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自动控制技术电梯概述-讲义
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

电梯及P L C控制技术讲座[第1讲]——第一讲电梯基本知识提供: 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12873一. 电梯(de)分类:按用途分:(1)客梯代号K 为运行乘客而设计(de)电梯,有完善(de)安全装置.(2)货梯代号H 为运送货物而设计(de)电梯,通常有人操作,有必备(de)安全装置.(3)客货梯代号L 主要用作运送乘客,但也可运送货物,它与客梯(de)区别在于轿厢内部装饰结构不同.(4)病床电梯代号B 为运送病床而设计(de)电梯,具有轿厢长而窄(de)特点.(5)住宅电梯代号Z 供住宅楼使用(de)电梯,一般采用下集选控制方式,轿厢内部装饰较简单.(6)杂物电梯代号W 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不容许人员进入电梯,结构简单,无乘人必备(de)安全装置.(7)船舶电梯代号C 用于船舶上(de)电梯,能在船舶摇晃中正常工作.(8)观光电梯代号G 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之用.(9)还有一些专用电梯.(略)按速度分:(1)低速电梯速度不大于1米/秒(de)电梯.(2)快速电梯速度大于1米/秒,低于2米/秒(de)电梯.(3)高速电梯速度在2米/秒以上(de)电梯.按拖动方式分:(1)交流电梯曳引电动机是交流电机.当电机是单速时,称为交流单速电梯当电机是双速时,称为交流双速电梯当电机具有调压调速装置时,称为交流调速电梯.当电机具有调压调频调速装置时,称为变频调速电梯.(2)直流电梯曳引电动机是直流电机分为直流有齿和直流无齿电梯.(3)液压电梯靠液压传动(de)电梯,分为柱塞直顶式和柱塞侧置式.(4)齿轮齿条式电梯(一般为工程电梯).按控制方式分:(1)手柄操纵控制电梯由司机操纵轿厢内(de)手柄开关,实行轿厢运行控制(de)电梯.(2)按钮控制电梯具有简单(de)自动控制方式(de)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3)信号控制电梯自动控制程度较高(de)有司机电梯.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轿厢命令登记,厅外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4)集选控制电梯高度自动控制(de)电梯,可无司机驾驶,除信号控制电梯(de)功能外,还具有自动掌握停站时间,自动应召服务,自动换向应答反向厅外召唤等功能.(5)下集选控制电梯只有在电梯下行时才能被截停(de)集选控制电梯.(6)并联控制电梯几台电梯被联在一起控制.共用厅门外召唤信号(de)电梯.具有集选功能.(7)梯群程序控制电梯多台集中排列,共用厅外召唤按钮,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de)电梯.(8)梯群智能控制电梯由电脑根据客流情况,自动选择最佳运行方式(de)集群控制电梯.二.常用术语(1)提升高度指电梯从底层端站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de)总运行高度.(2)层站各楼层中,电梯停靠(de)地点.每一层楼,电梯最多只有一个站;但可根据需要在某些层楼不设站.(3)底层端站大楼中最低(de)停靠站.(4)顶层端站大楼中最高(de)停靠站.(5)基站轿厢无指令运行中停靠(de)层站.此层站一般面临街道,出入轿厢(de)人数最多.合理选择基站可提高使用效率.(6)平层指轿厢接近停靠站时,欲使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达到同一平面(de)动作.(7)平层区指轿厢停靠站上方和(或)下方(de)一段有限距离.在此区域内,电梯(de)平层控制装置动作,使轿厢准确平层.(8)平层准确度指轿厢到站停靠后,其地坎上平面对层门地坎上平面垂直方向(de)误差值.这一讲就到这吧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2讲]——第二讲电梯(de)基本结构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9597电梯是机电合一(de)大型复杂产品,机械部分相当于人(de)躯体,电器部分相当于人(de)神经.机与电(de)高度合一,使电梯成了现代科学技术(de)综和产品.对于电梯(de)结构而言,传统(de)方法是分为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但以功能系统来描述,则更能反映电梯(de)特点.下面简单介绍电梯机械部分(de)结构,而我们(de)主要目(de)是怎样来控制它.一.曳引系统曳引系统(de)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二.导向系统导向系统(de)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de)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三.轿厢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de)电梯组件,是电梯(de)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四.门系统门系统(de)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组成.五.重量平衡系统系统(de)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de)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de)曳引传动正常.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六.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de)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七.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de)主要功能是对电梯(de)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八.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de)事故发生.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组成.我们是搞控制(de),了解一下就可以了.电梯(de)型号识别: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3讲]——第三讲电力拖动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9963第三讲电力拖动电梯(de)拖动控制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de)过程.到目前为止应用于电梯(de)拖动系统主要有:1.单,双速交流电动机拖动系统.2.交流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拖动系统.3.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可控硅励磁拖动系统.4.可控硅直接供电拖动系统.变频变压调速拖动系统.下面分别介绍各系统(de)特点:大家都知道交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紧凑,维修简单等特点.单双速交流电动机拖动系统采用开环方式控制,线路简单,价格较低,因此目前仍在电梯上广泛应用.但它(de)缺点是舒适感较差,所以一般被用于载货电梯上.这种系统控制(de)电梯速度在1米/秒以下.交流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拖动系统国外已大量应用于电梯.这种系统采用可控硅闭环调速,加上能耗或涡流等制动方式,使得它所控制(de)电梯能在中低速范围内大量取代直流快速和交流双速电梯.它(de)舒适感好,平层准确度高,而造价却比直流电梯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多用于2米/秒以下(de)电梯.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性能好,调速范围大(de)特点,因此很早就应用于电梯,采用发电机-电动机组形式驱动.它控制(de)电梯速度达4米/秒,但是,机组结构体积大,耗电大,维护工作量较大,造价高,因此常用于对对速度,舒适感要求较高(de)建筑物中.可控硅直接供电拖动系统在工业上早有应用,但用于电梯上却要解决舒适感问题.(尤其是低速段)应此应用较晚,它几乎与微机同时应用,比起电动机-发电机组形式(de)直流电梯,它有很多优点.如:机房占地节省35%,重量减轻40%,节能25%到35%.世界上最高速度(de)10米/秒电梯就是采用这种系统,其调速比达1:1200.80年代初,VVVF变频变压系统控制(de)电梯问世.它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却可以达到直流电动机(de)水平,目前控制速度已达6米/秒.它(de)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节省能源等几乎包括了以往电梯(de)所有优点.是目前最新(de)电梯拖动系统.总之,从理论上讲,电梯是垂直运动(de)运输工具,无需旋转机构来拖动,更新(de)电梯拖动系统实际上就是直线电机拖动系统.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4讲]——第四讲电梯控制技术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11622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涉及到实际电梯(de)控制技术,先给一个PLC控制(de)双速交流电动机拖动系统(de)强电电路图.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5讲]——第五讲 KJX-plc电梯控制输入输出分配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9329这个系统是在1990年10月完成(de).系统采用三菱F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控制层为7层、采用双速电机.具体实施方法及全部电路图和控制程序将在下面几讲中分别给出.由于电路图还要重新画,可能会慢一点给出.要有耐心呦.下面先给出KJX-PLC电梯控制(de)输入输出分配图: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6讲]——第六讲 KJX-plc电梯控制梯形图程序(一)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9097整理这些资料还真够费劲(de).尤其画这些梯形图.太耽误时间了.白天上班,晚上画一会.总想快点画完.无奈时间有限,只有一点一点(de)往上加了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7讲]——第七讲 KJX-plc电梯控制梯形图程序(二)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7277整理这些资料还真够费劲(de).尤其画这些梯形图.太耽误时间了.白天上班,晚上画一会.总想快点画完.无奈时间有限,只有一点一点(de)往上加了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8讲]——第八讲 KJX-plc电梯控制梯形图程序(三)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7294电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9讲]——最后一讲 KJX-plc电梯控制梯形图程序(四)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8276梯及PLC控制技术讲座[第10讲]——电梯控制原理图中(de)符号解释提供:作者:王宝利浏览次数:7674刊误:接到输入端X407(de)接点JMS应为MSJ(门延时继电器接点). 符号解释:JTJ - 安全回路(de)急停继电器YXK - 运行选择开关JX - 集选(自动)SJ - 司机(手动)ZSA - 直驶按钮KMA - 开门按钮GMA - 关门按钮KMX - 开门限位GMX - 关门限位OLK - 或联开关MXK - 慢修(检修)开关NMS - 轿厢内慢上按钮NMX - 轿厢内慢下按钮DMS - 轿厢顶慢上按钮DMX - 轿厢顶慢下按钮SPX - 上平层限位XPX - 下平层限位XFK - 消防开关MSJ - 门时间继电器SXK - 上限位开关 XXK - 下限位开关 KMX - 开门限位 GMX - 关门限位 KMC - 开门接触器 GMC - 关门接触器。
电梯安全培训讲义

(3)门的锁紧
(a)每个层门都应当设置门锁装置,其锁紧动作应当由 重力、永久磁铁或者弹簧来产生和保持,即使永久磁铁 或者弹簧失效,重力亦不能导致开锁;
(b)轿厢应当在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时才能启动;
(c)门的锁紧应当由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该装置 应当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并且能 够防止误动作;如果轿门采用了门锁装置,该装置也应 当符合以上有关要求.
门保护装置要求: 动力驱动的水平滑动门应当设置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 当人员通过层门入口被正在关闭的门扇撞击或者将被撞 击时,该装置应当自动使门重新开启
(19)超载保护装置 作用是当轿厢超过额定负载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使轿 门不能关闭,电梯不能运行
(20)对重
用来平衡轿厢自重和部分 额定载重的装置,上端连 接曳引绳,有了它曳引绳 才会涨紧并与绳槽产生引 力,而且有了它大大减小 曳引机的驱动功率,节省 能源
(b)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之外 时,如果层门开启(无论何种原因),应当有一种装置 能够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自动关闭装置采用重块时, 应当有防止重块坠落的措施
(2)紧急开锁装置 每个层门均应当能够被一把符合要求的钥匙从外面开启; 紧急开锁后,在层门闭合时门锁装置不应当保持开锁位 置
2) 额定速度 (m/s) 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可理解为制造厂保证 正常运行的允许运行速度。
第二节 电梯的分类
电梯的分类方法有四种
一)按用途分
1)载客电梯(TK)
2)载货电梯(TH)
3)客货电梯(TL)
4) 病床(TB)
5)住宅电梯(TZ)
6)杂物电梯(TW)
7)船用电梯(TC)
8)观光电梯(TG)
电梯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Express Perfect Safety Serviceable
6
电梯轿厢结构图
Express Perfect Safety Serviceable
7
Express Perfect Safety Serviceable
1.3电梯的分类 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设置不同 类型的电梯。目前电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按钮控制电梯: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 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信号控制电梯: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除具有 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还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 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12
观光电梯: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汽车电梯: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船舶电梯:船舶上使用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其它类型的电梯: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 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 员用电梯等。
9
Express Perfect Safety Serviceable
1.3.2按驱动方式分类 交流电梯: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根据拖动方式又可
分为交流单速、交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直流电梯: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这类电梯的额定速度一
般在2.00m/s以上。 液压电梯: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齿轮齿条电梯: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
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 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1.1.2导向系统
《电梯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梯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既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又为其它专业课程做基础,它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梯系统的构成,掌握电梯曳引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初步具备电梯系统设计和选用的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是学生了解电梯的各部分组成、结构,理解电梯控制要求,掌握电梯运行方法,熟悉电梯信号控制系统等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理论为主,讲授电梯的控制原理,但可以让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实际操练中综合地复习和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重要形式。
课程设计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控制设计计算课题,初步训练学员独立完成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电梯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与趋势、生产与使用情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电梯历史与发展一、电梯的定义二、电梯历史与发展第二节我国电梯历史与发展一、我国电梯历史二、我国电梯发展与趋势第三节电梯技术发展方向一、电梯技术二、电梯技术发展方向第二章电梯的基本结构……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梯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梯的曳引系统、轿厢和门系统、对重系统、导向系统、安全系统。
第一节电梯的基本结构一、电梯的分类二、电梯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电梯曳引机一、曳引机种类二、电梯曳引机第三节轿厢、对重与导向系统一、轿厢二、对重三、导向系统第四节电梯的门系统一、自动门系统原理二、电梯的门系统第五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及保护装置一、限速器二、安全钳三、缓冲器及保护装置第三章电梯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梯运行的动力学分析、运行速度曲线的设计及电力拖动系统的主要形式、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典型VVVF电梯拖动控制系统。
电梯概述

2.我国标准规定电梯型号的表示
1986年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的JJ45—86《电梯、液压梯 产品型号的编制方法》中,对电梯型号的编制方法作了如下规定:电 梯、液压梯产品的型号由类、组、型、主参数和控制方式等三部分组 成。第二、第三部之间用短线分开。
第一部分是类、组、型和改型代号。 类、组、型代号用具有代 表意义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字头)表示,产品的改型代号按顺序用 小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置于类、组、型代号的右下方。
这种电梯有自动门和手动门两种。
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电梯,其自动程度除了具有自动平层和自动开门功能 外,尚有轿厢命令登记、厅外召唤登记、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通常有司 机客梯或客或两用电梯。
⑴、额定载重量(kg): 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主要有如下几种:
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kg等。 ⑵、额定速度(m/s): 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为保证电梯正常运行所允 许的电梯速度,单位为米/秒,额定速度与额定载重量一样,也是电梯设计与 制造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因此也是电梯的主参数。
3.02 4.67 6.20 8.20 11.10 13.50 11.96 14.59 23.58 21.68 25.86 38.21 44.27 55.60 58.92
第三节 电梯的定义与主参数
1、电梯的定义 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全文)对电梯的定义: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 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 (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第二部分是主参数代号,其左上方为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右下方 为额定速度,中间用斜线分开,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电梯的自动控制系统原理

电梯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部分。
在硬件方面,电梯控制系统主要由轿厢操纵盘、厅门信号、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调速系统、与电动机同轴连接的旋转编码器及PG卡(位置和速度传感器)等组成。
PLC负责处理各种信号的逻辑关系,向变频器发出起停信号,同时变频器也将本身的工作状态输送给PLC,形成双向联络关系。
此外,系统还必须配置制动电阻,当电梯减速运行时,电动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向变频器回馈电能,抑制直流电压升高。
在软件方面,电梯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智能控制,根据电梯所处的楼层和外部的请求信号,自动判断并控制电梯的运行。
电梯电控板、驱动电机、编码器等组成电梯的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负责电梯的上下运行,通过编码器检测电梯的位置,确保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停止运行。
电梯控制系统还配备了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如限速器、安全钳等,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驱动钢丝绳转动,带动电梯的运行。
电梯内部有一个电机和多条钢丝绳,电机带动钢丝绳转动,使电梯上升或下降。
当到达指定楼层时,电梯会自动停止。
电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截取电梯的控制面板,将电梯按键的输出控制线直接连在电梯逻辑控制器上,电梯逻辑控制器接受到信号开始运行。
电梯控制系统还采用了多种控制方式,如梯控系统控制方式一,控
制电梯外的电梯呼叫按钮;梯控系统控制方式二,控制电梯桥箱内的楼层按钮。
智能电梯简介演示

远程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电梯可以实现 远程监控和管理,实时监测电梯的运 行状态、故障信息等,提高电梯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交互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梯与外部系统 的数据交互,如与消防系统、楼宇自 控系统的联动等,提高电梯的智能化 水平。
大数据分析
运行优化
通过对电梯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电梯的运行效率,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防夹保护
智能电梯具备防夹保护功能,当电梯门即将关闭 时,如果检测到障碍物,会自动重新打开门,防 止夹伤乘客。
故障自诊断
智能电梯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一旦出现故障, 能够自动检测并定位问题所在,缩短维修时间。
节能环保效果更佳
能效管理
01
智能电梯采用先进的能效管理技术,能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自
动调整运行模式,降低能耗。
安全可靠
智能电梯具备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防坠落、防超载、防撞 等功能,能够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智能电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梯 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电梯的 安全稳定运行。
高效便捷
智能电梯采用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乘客的需求和电梯 的运行状态,智能分配电梯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电梯的 运行效率。
特点
智能电梯具有高效、安全、便捷和节 能等优点,能够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优化楼宇的运营管理。
工作原理
自动识别
通过内置的感应器和摄像头,智能电梯能够自动识别乘客的呼叫 信号和目标楼层,实现快速响应和准确停靠。
智能调度
根据楼宇内的客流情况和运行状态,智能电梯能够进行智能调度, 优化电梯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性能。
传感器技术
(完整word版)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DOC)

第一章绪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
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
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
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2。
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1-减速箱;2-曳引轮;3-曳引机底座;4—导向轮;5-限速器;6—机座;7—导轨支架;8—曳引钢丝绳;9—开关碰铁;10-紧急终端开关;11—导靴;12-轿架;13-轿门;14-安全钳;15-导轨;16—绳头组合;电梯的基本结构剖视图17-对重,18-补偿链;19—补偿链导轮; 20-张紧装置;21—缓冲器;22-底坑;23—层门;24—呼梯盒;25—层楼指示灯;26—随行电缆;27-轿壁;28—轿内操纵箱; 29-开门机;30-井道传感器; 31—电源开关;32-控制柜;33—曳引电机;34-制动器图2—12.1.1 机房部分机房用来安装曳引机、电控屏、限速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导向轮
– 为了防止轿厢和 对重之间距离太 小,产生碰撞, 设置了导向轮。
– 用来调整轿厢与 对重的相对位置。
电梯曳引轮和导向轮
• 对于曳引轮和导向 轮设置要求
– 曳引轮和导向轮外 侧面上应涂成黄色, 以起警示作用:注 意旋转部件。
– 曳引轮上设置防护 装置,以避免人身 伤害;钢丝绳脱离 绳槽;异物进入绳 与绳槽之间。
–作用是降低曳引机输出转速、增加输出转矩。 –通常为蜗轮蜗杆减速器。 对于电梯用减速器运行有以下要求:P5.
减速箱的蜗轮
减速箱的蜗杆
• (4)曳引轮
– 曳引轮安装在曳 引机主轴上,由 曳引电动机通过 减速器带动旋转。
– 电梯动力的传递 由曳引钢丝绳与 曳引轮绳槽的摩 擦力来实现。
电梯曳引轮和导向轮
1.1电梯的定义与分类
• 1、按用途分类
–乘客电梯 –载货电梯 –客货两用电梯 –病床电梯 –杂物电梯 –消防电梯 –船用电梯 –观光电梯 –汽车用电梯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楼梯升降座椅
• 2、按电梯额定速度分类
–低速电梯 电梯的额定运行速度v<1m/s。 –快速电梯 电梯的额定运行速度1m/s≤v<2m/s。 –高速电梯 电梯的额定运行速度2m/s≤v≤4m/s。 –超高速电梯 电梯的额定运行速度v>4m/s。
• 3、按拖动方式分类
–直流电梯 –交流电梯 –液压电梯
• 4、按驱动方式分类
–曳引驱动 –强制驱动 –齿轮齿条驱动 –链轮链条驱动
• 5、按控制方式分类
• 信号控制: 即有司机电梯。 • 集选控制: 即自动控制,能实现无司机操作。 • 并联控制: 两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
辑控制,共用层站召唤按钮,进行高效率运行。 • 梯群程序控制 即群控: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
• 涡轮蜗杆示意图
1900年、第一台扶梯试制成功。 1903年、奥的斯改进驱动形式,曳引轮式电梯。 1915年、电梯自动平层系统设计成功。 1933年、出现6m/s以上的高速电梯。 1949年、出现了群控电梯(纽约联合国大厦)。 1953年、第一台自动人行道试制成功。
1955年、小型计算机(电子真空管)控制电梯。 1962年、8m/s超高速电梯投入市场。 1963年、无触点半导体逻辑控制电梯试制成功。 1967年、可控硅应用于电梯。 1971年、集成电路被用于电梯。 1972年、数控电梯出现。
台北101大楼,高508米,全球 最高,2004年9月投入使用。大楼 装设电梯61台,自动扶梯50台。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快速 电梯,有两部,供观景台使用, 其最高速率可达16.8米/s,相当 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 内观景台,只需39秒。它是世界 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
电梯的发展简史
• (2)制动器 电梯曳引机中 最重要的安全装置,它能 使运行的电梯轿厢和对重 在断电后立即停止运行, 并在任何停车位置定位不 动。
–一般都采用常闭式双瓦 块型直流电磁制动器。
–由制动电磁铁、闸轮、 闸瓦、制动弹簧等组成。
–图示为两种形式的制动 器。
对于电梯用制动器的要求: P4。
• (3)减速器
电梯的命名
类组型
□ □ □ □ △ / △ □□□
产品类别 拖动方式 额定载重
控制类型
产品品种
改型代号 额定速度
□——字母符号
△——数字符号
1.2 电梯基本结构
电梯的
机房
4大空间
层站
井道
轿厢
电梯八大系统功能表
• 1.2.1电梯机房
–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虽然乘客 看不到它,但它和人的心脏一样重要,电梯的 运行全靠它。
电梯曳引轮和导向轮
• (6)底座
– 是连接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的机座, 由铸铁或型钢与钢板焊接在一起输、安装和调整。
• 2.松闸扳手和盘车手轮 • 为防止突然停电,轿厢停在两层之间,乘客无法走
出轿厢,而人为操纵轿厢就近停靠的设备
盘车手轮
松闸扳手
制动器
文档名
上海金茂大厦,88层,420.5m,建筑面积28.9万m2。 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梯一次可乘35人, 速度为9.1米/S,由下到上只要45秒。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共101层、高492米的,中国大陆第一高。 91台直梯中采用了39台双层轿箱式电梯,有世界最快双层轿箱
式电梯,最快梯速达10米/秒,从地下1层到95层只需1分钟左右。
1976年、微机开始用于电梯。
1984 年 、 日 本 推 出 VVVF ( 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 可变电压、变频 率)电梯。
1989年、第一台直线电动机电梯出现,它取 消了电梯机房、对电梯的传统技术作了强大 改进,电梯又进入一个新领域。
曳引电机
曳引轮
盘车手轮
• 重点介绍如下几种设备:
–曳引机 –控制柜 –限速器
• 1.曳引机
–电动机 –制动器 –减速器 –曳引轮 –导向轮 –底座
曳引轮
导向轮
减速器
制动器
电动机
底座
• (1)电动机
– 电梯的动力来源。 – 适用于电梯系统的电动机应具有断续周期性工作,频繁起动、正
反向运转、较大的启动力矩、较硬的机械特性、较小的起动电流 等特性。 – 电动机有交流电动机,也有直流电动机
台集中并列的电梯,共用厅外召唤按钮,按规定 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 • 梯群智能控制: 由电脑根据客流情况,自动选择 最佳运行控制方式。
• 6、按机房的位置分类 –机房上置式 现在常用的形式。 –机房下置式 此种方式用的较少。 –机房侧置式 如液压电梯,控制机房放在距离 电梯井道50m以内的任何地方。 –无机房电梯 无需建造普通意义上的机房。将 机房与机械部件融为一体,安装在电梯井道的 上方导轨上。
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 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 1835年、英国的一家工厂安装使用了一台蒸 汽机拖动的升降机械。 1845年、英国“汤姆逊”制作了一台水压式 升降机(液压电梯的雏形) 1880年、德国最早出现用电力拖动的升降级。
1889年、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生产了第一台电梯, 直流电机与蜗杆传动直接连接、通过卷筒升降的电 梯,速度0.5m/s,也被称为鼓轮式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