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败血性细菌感染常用防治方案
鸡病防治常用的抗菌药物

鸡病防治常用的抗菌药物
禽喘灵对慢性呼吸道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肠杆菌、复杂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适宜于生产场使用。
制剂有片剂(0.1克/片)和粉剂(10克/小包)。
口服:禽每公斤体重1片,每天2次,连用3~5天。
粉剂混料:浓度为1%,连用3~5天。
禽菌灵为中草药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的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禽出败、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消化不良,对预防喉气管炎、传染性囊病。
制剂有片剂、粉剂。
治疗量:每公斤体重服2片,每天2次,连服2~3天;粉剂按0.75%的比例混料,连喂2~3天。
鸡宝主要用于防治鸡球虫病、鸡白痢及一般细菌性感染。
制剂为粉剂。
主要用于饮水给药法,治疗浓度为0.06%~0.1%,连用5~7天。
制霉菌素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曲霉菌中毒病。
制剂为片剂,规格为每片25万国际单位或50万国际单位。
雏鸡每100羽用50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连用2~4天。
多美素为超广谱抗菌、抗原虫药,适用于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及多种原虫的感染。
主要用于防治禽出败、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球虫病、黑头病等,用药时不会使蛋鸡减产,反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制剂为粉剂。
饮水:浓度为0.1%~0.2%,连用3~5天。
混料:浓度为0.15%~0.3%,连用3~5天。
禽类对本药较敏感,天热时饮水量增加,要控制药量。
用药过量会出现“醉酒”现象,停药后便会消失。
- 1 -。
养殖场中常见细菌感染与治疗

养殖场中常见细菌感染与治疗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殖场中常常会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
细菌感染不仅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还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成为了养殖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常见的养殖场细菌感染病害1. 猪场细菌感染:猪场中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害有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
其中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2. 鸡场细菌感染:鸡场中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害有鸡霍乱、大肠杆菌感染、禽流感等。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养殖业的病毒性疾病,会导致禽类大量死亡,破坏整个养殖场的稳定生产。
3. 牛羊场细菌感染:牛羊场中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害有牛羊炭疽病、乳房炎、脑膜炎等。
其中乳房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奶牛和绵羊中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和乳制品的生产。
二、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1.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内的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垃圾和粪便,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 优化饲料和饮水质量:养殖场应选择优质的饲料和饮水,确保饲料、水源的卫生安全。
养殖场应定期检测饮水和饲料样品,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3. 定期做好疫苗接种:通过定期接种疫苗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的概率。
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4. 严格管理动物流动:养殖场应严格控制动物的进出,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对引进的新动物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养殖场内部的动物群体健康。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细菌感染,及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按照医嘱和剂量使用药物。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注意药物的种类和使用频次,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2. 创伤处理:对于出现创伤感染的动物,应及时清洁伤口,消除感染源,合理包扎以促进伤口愈合。
在处理创伤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减少细菌二次感染的风险。
3. 细菌感染管控:在养殖场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禽病学讲义-第三章 禽类细菌性疾病 (5-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三章禽类细菌性疾病第五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 ,RA)一、概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鸡、雏火鸡和其他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血清型多,耐药性强,不易控制)。
感染鸭以头颈歪斜、共济失调、眼鼻分泌物、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即感染鸭多个器官有不同程度渗出)。
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
别名: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鸭疫巴氏杆菌病(其实不是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成为鹅流感或鹅渗出性败血症。
(注:该病能引起感染鸭、鹅败血症,死亡率很高)本病暂无公共卫生意义(即不感人)。
二、病原学:(1)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形成芽胞,不运动。
(2)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菌体呈单个、成对或偶呈丝状;菌体大小不一,0.2-0.4µm×1-5µm。
(3)瑞氏染色,菌体呈两极浓染,呈单个、成双,偶尔呈链状排列。
(4)印度墨汁染色可见到荚膜。
(5)分离培养特性:在普通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在胰酶大豆琼脂、巧克力琼脂、血液琼脂可生长;再胰酶大豆琼脂中添加0.05%酵母渗出物、5%新生牛血清以及含有5%~10%的CO2环境可促进其生长。
血液琼脂上培养出24h,形成凸起、边缘整齐、透明、有光泽的奶油状、无色素的光滑型菌落,无溶血现象。
不同血清型,即使同一血清型不同分离株的生化反应也不尽相同;发酵糖的能力弱,少数菌株只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肌醇和果糖不气;不产生吲哚和H2S,不利用柠檬酸盐,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不水解淀粉,氧化酶和过氧化酶阳性。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37˚C或室温条件下,大多数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存活不超过3d~4d,肉汤培养物贮存于4˚C则可以存活2-3周,55˚C作用12h~16h,细菌全部失活;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很多药物有耐药性,很容易产生耐药菌株,所以生产当中使用药物预防,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疾病总是反复发生),但对卡那霉素和多粘菌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有一定抗性。
鸡伤寒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鸡伤寒的症状与防治方法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肝、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和下痢为特征,发生于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传染病。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肝、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和下痢为特征,发生于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传染病。
1、症状临床症状: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及成年鸡,病鸡所表现的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头下垂,不吃料。
较有特征的症状是,腹泻,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频频饮水,如发生腹膜炎,呈企鹅样的站立姿势。
慢性病鸡消瘦、贫血、冠及肉髯苍白色。
解刨症状:肝、脾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肌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坏死点。
胆囊扩张,充满绿色油状胆汁。
有时可见心包膜与心脏粘连。
2、治疗方法(1)磺胺类药物中以磺嘧啶及磺胺二甲基嘧啶为有效,在粉料中按0.5%的浓度拌料,连喂5-10天,可以降低雏鸡病死率。
(2)也可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饲喂。
(3)抗生素可用氯霉素或土霉素拌料饲喂治疗,注意不能超过其浓度,以防中毒。
(4)病情严重用环丙沙星饮服两天,以加强疗效,但价格较高。
3、预防措施(1)加强平时卫生管理,种蛋孵化要消毒,同时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及所用器具的消毒。
用28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30分钟。
(2)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育雏温度、湿度、和饲料的营养。
在鸡伤寒易发日龄应添加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常用药物有:白病消50ppm饮水,连用4-5天;氯霉素0.2%拌料,连用4-5天;痢特灵0.02%拌料,连用7天;氟哌酸或吡派酸300-500ppm 拌料或饮水。
(3)种鸡场必须适时(140日龄)地进行全群检疫,淘汰带病种鸡,净化种鸡群。
鹅霍乱综合防治技术

汇报人:日期:•概述•病原学及致病机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技术•案例分析与应用•相关参考文献与资料概述鹅霍乱的定义鹅霍乱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称为禽出败。
该病主要侵害鹅、鸭等水禽,但偶尔也会感染鸡、火鸡和鹌鹑等其他禽类。
流行病学特点01鹅霍乱在全年各季节都有发生,但多呈地方性流行。
02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病死禽或带菌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
03易感动物主要是鹅、鸭等水禽,不同品种、日龄的禽类对该病均易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急性型病鹅突然发病,无前驱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体温升高至43~44℃,呼吸困难,喙和蹼发绀,排黄绿色稀便,有时混有血液,病程短者数分钟至数小时即死,死前出现痉挛、摇头、拍打翅膀等神经症状。
慢性型多发生于1月龄以后的鹅,主要表现为体温稍高,食欲时好时坏,腹泻,关节肿胀,行动不便,由于病程较长,消瘦明显,剖检病理变化为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关节炎等。
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细菌形态鹅霍乱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呈球杆状,有鞭毛和荚膜。
培养特性在鲜血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湿润、灰白色的菌落,有溶血环。
抗原结构有O、H、A和M抗原,其中O抗原具有特异性。
病原学特征030201该菌主要产生两种外毒素,即溶血素和胞外酶,可导致宿主细胞崩解和组织坏死。
溶血素可作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红细胞发生溶解,并引起败血症;胞外酶则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菌扩散。
致病机制及毒素分析毒素分析致病物质耐药性及抗药性机制该菌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钝化酶等抗菌药物灭活酶,以及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抗药性机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药性主要通过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导致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
诊断方法观察鹅群是否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行动迟缓等症状。
观察临床症状了解鹅霍乱的流行情况、感染地区和感染时间等。
鸽常见细菌病的防治

鸽常见细菌病的防治鸽是家禽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鸽肉和鸽蛋是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在驯鸽比赛中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在鸽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疾病,其中细菌病是主要的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鸽细菌病及其防治措施。
1、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它易造成肠道感染。
在鸽养殖过程中,常常见到因环境污染或饮用脏水而引起大肠杆菌病的情况。
大肠杆菌感染后,鸽子的粪便会变成黄色或绿色,其次是腹泻,这样就容易引起脱水。
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
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方式是提供清洁饮水,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并加强鸽子的抵抗力,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来控制病情。
2、鸽波热病鸽波热菌是由标准鸽波热病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影响鸽子的肠道、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受感染的鸽子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
严重时,它还可能诱发腹泻,导致脱水。
治疗鸽波热病需要用一些抗生素,同时也需要经常清理鸽房和饮水器,保持鸽子的健康和干燥。
3、痢疾痢疾是由菌属的弯曲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
鸽子感染痢疾后,会出现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通过生食禽肉和感染水源传播。
为了预防和治疗痢疾,需要提供清洁的食水和食物,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糞球菌症糞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也是鸽子感染的另一种常见细菌病。
受感染的鸽子会出现腹泻、发热和脱水等症状。
在治疗糞球菌症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同时也需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鸽子营养状态的平衡。
综上所述,鸽细菌病是养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加强卫生、提供健康饮食、注重保健等方法预防和控制。
对于感染细菌病的鸽子,要及时治疗,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隔离、加强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扩散。
鸡瘟、鸡出败和鸡白痢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鸡瘟、鸡出败和鸡白痢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由于鸡病种类繁多,能否正确鉴别它们,是我们作出正确临床诊断的基础。
本文介绍最常的三种疾病:鸡瘟、鸡出败和鸡白痢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供参考。
一、鸡瘟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鸡瘟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疾病。
多于春秋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此病潜伏其为3-5天。
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
一般流行初期多为急性发生。
主要症状:体温升高(43-44℃)、闭眼、毛松乱、缩颈、垂翅,步态不稳或转圈。
冠黑紫,口流粘液,摇头,打咯,发出"咯、咯"叫声,呼吸困难,拉绿色或黄色粪便。
治疗方法:目前此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试用:1、蒜头3-5片,打烂混合少量硫磺粉及生油灌服,每日2次。
2、巴豆半粒打烂(药店有售,有毒性,严控剂量)混合少量生油灌服,每日2次。
3、用鸡新城疫℃系苗稀释500倍,每只病鸡肌肉注射器亳升,有一定疗效。
据资料介绍:对于已有神经症状的病鸡,一般注射后2-3天即痊愈。
二、鸡出败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鸡出败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为零散性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传染有时比鸡瘟还快,常常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此病可同时传染鸭、鹅和家兔。
预防方法:每年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2月龄以上的鸡不论大小,每只鸡肌肉(或皮下)注射2ml,每4-6个月防疫注射一次。
治疗要点:药物疗效确切,但鸡完变黑紫色后,治愈率则较低。
1、青霉素3-5万国际单位/只,作肌肉注射,每天3次。
2、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每只鸡每次1克(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每天2-3次。
三、鸡白痢的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鸡白痢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大小鸡都可发病,但尤以半月龄左右的雏鸡较为多见,死亡率较高。
主要症状:病雏精神萎顿,缩头,翅下垂,拉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常被粪便粘住,排粪时发出"吱、吱"叫声。
成鸡多为陷性带菌,只有严重时见有贫血和下痢,母鸡产蛋量明显减少。
近期禽霍乱流行情况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近期禽霍乱流行情况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郑吾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500)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禽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以腹泻、发热、呼吸困难、急性败血症和和炎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损害了经济效益,给禽类健康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对近期山东地区禽霍乱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了简要概况,并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禽单位提供参考。
霍乱;巴氏杆菌;流行情况;防治措施山东省作为禽类养殖大省,禽肉和禽蛋加工能力强,具有养殖品种多、产业体系全、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及龙头带动强等产业优势,率先实现了肉鸡、蛋鸡、肉鸭养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整体而言禽类养殖过程科学规范,养殖环节可控,禽类制品凭借优质质量深受国内外好评,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们生活的需求。
近些年随着养禽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禽病也日益凸显,禽霍乱作为禽类养殖中最常发、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通常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北方地区该病多见于春末秋初,呈季节性流行。
当前禽霍乱是危害山东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尽管及时治疗会有效控制疫情,但愈后对生产性能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隐性传播的风险,一旦发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三例典型的禽霍乱疫情,概括总结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有关单位借鉴参考。
1流行情况调查2019年11初,山东省某规模养鸡场突然发生禽霍乱疫情。
养殖场内3月龄的产蛋鸡群突然出现死亡,发病较快,病程短,发病2d ,即出现同舍内大批鸡感染发病,病死鸡高达500多只。
据了解,发病前后天气出现骤变,大幅度降温,该鸡舍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风保暖措施。
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等最终确诊为禽巴氏杆菌病即禽霍乱。
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当鸡舍通风不良、温湿度过高、天气骤变及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存在时,极易感染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类败血性细菌感染治疗方案禽类败血性大肠杆菌病,包心包肝,浆膜炎。
常选择20%氟苯尼考粉、庆杆清(硫酸庆大霉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搭配其他药物组成防治方案。
20%氟苯尼考粉常搭配庆杆清或者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
方案一:20%氟苯尼考粉加庆杆清饮水(1吨水各添加500克),四味穿心莲散拌料(1吨饲料添加4公斤)。
连用3到5日。
特别严重的使用阿米卡星(1吨水加300克50%阿米卡星)代替庆杆清。
方案二:1吨水添加20%氟苯尼考粉500克+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公斤,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连用3到5日。
针对全身细菌感染或者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效果显著。
注: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的在饲料中添加板青连黄散(1吨饲料添加4公斤)去掉四味穿心莲散。
不方便拌料的同时使用本草克毒饮水(1吨水添加3瓶)或者双黄连颗粒饮水(1吨水添加2公斤)。
庆杆清常搭配20%氟苯尼考粉、头孢菌素、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
方案一:1吨水添加庆杆清0.5公斤,20%氟苯尼考粉0.5公斤。
连用3到5日。
效果显著。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特别严重的使用50%头孢菌素300克代替20%氟苯尼考粉。
方案二:1吨水添加庆杆清0.5公斤,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公斤。
连用3到5日。
效果显著。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注: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的在饲料中添加板青连黄散(1吨饲料添加4公斤)去掉四味穿心莲散。
不方便拌料的同时使用本草克毒饮水(1吨水添加3瓶)或者双黄连颗粒饮水(1吨水添加2公斤)。
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复方磺胺0.5公斤、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1公斤配合庆杆清0.5公斤。
饮水1吨。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抗菌效果显著。
连用3到5日。
复方磺胺常搭配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庆杆清、20%氟苯尼考粉、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
用药方案:1吨水添加复方磺胺0.5公斤,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公斤。
连用3到5日。
效果显著。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注: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的在饲料中添加板青连黄散(1吨饲料添加4公斤)去掉四味穿心莲散。
不方便拌料的同时使用本草克毒饮水(1吨水添加3瓶)或者双黄连颗粒饮水(1吨水添加2公斤)。
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用庆杆清0.5公斤、20%氟苯尼考粉0.5公斤、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1公斤配合复方磺胺0.5公斤。
饮水1吨。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抗菌效果显著。
连用3到5日。
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常配伍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头孢菌素、庆杆清、复方磺胺。
用药方案:1吨水添加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0.5公斤,50%头孢菌素300克。
连用3到5日。
具有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同时使用四味穿心莲散拌料。
注: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的在饲料中添加板青连黄散(1吨饲料添加4公斤)去掉四味穿心莲散。
不方便拌料的同时使用本草克毒饮水(1吨水添加3瓶)或者双黄连颗粒饮水(1吨水添加2公斤)。
可以使用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1公斤代替头孢菌素,使用盐酸林可霉素、头孢菌素配伍沙拉沙星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雏禽和肝肾受损、抵抗力差的禽类。
另外使用复方磺胺0.5公斤或者庆杆清0.5公斤配合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0.5公斤饮水1吨。
连用3到5日。
抗菌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