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问题导学】【目标一】回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目标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主要有和。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研究:(1)(2)(3)(4)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密度是指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

调查方法:法和法。

样方法(1)含义:(2)适用范围:(3)常用的样方法:法和法。

(4)举例:例一: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 草地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法。

步骤如下: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标志重捕法(1)含义:(2)计算公式:(3)适用范围:(4)举例: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3)意义: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密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一)年龄组成。

(1)概念:(2)类型: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导学案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作迁入率或迁出率。迁入率或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含义:种群中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①年龄组成②性别比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1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_和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
15."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4.实验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的调查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思考完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4、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用怎样的取样方式样方的面积是,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什 么 是 出 生 率 和 死 亡 率 *



能从种群的特征中推断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过样
!""出 生 率 $死 亡 率 与 种 群 密 度 具 有 怎 样 的 关 系 *
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理解生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迁 入 率 和 迁 出 率

,$同 一 物 种 的 种 群 密 度 不 会 发 生 变 化

的密度所起的作用#


!'"如 何 确 定 某 块 地 蒲 公 英 的 种 群 密 度 *





议一议对于活动能 力 强$活 动 范 围 广 的 动 物 应 用 哪 种
方法估算其种群的数量*
该方法适合哪些动物种群数量的

$年 龄 组 成 和 性 别 比 例 提 出 问 题 !!"什 么 叫 种 群 的 年 龄 组 成 *
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 断%
- 表示第二次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则 关 系 式 为

!;"运用种群特 征 的 相 关 知 识 解 决 农$林$牧$渔 以 及 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自然中的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什么叫迁入率和迁出率*

预习探究




$种 群 的 概 念 及 特 征 什么是种群* 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 龄 组 成
$调 查 种 群 密 度 的 方 法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寄语: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带上他们,你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走遍全世界!【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知识结构】【自主学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植物:____________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动物:____________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意义:_________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迁入率和迁出率意义:_________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密度将增大4.年龄组成类型 ____________: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密度较稳定____________: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密度将减少意义:___________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别比例意义: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____种群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是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 B.25 C.12 D.96解析: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二、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三、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种群的特征包括、、,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值。

3.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法和法。

4.对于的动物可采用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5.比较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展趋势(二)典型题例分析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3.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2(1)用坐标系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2)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三)自我评价1.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 )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其正确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③①④②C .①③④②D .①④③②3.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 )4.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必修三第一节种群特征学案.doc

2)-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4)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出生率和死亡率(主 (数量特征*入率和迁出率 (核心问题)组■成 I比例 J要)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 性别预翅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组成)空间姓征:杂草的 范机分布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基础知识学习】 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3)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二、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是最基本的数拍特征水稻的均匀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第一讲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1、 概念:种群在单位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 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法和 法。

a.样方法(1)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蜡虫的密度、跳蛹的密 度等。

(2)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3)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P61)(注:在一个样方内进行计数,一般遵循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原则,自己画图表示)(4) 练一练: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 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In?), 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 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b.标志重捕法(1)概念:被调查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被标记的个数设为M), 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个数记为n,重捕到的动物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记为m),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N)。

N_ n (重捕个体数)妊的、N ------------------ XM (标记个体数)计算公式:m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2)(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必修3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必修3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题种群的特征教师注解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说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2尝试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提高获取信息、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形成能用种群特征描述身边种群的科学思维,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学时安排 2 学时导学达标教学内容学习小结自主学习:(1)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_____或单位______的______。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______和_______。

(3)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的比率。

(4)迁出率和迁入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____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型。

(5)种群空间特征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探究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和_______1、样方法:(1)概念:(2)适用范围:适用于分布_____,个体____,难以_____的生物类型估算种群密度。

方法步骤: a确定对象 b选取样方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n)/n2、标志重捕法(1)概念:(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3)注意事项:a.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c.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d.被标志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探究二、种群其它的数量特征1、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3. 材料用具4. 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⑵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 )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预测变化方向决定大小和密度思考完成: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 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 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 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 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 ______________ 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 ____________ 样方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 ,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请你设计出调查对象的计数表格:3、4、5、6、 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用怎样的取样方式7、 对本实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反思总结 完成概念图并说明原因四、当堂检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哪一项(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B.—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5、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34只,是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正确•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N= 39 X 34 - 15,这种措施直接调节C.性别比例D.出生率,型,C表示型。

(1)(2)(3)(4)6、在调查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 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①选取40cmX 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N、N2、N3、M、N5,则将N3课后练习与提高1、 种群是指一定环境中 A. 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2、 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④3、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 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 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4、 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 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 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 .种群数量和密度 C.种群性别比例5、 与种群密度有关的非种群特征是A .年龄组成 B.施用农药 C •性别比例 6、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 .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 .性别比例7、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8、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A9、 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 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 那么这个种群密度会 ()A .越来越大B .保持稳定C.越来越小D.无法预料10、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2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 方 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选职样方.要求C方式一0 0口 a O 5 P,亠 亠?0 0 a 5 甘 a e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④计算种群密度.D.①③②④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B.种群年龄结构 D.出生率和死亡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D .天敌增加A .食物减少B •出生率下降C •死亡率增大老年组 生頓年龄组 幼年组4 D ■> fl 04 0 <■謬** 。

* % 臼O % 0 0a ”" B -dD Q D4 0 <, O Q F<] fl 4 口------------------------- 9 ----- 2 ------------------------------4,计算神群宪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法。

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5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3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只/公顷。

预习学案答靈1、五•点等距略2、(2)学会用样方迭调查种群密度的原理、方法及歩骤3、实验报告纸、细绳、钉子、铅笔等・4、略谍内探究学案答案(二)种群的就特征探究二1、凡是占据阜一地区的慕个种的个体总和•叫种群・某山to的杉木种群,某水田的淳萍种群2、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牛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讦出率探究二龄组成I性别比例(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密度等。

个体比较大、活动范围比较大2、N=MK n/m 。

、(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 植物则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一般 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一般是网状脉。

2、 细线、铁钉若干、皮尺、实验报告纸3、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的面积一般定在 1m4、 略5、(6 )略 (7 )略(四)①死亡率②出生率③性别比例④年龄组成 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为稳定型;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面出生影响着性别比例,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四、当堂训练:1.D2.C3.A4.D5 (1) _增长_衰退(2)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稳定(3 )越来越大 (4 )越来越小6、①选取面积应为 lOOcmX 100cm② 应随机选取5个样方 ③ 应为Ni 到Ns 的平均值课后练习:1A2A3A4B5B6A7B8D9C思考完成:年龄组成 当种群中青年的个体较多, 年老的个体较少是,种群呈增长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当 种群中年老的个体较多,的个年龄段个体数相当时, 而中青年个很较少是,呈衰退型,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小,当种群 呈稳定型,种群密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上蚜虫的密度, 跳蝻的呈条形或是披针形,叶脉一般原因: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着年龄组 当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时,年龄组成组成而死亡率10 ( 1)略2)标志重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