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_沈德建
浅谈传统木结构建筑足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浅谈传统木结构建筑足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浅谈传统木结构建筑足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摘要:传统木结构建筑在既往的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通过对传统木结构建筑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确定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应答状况,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为现存的中国悠久的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修善寻找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木结构建筑;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墙面板;屋面刚度1 引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博大精深,代表着东方的建筑文化,成为东方的建筑文化瑰宝,在世界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其影响深远,远及日本、韩国等国家[1]。
然而,许多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消失了,只有很少部分的木构建筑遗留了下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也日趋严重,保护、维护以及加固这些传统木结构建筑已迫在眉睫。
为此,本文着眼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研究方式讨论其抗震机理,为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维护以及加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技术性的参考。
本次试验是2007年1月在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兵库抗震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
其目的是通过对结构整体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的方法考察模型的动力特性以及在地震作用前后动力特性的变化,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以及破坏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2 试验概况2.1 模型介绍本模型为足尺试验模型,试验模型的构件全部由木材制作,主要构件所用木材来自德岛县产的杉木。
试验模型为带墙面板的传统梁柱榫卯结构,模型为一层,平面尺寸为10.92m×3.64m。
分为柱脚固定和柱脚滑移两个试验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柱脚固定试验模型(下图中左边的模型)。
柱脚固定试验模型层高为2.93m,柱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92m,柱截面和基础梁截面尺寸均为120mm×120mm,屋面外框架梁截面尺寸为120mm×270mm,次梁截面尺寸为120mm×210mm。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成为了工程抗震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综述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地震模拟振动台作为一种重要的试验设备,可以模拟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可控、可重复的实验手段。
模型试验则是将实际建筑结构按比例缩小,通过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两者的结合为抗震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模型试验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对象和试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性、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本文探讨了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革新、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以及与其他抗震技术的结合等方面。
2. 地震模拟振动台技术概述定义:地震模拟振动台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作用的实验设备,通过在实验模型上施加特定的振动,来模拟地震时的地面运动。
原理:振动台通过驱动系统产生可控的振动波形,这些波形可以模拟实际的地震波形或特定的地震动参数。
综合模拟环境: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更全面的地震模拟。
3.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历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地震模拟振动台主要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早期的振动台设备简单,只能模拟一维地震波,且模拟的地震波频率范围有限。
这些早期的尝试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地震模拟振动台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振动台设备开始能够模拟多维地震波,频率范围也得到扩大。
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

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摘要:水平地震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建设和生活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针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技术应运而生。
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可以模拟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主要对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研究。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基础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并采取合适的措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本文对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基础施工,抗震性能,稳定性正文:1.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的亚洲地区,建筑抗震设计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建筑的抗震设计非常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
在这方面,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技术应运而生。
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可以模拟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已成为现代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工具。
2.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设计原则单向水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其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基础时,应采取以下原则:2.1 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设计基础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模拟实验计划确定模拟地震波的种类、频率和振幅,以便确定基础的尺寸、形状和刚度。
2.2 基础应具备一定的自定位能力。
在地震过程中,模拟振动台会发生一定的滑动和旋转。
因此,基础要设计成具有一定的自定位能力,以在地震过程中保证模拟振动台的稳定性。
2.3 基础应具备一定的储能能力。
在地震过程中,基础要能够储存一定的能量,对地震作用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减小对模拟振动台的损坏。
2.4 基础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振动台试验中小缩尺比模型材料试验研究

比表面积 ! I43O<Y3 #
7S4
初凝时间 d I(" 30S
表 (N)(&O 级硅酸盐水泥试验结果
9GCSJ(N9JDEFJD[SEDLX)(&O ?LFESGUMHJVJUE
终凝时间 d I("
安定性 d II
4‘ # 抗折强度 d \_)
4‘ # 抗压强度 d \_)
4S3
3/S
‘/7
07/3
杨等通过抗折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对微粒混凝土受 拉性能进行了研究*0+ % 沈 德 建 等 在 试 验 研究 的 基 础上建立考虑应变率和初始静载影响的微粒混凝土 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方法*S+ % 然而"在小缩尺 比的地下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需采用低弹性模 量微粒混凝土模拟原型结构中的混凝土"且两者的 力学性能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相似条件% 因此"有必 要对低弹性模量微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
7R?7:#@7291359=!4 "69B75@133Q5A137@"!73@197:#13 #2 5B1I#2; 91<379759
n$)" ?:"<H=,$3 6^)"<j(=,"<3 6\)_:"<J,3 6R("<j)"*("3 6+=:" T$4 !3BT-=,,*,K+(L(*>"<("::’("<" +=)"<. )" a"(L:’%(&G" 9(. )" 835513" +=(")& 4B!"%&(&$&:,K@:,A=G%(-%" +=(")T:(%I,*,<(-)*D$’:)$" D:(E("<3555‘3" +=(")#
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纪金豹*,李芳芳,李振宝,孙丽娟(北京工业大学 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摘要 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动力试验设备,其控制技术是国际范围内结构实验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模拟振动台及多振动台台阵系统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北京工业大学九子台台阵系统为例,对振动台台阵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并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多振动台台阵系统的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发展。
本文研究工作对于开展振动台相关控制技术和振动台混合试验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振动台台阵,控制技术,结构试验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multipleshaking tables array systemJI Jinbao *, LI Fangfang, LI Zhenbao, SUN Lijuan(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Retrofi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China)Abstract Multiple shaking tables array is a kind of dynamic structural test equipment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iesof 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test all the worl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shaking table and multiple shaking tables array system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tables array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Especially, choosing the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s array with nine sub-tables constructed and installed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enter of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multiple tables control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nd studied.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of this paper was expected on the related studies of the shaking tabl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hybrid testing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s.keywords shaking table, multiple shaking tables array, control, structural test收稿日期:2012-07-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715010)*联系作者,Email: jinbao@1 引言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地震工程研究中的重要试验设备之一。
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震动台系统控制技术探究与应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震动台系统控制技术探究与应用三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震动台系统控制技术探究与应用摘要:地震模拟震动台是一种用于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物的震动响应的设备。
桥梁结构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 文章编 号] 1 0 0 2 ・ 8 4 1 2 ( 2 0 1 3 ) 0 5 - 0 0 0 1 ・ 1 0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8 4 1 2 . 2 0 1 3 . 0 5 . 0 0 1
桥 梁 结 构 缩 尺 模 型 模 拟 地 震 振 动 台试 验 研 究 进 展
T e c h n o l o g y,B e i j i n g 1 0 0 0 2 4,C h i n a)
Abs t r a c t: Wi t h u ni qu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 a s v a r i o u s t y p e s,mu hi p l e s p a ns a n d s u p po r t s a s we l l a s l o n g e x t e n s i o n s,b r i dg e e ng i n e e r i ng s ho ws pr o mi n e n t i mp o  ̄a n c e i n t h e s t r uc t ur a l dy n a mi c a na l y s i s u n de r s e i s mi c e x c i t a t i o ns . Ho we v e r , d ue t o t h e me n t i o n e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e x i s t i ng s t ud i e s o n t h e s e i s mi c d y n ami c r e s po n s e o f b r i dg e e ng i ne e r i ng a r e ma i n l y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n ume ic r a l a n a l ys i s . Th e s h a ki n g t a b l e mo d e l s f o r b r i dg e e n g i ne e r i n g a r e mo s t l y i n t e g r a l o ne s wi t h s ma l l s c a l e s o r l o c a l c o mp o ne n t s o f s t r uc t u r e s a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 o nl y o n e s ha k i ng t a b l e i s a v a i l a b l e du r i ng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s .Th e r e f o r e o n l y un i or f m e a  ̄h q ua k e e xc i t a t i o n s a r e i n pu t t e d whi l e
基于Simulink的数字化地震模拟振动台仿真方法研究

3.液压源系统是将电动机所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然后,基于振动台控制系统,对三参量伺服控制进行研究,给出了各个
参量的基本计算公式,并从可控性和稳定性进行判别,论证了三参量控制的 必要性,并对三参量控制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
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SimMechanics对振动台进行了多体机械
模型的建模,实现了振动台控制系统、机械系统和运动方式的综合分析,并 考察了振动台仿真模型的可控参数,从 侧面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师姐在此节中分别进行了,冗余结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分析,并且进行动
力学建模。 在冗余结构运动反解分析中实质就是用变换矩阵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形变换,将一个
完整运动过程分解变成平移和旋转俩个基本变换,旋转用 RPY变换。数字化
地震模拟振动台最终的运动形式取决于振动台八个作动器内液压缸活塞杆的 伸缩量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量 的计算公式为:
2.2 数字化地震模拟振动台运动学分析
运动学分析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运动学正解和运动学反解。运动学正 解指,在给定地震模拟振动台运动的相对位置情况下,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
形。而运动学反解则指,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形,确定地震模拟振动台运动
的相对位置。本文利用机器人机构中机械手臂的运动分析方法,对地震模拟 振动台进行运动学分析。
主要用于供给各级伺服阀和活塞油缸油液流量和压力; 4.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将台面的6个自由度的驱动信号转化为 8个液压缸 的驱动信号, 通过对实时反馈信号与驱动信号的误差值的校正,实现振动台 所需运动的精确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6期2006年12月结 构 工 程 师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sV o l .22,N o .6D e c .2006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沈德建1,2 吕西林1(1.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2.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提 要 在介绍振动台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内容的扩展、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研究进展、振动台试验方法的发展和振动台试验新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试验方法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S i m u l a t i n g E a r t h q u a k e S h a k i n gT a b l e s a n dMo d e l T e s tS H E ND e j i a n 1,2 L UX i l i n1(1.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D i s a s t e r R e d u c t i o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92,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h a k i n gt a b l e i s i n d u c e df i r s t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s c o p e o f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i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u t h o r s i s c o m p a r e d a n d r e m a r k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 n e w m e t h o d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e s u l t i s a l s o p r e s e n t e d .S o m e v a l u a b l e q u e s t i o n s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a r e i n d u c e d a n d m a y b e p a i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b y r e -s e a r c h e r s .K e y w o r d s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m o d e l t e s t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8040)1 概 述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评价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和衡量减震、隔震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然而,由于振动台本身承载能力、试验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许多时候必须做缩尺模型试验,在坝工模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更是如此。
一些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超出了设计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对其抗震性能做合理的评估。
超高层建筑和超大跨度建筑,在理论分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试验,特别是振动台模型试验,是分析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线弹性的缩尺模型相似关系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许多复杂结构的相似关系、非线性动态相似关系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一些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其他一些新型结构的动态相似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甚至才刚刚起步。
振动台试验较好地体现了模型的抗震性能,可我们更关心的是由模型的试验结果推算的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这方面尚未形成非常一致的结论,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本文介绍国内外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的最新进展2.1 振动台本身的发展作为美国N E E S 计划的一部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 D )于2004年安装M T S 公司制造的北美最大的室外振动台,其平面尺寸为12.2m×7.6m,台面最大承载能力为2000t,水平最大推力为680t,最大加速度为3g,频率范围为0~20H z。
该振动台可以与其附近的土基础结构共同作用实验系统组成一个联合的系统,为足尺模型的抗震试验提供了方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安装一个台面尺寸为6.1m×6.1m的三向六自由度M T S振动台,其频率范围为0~50H z;台面最大承载能力为80t。
日本于2005年安装台面尺寸为20m×15m 的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
水平最大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分别是0.9g,2m/s和±1m;竖向的相应值分别为1.5g,0.7m/s和±0.5m。
台面最大承载能力为1200t。
M T S振动台控制器已升级为全数字469D控制器,使振动台试验过程变得简单、易于操纵,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为开展更多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研制生产振动台或振动台部件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有M T S公司、I S T公司、S D公司、S H O R E W E S T公司、J A G U A R公司、S E R V O T E S T 公司等等,这也促进了振动台本身的发展。
2.2 振动台试验的研究内容振动台试验的研究内容已经从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模型发展到现在的桥梁结构模型、考虑一些隔震和减震措施结构的模型试验和结构地基共同作用试验。
因而研究的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
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1/6比例模型的试验研究指出,规范的某些限值过于保守[1]: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在超越概率分别是63%和2%时,层间位移角要小于0.125%和1.0%,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些值显得过于保守;②实际设计结构的抗侧刚度比按规范要求设计的要高得多。
振动台在桥梁抗震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长度比例为0.3,高宽比分别为6.64,4.5和2.5的二柱桥墩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两个较高的试件有相应较高的延性和侧移,并表现出相同的弯曲性能;较短试件的延性和侧移较小,并呈现出一定的弯/剪组合性能。
由于振动台的能力限制,或者是试验的成本较高,时间较紧,有时不得不采用比例非常小的模型,但是比例非常小的模型的材料、钢筋的相似比较难以满足。
一种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组合材料和水平钢筋来制造模型的方法在试验中得到应用[3],并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了其动态性能,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变得经济简单。
试验结果表明,其能很好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
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三层带主动控制支撑系统的足尺钢框架的振动台试验[4]。
结果表明,主动控制系统和结构的相互作用(C S I)影响非常明显。
为了更好地研究土结构共同作用系统,文献[5]进行了5个桩基模型、3个箱形基础模型和一个复合地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
土的模型采用上海软土,结构模型采用顶部带有质量块的单柱和现浇的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试验采用一个可变的土容器,并通过控制容器和结构的平面尺寸的比例来缩小由于边界条件引起的箱形效应。
振动台模型试验已经从单纯的结构试验发展到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试验和带主动和被动控制的结构试验。
2.3 相似准则的发展由于振动台尺寸、承载能力和实验费用的限制,小比例模型在抗震试验特别是振动台试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基于几何尺寸的传统的相似律是在弹性范围内获得的,因而在结构的非弹性性能分析方面已显示出一些不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国内外相似准则的研究成果如下:在砌体结构的相似关系方面,文献[6,7]做了一些研究。
采用参数法和方程法,推导了不同配重条件(空载、满载和半载)下,砌体结构模型与原型的动力相似关系;并且提出了在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应如何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利用得出的相似关系来分析原型的动力性能;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动力相似关系的正确性。
结合模型墙片的拟静力试验,认为重力对结构的弯曲刚度有较大影响,但不影响结构的剪切刚度[7]。
文献[8-10]在一致相似律、小比例模型相似和非线性相似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基于π定理,推导了考虑建筑物活载和非结构构件质量效应的地震模拟试验的相似关系[8];提出可以方便地设计任意附加质量的结构缩尺模型的一致相似·56·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s V o l.22,N o.6 E a r t h q u a k e a n d W i n d R e s i s t a n c e律[9]。
认为采用原型材料制作模型时,人工质量不足模型在结构破坏阶段将导致试验误差。
采用非原型材料制作时,非线性性态的模拟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近似处理方法,可依据材料的非线性性质,区别结构反应不同的变形阶段,使用不同的相似关系。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获得原型和模型混凝土两者之间的等效模量比,进而导出动态相似关系。
根据等效模量比的变化程度,将结构试验分成三个阶段,线弹性阶段、弱非线性阶段和强非线性阶段,在每个阶段使用不同的相似关系[10]。
上述方法适用于小比例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非线性性能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
从固体力学的L a m e方程和牛顿粘性流体力学的N a v i e r-s t o c k e s方程出发,文献[11]推导了流固耦合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动力相似关系,并提出了一种将结构构件的三维方向取不同缩尺比的方法来消除重力失真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