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评述及作品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杭州繁荣盛景的壮丽赞歌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杭州繁荣盛景的壮丽赞歌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绘杭州自然美景与都市繁华的壮丽词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杭州作为东南名都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该词的赏析:一、作品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煊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如烟一般的柳色。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柳永生平及作品评论

柳永生平及作品评论柳永生平、个人情感及作品评论。
柳永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生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
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

以《望海潮》深入解读柳永1. 引言1.1 柳永的生平及作品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子厚,号柳河东,北宋著名词人。
生于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少年时家境贫寒,喜好文学,曾师从刘安世学习诗文。
柳永以其独特的词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被誉为“柳河东”。
他的作品主要为词,其中以《望海潮》最为著名,被誉为古典词的巅峰之作。
柳永的词作思想深邃,情感真挚,以描写人生百态、表达爱情之苦乐为主题,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憧憬。
柳永的词风清新秀丽,感情真挚动人,为后人所称道。
柳永的《望海潮》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词以海潮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于奋发向上、追求自由的梦想和渴望的情感。
通过对于海潮的描绘,柳永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态度,表达了对于自由、坚强和追求的渴望。
《望海潮》凝练精炼,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忧郁之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作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仍然被人传诵,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2. 正文2.1 柳永诗歌中的思想观念柳永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观念。
在柳永的诗歌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是一个重要主题。
他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遭遇和感受,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无常和命运转变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中常常呈现出对于人生离别和辛酸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他对于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感慨。
柳永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于爱情的独特看法。
他将爱情描绘为一种高尚的情感,但也揭示了爱情的辛酸和无奈。
柳永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揭示出爱情之中的痛苦和无助。
柳永的诗歌中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2.2 《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意境解析北宋词人柳永的豪放诗意

意境解析北宋词人柳永的豪放诗意柳永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以其豪放的诗意和独特的意境
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分析柳永的豪放诗意来解析其作品的意境。
柳永的豪放诗意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自由奔放和狂放不羁。
他以平
淡自然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的激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一些豪放的意象,如饮酒、游乐、放浪等。
这些意象的运用
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柳永的豪放诗意也体现在对爱情的独特诠释上。
他的作品中,对爱
情的描述往往是充满着激情和渴望的。
他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对爱情
的追求和向往,直抒胸臆,毫不掩饰。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爱情的
豪放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观念。
他用他的词作
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拘一格的爱情观。
柳永的豪放诗意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赞美和描绘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景象的赞美。
他以华丽的辞藻和细
腻的描写,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风花雪月等自然元素,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诗意意境。
综上所述,柳永的豪放诗意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以自
由奔放和狂放不羁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欣赏柳永的豪放
诗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
感和诗意意境。
注意:此文章为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
宋词之柳永词全集赏析(13首)

宋词之柳永词全集赏析(13⾸)柳永:曲⽟管 陇⾸云飞,江边⽇晚,烟波满⽬凭阑久。
⼀望关河萧索,千⾥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恨云愁。
阻追游,每登⼭临⽔,惹起平⽣⼼事,⼀场消黯,永⽇⽆⾔,却下层楼。
【赏析】本词描叙作者登⾼望远,触景⽣情,感叹羁旅⾏役⽣活的愁苦,抒发⽆限相思之情。
第⼀⽚以写萧瑟清秋晚景为主.羁旅之愁寓于其中。
⼭岭上暮云纷飞,江边暮霭迷茫,满⽬烟波浩渺,词⼈凭栏很久,凝神注视远万。
⼀眼望去,⼭河冷落萧条,清秋万⾥凄凉,不忍⼼再望。
第⼆⽚回忆想念恋⼈,抒离愁别恨,寄托⽆穷相思。
在那遥远的神京汴梁,有位美⼥,光彩照⼈如仙⼈⼀样,⾃从分⼿以来,再也⽆法得到她的⾳信,令“我”不胜忧伤,望断南飞的⼤雁,也毫⽆⽤处,只会追引我的忧思更加悠长。
第三⽚忆旧欢,诉今愁惹起平⽣⼼事,令⼈忧郁⽆限。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会欢娱的美好时光,岂知聚散难以预想,当时的欢乐,反⽽酿成今⽇的⽆限怅惘。
千⾥阻隔,我们⽆从相见,只有相互思念。
每当登⼭临⽔,都会惹起“我”对往事的回想,总是暗⾃销魂,神情沮丧,终⽇⾥闷闷⽆⾔,独⾃默默地⾛下楼廊。
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层层铺叙,步步深⼊,⾔浅意丰,平⽩如⽔。
柳永:⾬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赏析】这⾸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不得不与⼼爱的⼈分⼿,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柳永_简介及其作品《望海潮》﹑《八声甘州》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抒发感慨的词作。 写登临纵目所见暮雨潇潇,洒遍江天,清澈 如洗,显出秋色的萧瑟凄凉。气势磅礴,境 界开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 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
转写俯视。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
表面写佳人对作者的盼望,实际是加 倍写出作者对佳人的怀念。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以增添一层曲折。
艺术特点
本词抒写离人愁绪,调子苍凉激越,共用了 八个韵脚,所以名《八声甘州》。 作者善于用 “领字”生发句意, 上片用“对”字领起开头两句, 以烘托暮雨潇潇 的江上清秋,接着又以“渐”字承上启下。 下片以“望”字兴起思乡之情,又以“叹”字转到 自身处境,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妆楼遥盼的情 景,并用来对照自己的乡愁。
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三名作名篇三名作名篇二艺术成就二艺术成就四作品赏析四作品赏析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
一、生平与创作 二、艺术成就 三、名作名篇
四、作品赏析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 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 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 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 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 《乐章集》传世。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 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第一,发展了慢词。《乐府余论》: “(柳词)一时动听,散布四方,东坡、少游 辈继起,慢词遂胜。”现存213首词,133种词 调。 第二,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 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第三,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雅 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柳永的诗及其赏析3篇详细分析

柳永的诗及其赏析3篇详细分析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存世词作有《乐章集》;柳永亦善诗文,多佚。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永的诗及其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词牌名:归朝欢|朝代:宋朝|作者: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
“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
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
“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
“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
“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
“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
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
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
“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
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
“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
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
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
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
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柳永作品分析

奉旨填词柳三变——评柳永及其作品风格柳永(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因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世人称其为:柳七。
家中另外两个兄弟,长兄叫三复,二哥叫三接,都先后考中了进士,当时人称“柳氏三绝”。
柳家世代都是做官的,柳永受家族影响,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够传承家业,官至公卿。
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鸿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
不过柳永注定是个风流才子,到了京城以后,就喜欢整日来往于风月之地,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自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定然能够高中,没有把科举考试当回事,甚至曾经夸下海口:即使是皇帝亲自面试,也必然高中无疑。
结果,没想到放榜时名落孙山,年少气盛的柳永一气之下,扬言再不想做官。
只不过年轻才子一时意气难以久远,于仁宗初年再试考场,原本此次考试成绩已然过关,却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原来,柳永年少气盛,第一次落第之后,愤慨之余便写了一首词,这便是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需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勘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一首诗写的傲气十足,自负之心表露无疑:开头便说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可见柳永在考试前,便成竹在胸,非“龙头”不取,并以“明代遗贤”自居,肯定自己的才华出众,自恃志向远大,毫不掩饰自己的狂荡之情,自封“白衣卿相”,从上阙的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落第时的不甘与难以接受,一个“暂”字,一句“如何向”,隐约透出柳永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的仕途完全失去信心,他还是在迟疑:“朝廷不识货,该怎么办呢?”而下阕却颇有一些自暴自弃的味道,在“烟花巷陌”,隔着“丹青屏障”,风流“偎红翠”,告诉大家青春不常在,抓紧时间寻花问柳,最后还嚣张的说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正是这句话,让宋仁宗抓到了“把柄”,让仁宗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的借口断送了他的美好仕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阕:离别难 实 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景语: 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 皆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情语: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下阕:相思苦
皆 风残月。
虚写
景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 情语: 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雨 霖 铃 柳
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
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有《乐章集》。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
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 一定的影响。
地漂泊时和心爱的 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 情。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 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 孤寂凄清的情景。
更与何人说!
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
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柳有“留”意, “柳岸霸桥”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风:秋风带来的是凉意和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残月:多表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判 官》)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 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 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 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