长度。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无暗柱时 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端部时应加弯折)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暗柱
暗柱
基础层插筋同柱要求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 长度(1.2Lae)———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 度———机械连接锚固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 Lae 拉结钢筋根数= [(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
门洞加强筋
门洞加强筋长度=洞口宽+2*lae(la)/ 洞口 高+2*lae(la)
墙柱(暗/端柱)
暗柱(翼柱、暗柱、角柱)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 力墙的一部分,墙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 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 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 柱相同 (03G101-P48) 暗柱竖向钢筋可参考墙身竖向筋构造
纵筋 箍筋
洞口
加 强 暗撑 筋
剪力墙
墙柱
暗 柱 端 柱
暗 梁
墙梁
连 梁
楼层连梁 顶层连梁
洞口上方 洞口下方 双洞口连梁 跨层连梁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 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 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 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 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 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 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 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 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 向下弯折15d。
剪力墙钢筋计算基本方法
*** ***职院土木工程系
剪力墙的主要分类
(1)、按照结构的分类有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纯剪力墙。 (2)、剪力墙按照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墙身、 暗柱、暗梁、连梁。 (3)、按照部位划分有基础墙、中间层墙、 顶层墙等。 (4)、按照洞口情况可以划分有洞墙和无 洞墙,端部斜角的钢筋弯折按照90角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