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叫声》

合集下载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感悟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感悟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感悟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萌生一些新的感受,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受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感受的写作方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池塘边的叫声》教学感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适合指导一年级的孩子交朋友的好文章。

小鱼想知道岸上是什么样子,青蛙想办法帮助它,每天呱呱地叫着,给小鱼讲岸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出青蛙乐于关心朋友,热心帮助朋友,善于动脑筋,言而有信,小鱼的彬彬有礼。

青蛙和小鱼能交上朋友与它们这样的好品质是分不开的。

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将课文的重点放在写青蛙怎样帮助小鱼的过程,从小鱼和青蛙的对话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和标点符号来感受文章的精髓。

1、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

小鱼的有礼貌是通过它和青蛙打招呼来表现的,它称呼青蛙为“青蛙大哥”。

孩子们通过寻找小鱼是怎么称呼的?再自己动手勾画,自己朗读体会,分角色朗读,这只有礼貌的小鱼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

青蛙的乐于助人善于动脑,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青蛙的动作“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说明青蛙在动脑筋思考。

“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两下”说明青蛙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断想办法,而且比第一次还想得深入。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勾画动作,再进行比较,再朗读体会,青蛙的热心助人的品质跃然纸上。

3、抓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一件令人感到高兴的事。

在学习本课指导孩子体会青蛙想出好办法的成就感中,我将“我有办法了!”这个句子进行标点符号的变化。

先是将“!”变为“。

”让孩子们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教给感叹号所表达的信息。

这样,孩子们就能体会到青蛙的兴奋,善于动脑的结果。

总之,一篇文章阅读,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

低段阅读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每一堂课扎扎实实训练训练一两个重点,相信孩子们是会有收获的。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感悟 1《池塘边的叫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塘边的叫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塘边的叫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池塘边的叫声》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池塘边的叫声》原⽂ ⼩鱼在池塘⾥遇到了青蛙,就上前打招呼:“青蛙⼤哥,你好!你在⼲什么?”青蛙说:“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热了,来洗个澡。

” ⼩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

” 青蛙的⼤眼睛转了⼀下,说:“那好办。

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

” ⼩鱼连连摆着尾巴,说:“不⾏,离开⽔我会⼲死的!” 青蛙的⼤眼睛转了两下,说:“有办法了!每天傍晚,我到池塘边来,给你讲讲岸上的故事。

” ⼩鱼⾼兴地游到青蛙⾝边,亲了亲它,说:“太好了!谢谢你啦!” 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就响起“呱呱“的叫声,那是青蛙在给⼩鱼讲岸上的故事呢。

 【篇⼆】⼩学⼀年级语⽂《池塘边的叫声》教案 教学⽬标 1、理解青蛙和⼩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游⼜可以在岸上跳,⽽⼩鱼只能在⽔⾥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类字,并熟读课⽂。

教学流程 ⼀、兴趣导⼊。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积极发⾔。

⼩狗:汪汪。

⼩⽺:咩咩。

⼩⽜:哞哞。

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第⼀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后就知道了。

⼆、初读课⽂、认字。

1、学⽣⾃读课⽂,⾃⼰解决不认识的字。

(查⼆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 2、教师把⼆类字打到⼤屏幕上,等学⽣读完课⽂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录⾳,进⼀步熟悉课⽂,巩固⽣字。

《池塘边的叫声》语文教案

《池塘边的叫声》语文教案

《池塘边的叫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学会观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池塘边的叫声?能描述一下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池塘边的叫声》就是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声音的优美散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文解析2.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叫声分别代表了哪些生物?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二、课文解析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叫声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作用。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声音的感悟。

四、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听到的声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课文解析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观察、表达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并表达出来。

2.拓展训练: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课文解析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写作风格,如:平实、优美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借鉴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北师大第二册23《池塘边的叫声》1PPT课件

北师大第二册23《池塘边的叫声》1PPT课件
2020/12/9
1
池塘边的叫声
2020/12/9
2
转池亲洗从好遇趴讲肚背了半背岸塘了澡此奇到在话皮上一天着上亲下
2020/12/9
3
好奇
半天
洗澡
岸上
遇到
背上
亲了亲
背着
池塘
讲话
肚皮
转了一下 从此
趴在
2020/12/9
4


2020/12/9
5
hǎo (好人)

hào (好奇)
2020/12/9
6

bēi (背着) bèi (背上)
2020/12/9
7
2020/12/9
8
2020/12/9
9
我在岸上玩了半天, 太热了,来洗个澡。
青蛙大哥,你好! 你在干什么?
2020/12/9
10
那好办。你趴在我的背上, 我背着你去看看。
岸上什么样? 我从来没去过。
2020/12/9
11
有办法了!每天傍晚我到池塘 边来,给薇笑巨蟹
不行,离开水我 会干死的!
2020/12/9
12
太好了! 谢谢你啦!
2020/12/9
13
如果你是我,你还有什么办法 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2020/12/9
14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一年级语文下册《池塘边的叫声》PPT、优质教学课件

一年级语文下册《池塘边的叫声》PPT、优质教学课件
(4) 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
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你(
) ) 古( ) 邻(
盲() 您( 3. 扩词训练。
) ) 郊( ) 您(
小鱼好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岸 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
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 下,说:“那好办.你趴在我的 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
小鱼连连摆着说:“不 行,离开水我会干死的!”
青蛙的大眼睛转了
两下,说:“有办法了!每天 傍晚我到池塘边来,给你 讲讲岸上的故事.”
小鱼高兴地游到青
蛙身边,亲了亲青蛙的白 肚皮,说:“太好了!谢谢你 啦!”
fb n
zq
(2) 指名认读对照。
(3) 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G(

Q(

D(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及反思池塘边的叫声续写优秀

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及反思池塘边的叫声续写优秀

《池塘边的叫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绘画、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注意语气、节奏。

(3)分角色朗读,体会各种动物的叫声。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观察与想象(1)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自己听到的动物叫声。

6.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绘制一幅池塘边的场景画。

2.课后活动:(1)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叫声。

(2)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

2.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注意语气、节奏,表现出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在观察和想象环节,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5.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生字词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

池塘边的叫声课件

池塘边的叫声课件

池塘边的叫声课件《池塘边的叫声》向学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识:如何交朋友;青蛙是两栖动物;编故事、讲故事;认读二类字。

一、教学简介:《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12单元“朋友”中的一课,课文通过青蛙和小轻快活泼的对话展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怀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要求: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体验朋友间的温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层学习一、二类字,重点指导带有新部首的“走之儿”的边连过三个字。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生字词卡片、青蛙和小鱼头饰、磁性黑板、游戏卡片四、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过程:1、激趣揭题。

A 播放青蛙的叫声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B 你们见过小青蛙吗?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 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个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

2、初读课文。

A 听读课文。

B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C 用平时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些不认识的字。

评: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七八种识字方法,如看拼音条、看查字表、互相交流、联系前后课文猜、根熟字猜、回想生活经验等等。

这里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差异性、多元化。

D 抽读生字卡片。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生词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字。

池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池塘图这就是池塘。

青蛙:学一学青蛙的叫声,像青蛙那样响亮地读出生字。

岸上:在书上指一指“岸上”是哪里。

洗澡:点出洗澡需要水。

好奇:强调“好”是多音字。

亲了亲:读准前鼻音。

肚皮:指指自己的肚子。

背、背:出示句子:“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句子,自然读准多音字“背”的读音。

评:通过画一画、指一指、学一学、做一做将识字教学的最大限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挖掘识字教学的人文内涵。

《池塘边的叫声》课件1-优质公开课-北师大一下精品

《池塘边的叫声》课件1-优质公开课-北师大一下精品

背着
半天 讲故事
亲了亲
连连
连 此 转 哥 岸 半 谢 亲 趴 讲
还认识我 们吗?
gàn 干什么
干 gān 干净 bè i 你趴在我的背上, bēi 我背着你去看看。 好
hà前 打招呼:“青蛙大哥,你好!你在干什 么?”青蛙说:“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 热了,来洗个澡。” 小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 来没去过。”
连 转 半 每
过 讲
我在岸上玩了半天, 太热了,来洗个澡。
青蛙大哥,你好! 你在干什么?
那好办。你趴在我的背上, 我背着你去看看。
岸上什么样? 我从来没去过。
有办法了!每天傍晚我到池塘 边来,给你讲讲岸上的故事。
不行,离开水我 会干死的!
太好了! 谢谢你啦!
如果你是我,你还有什么办法 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
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说: “那好办。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 你去看看。” 小鱼连连摆着尾巴,说:“不行, 离开水我会干死的!”
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两下,说:“有办 法了!每天傍晚,我到池塘边来,给你讲 讲岸上的故事。” 小鱼高兴地游到青蛙身边,亲了亲青 蛙的白肚皮,说:“太好了!谢谢你啦!”
从此,每天傍晚,池塘 边就响起了“呱呱”的叫声, 那是青蛙在给小鱼讲岸上的 故事呢。
岸上……
你来说说岸上发 生了故事呢?
池塘边的叫声
gē gàn àn hào qí 哥哥 干什么 岸上 好 奇 pā bèi bēi zhe qīn 趴着 背上 背 着 亲了亲 xiâ cǐ bà n lián 谢谢 从此 半天 连连 zhuàn 转了一下 jiǎng gù shi 讲 故 事
哥哥 干什么 岸上
好奇
趴着 背上
谢谢 从此 转了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边的叫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一、教学背景分析《池塘边的叫声》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单元“朋友”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述的是一只青蛙想尽办法帮小鱼了解岸上的故事的故事。

让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初步认识怎样对待朋友。

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鱼的对话,着重体会青蛙和小鱼说话的神情和语气,练习朗读。

第7自然段点出了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浅显易懂,富有情趣。

结合本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识字水平,本节课我采取自主识字和多种识字方法有机结合,来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猜字、听读识字、生活中识字、结构记字法、字理识字方法、形声字、猜半边、字形小魔术、拼音识字、查字典的等多种识字方法。

大多数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所以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安排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反馈识字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体现识字的趣味性。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干、好、背”,练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会写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继续练习写走之儿。

2.理解、积累“遇到、打招呼、好奇、连连、从此”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内容,知道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鱼的,体会友情的美好,初步认识怎样对待朋友。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认读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干、好、背”,练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会写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内容。

难点:知道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鱼的,体会友情的美好,初步认识怎样对待朋友。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设计:ppt教学演示文稿:包括课文重点字词及语句;课文插图;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质疑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地方。

看,这是哪呀?(Ppt :池塘边的图)师: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生齐读课题)池塘边的叫声,(提前写好板书:池塘边的叫声)2.师引导读课题:哪里的?什么?3.对,今天我们要去听——生齐读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4.质疑:师: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谁的叫声?为什么叫?跟谁叫?……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自主学习,解决生字,标自然段师:你们真是一群喜欢提问题的好孩子!快让我们走到池塘边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52页,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然后记住它,并标出自然段,开始吧!2. 自己拼读生字表,同桌合作读课文师:谁来说说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找一生说)有标错的吗?请你改过来。

同学们,看!池塘里冒出了学习小提示,它想考考你能不能完成任务。

(找一生读小提示)Ppt出示 自己拼读生字表同桌合作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3. 学习生字词:(1)方法:拼音记字出示池塘图,同时出词语:大哥趴在亲了亲谢谢从此(带拼音)师过渡: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池塘里冒出了几个词语,来看看,你认识吗?自己先读读。

师:我指你来读,读准字音。

(小老师带读)师:如果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摘掉,还认识他们吗?自己先读读。

谁来当小老师带读?(2)出示词语:池塘岸上(图理解词意)师:岸上是哪啊?你在书上指一指?(找生到前面指)师:没有水的地方就是岸上。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里面有小鱼。

(3)出示句子:“你在干什么?”“不行,离开水我会干死的!”(“干”无拼音,变红)师:这两句话谁能读正确?指名读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干是多音字)出示拼音师: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4)出示句子: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说:“那好办。

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

”师:这句话,谁能读?师:你再来读读。

“背”变红。

发现了什么?(背是多音字)师:轻轻拍拍你同桌的背上,请你做个背书包的动作。

谁能通过做动作读出这个字不同的读音?学生再读一读(5)孩子们你们可真了不起,看看这些词你认识吗?池塘边没去过连连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 都是走之旁。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找3个学生读三个字。

出示:“边、过、连”突出师:你想记住谁?怎么记住的?生说(结构、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师:你再来读读这三个字。

(6)反馈识字效果师:你们可真棒!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记住生字词。

现在词语都跑到一起,迫不及待地要从池塘里冒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来做个开火车的游戏,从(某一学生)开始。

过渡:1、孩子们可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词都认识了,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让我们再来快速地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吧!读完后请你帮老师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想知道岸上什么样,()想办法帮助它实现愿望。

(师贴图:青蛙、小鱼。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1. 学习第1、2自然段师:同学们,让我们顺着林间小路,走到池塘边,听!可爱的小鱼在和小青蛙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第1、2段吧。

①分角色读师:请你来当小鱼,读读小鱼说的话;你来当青蛙,读读青蛙说的话。

让我们听听它们都说了什么?②师:小鱼多想知道岸上什么样呀,你来读读这个词(“好奇”词条)你读读,全班读读。

师:你是小鱼,请你好奇地读读。

(找生读小鱼说的话)师:我没听出你的好奇,谁再来读读?2、3生读(师评价:他读出了小鱼的好奇。

/我觉得他的这个“从来”读的特别好,让人一听就知道他确实是一次都没有去过。

)你们自己读读。

③再找一对当小鱼、青蛙,再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师:谁想做一做这条好奇的小鱼?谁想当小青蛙?再来读一读。

过渡:看来小鱼对岸上的事情真的很感兴趣,那么,热心的青蛙想出了个什么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的呢?这个办法行不行呢?请你读一读第3、4自然段。

2. 第3、4自然段:①师:青蛙想的第一个办法是什么呢?一生读。

师板书:背②师:这个办法行不行?(生:不行)师:请你读出来。

师对话读:小鱼,离开水你就会干死的,你什么心情?生:我很着急。

师:那你就着急地读读。

(加动作、表情、语气)对比体会:师:看,老师也写了一个句子,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呢?(没有“连连”)多了一个连连,能说明什么呀?(说明它很着急。

)哪条小鱼能着急地读一读呢?③整合3、4段:师:当小鱼想知道岸上的事情时,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帮助它想出了个办法,男生读——青蛙话。

这个办法可不行呀,小鱼连连摆着尾巴,着急地说,女生读——小鱼话。

3.第5、6自然段师:看来这个办法不行,小鱼离开水会干死的,但是,青蛙没有放弃,这一次它又想出了个什么办法呢?请你拿出小铅笔,在文中画出来。

①师:谁读读青蛙的好办法是什么?找生读青蛙话。

出示第5自然段。

青蛙话下划横线师:对呀,青蛙这次的办法是——讲故事。

(师板书:讲故事)师:画对了吗?不对的请你改过来。

②师: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师:那这么好的办法,请你读出来。

师:青蛙想出了一个多么好的办法呀!你就是青蛙,你什么心情?(高兴、自信、骄傲、自豪)师:那请你(高兴、自信、骄傲、自豪)地读读。

师生对话,师:小鱼,现在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生:好)你来读读。

师:你终于可以知道岸上的事情了,什么心情?生:高兴/激动/感谢。

师:那请你高兴/激动/感谢地读读。

(读出3个层次)4. 创设情境读1~6段。

(配乐)师:在美丽的池塘边,小鱼遇到了青蛙,就上前打招呼——(女生:“青蛙大哥,你好!你在干什么?”)青蛙说——(男生:“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热了,来洗个澡。

”)啊?在岸上玩了半天?小鱼可从来没有去过岸上呀,于是,它好奇地问——(女生:“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

”)热心的青蛙大眼睛转了一下,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说——(男生:“那好办。

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

”)这可不行呀!小鱼连连摆着尾巴,着急地说——(女生:“不行,离开水我会干死的!”)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两下,想的时间更久了,高兴地说——(男生:“有办法了!每天傍晚,我到池塘边来,给你讲讲岸上的故事。

”)这是个多好的办法啊!小鱼高兴地游到青蛙身边,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开心地说——(女生:“太好了!谢谢你啦!”)5. 学习第7自然段师:同学们,你们听,池塘边响起了(配乐:呱呱的叫声),那是——青蛙在给小鱼讲岸上的故事呢。

师3次引读,生3次接读:从此……师:在热心的青蛙的帮助下,小鱼终于可以了解岸上的事情了。

Ppt出示7段生接读: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师:昨天,青蛙给小鱼描绘了绿色的大森林,森林中蜿蜒曲折的小路和森林深处一落千丈的瀑布,它答应小鱼今晚还来——生接读: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师:今天,小青蛙参加了森林歌唱比赛,虽然它很累,但是想起好朋友小鱼那双好奇的大眼睛,它依然坚持去找小鱼——生接读: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四、拓展:想办法师:小青蛙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小鱼了解岸上的事情的,如果让你来帮小鱼,你有没有比小青蛙更好的办法呢?生:我可以用录像机录下岸上的故事、景色给小鱼看。

师:你真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生:我可以把小鱼放到一个玻璃杯里,带它到岸上去看看。

师:你很爱动脑筋,你的这个办法真棒!师:当小鱼不知道岸上的事情,是谁帮助了它?(青蛙)(师板书:帮助)而现在,你们也帮助小鱼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小鱼一定很高兴。

五、指导写字师:池塘边的故事讲完了,小青蛙给我们留下了几个字,想考考你们会不会写。

我们快来看一看吧!(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你大声读出它们的字音,男生一个,女生一个。

(生边读PPT边把字分成三类。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条小鱼里的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 都带走之儿。

(1)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过、边、连)(出示三个字:过、边、连)师:走之儿多与行走、行动有关。

指导书写“过”字师:这节课我们来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就要托住里面的部分。

我们先来写第一个字“过”。

师:“过”这个字在我国古代是这样写的,叫甲骨文,随着汉字的演变,它又变成——依次是篆书、隶书,最后才简化为我们现在用的楷体字。

师:过字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寸”,再写走之儿。

)师: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呢?(找生说结构、笔画)师范写(生不书空,仔细看)生写,反馈,评价。

师: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好在哪?(2)指导书写“连,边”结束语: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能像小青蛙和小鱼一样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四、教学反思怎样才算一堂好课?我十分认同教研员所讲的,那就是上完课之后看学生收获多少,而不是看自己讲了多少。

因此,我尽量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各种设计为学生创设环境。

一、借助课文美丽插图一下子把孩子带入情景:池塘边,从而吸引学生。

并让学生试着质疑,带着自己提出的疑问走进课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