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合集下载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篇一】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不留财产、遗体、墓碑,走得干干净净,舍得了无痕迹。

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他留下的是信仰如山。

卢永根在战火硝烟中冒死入党,在矢志奋斗中无私奉献,他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一生爱党、护党、为党,让这颗初心永葆青春70年。

他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卢永根“半为儒者半为农”,多年来,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沃土中,把论文写在神州大地上,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

他留下的是桃李满园。

卢永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倾尽心血关爱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专家,并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设立教育基金,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他留下的是无字丰碑。

卢永根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对于捐款,人说是“捐”,他却说“还”,一字之差尽显党员风范。

他奉献了财产、奉献了遗体、奉献了所有,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楷模。

人生在世,应该给后人留点什么?身为党员,应该给社会留点什么?卢永根的“舍”与“留”,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篇二】中央宣传部15日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奋斗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当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反映卢永根先进事迹的短片。

卢永根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

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总结范文5篇精选

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总结范文5篇精选

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总结范文5篇精选“时代楷模”、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是一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时代楷模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9月的广州仍是一派夏日景象,在位于天河区五山路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中的紫荆花树仍是郁郁葱葱;波光粼粼的洪泽湖畔有不少晨读、锻炼的身影。

然而与往年不同,校园中唯独少了一个陪伴华农走过了几十年发展历程的身影--老校长卢永根。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36年开始入读香港粤华中学附属小学,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的残酷让卢永根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初中时期的卢永根,在岭英中学碰到了思想进步的语文老师林莽中(萧野),并经他介绍到香港培侨中学读高中。

在卢永根看来,培侨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

踏着老师未竟的步伐,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即使退了休,卢永根对水稻的研究热情也依旧不减。

2000年前后,卢永根和学生们根据文献,前往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搜集资源。

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许多地方只能徒步。

彼时卢永根已是七旬老人,却依然兴致勃勃。

山高无路,荆棘丛生。

到最后,卢永根体力不支,可仍坚持要去现场,于是学生们架着他,慢慢往上爬。

老照片上,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事迹心得体会“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

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

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卢永根同志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师德、培育英才鞠躬尽瘁、助教励学无私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他一生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动。

一、爱党爱教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卢永根同志爱党爱教,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工作中每天做好教学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天班级日常管理,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做好每一次学生答疑和师生交流,全力做好我的岗位本职工作。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学习卢永根同志潜心钻研、为造福人民勇于攀登的赤诚情怀。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思想业务两过硬。

认真参加集体备课,积极向同组老师听课学习,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辅资料,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做好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个人教师技能素质。

坚持课外阅读学习,积极和他人交流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立德树人教师是教书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在工作生活中落实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行为准则。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习做人、学习做事。

学习卢永根同志立德树人、为培育英才鞠躬尽瘁的使命担当。

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10篇)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10篇)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10篇)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研究。

“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楷模是无声的力量。

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辨别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

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碰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漠然处之。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是卢院士终生的。

回望卢永根的斗争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乞降实现作为一名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

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

作为一名今世大学生,我们要研究他始终把本人的运气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研究他始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本人的一份力量,在斗争中誊写人生华章。

研究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二在全党深入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感动中国卢永根优秀先进事迹_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精神5篇

感动中国卢永根优秀先进事迹_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精神5篇

感动中国卢永根优秀先进事迹_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精神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感动中国卢永根优秀先进事迹_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精神1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也是一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

他始终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卢永根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南粤楷模”称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些还记得。

中国人是守诺的,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宣誓,那自己要遵守。

”当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由于身体原因,卢永根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节目组专程到病房为他颁发了奖杯。

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老师。

徐雪宾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遗体捐献卡,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要求为他办理的,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而奉献。

”同为遗体捐献者,徐雪宾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作为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6年。

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 16年来共评选出17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感动中国卢永根优秀先进事迹_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精神2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生于香港,广东花都人。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3篇写范文网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3篇写范文网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3篇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800字【篇一】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

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研究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卢永根选择了教师行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

作为一名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

立德树人,终是桃李满天下。

在他的培养和感召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800字【篇二】11月10日,华南农业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

学校院士广场上,卢永根的雕像前又多了不少鲜花。

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华农功臣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就在3个月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走完了89年的人生历程,安详辞世,留下一笔笔丰厚而宝贵的科研和精神财富。

作为我国作物遗传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多个领域立下首创之功;作为一名教授、校长,他悉心育人、慧眼识人,在华南农大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人以是卢永根的学生为荣;作为一名慈祥的长者,他将毕生积蓄全部捐出,奖掖才俊,泽润后辈。

卢永根逝世后,他的名字获得了更广范围的传颂,他的敬业精神、大爱情怀、人格魅力凝铸成一座高耸的丰碑,矗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六篇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六篇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六篇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六篇【篇一】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不留财产、遗体、墓碑,走得干干净净,舍得了无痕迹。

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他留下的是信仰如山。

卢永根在战火硝烟中冒死入党,在矢志奋斗中无私奉献,他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一生爱党、护党、为党,让这颗初心永葆青春70年。

他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卢永根“半为儒者半为农”,多年来,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沃土中,把论文写在神州大地上,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

他留下的是桃李满园。

卢永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倾尽心血关爱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专家,并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设立教育基金,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他留下的是无字丰碑。

卢永根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对于捐款,人说是“捐”,他却说“还”,一字之差尽显党员风范。

他奉献了财产、奉献了遗体、奉献了所有,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楷模。

人生在世,应该给后人留点什么?身为党员,应该给社会留点什么?卢永根的“舍”与“留”,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篇二】中央宣传部15日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奋斗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当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反映卢永根先进事迹的短片。

卢永根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

他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我们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卢永根院士曾对他的学生们说: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你必须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一定要亲自察看现场,不能遗漏一丝一毫的细节。

卢永根先进事迹

卢永根先进事迹

卢永根先进事迹卢永根,江西赣州人,生于1963年。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他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毕业于高中后,他没有选择去城市闯荡,而是选择在家乡的农村里长期耕耘,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始于1998年,当时,江西省赣县和安远县的境内有一处面积达3千余亩的荒山,由于多年的采石和乱砍滥伐,该山已成为了沙漠。

面对这片满目疮痍的沙漠化土地,当年51岁的卢永根决定发扬“爱国、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带着他的家人和其他30多名志愿者共同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绿化行动。

由于条件有限,最初的绿化工作主要是用毛竹、苞米秸秆等简单的方法,植树技术简单,成活率很低。

但卢永根没有灰心丧气,反而不断探索新的绿化方法,采用了植树穴土壤复合改良技术,组建专业的维护队伍,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创新了一种自然养护的方法,使得成活率逐步提高。

2002年,卢永根带领的绿化队伍已经有了60多人,已经绿化了一定面积的土地。

此时,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降临了该地区,绿化的苗木大部分被摧毁,整个绿化工作再次陷入了困境。

但卢永根并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不断努力。

他说:“光靠大班人马是无法做好这件事情的,我想要让这片山不再是荒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和治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卢永根和他的团队终于将这片荒山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目前,这片森林覆盖面积已经超过3000亩,成为了当地的生态景观和战略资源。

同时,该山的空气品质也因此得到了提升,成了当地的“氧吧”。

卢永根的先进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实干精神和责任担当,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让他们在自己的封闭环境中,不断拓展视野,勇于探索新的前沿。

正是这样的先进典型,让我们懂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能更好地奉献自己、回报社会。

卢永根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他的生涯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肯下功夫,有志者事竟成。

他是中国互联网时代最强劲的“网红”之一,不仅用充满激情的行动点亮了这个世界,也让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岁月中,那些一心扎根于国土的普通人,将再次用奋斗和努力,创造出我们的美好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南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位离休老校长。

他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即使病卧在床,也不忘过组织生活;他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一生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奋斗终身、无怨无悔,把880多万元积蓄捐给教育事业……他,就是被称为“布衣院士”的“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

(12月16日,人民日报)
卢永根,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广东花都人,生前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水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

一生致力科研。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水稻育种领域便有“南丁(颖)北赵(连芳)”之称。

在华南农学院里,卢永根认识了原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丁颖教授。

1957年,丁颖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调往北京工作。

1962年8月,卢永根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成为丁颖的科研助手。

丁颖去世后,卢永根回到华南农学院继续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是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捐尽有用之躯。

2017年3月,卢永根及夫人徐雪宾决定将积蓄多年的800多万元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励农学院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及资助农学院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作为共产党员,捐献遗体是为党和国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患病前,卢永根就办理了遗体捐献卡,愿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卢永根是一个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长年坚守科研、教育一线,在为人、为学、为师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卢永根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住,把自己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投入到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