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合集下载

电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

4.1.1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

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

本方案电影院为中型电影院,座位数为737个,观众厅为6个,其中包括5个容纳89人的小厅,以及一个容纳292人的大厅,小厅尺寸为13.72mX10.2m,长宽比例为1.35:1(1.3—1.7);高度为8.9m。

建筑面积约为140㎡;大厅尺寸为25mX15m,长宽比例为1.66:1(1.3—1.7);建筑面积约为375㎡,高度为8.9m;六个观众厅斜视角为40°(≤45°),小厅的仰视角为40.11°(≤45°),放映俯角为5.61°(≤6°),最近视距为5.1m(≥0.55W,W=8m),最远视距为12.1m(≤2.2W,W=8m);大厅的仰视角为40.14°(≤45°),放映俯角为4.70°(≤6°),最近视角为6.1m(≥0.55W,W=13m),最远视距为23.6m(≤2.2W,W=13m);集中设置的放映机房有两处,走道相通,放映机房的净深为2.80m,净高为2.8m,放映机镜头光轴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为1.25m;主要的功能空间分为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公共区域分为门厅、休息厅、售票处、小卖部、厕所等,满足群众的需求;其他用房宜包括多种营业用房、建筑设备用房、智能化系统机房和员工用房等4. 2 观众厅1 观众厅的设计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5±0.2):1;4 观众厅净高度不宜小于视点高度、银幕高度与银幕上方的黑框高度(0.5~1.0m)三者的总和;4.2.6 每排座位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 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O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

电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

4.1.1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

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

本方案电影院为中型电影院,座位数为737个,观众厅为6个,其中包括5个容纳89人的小厅,以及一个容纳292人的大厅,小厅尺寸为13.72mX10.2m,长宽比例为1.35:1(1.3—1.7);高度为8.9m。

建筑面积约为140㎡;大厅尺寸为25mX15m,长宽比例为1.66:1(1.3—1.7);建筑面积约为375㎡,高度为8.9m;六个观众厅斜视角为40°(≤45°),小厅的仰视角为40.11°(≤45°),放映俯角为5.61°(≤6°),最近视距为5.1m(≥0.55W,W=8m),最远视距为12.1m(≤2.2W,W=8m);大厅的仰视角为40.14°(≤45°),放映俯角为4.70°(≤6°),最近视角为6.1m(≥0.55W,W=13m),最远视距为23.6m(≤2.2W,W=13m);集中设置的放映机房有两处,走道相通,放映机房的净深为2.80m,净高为2.8m,放映机镜头光轴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为1.25m;主要的功能空间分为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公共区域分为门厅、休息厅、售票处、小卖部、厕所等,满足群众的需求;其他用房宜包括多种营业用房、建筑设备用房、智能化系统机房和员工用房等4. 2 观众厅1 观众厅的设计应与银幕的设置空间统一考虑,观众厅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观众厅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宜为(1.5±0.2):1;4 观众厅净高度不宜小于视点高度、银幕高度与银幕上方的黑框高度(0.5~1.0m)三者的总和;4.2.6 每排座位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2 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O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

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1.0.3条电影院规模按观众厅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如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 规模恰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 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质量原则分特、甲、乙、丙四个级别(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规定依照详细状况拟定。

甲、乙、丙等相应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构造耐久年限: 甲等1以上, 乙等50~1, 丙等25~50年。

二、耐火级别: 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 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 甲等宜设立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观众厅主体构造宜具备能兼放、或后来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条件。

注: 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取应依照本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布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重要入口应临接城乡道路、广场或空地;二、重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不大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 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不大于8m, 大型不应不大于12m, 特大型不应不大于15m;三、重要入口前集散空地, 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 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规定外, 且深度不应不大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重要面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派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座以上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电影院尚应满足城乡关于交通车行视距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 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 互不干扰,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她紧急状况下, 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安全地带, 并为消防作业提供适当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电影院, 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其宽度均不应不大于3.5m;三、合建、附建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提成独立防火分区外, 别的临空某些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至少位置, 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以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或由城乡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规定, 并依照条件布置绿化。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

× 人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观众厅人流组织应合理, 确保观众旳有序入场及疏散, 观众入场和疏散人流不得有 交叉; × 2应合理安排放映、经营之 间旳运营路线,观众、管理 人员和营业运送路线应便捷 通畅,互不干扰。 × 各个观众厅、放映机房旳 层高设计应根据观众厅规模、 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 合拟定。
型电影院旳集散空地旳深度 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
3
总平面
4
× 3.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为将来旳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 建筑布局应使基地内人流、车流合理分流,并应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 员集散。 × 3.2.2 基地内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并应设置照明。内部道 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不大于4m,当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 不大于4m。 × 3.2.3 停车场(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建、扩建电影院旳基地内宜设置停车场,停车场旳出入口应与道路连 接以便; 2 来宾和工作人员旳专用停车场宜设置在基地内; 3 贴邻观众厅旳停车场(库)产生旳噪声应采用合适旳措施进行处理,预防 对观众厅产生影响; 4 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或广场旳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 障碍物。
× 1.0.3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 应按其主要用途拟定建筑原则。
×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照电影产 业可连续性发展旳原则,并应与电影 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 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旳 要求。
2
基地
× 3.1.1 电影院选址应符合本地总体规 划和文化娱乐设施旳布局要求。
× 3中型电影院旳总座位数宜为
域需求、使用性质、功能定
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

影剧院设计规范及案例

影剧院设计规范及案例
剧场建筑观众厅常用的结构形式
1. 桁架:钢或混凝土 桁架
2. 平板网架 3. 拱壳结构 4. 折板结构 5. 悬索结构
的确定为关键 • 确定的方法:
– 楼座端部开口高与 出挑深度比值关系: L=1.2—1.5h.
– 利用池座末排观众 看到台口的控制线 求出楼座开口高度
68
影剧院建筑设计
台 口 效 果
69
影剧院建筑设计
70
影剧院建筑设计
71
影剧院建筑设计
72
影剧院建筑设计
剧场的声学设计
73
影剧音质院对建房筑间设尺计寸的要求
36
影剧院建筑设计
37
影剧院建筑设计
38
影剧院建筑设计
39
影剧院建筑设计
40
影剧院建筑设计
41
影剧院建筑设计
42
影剧观院众建厅筑的设剖计面形式
• 无楼座 观众厅
≤1000座
• 设楼座 观众厅
>1000座
43
影剧院观建众筑厅楼设座计形式
• 全挑式
部分悬挑式
双层出挑式
44
影剧院建筑设计
• 舞台防火
– 设防火幕 – 杜绝火路,
提高墙体和 结构耐火度。 – 舞台上部社 排烟口。设 消防控制值 班室等。
102
影剧院建筑设计
103
影剧院建筑设计
• 人流组织 – 人流流线要明确、短捷,进场口要明显易找,并有足 够的数量和宽度。 – 厅的布置方式要合乎人流方向和使用特点。避免形成 瓶颈。 – 楼座至少有两个分开的出口。
第4节 辅助部分设计
1. 门厅及休息厅 2. 放映室设计 3. 售票处设计 4. 文化娱乐和商业辅助 5. 贵宾休息室 6. 观众用卫生间设计 7. 设备用房设计

影剧院设计规范及案例

影剧院设计规范及案例
20
后舞台
• 表演区的延伸,展 示深远壮丽的场面。
• 平时可作为排练房 使用。
• 特大型剧场一般都 设。
21
舞台设备
• 舞台灯光
– 面光 – 耳光 – 天幕灯光 – 其他灯光
• 脚灯 • 天桥侧光 • 顶光 • 台口内侧面光及梯
子光
– 灯光控制室
22
• 三道面光
•耳光室的位置及其放大
23
灯光控制室的位置,及其要求
水平控制角
• 控制偏座区 • 戏剧时:天
幕中心与台 口相切的连 线夹角, ≤45o • 电影时:
61
地面坡度设计
1. 视线设计的目的:保证观众在观剧时,视线不受 或少受前排观众的遮挡。
2. 办法:座位逐排升高。 3. 第一排座位的位置:离开乐池1米。 4. 排距:800-850。 5. 设计视点的位置:
• 视角 – 水平视角:30o-40o60o – 电影院水平视角: 25o-55o(宽银幕) 12o-37o(一般银幕)
59
垂直控制角
• 俯视角:
– 检验楼座后排观众的观看条件 – 介于20-30o(戏剧) – ≤15o ( 电影)
• 仰视角
– 检验池座前排观众的仰视条件 – ≤45o( 电影)
60
• 短排法 – 座位排距为 50cmx85cm – 走道宽度 60cm/100人, 且≥1.0 米。边 走道≥80cm,第 一排≥1.0米。
• 长排法: – 排距≥90(105) cm,每排座位 数≤50.边走道 时≥1.2米。
观众厅座位排法
47
48
座位的横排曲率和错位布置
49
50
楼座的设计
35
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影剧院设计规范》课件

《影剧院设计规范》课件
影剧院声学设计
声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01 02
保证良好的音质效果
影剧院作为观影和听音的场所,音质效果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声 学设计应确保观众席有良好的听音环境,声音清晰、饱满、无回声和颤 动。
满足不同类型节目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节目对声学设计的要求不同,如音乐会、歌剧、话剧等。声 学设计应能够适应不同节目的需求,提供合适的混响时间和音响效果。
舞台结构与承重设计
01
02
03
舞台基础设计
根据舞台设备的重量和动 荷载要求,进行舞台基础 的结构设计。
舞台承重框架
选择合适的承重框架材料 和结构形式,确保舞台承 重能力。
舞台设备支撑
根据舞台设备(如灯光、 音响、布景等)的重量和 布置要求,设计合理的支 撑结构。
观众厅结构与承重设计
观众厅梁板结构
03
影剧院建筑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可靠
确保影剧院结构安全,能够抵 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经济合理
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 合理控制结构造价,提高经济
效益。
适用性与耐久性
确保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未来影 剧院的功能需求,并具有较长
的使用寿命。
环保节能
采用环保、节能的结构设计, 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防火分隔
影剧院应设置防火分隔,将不同 区域分隔开来,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
影剧院的门和窗应选用防火门和 防火窗,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

05
影剧院节能环保设计
节能环保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约能源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备选型,降低影剧院的 能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剧院设计规范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座以上;
大型801座~1200座;
中型501座~800座;
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 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 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 甲等1 以上, 乙等50~1 , 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 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 丙等不应低于三级, 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 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 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布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 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 大型不应小于12m, 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 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 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 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 总座位数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 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 工艺及管理) 明确便捷, 互不干扰,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下, 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 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
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 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其宽度均不应小于3.5m;
三、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 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
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 且应注意安全、
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
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或由城镇交通规
划统一考虑;
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第三章观众厅
第一节视点和视距
第3.1.1条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

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第3.1.2条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普通银幕: 宜为画面宽度的1.5倍, 并不应小于1.3倍;
二、变形法宽银幕: 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 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88倍, 并不应小于0.76倍; 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 镜头焦距相等) 时, 宜为宽银幕
画面宽度的0.74倍, 并不应小于0.64倍( 均见附录二图2) 。

注: 银幕宽度、高度参见附录一。

第3.1.3条最大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普通银幕: 宜为画面宽度的5倍, 并不应大于6倍;
二、变形法宽银幕: 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高度相同时, 不应大于宽银幕画面宽度的3倍; 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时, 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2.50倍, 并不应大于3倍( 均见附录二图2) ;
三、除按上述计算外, 尚宜控制在36m以内, 最大值不应大于40m。

第二节视线和有关夹角
第3.2.1条水平斜视角不应小于45°( 见附录二图2) 。

第3.2.2条仰视角不应大于40°( 见附录二图3) 。

第3.2.3条观众厅视线升高”c”值不宜小于每排0.12m。

若受条件限制时, 可取隔排0.12m, 但此时座席中区必须错位。

第三节座席、排距和走道
第3.3.1条观众厅每座面积: 甲等不宜小于0.80㎡, 乙等不宜小于0.70㎡, 丙等不应小于0.60㎡。

注: 观众厅面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第3.3.2条观众厅座席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座椅扶手中距: 硬椅不应小于0.48m, 软椅不应小于
0.50m;
二、座席排距: 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75m, 软椅不应小于
0.80m; 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90m, 软椅不应小于0.95m; 台阶式( 散座、楼座) 的座席排距应比上述值适当增大; 靠后墙最后一排的排距应增大0.12m。

第3.3.3条每排座席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短排法: 两侧有纵走道且为最小排距时, 每排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 以后排距每增加50mm, 可增加2个座席;
二、长排法: 每排座席可增至50个;
三、仅一侧有纵走道时, 上述座席数相应减半。

第3.3.4条短排法两个横走道之间不宜超过20排; 靠后墙不设横走道时, 其前面的一个横走道与后墙之间不宜超过10排。

第3.3.5条座席应按弧线或与弧线近似的折线布置( 小型可按直线布置) , 或两种方法混合布置。

观众厅正中一排或1/2厅长处弧线的曲率半径一般等于银幕至最后一排的水平距离。

第3.3.6条观众厅走道除应按每百人0.60m分别计算宽度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短排法的中纵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 边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0.80m; 横走道的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20m;
二、长排法的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第3.3.7条观众厅坡地面最大坡度不应大于1:6。

超过1:6时应采用台阶式地面; 走道坡度为1:10至1:6时, 即应采用适当防滑措施, 超过1:6时应采用踏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