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分区 局部解剖学课件
合集下载
腹膜解剖课件PPT课件

腹膜的防御功能
保护内脏器官
抵御病原体入侵
腹膜能够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界刺激 和损伤,减少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腹膜中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病 原体,增强身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防止粘连形成
腹膜能够分泌纤维蛋白等物质,防止 组织粘连,保持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 能。
04
腹膜的疾病与病变
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通常由腹腔内器官穿 孔、炎症或外伤引起,表现为剧 烈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
状。
慢性腹膜炎
慢性腹膜炎通常由长期腹腔内炎症 或感染引起,表现为持续的腹痛、 体重减轻和疲劳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
腹膜炎的诊断依赖于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通常 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和修复 穿孔等。
腹膜肿瘤
原发性腹膜肿瘤
原发性腹膜肿瘤通常由腹膜上皮 细胞或间叶组织异常增生引起,
较为罕见。
02 腹膜移植的缺点包括免疫抑制治疗的需求、术后 感染和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期较长。
腹腔手术
腹腔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 过切开腹部,暴露并处理腹腔内的脏 器和组织。
腹腔手术的缺点包括术后疼痛、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期较长。
腹腔手术的优点包括手术视野开阔、 操作简便、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适 用于治疗各种腹部疾病,如胆囊炎、 阑尾炎、肠梗阻等。
血管
腹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为腹膜和内脏器官提供营养物质 和氧气,并带走代谢废物。
神经
腹膜上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调节内脏器官的 功能活动。
03
腹膜的功能
腹膜的分泌功能
01
02
03
分泌润滑液
腹膜能够分泌润滑液,帮 助肠道蠕动,减少脏器和 组织之间的摩擦。
局部解剖学讲义腹部PPT课件

参与形成以下结构: 腹直肌筋膜 腹股沟管后壁 腹股沟管深环 窝间韧带 精索内筋膜
8
腹前外侧壁
层次
➢ 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脂肪或腹膜外筋膜
➢ 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5条皱襞: 1条脐正中襞(内含脐尿管) 1对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索) 1对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动脉)
5条皱襞间形成3对小凹: 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侧窝
34
结肠下区
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主要有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
❖空肠和回肠
➢ 位置与形态结构
总称系膜小肠
35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肠系膜
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
斜向右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
方,长约15cm。
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
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
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 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
24
结肠上区
肝
➢ 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
25
结肠上区
肝
➢ 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26
结肠上区
肝
➢ 韧带与膈下间隙
2.膈下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膈下腹膜外间隙
窦内感染易蔓延至盆腔。
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
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
2/3之间,呈三角形近乎封闭,
窦内感染不易扩散。
36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血管、淋巴和神经
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系膜上淋巴结
8
腹前外侧壁
层次
➢ 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脂肪或腹膜外筋膜
➢ 壁腹膜
在脐以下形成5条皱襞: 1条脐正中襞(内含脐尿管) 1对脐内侧襞(内含脐动脉索) 1对脐外侧襞(内含腹壁下动脉)
5条皱襞间形成3对小凹: 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侧窝
34
结肠下区
介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主要有空肠、 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
❖空肠和回肠
➢ 位置与形态结构
总称系膜小肠
35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肠系膜
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
斜向右下,止于右骶髂关节前
方,长约15cm。
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
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
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 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
24
结肠上区
肝
➢ 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
25
结肠上区
肝
➢ 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肝裸区) 左、右三角韧带
26
结肠上区
肝
➢ 韧带与膈下间隙
2.膈下间隙
镰状韧带
肝上间隙 左三角韧带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 膈下腹膜外间隙
窦内感染易蔓延至盆腔。
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
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
2/3之间,呈三角形近乎封闭,
窦内感染不易扩散。
36
结肠下区
❖空肠和回肠
➢ 血管、淋巴和神经
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系膜上淋巴结
腹膜与腹膜腔局部解剖(最新课件)

2020-11-19
8
【临床意义】
--肝、胆囊手术大出血时, 可经网膜孔压迫肝固有 动脉止血(Fig)
2020-11-19
9
手术时,遇有外伤性肝破裂或肝门附近动脉出血,可将示指伸入网膜孔内,拇指在小网膜游离缘前方加压,进行暂时止血。
2020-11-19
10
(二)系膜★
1. 肠系膜Mesentery P116
3.腹膜的功能 •分泌与吸收 •支持与保护 •防御与修复
2020-11-19
4
分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2020-11-19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概念 表面几乎全被腹膜包裹
表面大部分被腹膜包裹 仅一面被腹膜包裹
举例 胃、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输卵 管、卵巢
(1)概念
•是将空、回肠系连于腹后 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其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称 肠系膜根,自第2腰椎左 侧斜向右下方止于右骶髂 关节的前方,长约15cm
•其附着于空、回肠的部分 称系膜肠缘,与空、回肠 等长
•由于系膜根短而肠缘长, 故空、回肠呈折扇形2020-11-19 Nhomakorabea11
(2)内容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 肠系膜上静脉属支 淋巴结与淋巴管 神经 脂肪组织
(3)生理意义 空、回肠因有系膜,故活动性较大,有
利于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
2020-11-19
12
(4)临床意义 --空、回肠因活动性较大,易于发生肠扭转
(5)系膜三角 ▪是指系膜缘处的肠壁与 两层腹膜围成的三角 ▪有血管、神经通过 ▪因该处肠壁无腹膜覆 盖,故小肠切除术时, 应妥善缝合该三角,防 止发生肠瘘或感染
局部解剖学(腹部)精品PPT课件

13
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有一三角形裂隙即腹 股沟浅环(皮下环)。 内侧角止于耻骨联合, 外侧角止于耻骨结节。 外侧角有部分纤维经 精索深面向内上方反 折至腹白线并与对侧 的纤维相接,称反转 韧带(Colles韧带)。
14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小部分 纤维由耻骨结节向下后 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向外侧 延伸附着于耻骨梳,称 耻骨梳韧带。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分前、后两叶。
25
(二)腹白线和脐环 腹白线由腹前外侧
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 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 织而成,上宽下窄。 腹白线的腱膜纤维 在脐处环绕脐形成脐 环。
26
(三)腹股沟管 位置: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处,腹前外侧壁下 部,长约4~5cm。
7
浅静脉 脐以上:经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 脉。 脐以下:经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注入大隐 静脉。
8
皮神经: 7-11对肋间神经、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9
3、肌层 肌层是腹前外侧壁的 主要成分,由三层肌 组织及其间的血管神 经构成。
前部为直行的腹直肌及 其鞘的前叶和后叶。
部三倍。 其前面有三个腱划,分
别列于脐、剑突及二者之 间的三个平面,并且与鞘 的前叶愈着紧密,血管较 丰富。
后面有两条大血管即腹 壁上动脉 和腹壁下动脉 贴其深面上、下走行并分 支进入该肌,三者与鞘后 叶间结合疏松易分离。
12
腹外斜肌 在髂前上嵴与脐连线以
下移行为腱膜。 腱膜前下缘形成腹股沟
韧带。
3
九分法及表面解剖
4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一、层次:
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 分为6层。即皮肤、 浅筋膜、三层扁肌 或直肌及肌鞘、腹 横筋膜、腹膜外组 织和腹膜。
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有一三角形裂隙即腹 股沟浅环(皮下环)。 内侧角止于耻骨联合, 外侧角止于耻骨结节。 外侧角有部分纤维经 精索深面向内上方反 折至腹白线并与对侧 的纤维相接,称反转 韧带(Colles韧带)。
14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小部分 纤维由耻骨结节向下后 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向外侧 延伸附着于耻骨梳,称 耻骨梳韧带。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分前、后两叶。
25
(二)腹白线和脐环 腹白线由腹前外侧
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 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 织而成,上宽下窄。 腹白线的腱膜纤维 在脐处环绕脐形成脐 环。
26
(三)腹股沟管 位置: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处,腹前外侧壁下 部,长约4~5cm。
7
浅静脉 脐以上:经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 脉。 脐以下:经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注入大隐 静脉。
8
皮神经: 7-11对肋间神经、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9
3、肌层 肌层是腹前外侧壁的 主要成分,由三层肌 组织及其间的血管神 经构成。
前部为直行的腹直肌及 其鞘的前叶和后叶。
部三倍。 其前面有三个腱划,分
别列于脐、剑突及二者之 间的三个平面,并且与鞘 的前叶愈着紧密,血管较 丰富。
后面有两条大血管即腹 壁上动脉 和腹壁下动脉 贴其深面上、下走行并分 支进入该肌,三者与鞘后 叶间结合疏松易分离。
12
腹外斜肌 在髂前上嵴与脐连线以
下移行为腱膜。 腱膜前下缘形成腹股沟
韧带。
3
九分法及表面解剖
4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一、层次:
腹前外侧壁由浅入深 分为6层。即皮肤、 浅筋膜、三层扁肌 或直肌及肌鞘、腹 横筋膜、腹膜外组 织和腹膜。
腹部局部解剖课件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反转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
提睾肌
第12页,共61页。
4、腹横筋膜
腹直肌筋膜
构成腹股沟管后壁
腹股沟管深环
窝间韧带
精索内筋膜
窝间韧带
腹股沟管深环
第13页,共61页。
5、腹膜外组织
(腹膜外脂肪、
腹膜外筋膜)
6、壁腹膜
脐正中襞 (内有脐尿管索)
第五节 腹膜后隙
一、概 述
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上起膈,下至骶骨岬,
两侧连于腹膜外筋膜 向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
向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延续
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 腹部大血管、神经、淋巴结等
第51页,共61页。
位置及毗邻
二、肾
上→肾上腺 内下→肾盂、输尿管 内侧→左肾:腹主动脉
升结肠外侧沟
降结肠外侧沟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第24页,共61页。
腹腔脏器分为结肠上区的器官、结肠下区的器官和腹膜后 隙的器官。
结肠上区的器官有:
肝、肝外胆道、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胰、脾等。其中, 十二指肠和胰的大部分位于腹膜后隙,为了叙述方便,并入结 肠上区介绍。
结肠下区的器官有:
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和结肠等器官。 腹膜后隙:
五、肝外胆道
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 胆总管组成
胆囊
形态:分底、体、颈、管四部 Hartmann囊 Heister瓣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第42页,共61页。
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段
第43页,共61页。
反转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股沟镰(联合腱)
提睾肌
第12页,共61页。
4、腹横筋膜
腹直肌筋膜
构成腹股沟管后壁
腹股沟管深环
窝间韧带
精索内筋膜
窝间韧带
腹股沟管深环
第13页,共61页。
5、腹膜外组织
(腹膜外脂肪、
腹膜外筋膜)
6、壁腹膜
脐正中襞 (内有脐尿管索)
第五节 腹膜后隙
一、概 述
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上起膈,下至骶骨岬,
两侧连于腹膜外筋膜 向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
向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延续
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 腹部大血管、神经、淋巴结等
第51页,共61页。
位置及毗邻
二、肾
上→肾上腺 内下→肾盂、输尿管 内侧→左肾:腹主动脉
升结肠外侧沟
降结肠外侧沟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第24页,共61页。
腹腔脏器分为结肠上区的器官、结肠下区的器官和腹膜后 隙的器官。
结肠上区的器官有:
肝、肝外胆道、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胰、脾等。其中, 十二指肠和胰的大部分位于腹膜后隙,为了叙述方便,并入结 肠上区介绍。
结肠下区的器官有:
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和结肠等器官。 腹膜后隙:
五、肝外胆道
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 胆总管组成
胆囊
形态:分底、体、颈、管四部 Hartmann囊 Heister瓣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第42页,共61页。
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肠壁段
第43页,共61页。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腹部解剖

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 • 左肝上前间隙 • 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
镰状韧带 冠状韧带 三角韧带
肝下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结肠下间隙
右结肠旁沟
结肠旁沟
左结肠旁沟
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左肠系膜窦
右沟上下流通,左沟不畅, 右窦封闭,左窦入盆。
膈结肠韧带
胆囊静脉cystic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属支
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
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
脾静脉 splenic vein 肠系膜下静脉 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门静脉交通(门脉高压)
(二)血管与淋巴
1. 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 (2)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 (4)胃网膜左动脉 (5)胃短动脉 (6)胃后动脉
2. 胃的静脉: 幽门前静脉
3. 胃的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幽门上、下淋巴结 (4)脾淋巴结 (5)贲门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外口---腹股沟管皮下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
2.海氏三角
Hesselbach triangle
胃的位置与毗邻、胃周围的韧带及胃的动脉供 应
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肝蒂 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
腹膜与腹膜腔局部解剖ppt课件

3.网膜囊 omental bursa (小腹膜腔)
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 扁窄间隙 借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通
网膜孔Omental foramen
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
缘后方,可容1~2指 境界 --前界:肝十二指肠lig. --后界:覆盖下腔静脉的
腹膜 --上界:肝尾状叶 --下界:十二指肠球部
--幽门窦后壁→胰头、 颈、颈体移行处
2. 肝的韧带
①肝胃韧带
Hepatogastric lig.
②肝十二指肠韧带
Hepatoduodenal lig.
③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 ④冠状韧带Coronary lig.
右冠状韧带上、下层之 间相距较远,其肝表面无腹 膜覆盖,称肝裸区
⑤左、右三角韧带
肠韧带,内含3个重 要结构——左肝右 胆后门脉
2.大网膜 greater omentum
呈围裙状遮盖于小肠和 横结肠前面
由4层腹膜构成 从胃大弯连至横结肠的
大网膜的前两层称胃结 肠韧带gastrocolic lig. 含丰富的血管与巨噬细 胞,有重要的防疫功能 有较大活动性,能趋向 并包裹病灶,防止炎症 蔓延—“腹腔卫士”
4.乙状结肠系膜 sigmoid mesocolon P121
是将乙状结肠系连于左 髂窝和骨盆左后壁的双层 腹膜结构
内含乙状结肠血管、淋 巴结、神经等 乙状结肠扭转Volvulus
of sigmoid colon
•解剖因素:系膜过长 •诱发因素:肠管运动显
著增强(如便秘使用腹 泻剂)
(三)韧带 Ligaments
Left & right triangular ligaments
⑥肝圆韧带 Round ligment
局部解剖学课件之腹膜与腹膜腔

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的唯一 通道。
2.韧带为连于相邻脏器或脏器与腹壁之间的双层
腹膜,起固定脏器的作用。 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膈韧带、胃脾韧带。 脾的韧带:脾膈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脾结
肠韧带的。 膈结肠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
肝门静脉收集腹腔不成对脏 器(除肝脏外)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 脉的交通途径
1. 食管静脉丛
2. 直肠静脉丛
3.脐周静脉网
1.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逆行经食管静脉 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增多、曲张,一 旦静脉丛破裂,可出现大出血。
2.腹膜腔内的沟窦
左结肠旁沟 右结肠旁沟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3.腹膜腔内的隐窝和陷凹
皱壁:
腹
脐正中襞
前
脐内侧襞
壁
脐外侧襞
的
隐窝:
隐 窝
膀胱上窝
和
腹股沟内侧窝
皱 襞
腹股沟外侧窝
隐窝:十二指肠空肠隐窝、盲肠后隐窝、肝肾隐窝
直 肠 膀 胱 陷 凹 男性腹盆部矢状切面
直
子
肠
宫
子
膀
宫
胱
陷
陷
凹
凹
女性腹盆部矢状切面
胃底、胃体一部分
脾、胰尾、结肠左曲 左肾一部分
脐区
பைடு நூலகம்
左腹外侧区
胃大弯(充盈时)、横结肠、大网膜、 降结肠
两输尿管各一部分、十二指肠一部 空肠一部分
分、空回肠各一部分
左肾一部分
耻区
左腹股沟区
盲肠、阑尾 回肠末端
2.韧带为连于相邻脏器或脏器与腹壁之间的双层
腹膜,起固定脏器的作用。 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膈韧带、胃脾韧带。 脾的韧带:脾膈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脾结
肠韧带的。 膈结肠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
肝门静脉收集腹腔不成对脏 器(除肝脏外)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 脉的交通途径
1. 食管静脉丛
2. 直肠静脉丛
3.脐周静脉网
1.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逆行经食管静脉 丛等回心,静脉丛血流增多、曲张,一 旦静脉丛破裂,可出现大出血。
2.腹膜腔内的沟窦
左结肠旁沟 右结肠旁沟 左肠系膜窦 右肠系膜窦
3.腹膜腔内的隐窝和陷凹
皱壁:
腹
脐正中襞
前
脐内侧襞
壁
脐外侧襞
的
隐窝:
隐 窝
膀胱上窝
和
腹股沟内侧窝
皱 襞
腹股沟外侧窝
隐窝:十二指肠空肠隐窝、盲肠后隐窝、肝肾隐窝
直 肠 膀 胱 陷 凹 男性腹盆部矢状切面
直
子
肠
宫
子
膀
宫
胱
陷
陷
凹
凹
女性腹盆部矢状切面
胃底、胃体一部分
脾、胰尾、结肠左曲 左肾一部分
脐区
பைடு நூலகம்
左腹外侧区
胃大弯(充盈时)、横结肠、大网膜、 降结肠
两输尿管各一部分、十二指肠一部 空肠一部分
分、空回肠各一部分
左肾一部分
耻区
左腹股沟区
盲肠、阑尾 回肠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