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4.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设计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3)会用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物质的导电性和影响金属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理解控制变量、转换和类比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阅读观察课文图4-3-3,从常温下一些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5.如何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拓展:(1)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2)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举例说明)。

6.教师点拨肯定后,介绍半导体限时30秒时间记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分别以希沃白板中的“趣味分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掌握情况。

【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任务二、认识电阻在前面的“导电性检测器”实验中,分别接铜线、铁线和铅笔芯时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不同。

思考:为何亮度不一样?你看到的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具体地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引入电阻概念。

学生自学课本P63 “在物理学中——而命名”部分,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电阻的概念是什么,电阻用什么字母表示?(2)电阻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发。

1.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除了与材料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提出猜想:(1)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2)导体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需要实验来验证,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3.设计实验: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方法(1)怎样比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电阻的大小?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电流表示数大,则电阻小;电流表示数小,则电阻大。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阻的计算和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导体的电阻值,验证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4.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定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公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____表示,单位是____。

(2)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因素不影响导体的电阻?(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电流(3)计算题: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4)应用题:照明电路中,一个220V、40W的灯泡损坏,更换了一个相同功率的灯泡,电源电压不变,求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

4. 让学生通过学习电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电阻的测量方法。

4. 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1. 电阻的微观解释。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及影响因素。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电阻的概念及其意义(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提出电阻的定义。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意义。

3. 示例:用实物展示电阻的作用,让学生直观理解电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电阻的练习题。

二、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的电流阻力不同。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阻性质的微观解释。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电阻性质的练习题。

三、电阻的测量方法(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欧姆表法等。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阻的测量练习。

四、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电阻在电路、电器等领域的应用。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4.3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九年级上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4.3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九年级上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学习目标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器材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电阻率演示器、电路板。

创设情境
将电流表、小灯泡、开关、电源等串联起来,并联出两条导线,就做成了一个导电性检测器。

在导线间分别接入细铜丝、细铁丝、铅笔心、橡皮、塑料尺、木片等,观察小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习新知一、物体的导电
有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叫做。

有的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叫做。

右图表示各种物质导电能力的排列顺序,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用绝对的界限。

在物理学中,为了更具体地描述物体的导电性,常用来定量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并用“R”表示。

电阻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这是为了纪念最早研究电阻的科学家
而命名的。

观察电线,你能指出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好的和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铁和银都是导体,为什么有不同的导电性呢?科学家研究发现,金属中。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解电阻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串联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灯泡会亮?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不同?”2. 自主学习:a. 什么是电阻?b. 电阻的单位是什么?c.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阻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讨论如何计算电阻。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性质,如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等,并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器。

6. 课堂小结: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段导线的电阻,并分析影响电阻的因素。

六、活动重难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的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电路,提高电路的性能,如减小电阻、选择合适的电阻器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优秀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优秀课件
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 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
为张开。
分析: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 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 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A B
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
金属可以导电。
讲授新课
导 体 (1)定义:对电流阻碍作用较小,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3)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酸碱盐溶液等。
连入电 路的接 线柱 A、D A、C B、D B、C A、B C、D
滑片向左滑 接入电路的 灯的亮度 阻值变化 变化
AP、变小 AP、变小 变亮 变亮 变暗 变暗
BP、变大
BP、变大
AB、不变
CD、不变
不变
不变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是一上一下。 (2)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讲授新课
绝缘体 (1)定义: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作绝缘体。 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3)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 油等。
讲授新课
二 电阻
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 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就越大。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3.电阻的单位还有:兆欧(MΩ) 千欧(kΩ) 换算关系是: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金属滑片P
瓷筒 支 架
金属杆
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
讲授新课
②原理: 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 改变电阻大小。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4章第3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4章第3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第4章第3节《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科版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白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难点:电阻的计算,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电阻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电阻,导体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2. 理论讲解:我向学生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让学生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

3. 实验操作: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4. 分析讨论: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电阻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难点:电阻的计算,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同时,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让学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阻现象,让学生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是电流流动过程中的一种阻力。

我通过向学生展示电阻器,并解释电阻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这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

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4.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讨论:1.将 表明这些物体 2.将 表明这些物体 体.
接入电路,电路中有电流, ,我们把它们叫做导体. 接入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我们把它们叫做绝缘
1.铅丝、塑料、空气、人体, 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是导 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吗?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装置
— 变阻器
变阻器 变阻器的构造
变阻器
结构示意图及电路中符号
金属杆
C
P
D B
P
A
电阻丝
A、B、C、D的为四个接线柱
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原理: 调节滑片 灯泡的亮 靠改变接 度为什么 入电路中 发生改变? 的电阻丝 的长度来 连进电路 改变电阻 中的电阻 丝的长度 发生改变
2、有A、B、C、D四根导线,A是镍鉻 合金线,其余三根是铜线;B、C粗细 相同,C长B短;C、D长度相同,C粗 D细;A、D长度、粗细均相同。则这 四根导线的电阻关系是:
BC D A
3、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不同材料的物体中,自由电荷的情况不同, 所以导性能不同
如图所示是常用的电工用品, 对照手中的实物观察它们并说出 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 缘体的电工材料.
二,电阻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 Ω 。 还有千欧(kΩ )和兆欧(MΩ ) 1MΩ = 1000KΩ 1KΩ = 1000Ω 常见的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
【变阻器】:
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装置——变阻器。

交流讨论
不过,这样的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可行。

思考:1.有何不足之处?
2.如何改进?
讨论:老师展示自制简易变阻器的过程:(图片展示、实物)引出
【滑动变阻器】
通过实物、课本。

了解: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2.构造及结构示意图:
3.电路符号:
4.铭牌的含义:
注意点: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必须把滑片放在其最大阻值处。

学生实验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动机转速
提示问题:1.怎样连接可以改变电动机转速?
学生汇报: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模型(展示滑动变阻器模型)
1.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是哪一段?
2.移动滑片时,有效电阻如何变化?
汇报总结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投影)
【变阻箱】
请同学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自学变阻箱相关知识
1、外形:
2、量程:
3、符号:
4、读数方法:
【应用】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改变了电动车、电风扇、电吹风的转速,风速测量仪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后呼应)
【课堂小结】
【课后小实验】
这是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来的电位器,它也是变阻器的一种,讨论、交流
观察、体会
交流学习
与实物对比,更深刻理解其构造
学生利用手头的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学习
学生讨论交流本
课后,请大家利用它将你自制的小台灯改成亮度可以连续变化的台灯,并思考能否利用电位器控制小台灯两端的电压。

【板书设计】
1.电阻器
2.变阻器
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结构符号:
③电路符号:
④注意点: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必须在其最大阻值处。

⑤正确的连接方法:一上一下,串入电路。

3.变阻器的应用节课的收获。

迁移创新
安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