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设计要求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2 本规范适⽤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于观众厅⾯2积不超过200m 或观众容量不⾜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性质确定,其他⽤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型 1601 座以上; ⼤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 ⼩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5 观众厅5.1 视线设计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剧场宜选在舞台⾯台⼝线中⼼台⾯处;2 ⼤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但不得超过舞台⾯0.30m;向⼤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于1.00m。
5.1.3 视线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值可提⾼⼀些要求;4 为满⾜较⾼⾳质要求,视线升⾼值设计宜采⽤较⾼要求。
5.1.4 舞台⾯距第⼀排座席地⾯的⾼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不应⼩于0.60m,且不应⼤于1.10m;2 伸出式舞台⾯,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剧场是一种供观众观赏演出的场所,其建筑设计需要考虑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以及演员的舞台表演需求。
以下是剧场建筑设计的一些要点:1. 建筑布局:剧场建筑需要考虑观众席、舞台、舞台后台、观众进出通道等区域的合理布局。
观众席和舞台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应该适当,以保证观众在观看演出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2. 观众席设计:观众席的设计应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和视线问题。
座椅应舒适且排布合理,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演员。
此外,座位的倾斜角度和高度也需要根据剧院的大小和观众座位排布进行合理调整。
3. 舞台设计:舞台是演员表演的核心区域,因此其设计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
舞台的尺寸应能容纳不同规模的演出,同时还要考虑演员的灵活性和表演要求。
舞台背景的设计宜简洁大方,以使演员和故事情节成为焦点。
4. 后台区域:后台区域包括演员更衣室、化妆间、排练室等,应设计规划合理,便于演员的使用和活动。
还需考虑通风、采光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5. 声学设计:剧场建筑的声学设计对于演出的效果和观众体验至关重要。
应考虑音频设备的布置和回音控制,以保证声音能够均匀地传播到观众席上,同时避免过多的回音和噪音。
6.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剧场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
适当的照明可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和演员的表演效果。
应注意舞台上的主要照明和周边区域的照明,以及各种灯光效果的灵活调整。
7. 空调与通风:剧场建筑通常需要容纳大量的观众,因此空调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大量人员的热量和氧气需求,以保证观众的舒适度。
8. 安全设计:剧场建筑应考虑观众的安全问题,包括适当的疏散通道、防火设施和应急救援系统等。
还需考虑观众和演员的安全出入口,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以上是剧场建筑设计的一些要点和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合理、美观的建筑设计,剧场可以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并为演员提供舒适、实用的表演空间。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1 总则1.0.1 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601 座以上;大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 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1.0.6 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1.0.7 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剧场 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2.0.2 观众厅 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2.0.3 池座 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2.0.4 楼座 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2.0.5 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2.0.6 舞台 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2.0.7 台塔 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1. 剧场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宜人的观剧环境,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体验。
设计师需要考虑观众舒适度、能见度和听觉效果。
2. 剧场的整体布局应满足观众进出、座位分配、演员换装和舞台设备操作等要求。
舞台后方应设置舞台机械和背景布景管理空间,以便灵活调整舞台布景。
3. 剧场内部空间要合理划分,包括休息区、办公区、设施设备储存区等。
卫生设施和紧急出口布置也需符合相关规范。
4. 观众席位的排布需要考虑观看角度、舒适度和可视性。
座椅的设计应兼具舒适性和功能性,如提供足够的扶手和通道空间。
5. 剧场内部装饰应以简洁、雅致的风格为主,以凸显舞台作品的艺术性。
应注意灯光选择和布置,以确保演员和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受到干扰。
6. 剧场的声学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注重减少声音反射和扩散,确保演员的声音传达到观众的位置,并提供合适的吸音材料和设备。
7. 剧场设施设备的选购和布置需要满足舞台演出需求。
应配置合适的音响设备、灯光设备、舞台幕布和机械设备等。
8. 安全性是剧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设计师需要确保适当的防火设施、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以及符合相关法规的应急灯光和标识。
9. 剧场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
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0. 与相关专业人员合作是剧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
与声学师、灯光设计师和舞台设备技术员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可确保设计的功能性和效果。
剧场设计参考

剧场任务书400~450人小型甲、乙等主要用房:一.主要用房1.前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120~135㎡)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20m2/座。
2.售票,1口即可。
3.休息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120~135㎡),乙等不应小于0.20m2/座,当附设小卖部或冷饮部时,不应小于0.04m2/座(16~18㎡)。
(前厅与休息厅合一时,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50m2/座(200~225㎡),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4.衣物存放面积不应小于0.04m2/座,16~18㎡5.(吸烟室,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28~31.5㎡)6.公厕应设前室。
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男女厕所厕位数比率为1:1,卫生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男:应按每100 座设一个大便器,每40 座设一个小便器或0.60m 长小便槽,每150 座设一个洗手盆;(2~3;10~11;3)②女:应按每25 座设一个大便器,每150 座设一个洗手盆;(8~12;3)③均应设残疾人专用蹲位。
6. 观众厅: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
观众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80m2/座(320~360㎡);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70m2/座;①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应小于0.50m;软椅不应小于0.55m。
②座席排距: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0m;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软椅不应小于1.10m。
台阶式地面排距应适当增大,椅背到后面一排最突出部分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0m;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楼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应至少增大0.12m。
③每排座位排列数目: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11座;超过限额时,每增加一座位,排距增大25mm;长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50座,单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5 座。
剧场设计要求

袋形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通过式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转角地段上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观众流线组织
岛式和半岛式地段的观众流线
四、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4.1.3 座位排列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4.1.3 观众厅的座位排列——座席横排曲率
50
22
横排座位数量 长排法 双侧有过道时不超过50个,单侧有过道时减半。 短排法 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22个,单侧有过道时不超过11个;
人眼能看清1cm景象的最远距离为33.3米。
根据这一规律以及各个剧院类型的不同,话剧 院视距宜控制在25米左右;地方剧控制在 28米左右;歌舞剧控制在33米左右,若 有兼放电影的功能一般控制在36米左右。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C是指观众视线(落到设计视
剧场设计要求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 二、 剧场的功能组成 三 、剧场总平面设计 四、 剧场观众厅及舞台设计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和等级
1.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 适当兼顾。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剧场功能区划设计规范:(1)观众区:应满足观众容纳量、观看角度和视线畅通等要求;(2)舞台区:应包括大、小演出舞台,舞台高度、宽度、深度和倾斜度等需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3)演员区:包括演员换衣区、化妆区、休息区等;(4)技术设施区:包括声光设备操作区、灯光控制室、音控室等。
2.观众席设计规范:(1)观众席坡度:席与席之间的高差要适宜,防止观众在剧场中的空间感失衡;(2)观众席视线:观众座椅的高度要保证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中心的区域;(3)观众席排列方式:观众座位的排列要便于观众出入,同时保证尽可能多的观众席视线畅通;(4)安全设计:观众通道、紧急疏散通道、设施的防火阻燃等安全措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舞台设计规范:(1)舞台尺寸:根据不同的剧目需求,舞台的大小要符合类似舞蹈、话剧等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2)舞台地板:在防滑、防反射、防擦伤和保护舞台灯光等方面要有相应的设计和材料选择;(3)灯光与音响:舞台上的灯光和音响要能够投射和扩散到合适的位置,使观众能够获得最佳的视听体验;(4)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门、扶手、防护网等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悬空、高处工作时的安全。
4.舞台剧院声学设计规范:(1)声学设备:舞台剧院应该配备适当的声学设备,如声学反射板、声学吸声板等,以改善声音在剧场内的传播效果;(2)音响设备:音响设备要满足剧场内各个座位的声音听觉效果要求,合理设置音响位置,防止声音的共振、回音以及各种噪音。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舞台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且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设计师在遵守这些规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剧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以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剧场建筑。
商业剧场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商业剧场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商业剧场是指为商业演出、商演、演出公司、剧团和其他文艺团体举办各种演出活动而设计的场所。
商业剧场的设计标准包括建筑、舞台、灯光、音响、座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商业剧场设计标准的要求:1. 建筑设计:商业剧场的建筑设计标准要求使观众能够方便地进出剧场。
包括宽敞的大厅、清晰的入口、附近的停车场等。
此外,商业剧场的外观设计应具有艺术感,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 剧场大小:商业剧场设计标准要求根据演出活动的需求确定剧场的大小。
一般来说,商业剧场的座位数量应在200至2000个之间,以满足不同规模的演出。
3. 舞台设计:商业剧场的舞台要求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演出,包括戏剧、舞蹈、音乐会等。
舞台应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演出需求进行灵活布置和修改。
4. 音响及灯光设备:商业剧场的音响和灯光设备是保证演出质量的重要因素。
音响系统应能够保证声音的清晰、均衡、适中,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演出。
灯光系统则应能够通过不同的灯光方式和效果来提升演出的氛围和观看体验。
5. 座位设计:商业剧场的座位设计标准要求座位的舒适度和视野宽度。
座位的排布应合理,保证每个座位的视野不受遮挡,并且使观众能够方便地进出座位。
座位的排布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行走空间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6. 安全设施:商业剧场的设计标准还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出口、疏散通道、防火措施等。
这些设施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和安全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7. 后台设施:商业剧场的后台设施要求包括演员化妆室、休息室、排练室、设备存储间等,以便艺术家和剧组方便地进行排练和准备工作。
8. 环境控制:商业剧场设计标准要求在剧场内部确保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提供观众舒适的观剧环境。
此外,剧场还应确保充足的照明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商业剧场设计标准的要求可以保证演出的质量和观众的舒适度,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一个专业、安全和舒适的演出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C是指观众视线(落到设计视 点的视线)与前排观众眼睛间 的垂直距离。
0.6~ 1.10m
4.1.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C =0.12m/0.06m
无遮挡视线起坡图解法
疏散路径直接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迂 回
观众厅座位排列须考虑通行和疏散。 4.1.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过道宽度符合规范
防火规范及剧场规范有关疏散规定 (1)观众厅内部 疏散通道每100人不得小于0.6m,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 不宜小于0.8m。 (2)观众厅内门、外门 楼梯 走道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4.1.3 座位排列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4.1.3 观众厅的座位排列——座席横排曲率
50
22
横排座位数量 长排法 双侧有过道时不超过50个,单侧有过道时减半。 短排法 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22个,单侧有过道时不超过11个;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相似三角形法
•有横过道时升起段长度应增 加该过道宽度。 •楼座地面坡度设计应先定出 楼座第一排位臵,应在池座 最后一排观众视线与舞台口 上沿连线以上,并扣除结构 厚度。 •挑台以下空间应满足: 自然声时H:L=1:1.2; 采用扩声系统时H:L=1:1.5; •楼座栏杆应不遮挡视线。
剧 场 设 计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 二、 剧场的功能组成 三 、剧场总平面设计 四、 剧场观众厅及舞台设计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和等级
1.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 适当兼顾。 2.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 型 1201~1600 座; 中 型 801~1200 座; 小 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3.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 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 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观众厅设计的基本要求
4.1.1.平面,剖面形式 4.1.2.视线设计 4.1.3.座位排列 4.1.4.人流疏散 4.1.5.其他
4.1 观众厅设计
4.1.1观众厅的形式
矩形、钟形、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4.2.1 舞台设计
4.2.2 乐池
4.2.3 后台布臵
4.2.4 舞台照明
4.2 舞台设计
名词解释:
镜框式舞台:在观众厅以及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 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式。
二、剧场的功能组成
三、剧场总平面设计要点
1.观和演适当分区。 2.各类人流和车流避免交叉,保重足够的疏散场地。 3.设备用房接近负荷中心,并做好隔声减震等措施。 4.演员宿舍、餐厅、厨房等辅助用房附建于主体建筑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 分区,并有自己的疏散通道和出入口。 5.做好环境绿化工作。在南方地区室外候场和休息是观众喜欢的形式。 6.有效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创造出错落有致的、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7.总平面设计符合城市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俯角不应大于20°,靠近舞台 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仰角不应大于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仰俯视角控制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水平视角
水平视角控制
偏座的水平控制角θ :由台口两 侧向观众厅同侧各引一直线,二 线相交的夹角。观众席应布臵在 此区域内,根据不同剧种宜控制 在 41 °~ 48°之间。
4.1.3 观众厅的座位排列——横排座位数量
错位排列
为避免地面升起过大,尤其是池 座,通常只将观众厅中间部分的 座席错位布臵
4.1.3 观众厅的座席排列——错位
4.1.4 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250人 ,疏散口宽度≥1.4m 疏散口门扇外开,不设门槛,紧靠门 口处不设踏步 下一阶段疏散口的总宽度应大于上一 阶段的疏散口总宽度
马蹄形、圆形平面
不规则平面
1.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1.观众厅的剖面形式
4.1.2.观众厅视线设计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观众流线组织
袋形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通过式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转角地段上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岛式和半岛式地段的观众流线
四、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应大于 120°
θ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水平视角控制
视距控制 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叫视距。
人眼能看清1cm景象的最远距离为33.3米。
根据这一规律以及各个剧院类型的不同,话剧 院视距宜控制在25米左右;地方剧控制在 28米左右;歌舞剧控制在33米左右,若 有兼放电影的功能一般控制在36米左右。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臵: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面高度:比前排观众地 坪高1米左右。
O点 O点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仰俯视角控制
观众的仰视、俯视都不利于看 清目标,有时还会引起不适, 仰视常出现在前排观众,俯视 常出现于楼座最远排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