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三大三小”结构模式例谈(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技巧:“三大三小式四层式”和例文《生命的承诺》

美句欣赏: 飞雪守住了对大地的承诺,于是有了雪 花片片,玉树琼枝;花儿守住了对春天的承 诺,于是有了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落叶守 住了对树根的承诺,于是有了“化作春泥更 护花”的壮举;星星守住了对天空的承诺, 于是有了夜空中的交相辉映、繁星的闪烁。
《生命的承诺》“三大三小四层式”结构模式
一、开头(①):设问、排比、比喻,点题点观点。 1.②承诺是价值连城、熠熠闪光的钻石。 (“段内四层式”,古蔺相如例:勇敢和智慧) 2.③承诺是巍峨高大“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二、主体部分 (“段内四层式”,今周恩来例:爱国精神) 3. ④承诺是“我花开时百花杀”的菊花。 (“段内四层式”,今朱邦月例:真情和美德) 4. ⑤2-4段小结(比喻、排比) 三、结尾部分(⑥-⑦):深化主题:意义和号召 (呐喊呼唤强调式结尾,比喻、排比呼告和反复)
4.总结句
• 扣住例子分析说理。 • 言简意赅,照应中心句的要点。 • 尽量与中心句采用不同的句式是什么?(设问起笔)生命的承 诺是价值连城、熠熠闪光的钻石,生命的承诺是巍 峨高大“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生命的承诺是星斗 点缀着璀璨的星空,生命的承诺是“我花开时百花 杀”的菊花。(排比、比喻)生命的承诺看似嘴巴 一张那么轻松,而实践生命的承诺其实不易。实践 生命的承诺,需要勇敢和智慧,需要真情和责任, 更需要精神和美德。
⑤生命的承诺是用信誉写成的铮铮誓 言,承诺是彩虹般美丽的精神和美德,承 诺是宝贵的生命谱写的华采乐章。正是因 为有了承诺,人生才演绎出这么多感人的 故事;正是因为有了承诺,生命便有了沉 甸甸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承诺,人世间 便闪耀出大爱和真情的光辉。( 2-4段小 结)
⑥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天空守住蔚 蓝与明净;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大地守 住雄厚与辽阔;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骏 马守住剽悍与壮健;守住了生命的承诺, 也就守住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美德。 (信守承诺的意义) ⑦朋友们,让我们一生与承诺相伴吧, 永远、永远!(结尾:呼唤强调式)
微格作文训练之议论文写作:三大三小结构作文

知格而后作,得道而成章——微格作文训练所谓微格作文训练,就是一种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训练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格”,就是写作中一些共同的技法、技巧;而“微”,则是强调作文教学训练中“小步走”的原则。
微格作文训练,是弄清作文的“格”,帮助学生有路可寻地一步一步地入“格”。
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微格训练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又能解决学生作文的实际问题。
“天才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也如此,只要学生在一些优秀的文本中去体悟里面的“格”,就象练习书法的人临摹书法名家字帖一样,自然就会学习到范文中的格,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写作的智慧和语文的素养,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
议论文写作训练(二):“三大三小”结构作文【例文引路】2010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800字。
与你为邻广东一考生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为了文化强国。
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
《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上。
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
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从而促使你也进步。
高考议论文的规范模式和范文

高考议论文的规范模式和范文一、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
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
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2.正反对比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
3.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4.“总-分-总”式结构。
这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这就是“总-分-总”式结构方式。
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及范文(整理精校版)

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及范文作文辅导0107 0948三大三小模式议论文及范文议论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写作重点,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的特点,把握结构思路。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模式:“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
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五段式的结构。
其结构如图所示:引论部分――提出问题三分论点一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分论点二三小大分论点三结论部分――解决问题深化观点训练“三大三小”式的写作,具体操作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拟好观点句和分论点句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
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
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下面举2003年上海高考话题作文“杂”为例来说明。
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心论点:“杂”又何尝不能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分论点:“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1)“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2)“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3)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
再举一个例子强调一下我的观点。
话题:建造自己的房子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
分解的分论点: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①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②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
③示例:超越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是一种勇气 2、超越是一种能力 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敢于超越,就等于敢于超越自己;没有超越,何来创新;敢于超越,就等于离成功更近一步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意味胆识 2、超越意味追求 3、超越意味获取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有超越才能斗志 2、有超越才有创新 3、有超越才有成功宽容论点一:海纳百川,有容可大论点二:宽容是爱的表现论点三:宽容是理解的港湾论点:宽容是种幸福1、宽容能够解放自己2、宽容能够释放他人3、宽容能够彼此快乐失败论点:失败也是幸福的分论点:1、失败让我勇气倍增2、失败让我懂得奋斗3、失败让我不断超越论点: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分论点:1、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2、一次失败,就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3、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冲向成功的动力论点:1、失败能够走向成熟2、失败能够走向成熟3、失败能够通向成功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1、失败对强者是逗号,它屡败战绝不轻易放弃努力。
议论文三种经典结构之3

议论文三种经典结构之一:并列式结构利用结构展示思维的品质并列切分展示思维的宽度例文1:沉与浮(话题"沉与浮")春暖就会花开,枝繁就会叶茂。
人生起伏不定,沉浮不明。
我们是甘于沉沦,还是搏风挡雨,扬起生命的风帆?风平浪静,不要让生命的航船沉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良辰美曲,歌缓至极。
一切都沉醉祥和之中,一切都静处在危机之外。
然而,也许风就要吼了,雨就要暴了,及时启航,不要让生命的航船停滞,不要在安适中沉沦。
祖狄闻鸡起舞,关公夜读春秋。
祖狄不是最勇猛的,关公也不是最有谋略的。
然而,他们为远航做准备,他们积淀胆识。
他们占有,他们选择。
若不是这份厚重的积淀,若不是不停地在人生路上航行,怎么铸就他们金石般的丰功伟绩?怎能在厚重的史册上留下美名?趁着风柔,趁着水缓,启航吧!不要因为安逸而失去桨,不要因为安逸而失去帆。
扬帆远航,成就明天!风起云涌,不要让生命的航船沉沦风急云啸,波凶浪涌。
巨浪击船板,心若腊月寒。
浊浪排空,不要怕;船体支离,不要哀。
默默地死去,还是拼死抗争?咬紧牙关,一定要生!努力地扬起风帆,借助风怒吼的声音,借助浪强劲的推力,奋力向前,决不沉沦!国破家亡,勾践迷茫。
前行吗?他心痛。
后退吗?他不甘。
为了江山,他包羞忍辱。
为了江山,他决心再战!修船、开桨、扬帆……若没有决不沉沦的精神为桨,若没有决不沉沦的意志为帆,他怎能灭吴?怎能重取江山?不惧风急,不惧浪凶,启航吧!不要因为困难而失去桨,不要因为困难而失帆。
扬帆远航,成就明天!风止云收,不要让生命的航船沉沦乌云已散,阳光重现。
黑暗过去了,享受生活吗?不!填补漏洞,重新扬帆。
为今后还会来的风浪准备,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国朝策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国已定,陶安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若没有像陶安这样肯在风止云收后继续扬帆的名士,国家怎能不沉船?江山怎能会长久?趁着风衰,趁着浪颓,启航吧!不要因为胜利而失去桨,不要因为胜利而失去帆。
高考作文论文常用写作格式

高考作文论文常用写作格式1.三大三小式所谓“三大三小式"是就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而言。
其中的“三大”,是说全文总体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引论部分、本论部分、结论部分;其中的“三小”,是说本论部分一般又由三小层组成,即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
这样,全文就形成了匀称的五段式布局。
如:邹韬奋的《呆气》就是很典型的“三大三小式"布局。
要真正用好“三大三小式”还涉及到相关的三个问题,即段头观点句的使用、观点句怎样确立和段内四层式等三个问题.(1)三小层要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
议论文是向人讲道理的。
怎样才能使论点最鲜明呢?在结构上最好的办法是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
所谓观点句,就是能将这一段,这一层或这一篇文章要说的观点概括起来的一句话。
它要具有提领性、凝炼性和明了性的特点叫人看了这一句就知道这一段的中心。
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的作者巴甫洛夫对青年的三点期望,就用了三个段头观点句:“首先,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虚心”、“第三,要有热情。
”每一层都是围绕着这个段头观点句展开论述的。
观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读来干脆痛快.段头观点句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性。
巴甫洛夫的三个段头观点句是凭文中论题“希望”二字联系到一起的。
使用观点句也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内部联系,注意到它们排列的先后次序。
段头观点句主要是用在“三小段"的开头。
段尾观点句则是段头句的升华.段尾观点句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具有总结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
这就如同一束长长的竹竿子,只有头上捆一下,尾上捆一下,才搬运方便。
而段头段尾观点句就像这束竹子两头的捆结,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所谓的结构紧密。
就包括了这一层意思。
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是名家常用之法,是论文的成功经验的总结。
它不仅适用于平时应用性论文,更适用于各类考试论文。
议论文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三种结构例文

一、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文稳中求胜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却以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点评】:这是一篇“规”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备、孔明、班超、林则徐、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议论文结构有哪些三要素是什么

议论文结构有哪些三要素是什么议论文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比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总——分——总”式结构、“正反式”结构、“归纳式”结构、“证明式”结构。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议论文结构都有哪些一、并列式结构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二、对比式结构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
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比式。
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三、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四、“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这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议论文“三大三小”结构模式例谈作文辅导0218 0608高考议论文“三大三小”结构模式例谈议论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写作重点,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的特点,把握结构思路。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三小”模式:“三大”是指全文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部分;“三小”是指本论部分一般又分为三小层,既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
这样,全文形成了五段式结构。
其结构如图所示:引论部分――提出问题三分论点一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分论点二三小大分论点三结论部分――解决问题深化观点训练“三大三小”式的写作,具体操作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拟好观点句和分论点句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
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
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下面举上海高考话题作文“杂”为例来说明。
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心论点:“杂”又何尝不能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分论点:“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1)“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2)“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3)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
再举一个例子强调一下我的观点。
话题:建造自己的房子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
分解的分论点: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①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②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
③示例超越(1)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是一种勇气 2、超越是一种能力 3、超越是迈向成功的大门(2)总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超越意味胆识 2、超越意味追求 3、超越意味获取(3)论点:敢于超越分论点:1、有超越才能斗志 2、有超越才有创新 3、有超越才有成功失败(1)论点:失败也是幸福的分论点:1、失败让我勇气倍增2、失败让我懂得奋斗3、失败让我不断超越(2)论点: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分论点:1、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成功的希望2、一次失败,就是通向新一轮成功的跳板3、一次失败,就是又一次冲向成功的动力(3)论点:1、失败能够走向成熟2、失败能够走向成熟3、失败能够通向成功(4)总论点:失败并非是噩耗分论点 1、失败让我去经受磨练2、失败让我去学会反省3、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范文展示』距离美(山东考生)站在河的一方,到达不了彼岸,就是距离,站在边陲的断崖,伸手触摸不到当空的明月,就是距离,距离,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也是心灵与情感上一条不可轻易逾越的鸿沟,距离,产生美感,产生怀念和回味。
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有了“月,缺也”的遗憾美,有了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
距离,美也!(评:开头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什么是距离。
段末亮出观点)距离,使人懂得怀念与回味。
(评:使用段首观点句,一目了然)我们与过去的历史有了距离,所以我们要追寻历史的芳踪,看那芳华。
于是,我们在距离的驱使下,翻开了一本沉重的历史之书,看到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继而秦统一天下,后被三国鼎立局面替代,随后又被魏晋所灭……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过了千年。
来到现代,我们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距离。
因此,我们怀念群雄割据的气势,秦朝战场上金戈铁马的豪情;怀念许多离我们而去的许多历史人物。
体味楚大夫沉吟泽畔的忧思,魏武帝扬鞭东指的壮志;体味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扫尽狼烟的不悔。
距离,产生了美感。
这种或悲或喜,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已逝的先贤,体味他们的豪情与壮志。
距离就是使人醉倒的美。
(评:中间是举例论证,段末是结论句,结构完整)距离,使人懂得欣赏美,发现美。
(评:段首观点句)我们与苏州园林有距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
所以我们懂得欣赏苏州园林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美感。
懂得欣赏宏大、庄严、秾丽的北京皇家园林,发现她通合哲学、艺术、数学、文学于一身的集约美。
也懂得细细品味从马头墙和“四水归堂”民居飘逸出婉约书香的徽州古镇。
于是,距离产生了美。
这种美令人身心沉浸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韵味中,神游在各个异彩分呈的艺术殿堂里。
(评:中间采用因果论证,段末结论句)距离,使人感知现实的不足,驱使人们不断追求。
(评:段首观点句)因为迷失,与正确的方向有了距离,古人发明了指南针。
因为黑暗,与光明有了距离,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因为欠缺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距离,贝尔发明了电话。
就是这种距离,让人们感到不足,以致孜孜不倦地追求。
(评:中间排比句有气势,段末结论句)距离就是美,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藏”的朦胧感,让人怀念与回味。
是发现美,创造美的强大动力。
让事物有距离,我们才能懂得去重新审视与追求。
距离,美哉!(评:再点题,呼应首段,首尾呼应,结构完美)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
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
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
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次呼应标题)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
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
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
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
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最后再呼应标题)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
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重申论题,照应起首)踮起脚尖(湖南考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题记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
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
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
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
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
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
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满分理由]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
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臵,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