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七下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唐玄奘西游取经、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十余年的西游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此环节为了降低学生的难度同时培养阅读材料的能力,教师给出了三段材料用于提示。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和唐朝时期日本的风貌,并加以编排成课本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跟随一名水手来一场神秘的旅行。

水手跟随船只去过许多国家出示课件1:唐人街图片师:他发现,很多国家都把华人聚集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唐朝为什么给世界人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为了查个究竟,水手决定来趟穿越旅行——他回到了唐朝……让咱们和水手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美课件1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3.影响:
(1)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2)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 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 药商界的始祖。 (3)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 日本艺术明珠。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那烂 陀寺 遗址
那烂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位于今印度比哈 尔邦巴腊贡地方。据传原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诞生及逝 世之处,释迦牟尼亦路经此地。 5世纪兴建的古那烂陀大学是中国唐朝玄奘曾经学习的地方。极 盛期曾有来自全亚洲1万多名僧人学习并积累研究成果,12世纪 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三、玄奘西行
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 着仨徒弟,一走就是几万里……”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玄奘
玄 唐代高僧,法相宗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弟子按 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人教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精美课 件1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特点:
五六百人 成员素质较高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1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1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玄奘西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__。 A. 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B.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天竺佛学最高学府。 C.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唐朝时期称印度为“波斯”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2020/11/4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当堂检测
(约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
于遣唐使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2. A. 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访 3. B. 日本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和亲结盟 4. C. 日本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跟随遣唐使来华 5. D.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学习内容 制度 文字 建筑技术 风俗习惯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2020/11/4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自主学习
(约8分钟)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本《遣唐使》一目相关内容,回答 问题。
1.当时日本人乘遣唐使船到中国来是为了什么?
2.遣唐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3.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2020/11/4
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 课件1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课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本单元旨在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隋唐时期中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XX六次东渡、XXX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XXX东渡、XXX西行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的歌曲,引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一:漫漫征途求真经——XXX西行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学生了解XXX西行的基本史实,包括西行的时间、起止地点、历时和经历。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讲授二:唐风洋溢奈良城——遣唐使教师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让学生了解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的情况,称为“遣唐使”。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以及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同时,通过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明显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一、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课程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交流情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让学生认识到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阶段,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体会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遣唐使制度及其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意义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及其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或故事引入,如讲述唐代长安城的国际都市景象,引出唐朝的对外交流背景。

2. 主体教学:环节一:遣唐使与中日交流展示图片资料,介绍遣唐使的派遣背景、任务以及他们在中国学习的内容。

分析遣唐使对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作用。

环节二:鉴真东渡与中日佛教交流讲述鉴真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他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和在传播佛法、促进两国文化交融上的贡献。

环节三: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玄奘取经的故事,并探讨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3. 拓展延伸:组织小组讨论:唐朝为何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些交流活动对现代有何启示?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5. 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深化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唐朝对外交流的资料,以报告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调整上述教案细节,确保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人教部编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完美版【人教部编版】1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 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 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为中日 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倍仲麻吕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派遣唐使(学习) 2)唐朝:鉴真东渡(传播)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新罗仿制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朝鲜的 (音乐)也传入中国。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6.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 只通行 于一定 的地域 ,它不 是独立 于民族 语之外 的另一 种语言 ,而只 是局部 地区使 用的语 言。根 据性质 ,方言 可分地 域方言 和社会 方言, 地域方 言是语 言因地 域方面 的差别 而形成 的变体 ,是全 民语言 的不同 地域上 的分支 ,是语 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 域上的 反映。

7.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 为所在 职业、 阶层、 年龄、 性别、 文化教 养等方 面的社 会差异 而形成 不同的 社会变 体。

8.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 际的工 具。英 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说过:“ 语言是 思想的 外衣。 ”除了 交际工 具,语 言同时 也是文 化的载 体。在 岁月与 文明的 浸泡下 ,方言 承载着 浓郁的 地方文 化特色 ,能够 满足本 地区社 会交际 的需要 。

历史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_课件

历史部编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_课件

鉴真大师年表
701年 出家 (14岁) 742年 日本僧人请其东渡弘法传戒 743年 先后三次东渡失败(56岁) 744年 第四次东渡失败 748年 第五次东渡未成,双目失明 754年 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 759年 创立唐招提寺(72岁) 763年 圆寂于唐招提寺(76岁)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 ②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 ③启示:深化改革开放,继续一带一路建设, 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获奖课件ppt】历史部编版《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_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历史部编版《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_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才 功成名就,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 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执着前进,百折不挠,
【获奖课件ppt】历史部编版《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_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玄奘西行
影响 : 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件
【获奖课件ppt】历史部编版《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_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历史部编版《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_课 件1-课 件分析 下载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 对比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学习他们坚持不 懈、执着追求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愈挫愈奋,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是( )。
唐招提寺
4、被日本视为艺鉴术真明珠的佛殿是( ),主持
设计修建的是(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5.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D )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
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原因是( A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2.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B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时间:唐玄宗时期。经过:六次
鉴真东渡
东渡到达日本
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 珠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
大 贡献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间,日 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 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 多者五六百人。同来还有留学生与 留学僧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鉴真干漆坐像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公元763年,鉴真 在唐招提寺圆寂,葬 于日本。在他逝世前, 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 了鉴真干漆坐像。塑 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至今供奉在唐招 提寺开山堂内,被日 本政府定为“国宝”。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第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 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 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 己的友好邻邦……
自学提纲
1、唐朝对外开放政策是怎样的? 2、日本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受中国哪些影
响? 3、唐对日本、新罗、天竺的影响是什么? 4、高僧出外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P28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学习方式 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与 日 本 的 关 系
唐朝对日本 文化的影响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上至今(风俗、饮食、
服饰等 )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9.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B )
A.瓷器 B.丝绸 C.纸张 D.茶叶
10.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C )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11.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鉴真坐像回国“省亲”
1980年4月,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 寺长老森本孝顺的护送下,先后在扬州、 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返回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
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称招提寺。在日 本奈良市西京五条。由唐鉴真主持,于759年 建成,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为传布和研究律学 的两大道场。平安时期初兴盛一时,后逐渐衰 微,镰仓时期一度复兴,后衰落。现存有创建 初期的金堂、讲堂。存有鉴真和尚夹纻坐像等 重要文物及多种古写经、古书籍等。
6.鉴真东渡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事情。
7.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玄奘) 玄奘西游是(唐太宗)时期的事情
8.唐朝对外政策是( 友好 ),唐朝社会特点是 (繁荣与开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9.鉴真是(中日交往的使)者,传播 (唐朝文化 ),设计了( 唐招提寺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唐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 现的原因?
1、唐朝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 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 济、文化交流。(对外政策开放)
3、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 友好往来提供条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返回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
特点:都是圆形方孔,大小相当,都是 汉字
说明 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巨大影响
二、唐与新罗
崔致远
新罗与唐朝的交流表现在哪 些方面?
文化交流:学习中国文化 政治制度:学习中国的科举制选拔官
吏 科技成就:引入中国的天文,医学,
历算 音乐方面: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三、唐与天竺
1.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因为(B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2.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

A天竺 B 日本 C 新罗 D 波斯
3、成书于唐朝,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大岛唐以西及域我记国》
新疆地玄区奘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天竺是指今天的印度. 中印文化交流历史上最杰出 的使者是玄奘.
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西北部
627年,玄奘从 长安出发,往西经 过秦州,跨过黄河, 经过凉州、敦煌、 高昌,一路风尘, 历经千辛万苦,于 628年夏天到达天 竺西北部。
天竺
那烂陀
长安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631年,玄奘来到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 佛教的最高学府。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 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部编版) 1
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文字
日本从公元8 世纪起有了自 己的文字。日 语的文字有些 是在参照中国 汉字草书和楷 书偏旁的基础 上创制而成的。
仔细观察和服最像哪一个朝代的服饰
明朝
唐朝
清朝
元朝
宋朝
日本的茶道源于……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大唐西域记》
鉴真:中日交往的使者,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唐与天竺交往的使者,去天竺取经, 写成《大唐西域记》
鉴真与玄奘相同点: 1.都是僧人 2.有百折不饶的精神。 3.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游的意义:架起了中印友谊的桥梁, 为世界文化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影响: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唐玄奘参加 佛学辩论会
玄奘取经回长安
贞观后期,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 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
玄奘译经图
玄奘回长安后, 经过20余年的 努力,专务翻 译从天竺带回 来的佛经。对 佛教的传播作 出杰出贡献。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地区和 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10.玄奘是(唐与天竺交往的使)者,去 ( 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上课用(部编版)1
8.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
个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