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技法
太极拳基本功法

太极拳基本功法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有: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分、云、推、搂等手法,栽、搬、拦、撇、打等拳法,蹬、分、拍、摆莲等腿法,进步、退步、侧行步等步法,无极、开合、升降、虚步等桩法,这些方法构成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功。
练习太极拳基本功,能使太极拳技术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提高动作规格的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太极套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基本技术一手型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不要过紧,用力自然、舒展。
2.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撑圆,掌心内凹。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二手法1.掤:屈臂成弧形,横于体前肘关节下垂,掌心向内,高于肩平,力达前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由前向后划弧摆至腹前。
3.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贴近屈臂手腕内侧,手心向前,两臂同时向前推出,两臂撑圆,高不过肩,力达前臂。
4.按:两臂由屈而伸,两手由后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过肩,力达两掌。
5.打拳:拳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力达拳面。
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打出,拳面斜向下,力达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达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力达拳背。
9.分掌:两手由合抱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两臂微屈。
10.搂手:一掌由腹前经膝向外横搂,掌心向下。
11.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松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12.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指尖朝前。
13.云手:两掌在体前,依次由里向外向上交叉划立圈,低不过裆,高不过头。
14.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上方,掌心斜向外。
15.撑掌:两掌上下或左右分撑,对称用力。
16.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按压。
17.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举。
18.挑掌:由指尖向前过渡到指尖向上,侧立掌由下向上挑起,高与眉齐。
三步型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脚尖向前,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八法五步的点评: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其中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五步指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
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
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八法五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八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通过练习八法五步,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虽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因此,建议初学者要重视八法五步的学习和实践。
24式太极拳的基本招式

24式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初学者必看!如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太极拳不在单单是老年人的运动了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在练习太极拳了。
对于没学习过太极拳的人来说,可以说是零基础的,太极拳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只有先把基础的练好了才能够提高太极拳。
肩臂功一、耸肩沉肩1、垂手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上耸提;3、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4、恢复原状二、开肩合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前裹合;3、恢复原状;4、双肩同时向后展开;5、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三、前后转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四、后转肩1、叉腰开立步站立;2、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五、掤臂挤圆1、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2、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3、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2、3反复运动。
腰功一、前俯1、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2、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3、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1、2、3,反复运动;4、还原。
二、侧俯1、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2、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3、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4、上身回至动作1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5、立正还原。
三、转腰1、双脚开立,双手叉腰;2、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腿功一、正压1、面对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2、一腿独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脚跟搁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脚尖向上跷,双手10指交组,按在膝盖上;3、上身前俯下压,然后恢复上体直立,前俯下压与直体反复运动;4、还原休息。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动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主要包括基本技法、套路和推手三个方面,而基本技法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其他方面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站桩站桩是太极拳的第一个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法。
它可以帮助修炼者调整身体状态、提高身体感知能力和调节呼吸等。
站桩主要包括单腿站桩和双腿站桩两种形式。
1. 单腿站桩单腿站桩需要修炼者将一个脚抬起,使全身重心集中在另一个脚上,并保持稳定不动。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2. 双腿站桩双腿站桩需要修炼者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并保持双足平行。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二、行步行步是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它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和反应速度等。
行步主要包括单步和双步两种形式。
1. 单步单步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一种行走方式,也是太极拳套路中常用的基本步法。
单步需要修炼者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一小步,并保持身体平衡。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2. 双步双步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常用的行走方式,也是太极拳套路中常用的基本步法。
双步需要修炼者将两只脚交替向前迈出一小步,并保持身体平衡。
这个过程需要修炼者注意呼吸、保持平衡、放松肌肉等。
三、手法手法是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技法之一,也是太极拳套路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技法之一。
手法主要包括推手、搏击和抱球三种形式。
1. 推手推手是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可以帮助修炼者提高身体感知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性等。
推手需要修炼者与对手进行接触,并通过推、拉、扭等动作来控制对方。
2. 搏击搏击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常用的手法,它主要用于实战中。
搏击需要修炼者通过拳、腿等动作来攻击对方,同时也需要注意防守和回避。
3. 抱球抱球是太极拳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它主要用于练习内功和调节呼吸。
抱球需要修炼者将两臂环抱在胸前,同时呼吸调整气息。
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方法

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方法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受到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那么太极拳的基本功都有那些呢?下面是为你的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别忘了收藏哦!一、肩臂功1、耸肩沉肩: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前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前俯: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敛臀则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作内收。
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象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24式太极拳基本步法24式太极拳是一种常见的太极拳套路,它包含了基本的太极拳步法和动作。
以下是24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1、开展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下垂于腰间。
2、起式:左脚踏出一步,成开步姿势,右手同时提起至胸前。
3、左右野马分鬃: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往前推出,左手放在右肘下部。
4、白鹤亮翅: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往前推出,右手放在左肘下部。
5、左右搂膝拗步: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上举,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
6、左右摟膝拗步: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上举,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掌心向上。
7、左右蹬脚: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自左腰侧挥出。
8、手挥琵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向前推出,右手自右腰侧挥出。
9、左右倒卷肱: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10、左右金鸡独立: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11、左右高探马: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右手往前推出,左手置于右臂上方。
12、左右双崩掌: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左手往前推出,右手置于左臂上方。
13、左右退步跨虎:将左脚向后退一步,并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前推。
14、左右转身搬攔捶:将右脚调转方向,成为开步姿势,同时双手向前按出。
15、左右揽雀尾:左脚踏出一步,成为开步姿势,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开展。
16、左右单鞭:脚步保持不动,同时右手向右侧伸出,左手放在胯间处。
17、左右云手: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推出。
18、左右单鞭下势:脚步保持不动,同时右手向右侧伸出,左手放在胯间处。
19、左金刚捣碓: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左手贴近身体,右手向前打出。
20、右金刚捣碓: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右手贴近身体,左手向前打出。
21、左右倒卷肱: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同时双手下压。
22、左右如封似闭: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腿上,同时双手上举,手掌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基本技法
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分、云、推、搂等手法,栽、搬、拦、撇、打等拳法,蹬、分、拍、摆莲等腿法。
其运动特点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
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
扎实。
(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
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
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
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
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
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
两肩微含、两肋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隔有下降舒展的机会。
它既能使重心下降,又使肺脏、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
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不能单纯地往后拉。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含胸拔背,胸背肌肉须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四)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合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敛臀则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作内收。
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象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五)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
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
裆要圆,又要实。
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
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
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
因此银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六)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
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
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
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
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七)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
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八)尾闾中正:尾阎中正是关系身躯、动作姿势“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准星。
因之太极拳运动时极重视尾阎中正,不论是直的或是斜的动作姿势,都必须保持尾闾与脊椎成直线,处于中正状态。
更重要的是,尾阎中正还影响着下盘的稳固。
所以尾闾中正同样是和以上七点联贯统一的。
能够统一地做到这八点,就可以使躯干、上肢、下肢的内在劲力达到完整如一的地步。
九)内宜鼓荡,外示安逸:鼓荡是对内在精神所提的要求,鼓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
内宜鼓荡是说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奋是沉着的,“神宜内敛”的,并不流于形色,表现是安逸的。
(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太极拳运动要象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象猫那样轻起轻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
静是太极拳特点之一,练太极拳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做到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神完全集中到运动上来。
心静,才能“用意不用力”,使运动象抽丝那样安静。
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
“缓以会意”,只有徐缓的活动才能会意,因之它要求运动象抽丝那样徐缓不躁。
太极拳又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又需象抽丝那样均匀地抽拉。
其步法必须相应地象猫迈步那样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