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护嗓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表达,因此,嗓子的健康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的护嗓意识,学校组织了教师护嗓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嗓子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嗓子是人体的重要发声器官,它连接着呼吸系统和口腔,负责发声、共鸣和调节音调等功能。
嗓子的健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个健康的嗓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嗓子的结构和功能培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嗓子的结构,包括声带、喉头、喉室等部位。
我们了解到,声带是发声的关键部位,它的振动产生声音。
在发声过程中,声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不注意保护,会导致嗓音沙哑、嘶哑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嗓子的共鸣功能,即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口腔、鼻腔等共鸣腔内共鸣,使声音更加丰满、悦耳。
三、掌握护嗓技巧1. 适当休息:长时间说话或讲课会导致嗓子疲劳,适当休息是保护嗓子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连续讲课;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嗓子的放松训练;在课后进行嗓子保养,如喝温水、吃润喉糖等。
2. 控制音量:过大的音量会加重嗓子的负担,导致嗓子受损。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控制音量,保持适中,避免声音嘶哑。
3. 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可以减少口语表达的时间,降低嗓子的负担。
4. 注意饮食:饮食对嗓子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多喝水,保持嗓子湿润;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5. 做好嗓子保养:在课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嗓子保养的练习,如轻轻拍打喉咙、做嗓音按摩等,以缓解嗓子疲劳。
四、加强嗓子的锻炼培训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嗓子的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发声练习等。
通过这些锻炼,可以增强嗓子的耐力和弹性,提高嗓子的发声质量。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本次研修学习有幸观看了彭佳莉老师科学健嗓护嗓的讲座,仔细聆听之后收获颇多。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
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要的器械一样。
”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目前我们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和养护常识以及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有的年轻教师甚至一无所知。
有的教师还使用扩音设备提高音量,我对这种做法不看好。
因为有时音量调得不好,发出“吱吱呀呀”刺耳的噪音,学生不得不捂着耳朵,听课高涨的情绪一落千丈,把自己变成一个送话器,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亲和力”了。
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因此,我建议同行们试用如下办法学会科学用嗓:(一)加强气息练习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专门训练,打好科学用嗓的基础。
其总体操作要领是:小腹收缩,肩平领正,双手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吸气,口鼻并用,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扩展胸,收缩小腹,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呼气,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
要说教师用嗓,很多老师都有过嗓子疲劳的感受,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正确的用嗓方法有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声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我们错误的靠喉咙用力挤压而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靠挤压喉咙获得冲击声带发声的力量,根本的是呼吸方法不对,用专门的声乐术语说就是“不会用气”,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是胸式呼吸法,用这种呼吸法吸入的气,又浅又没有力度,长的句子坚持不了,大的声音也发不出,为了强行提高音量,我们只能用力挤压嗓子以使声带紧绷,这样就很容易使嗓子疲劳,也难怪老师们连上两三节课嗓子就开始难受了,而一个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连续两三个小时下来也没多大事,最主要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正确的呼吸方法,即用“胸腹式呼吸”,我们传统的称呼叫“用丹田之气”,我们可以用咳嗽、清嗓子这样的体验一下,我们在咳嗽、清嗓子的时候,常常感觉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胸腹式呼吸”的正确状态,在这样的呼吸状态下,我们吸的气量足力大,用丹田之气发声,我们的声带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声带就不会轻易感受到疲劳了,模仿狗喘气的动作,好像很俗,其实也很容易就找到胸腹式呼吸的感觉了,还可以从闻花香、打喷嚏、吹蜡烛等常见生活现象中体验这种呼吸方法。
健康爱生系列——中小幼教师用嗓护嗓技巧学习心得体会

健康爱生系列——中小幼教师用嗓护嗓技巧学习心得体会经过学习,深有感想,对于教师用嗓护嗓技巧,有点体会:1、正确的发声呼吸。
“气为声之本”气是声的动力,是声的源流,是声的根本,没有气就没有声。
我们常说的呼吸方法有三种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当今人们基本推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通过横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以及上下力量的对抗造成气息的支持点。
建立在这种呼吸法上发出的声音是结实有力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优越性是:气息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力强,声音弹性好。
2、稳定喉头与打开喉咙的训练。
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
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
3、共鸣腔体的训练。
正确的发声应该很好的发挥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共鸣声音就会在音质、音色、音量及穿透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
较好的鼻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穿透力和声音的柔韧度;较好的胸腔共鸣则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丰满结实而有力。
在讲座中着重提到“哈哈大笑”是体会的最好方式。
笑的时候,放松、宽阔,不受任何外加压力,共鸣腔体才能起很好的共振。
所以在讲话的时候要带着笑的感觉,带着打哈欠的感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讲到的发声方法都与歌唱教学中的发声气息方法相同相通。
虽然经常向学生传授歌唱技能,但平时我却很少注意到说话与歌唱之间方法上的联系。
这次的网络学习让我意识到了这点,深受启发。
如果当初意识到护嗓方法与歌唱技能之间的联系,估计咽喉炎也不会那么严重了。
说到恰当地用声方法,还要注意因人而异。
由于每个人的发声能力不同,切记生搬硬套,破坏自己的嗓音风格,而应扬长避短,运用技巧,使声情浑然一体。
此外还要调节心理,嗓音的好坏,发声的负荷程度都与教师的心态关系密切。
我们在教学工作当中,难免会情绪激动,为一点“偶发事件”而大声训斥学生,这样不仅教育方法失当,影响师生感情,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嗓子,是用嗓大忌。
保护嗓子心得体会(4篇)

保护嗓子心得体会保护嗓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那些经常需要用声音工作或者有乐器演奏需求的人来说。
嗓子是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表达情感和才华的方式之一,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以下是我对保护嗓子的体会和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对嗓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导致嗓子发炎。
同时,要尽量少吃或避免吃油炸食物、过咸和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对嗓子造成负担。
另外,要增加摄入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苹果等,这些食物对嗓子的保养有很大帮助。
其次,要保持嗓子的湿润。
嗓子干燥容易导致声带受损。
保持水分摄入很重要,要多喝水,并且可以适量喝一些温开水。
此外,如果环境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一个水杯在床边,以便在睡觉时保持嗓子的湿润。
第三,要注意嗓子的保暖。
寒冷的温度会使嗓子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在冬季或寒冷的天气中,要尽量避免在室外待时间过长,保持室内的温暖,可以穿上围巾或者戴上口罩来保护嗓子。
第四,要正确使用嗓音。
错误的使用嗓音会对嗓子造成损伤。
要学会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避免用力过大或者用力不均匀地发声。
另外,要注意发音准确,不要吞音或者夹杂口音,以免增加嗓子的负担。
第五,要保持嗓子的休息。
如果嗓子感到疼痛或者疲劳,要给嗓子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强行使用。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嗓子的恢复和保护都很有帮助。
最后,要注意避免嗓子的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嗓子会导致声带受损甚至出现声带疾病,如声带息肉、声带结节等。
对于那些需要经常使用嗓子的人来说,要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声音。
保护嗓子需要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养成开始,同时也需要注意嗓音的正确使用和适当的休息。
嗓子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希望以上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嗓子,保持嗓子的健康。
保护嗓子心得体会(二)保护嗓子心得体会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嗓子是我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师嗓音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嗓音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与学生沟通、激发兴趣的关键。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嗓音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嗓音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嗓音的重要性在培训开始之前,我对嗓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能够清晰地发音、传达信息这一层面。
然而,随着培训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嗓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良好的嗓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富有感染力的嗓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最后,嗓音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注重嗓音的保护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嗓音训练的方法1. 呼吸训练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它能够保证声音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通过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练习,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使嗓音更加饱满、有力。
2. 发声训练培训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发声练习,如唇颤、舌颤、喉颤等。
这些练习有助于提高发声的清晰度和音量,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运用共鸣腔,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穿透力。
3. 语音训练语音训练是提高嗓音质量的关键环节。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普通话的声调、声母、韵母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发音更加准确、标准。
4. 语音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情感,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三、嗓音保护与保健1.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嗓音的保护至关重要。
培训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有助于保护嗓音的食物,如梨、蜂蜜、枸杞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嗓音造成伤害。
2. 休息与锻炼适当的休息和锻炼有助于保持嗓音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嗓。
此外,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保护嗓音。
健嗓护嗓,利人利己——教师科学用嗓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健嗓护嗓,利人利己——教师科学用嗓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379e2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e.png)
健嗓护嗓,利人利己——教师科学用嗓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健嗓护嗓,利人利己——教师科学用嗓培训心得体会健嗓护嗓,利己利他——教师科学用嗓培训心得体会据研究表明:教师普遍缺乏保护嗓音的意识,部分教师患有其它疾病时带病坚持工作,对咽喉造成损伤,除了用嗓过多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保健知识,不懂得如何爱护自己的嗓子,经常是讲话过多,过长,太大声,这极易造成声带损伤。
中小学教师的嗓音类疾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据查阅资料显示,教师咽喉不适的情况比一般人群严重,46.1%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咽喉不适症状,检出的咽喉疾病中,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的患病率最高。
发病原因主要是说话多,声带长期疲劳和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导致喉部肌肉损伤。
所以提醒,教师应注意科学用嗓,修正讲话的方式,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
讲课中,注意声量,切勿太大声或急切地说话;课间休息时最好闭口休息;有意识地保护嗓声。
没有保护嗓音的意识,如果再加上教学条件较差,教室过大,课堂秩序不好,外界环境嘈杂等,都会使教师的嗓音受到破坏甚至不可修复。
通过近期的班主任远程培训学习,我懂得了保护嗓音,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身体锻炼,好嗓音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注意生活起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适量的睡眠;防止感冒引起嗓音嘶哑;尽量不吸烟和不饮用浓茶,同时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喝冷冻饮料。
第一,注意嗓音检查和治疗。
定期进行嗓音检查,有问题及时请专科医生治疗。
当然,平时别忘了口含几粒喉片,以保养嗓子。
大量喝水,确保你的喉咙得到滋润,白天定时休息;睡眠充足;在教室里种养植物,经常浇水,避免空气干燥;如果室外空气较冷,外出时用口罩、围巾保护口腔和颈部。
选择恰当的用声方法、除了科学地掌握前面所说的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外,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自己自如声区中的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
切忌生硬做作,破坏自己的嗓音风格。
教师科学用嗓学习体会

教师科学用嗓学习体会这段时间,我通过视频学习了“教师科学用嗓”的相关知识,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听了彭莉佳教授的绿色健嗓的讲座,我豁然开朗,原来慢性咽炎这种教师职业病其实是教师用嗓不当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小学教师嗓子普遍不好,除了课时量多用嗓过多对声带造成损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护嗓知识,不懂得科学爱护自己的嗓子,经常是讲话过多,时间过长,太大声,这极易造成声带损伤。
参加了科学用嗓培训,也了解了自己嗓子变坏的原因后,结合彭教授的护嗓理解,我也给自己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护嗓方案,并按照护嗓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
一、改变不良用嗓习惯。
考虑到自己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孩子,就怕自己声音轻了,后面的孩子会听不到,所以我上课的声音很响亮。
由于没有经过声音训练,我那响亮的声音几乎都是喉音,没有经过胸腔、腹腔、鼻腔的共鸣,靠声带挤压产生的强音,对声带的损伤时可想而知的。
所以,我要一改靠喉腔大声说话的习惯,尽可能说的轻一些,多练习,多找感觉,找到适合我自己的最合适的共鸣的位置,靠共鸣腔体的扩大音量,正确运用嗓音。
这样发出的声音,既响亮又有一定的厚度。
学生听上去会更舒服,而且给嗓子减轻负担,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二、用嗓有度很重要语言的种类有很多不仅指声音,还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
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可以运用声音语言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有时候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彭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声带的图像,我们也都了解到了声带是极其薄的两片,它的负荷能力不大,如果发音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容易引起疲劳。
如果在疲劳的基础上强制使用,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喉咙充血、病变,甚至引发声带小结。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用声时间和声音高低强弱,尽可能地运用手势、眼神等非声音语言信号的帮助,让嗓子得以见缝插针地休息休息,以减轻嗓子的负担。
三、有计划地锻炼嗓子早上醒来时,发“咯咯”气泡音按摩自己的嗓子,让自己的嗓子慢慢放松开来。
护嗓之法——我的教师护嗓学习心得分享

初次涉及教师这个职业,最让我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保护嗓子。
教师作为一份需要口语表达能力高超的职业,嗓子可谓是我们的“金字招牌”。
而如何才能保护好嗓子,让它更加健康地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护嗓心得体会。
一. 合理使用嗓子,注意休息嗓子是非常脆弱易损的器官,我们在使用嗓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制,避免使用过度。
如果工作中需要大声喊叫,可以利用扩音器设备,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又能让声音更好地被大家听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休息也是为了保护嗓子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较长时间的使用嗓子后,一定要给嗓子充足的休息时间。
并且,在休息后要尽量避免突然大声说话或大笑,这会对嗓子带来额外的负担,增加损伤程度。
二. 调整呼吸,保持舒适状态正确的呼吸方式对于保护嗓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时我们应该多注意深呼吸,使得肺部得到充足的供氧。
并且,喉咙处也需要调整到更加舒适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疲劳和压力导致的损伤。
在日常呼吸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舒缓嗓子的食物,如蜂蜜水之类的保湿饮品,或是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蔬,这些都有助于嗓子的滋润和保护。
三. 做好语音锻炼,提升口语水平语音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嗓子,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可以选择一些口语训练课程,每次跟着课程进行发音练习,不仅能够从口音和语音上进行提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嗓子出现的问题,提升口语表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保护嗓子、提升口语表达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保持一颗健康的嗓子,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如何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关注和努力的方面。
通过加强锻炼、降低声音负荷、增强自我修养和护理,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嗓子,打造更加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更好地传授知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
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
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不给教师做相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要的器械一样。
”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保护嗓音,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增强身体锻炼,好嗓音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
注意生活起居。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适量的睡眠,防止感冒引起嗓音嘶哑,尽量不吸烟和不饮用浓茶同时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喝冷冻饮料。
注意嗓音检查和治疗。
定期实行嗓音检查,有问题即时请专科医生治疗。
当然,平时别忘了口含几粒喉片,以保养嗓子。
大量喝水,确保你的喉咙得到滋润,白天定时休息;睡眠充足;在教室里种养植物,经常浇水,避免空气干燥;
如果室外空气较冷,外出时用口罩、围巾保护口腔和颈部。
选择恰当的用声方法、除了科学地掌握前面所说的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外,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自己自如声区中的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
切忌生硬做作,破坏自己的嗓音风格。
每个人的发声水平是不同的,发声水平有音高(声音频率范围)、音强(声带张力)、音时(发音用声的时间)、音色几个方面,超过此范围将发生声带病变。
感冒时,尤其是感冒出现声嘶后要注意声带休息。
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是预防咽喉疾病的一个有力措施,当自感嗓子疲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时,应尽量休息或采取治疗措施,或到医院就诊。
尽可能少说机械重复的话避免大声嚷——音量的快速变化会给嗓子造成损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休息与护嗓紧密相关,睡眠不足,最容易使声带疲劳。
应免咽喉受损,烟酒、咸辣与过冷过热的食物,都应注意节制。
任何人的发声机制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要在自然发声状态的范围内用嗓,扬长避短,使用技巧,使声情浑然一体。
注意调节心理。
嗓音的好坏,发声的负荷水准如何,与教师的心态关系十分密切。
最佳发声的重要前提是最佳的心理状态。
为一点“偶发事件”而“声震屋瓦”地训斥学生,不但是教育方法的失当而影响师生的感情,也有损自身形象,更是用嗓的大忌。
不要夜间很晚进食,因为这会造成胃酸逆流。
更不能夜间大声猜拳行令,刺激声带,并引发炎症;授课前不宜饮食过饱,否则容易发音过度而使声带受伤。
适量饮用一些白开水,确保喉咙得到润滑。
要改掉清嗓的习惯。
很多人可能经用这个动作来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清晰,但这个动作使声带瞬间严重拉紧,容易造成声带损伤。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后最好要禁声两周以上,否则此时出现的带黏膜延迟恢复会导致永久性声嘶。
尽量避免大声喊叫,减轻对嗓子的损害。
每堂课结束后,尽量休
息声带,要注意劳逸结合。
女教师在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用嗓过度。
这些特殊时期人体内分泌处于失衡状态,特别是性激素变化大,容易使喉粘膜充血,此时用嗓过度极易出现小血管破裂和粘膜下出血,形成声带病变。
另外,老师们平时要增强运动,增强体质,饮食上多摄取一些含纤维素较高的绿色蔬菜,常吃水果,多饮水,伏案工作一段时间就要起身活动一下筋骨,以使血脉畅通,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
嗓子疲劳后千万不要喝冷水吃冷饮(唱卡拉OK 后冷饮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喉部器官不利。
茶叶不是护嗓的好东西,里面的茶碱对嗓子绝对是有害的,大家能够多喝清热解毒的茶饮如菊花茶、甘草茶,还要防止嗓子受凉冬
天的早晨不要在室外练声。
要养成保护性训练的习惯。
科学声音训练法,不是通过大喊来改变声音,而是通过调整肌肉的组合水平来改变声音的,那些拼命喊叫的方式来训练声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声带的负担过重,而且咽腔的毛细血管容易被拉破,造成出血的现象。
我们主张用长时间,小声发音,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受水平的限制。
我不能科学的阐述用的原理,只能是抛砖引玉,更多的,还靠大家去摸索体会,也希望有更多的行家对老师作出更科学更全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