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2000版)-电子教案 第1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2000》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编写组编一、指导思想本教学大纲依据山东省教委《关于加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鲁教高字[1995]9号)中所要求的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当前我省高校计算机公共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基础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及应用基础,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知识;剧本基本的微机操作和使用技能;能够使用典型的系统开软件和应用软件。
从而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达到新时期对大学生最基本素质的要求。
考试大纲既要对大学的计算机教学起向导作用,又要适应目前各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
为教学服务,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
二、总体要求达到新时期计算机文化的基础层次:(1)具备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句色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2)具有pc系列微行计算机的基本常识;(3)较为熟悉地掌握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2000)及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的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的使用方法;(4)可以方便地使用汉字;(5)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Internet获取和发布信息;(6)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三、内容范围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和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及我国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计算机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五个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的基本概念;字、字节、位的概念;不同进制数的表示,不同进制数见的相互转换:ASCII码,汉字编码的基本常识;多媒体的有关概念。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资料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史:
代别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高级语言、管理程序、监控程
序、简单的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数据处
理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多种功能较强的操作系统、会
话式语言
实现标准化, 应用
于各个领域
第四代1970至今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可视化操作系统、数据库、多
媒体、网络软件
广泛应用于所有领
域
2.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3 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
(1)位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 一个二进制代码称为一位, 记为bit。
位是计算机中最小的信息单位。
(2)字节
在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存储时, 以八位二进制代码为一个单元存放在一起, 称为一个字节, 记为Byte。
字节是计算机中次小的存储单位。
(3)字
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信息, 称为一个字。
字是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处理、存储的基本单元。
(4)字长
CPU中每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称为字长。
字长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功能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字长、主频。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Basic

(7)地址、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8)系统软件的概念及组成
(9)常用的应用软件
(10)中央处理器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
(11)内存储器,RAM,ROM等的特点
(1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
(13)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4)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类型
(1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等
(2)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3)地址、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4)指令和程序的概念及其执行过程
(5)系统软件的概念及组成,如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等
(6)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绘图软件等
(7)微机硬件关系结构
(8)中央处理器
(9)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
(10)内存储器,RAM,ROM及Cache等的作用
(16)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2、要求熟悉的内容
(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2)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如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3)机器数、真值的概念,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5)微机硬件关系结构,三总线结构
(6)外存储器的分类,如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等
5、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表示,包括:
(1)进位计数制概念,数制的转换等
(2)数值型数据的表示,如机器数、真值的概念,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
(3)字符型数据的表示,ASCII码、BCD码以及汉字的四种编码,输入码、交换码、机内码和字形码的概念及用途
6、计算机系统,包括:
(1)冯.》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如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等。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讲解硬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2.1 操作系统的概述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介绍文件管理、系统设置、软件安装等常用功能。
2.3 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讲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2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讲解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3 Internet的应用讲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介绍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搜索引擎的运用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4.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4.2 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讲解Word界面的布局和基本操作。
介绍文档编辑、格式设置、图片插入等常用功能。
4.3 WPS Office的基本操作讲解WPS Office的特点和优势。
介绍文档编辑、格式设置、图片插入等常用功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5.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练习与作业: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简述其发展过程。
2. 描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列举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并说明其应用。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熟悉常用的操作系统。
3. 学会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常用的操作系统。
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活动: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
3. 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练习与作业: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列举常用的操作系统。
3. 练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演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练习与作业: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列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
3. 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技巧。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编辑。
3. 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非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常用计算机术语、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三、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微机性能指标、。
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分、计算机各种辅助系统英文缩写的区别记忆。
五、教学步骤:1、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宣制成功。
计算机发展的划分是按照逻辑元器件划分的。
计算机发展5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从ENIAC 问世~20世纪50年代初期),电子管时代第二代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2、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网络服务这几点要强调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3、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单位位(bit):位是计算机中度量数值的最小单位,表示一位二进制信息0或1。
字节(Byte ):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1Byte (字节)=8Bit 。
字节是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有:KB 、MB 、GB 、TB4、计算机系统构成(1)计算器:主要部件是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 )对信息进行运算和加工处理,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全套课件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2000版)-李淑华

1.3 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 1.3.1 • 1.3.2 • 1.3.3 • 1.3.4
主机 键盘 显示器 打印机
返回本章首页
1.3.1 主机
中央处理器
主机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电路
1.3.2 键盘
• 键盘是通过按键将数据或信息输入系统中 的装置,它是人机交互的主要工具。一般 微机的键盘共有104键,其中除有26个字母 键、10个数字键以及标点、符号键以外, 还有12个功能键和光标移动键、大小写切 换键、中断控制键、3个Windows操作键等 特殊功能键。
软统 程序设计语言 诊断维护程序 应用程序
用户程序
1.系统软件
•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 操作,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 常用的系统软件有Dos、Windows及各种 语言系统。
用汇编语言和各种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将高 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经编译后产生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1.3.3 显示器
•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通常叫 做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显示器通常 分为彩色显示器和单色显示器,高分辨率 显示器和中分辨率显示器。现在的微机大 都采用彩色高分辨率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
2.控制器
•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主要作用是 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执行命令。
3.存储器
• 存储器主要负责对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存储,是计算机的记 忆单元。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 (1)内存 • 也称主存。内存分成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
器(RAM)两种。 • (2)外存 • 外存也称为辅助存储器。外存分为磁介质型存储器和光介
5.输出设备
• (1)显示器:显示器由监视器和显示适配 卡组成,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和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计算机系统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3 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讲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和转换方法介绍ASCII编码和Uni编码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版本2.2 Windows基本操作讲解桌面环境、窗口操作、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介绍快捷键的使用和系统设置2.3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讲解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3.1 Word 2010概述讲解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输入、编辑、保存等3.2 文档编辑与格式设置讲解文本的编辑、字体和段落的格式设置介绍页面布局、页眉页脚、页码等设置方法3.3 图文混排和表格制作讲解插入图片、形状、SmartArt等对象的方法介绍表格的制作和编辑技巧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4.1 Excel 2010概述讲解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编辑、数据输入等4.2 单元格格式设置与数据管理讲解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介绍单元格的数据验证和条件格式设置4.3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讲解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介绍常用函数的使用,包括SUM、AVERAGE、COUNT等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5.1 PowerPoint 2010概述讲解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幻灯片的插入、编辑等5.2 幻灯片设计讲解幻灯片的布局选择和设计原则介绍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设置5.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放映讲解演示文稿的保存和退出方法介绍演示文稿的放映技巧和备注添加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介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6.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讲解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方法6.3 电子邮件的使用讲解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第七章:常用软件与工具7.1 压缩软件WinRAR的使用讲解压缩文件的方法和步骤介绍解压文件的操作和压缩格式的选择7.2 杀毒软件的使用讲解杀毒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介绍病毒查杀和系统防护的操作7.3 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使用讲解截图工具的快捷键和操作方法介绍文本编辑工具的语法高亮和代码格式化功能第八章:数据库基础8.1 数据库概述讲解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和分类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常用软件8.2 Access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Access 2010的启动和界面布局介绍创建数据库、表、查询和报表的方法8.3 数据库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介绍数据库的导入导出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发展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9.2 C语言入门讲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语法结构介绍C语言的简单输入输出和控制流程9.3 算法与逻辑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常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及其实现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0.1 计算机安全讲解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介绍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加密的方法10.2 计算机伦理与法律讲解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介绍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10.3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介绍可持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关系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扫描仪
扫描仪是计算机输入图片使用的主要设备,它 内部有一套光电转换系统,可以把各种图片信 息转换成计算机图像数据,并传送给计算机, 再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编辑、存储、打印 输出或传送给其他设备。 按色彩来分,扫描仪分成单色和彩色两种;按 操作方式分,可分为手持式和台式扫描仪。扫 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灰度层次、扫 描速度等。
国防及高科 技 工程设计、 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数据处理 工业、生活 等各方面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 成电路 大规模、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
1970~今
1.1.2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应用
1.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精度高。
(3)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
表1-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年代 起止年份 用电子元器件 数据处理方式 运算速度 应用领域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汇编语言、代 码程序 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
结构化、模块 化程序设计、 实时处理 分时、实时数 据处理;计算 机网络
5 千~3 万次 /秒 数十万 ~几 百万次/秒
数百万 ~ 几 千万次/秒 上亿条指 令/ 秒
程序设计语言
诊断维护程序 应用程序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用户程序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常用的系统软件有Dos、Windows及各种语言系 统。
用汇编语言和各种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将高 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经编译后产生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2000版)
第 1章
1.1 1.2 1.3 1.4 1.5 1.6
计算机基础知识
电子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法 计算机系统的几个指标 计算机病毒
1.1
1.1.1 1.1.2
电子计算机概述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应用
霸等。应用程序是面向用户的最高层程序。
返回本节目录
1.3
1.3.1 1.3.2 主机 键盘
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1.3.3
1.3.4
显示器
打印机
返回本章首页
1.3.1 主机
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
主机
外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电路
1.3.2 键盘
键盘是通过按键将数据或信息输入系统中的装 置,它是人机交互的主要工具。一般微机的键 盘共有104键,其中除有26个字母键、10个数字 键以及标点、符号键以外,还有 12 个功能键和 光标移动键、大小写切换键、中断控制键、3个 Windows操作键等特殊功能键。
5.输出设备
(1)显示器:显示器由监视器和显示适配卡组 成,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 (2)打印机:打印机也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输 出设备。按输出方式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 击打式以针式打印机为主要代表,非击打式以 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为主流。
返回本节目录
1.2.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主要作用是使计 算机能够自动地执行命令。
3.存储器
存储器主要负责对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存储,是计算机的 记忆单元。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1)内存 也称主存。内存分成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 存储器(RAM)两种。 (2)外存 外存也称为辅助存储器。外存分为磁介质型存储器和光 介质型存储器两种,磁介质型常指硬盘和软盘,光介质 型则指光盘。
编译程序
(事先装入计算机) 翻译程序 (事先装入计算机)
高级语言 源程序
机器语言 目标程序
执行
结果
运行
高级语言 源程序 解释并执行
执行
结果
编译
图1-14 编译过程示意图
图1-15 解释过程示意图
2.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是用各种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具有特 定功能的程序,例如: Word 、 NetAnt 、金山毒
1.3.3 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通常叫做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显示器通常分为 彩色显示器和单色显示器,高分辨率显示器和 中分辨率显示器。现在的微机大都采用彩色高 分辨率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
1.3.4 打印机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另一输出设备,它是作为一 个独立的部件与主机分离存在的。打印机的型 号很多,现在常用的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 机和激光打印机等。
返回本章首页
1.1.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1.计算机的诞生
–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于
1946年研制成功的,命名为“ENIAC”。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 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 第四代(1970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4)自动化程度高。 (5)具有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功能。
2. 计算机的应用
(1)数值运算 。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 (4)计算机辅助设计 。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辅助教育(CAI)。
(7)信息高速公路。
返回本节目录
1.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2.1 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返回本章首页
1.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一台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这五大部件组成。
1.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对信息 的加工处理。运算器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得到要 加工的数据,对其进行加、减、乘、除及各种 逻辑运算,并将最后的结果送回存储器中,整 个过程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1.4
1.4.1 1.4.2
软盘正面
软盘反面
图1-12 磁盘的磁道及扇区
4.输入设备
外部信息与计算机的接口称为输入设备。常用 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1)键盘
图1-13
101键键盘示意图
(2)鼠标
鼠标的外形非常像一只老鼠,所以取名鼠标, 在Windows及网络中使用频率相当高,可以代
替键盘的大部分功能。鼠标分为机械式、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