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详解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详解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详解一、药剂学相互作用二、药动学相互作用三、药效学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其中一种或几种药物作用的强弱、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现象。

临床上,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三种情况:有益、无关紧要和有害。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避免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

从机理上主要可分为:药剂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

一、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制剂在吸收之前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本类药物在药物配伍应用过程中,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剂、赋形剂、容器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出现沉淀,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气体等,也有某些药物的反应没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对药效或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使得药物的活性减弱或毒性增强属于药物配伍禁忌,常用于液体制剂和静脉输液。

四、拮抗作用指两药联合应用时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的效应。

包括:药理性拮抗:作用于同一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

如氯丙嗪与肾上腺素合用,氯丙嗪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为降压作用。

功能性拮抗:作用于不同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

如:氯丙嗪长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中枢胆碱能作用相对增强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而苯海索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可减轻椎体外系反应。

临床常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进行药物中毒的治疗,见表4。

结语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解救,防止出现耐药性。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因此,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各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趋利避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药物相互作用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课件
DRUG INTERACTION 临床药学室 计 成
单击添加副标题
药物相互作用
一 基本概念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标题
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目的 提高疗效 减轻副作用 减缓耐受性 延缓耐药性 治疗多种或复杂的病症
DRUG INTERACTION
由于药物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交互作用)
02
氯丙嗪与普萘洛尔合用时,由于前者抑制了后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普萘洛尔血药浓度上升,引起心率缓慢,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02
氯丙嗪抑制其他药物代谢酶活性
长期服用格列本脲的糖尿病患者因细菌感染而服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结果导致低血糖发生 。
磺胺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竞争性地抑制了CYP2C9活性,导致磺脲类药物代谢减弱,作用增强,产生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效增强或减弱
毒副作用增加或减轻
药物理化性质变化
出现始料不及的不良反应
/CONTENTS
国家药监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用“黄柏胶囊”(“梅花K”)
黄柏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含有多种生物碱(小檗碱、棕榈碱、黄柏碱等),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等功效; 常与抗菌药物配伍,如治疗埃希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等
04
药理效应的协同、拮抗
基本形式
01
02
03
04
普萘洛尔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酚妥拉明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纳络酮拮抗吗啡

药物相互作用(自己的整理)

药物相互作用(自己的整理)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概述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 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 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通常是指体内的药效变化。

在临床上还常把一些药物混合给予, 如在输液中添加多种注射药物。

此时, 除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体外的理化变化。

欧洲医药评价署/专利药品委员会(EMEA/CPMP)1998年6月颁布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定义药物相互作用为“由于合并用药、饮食因素或社会习惯等引起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学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什么途径给予( 相同或不同途径, 同时或先后给予) , 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

但从目前水平来看, 多数情况下只能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 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目前研究的尚不多。

所以当前主要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

如一种药物口服给药后,可与静滴或皮下注射的另一种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如果一种药物对代谢酶或转运蛋白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如红霉素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3A4),即使停用此种药物后也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机体才能恢复该酶的活性,如果在恢复期内给予此种酶的底物药物,尽管两种药物没有同时共存于体内,同样可以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分类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对临床的影响, 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

联合用药时若得到治疗作用增强或副作用减轻的效果, 则此种相互作用是有益的;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疗效降低、副作用和毒性增强, 以及疗效作用过度增强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扰药物的使用, 因此称为不良的相互作用。

实际上, 绝大多数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属于潜在性的不良相互作用, 是研究的重点。

药物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药物的相互作用  ppt课件

pH
0h
0.5h
1h
2h
3h
4h
色泽
淡黄 深棕 深棕 深棕 深棕 深棕
4.0
含量(%) 36.92 6.27
0.64
0.18
0.05
0.01
色泽
微黄 淡紫红 紫红 紫


5.0
含量(%) 68.97 56.54 39.76 18.78 10.85 4.92
色泽

淡蓝紫 篮紫 篮紫 篮紫 篮紫
6.0
含量(%) 67.59 65.74 58.19 53.06 44.18 41.63
PH范围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备注
含Ca2+ 含Ca2+ 含C媒的影响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属于酸性溶液, 一些碱性药品不能加入到葡萄糖液中。
如: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制剂,碱性较高, 不得使用GS、GNS等偏酸性的溶媒输注,宜选用NS为溶 媒。
色泽



淡紫 淡紫 淡紫
7.0
含量(%) 98.97 98.70 98.12 98.89 98.86 98.81
色泽





淡紫
7.5
含量(%) 98.13 99.28 97.99 97.13 97.96 96.99
色泽






8.0
含量(%) 99.65 98.29 98.42 98.01 96.87 97.35
PPT课件
14

药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22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分布
2、改变组织分布量 改变组织血流量 组织结合位点上的竞争置换
2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诱导作用
※肠道CYP和P-糖蛋白的影响
24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肝脏进行生物转化主要依赖于 微粒体中的多种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 氧化酶系(CYP)
的吸收
15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吸收 2、结合与吸附的影响
钙、镁、铝等二、三价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
异烟肼、左旋多巴等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吸 收。间隔2小时以上先后给药可避免这类相互作用。
16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吸收
3、胃肠运动的影响 大多数口服药物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因此改变胃排空和 肠蠕动速度的药物能影响目标药物到达小肠吸收部位的时间 和在小肠滞留的时间,从而影响目标药物吸收程度和起效时 间。胃排空速度加快,使药物很快到达小肠吸收部位,起效 快。 胃排空的速度决定药物抵达小肠的速度,进而影响药物起效 的速度:胃排空慢,吸收亦慢;胃排空快,吸收亦快 一般而言,胃肠蠕动加快,药物起效快,但在小肠滞留时间 短,可能吸收不完全;胃肠蠕动减慢,药物起效慢,吸收可能 完全。
药物相互作用定义相关概念相互作用对能够引起药物效应变化的两个药物目标药物在联合用药中药效发生变化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促发药物在联合用药中引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分类一按发生机制分类1药剂学相互作用在进入可利用状态之前2药动学相互作用在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任一环节3药效学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二按严重程度分类1轻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意义不大无须改变治疗方案2中度药物相互作用确切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密切观察下使用3重度药物相互作用严重的毒性反应需要重新选择药物或须改变用药剂量及给药方案目前很多患者多药并用尤其是老年人每天同时服用45种药物的情况极为普通随之而来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不良反应也日趋严重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使用时所产生的
影响。

它可以是药物之间的相互增强作用,也可以是相互抑制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药物之间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效的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或空腹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前服用。

同时,有些药物与某些食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药物之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加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总之,药物相互作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需要对药物相互作用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药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为了治疗支气管炎,服用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
给药第4天,出现呕吐和精神错乱而住院
服用克拉霉素前地高辛血药浓度为1.0ng/mI,入院时 升高到3.7ng/ml。血清肌酐浓度为0.7mg/dl。心电图 显示QTc间隔延长(0.44s)。
停顿服用地高辛和克拉霉素
症状2 日内改进
入院后第3天地高辛血药浓度下降至1.0ng/ml,心电图 检验也正常
三环类抗抑郁药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抗组胺药(H1拮抗剂)
促进
胃动力药:胃复安 (甲 氧氯普胺)、吗丁林
泻药:大黄、番泻叶
药物相互作用
第19页
处方二
地高辛 0.25mg qd P.O.
胃复安 1#
Tid P.O.
•胃复安可增强胃排空速度 •与地高辛适用时 •使地高辛吸收还未完成时即排出体外 •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30%左右
同时患者因为便秘而一直服用氧化镁 (600mg/d)。
服用诺氟沙星前,Pa:+,3天后,痰检Pa:++,8天 后,Pa: ++;临床症状未见改进。
停用诺氟沙星。
改静脉注射头孢磺啶钠1g。
临床症状改进,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检验、体温均恢复
正常。 药物相互作用
第25页
(5)改变肠道菌群
地高辛+克拉霉素?
(2)餐后服用可使药品生物利用度增加,如普萘洛尔、 苯妥英钠、螺内酯、氢氯噻嗪、维生素B2等。
药物相互作用
第32页
普通未尤其强调需餐前或餐时服用药品,均可餐后 半小时服用。但需注意:若一日三次给药仅按“餐” 服药势必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而夜间达不到有 效血药浓度,故应尽可能间隔8小时,如早上、下午、 晚上3次给药,这么血药浓度平稳,药效可靠。

药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
Drug Interactions
一、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Drug Interactions
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 存在而受到干扰和影响,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 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概念
❖ 药物相互作用 一种药物由于用药前后或用药同时应用另
一种药物而产生的药理效应改变
用比那些不经常使用的药物更重要,例如乙醇、非甾体抗炎 药、抗酸剂等
④ 合并用药数目越多,药物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越复杂,不良反
应发生率越高
为了避免各种药物合并或相继使用时可能带
来的有害影响,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用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千万不可自己随意
添加未经医师处方的其他药物
②凡是能用一种药物治疗时,绝不同时或相继
6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在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中, 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是很少的,而 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有争议的药 物相互作用是较普遍的,即大多数 的药物相互作用中包含了不安全因 素。
1 – Disintegration 2 – Dssolution 3 – Passive Diffusion 4 – Active Transport
VVV V
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的原因: 1、沉淀 1)溶剂系统改变:含有非水溶剂(含有乙醇、丙二醇甘 油等)的注射剂加入水性溶液中。 如:氯霉素注射液加入到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
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注射剂配伍
2、变色:药物与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酚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含酚类的药物与铁盐 3、聚合:有些药物在放置过程中,在溶液中会形成 聚合物。聚合物进入体内会引起过敏,形成与时间与 温度有关。 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啶; 4、降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可加速氨苄西林的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取向力越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2.诱导力(induction force )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还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3.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
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 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复方碘溶液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2.混悬剂、乳剂
由于粒子及液滴的相互作用使混悬 剂及乳剂发生聚集,造成不稳定。
需加入絮凝剂、助悬剂等稳定剂
3.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
大连理工大学
二、对固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固体制剂大多由微粉加工 · 干燥状态下固体粒子相互接触产生的范德
华力、静电力以及粉粒间接触点吸附液体薄膜 的表面张力使其发生相互的粘附,会阻碍固体 物料的混合。因此常采用交互加入少量水润湿 药物或适量表面活性剂来提高混合的效果。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3.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制成络合物提高药物稳定性 维生素B2与吡啶类络合抑制维生素B2降解 苯佐卡因与咖啡因配伍(形成分子缔合物)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二、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一)对液体制剂成型性的影响
1.低分子溶液剂 利用助溶、潜溶制备低分子溶液剂
药物发生络合作用; 因此药物的相互作用对多种制剂的成型均
存在较大的影响。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物在溶剂中溶解规律“结构相似者相溶” 结构相似:分子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以 及分子相对大小等结构性质。
溶质和溶剂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则溶解度增 加水和乙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三、其他 包合物(环糊精) 固体分散体 无定型药物系统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离子交换树脂
提高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稳定释药等
大连理工大学
第三节 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
药品包装材料(Drug packaging materials): 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所 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简称药 包材。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effect) :非极性分 子在极性水中倾向于聚集的现象。
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在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 束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第二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我们知道胶束的形成是通过疏水作用力; 在溶液剂设计加入助溶剂其原理是通过与
种添加物的溶出对药物的作用 橡胶对药物的吸附以及填充材料在溶液中的
脱落 在进行注射剂、粉针、口服溶液剂等试验时,
瓶子应倒置或侧放,使药液能充分与橡胶塞 接触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第四节 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自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作用类型 迁移和吸附 评价包装的适用性,研究包装与药品间的相容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我国的相容性要求
相容性:Compatibility 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之间是否发生迁
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 行的一种试验 。 可控环境 实验模型 相互的或单方面的迁移、变质
HF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氢键:物质熔点、沸点升高。 物质熔化或气化时,要克服纯粹的分子间力外,还 必须提高温度,额外供应能量来破坏分子间的氢键, 所以这些物质的熔点、沸点比同系列氢化物的高。
分子内氢键:熔、沸点常降低。 分子内形成氢键,那么相应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 减少, 分子内氢键会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色散力与相互作用的分子变形有关,变 形越大,色散力越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三种力的关系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都
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 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
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 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 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玻璃容器相容性试验重点考察项目
玻璃中碱性离子的释放对药液pH的影响 有害金属元素的释放 不同温度(尤其冷冻干燥时)、不同酸碱
度条件下玻璃的脱片 含有着色剂的避光玻璃被某些波长的光线
透过,使药物分解 容器密封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塑料容器相容性试验考察项目
离子键 离子-偶极作用力
离子与极性分子作用
离子-诱导偶极作用力
离子与非极性分子作用
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出等。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NaCl的形成示意图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00
+1 -1
2Na+ Cl2 = 2NaCl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Na +11 2 8 1
e-
Cl +17 2 8 7
2020/2/27
Na+ +11 2 8
Na+ Cl-
Cl- +17 2 8 8 大连理工大1学3
五、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性(Hydrophobicity Hydrophobicity):非 极性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与水混合时 会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即非极性分子有离开水 相进入非极性相的趋势。
大连理工大学
对粘度的影响
分子间有氢键的液体,一般粘度较大。 例如甘油、磷酸、浓硫酸等多羟基化合物, 由于分子间可形成众多的氢键,这些物质 通常为粘稠状液体。
大连理工大学
三、传荷络合作用
概念:电性差别比较大的两个分子相互接触时, 电子多的分子(电子供体)缺电子的分子(电 子受体)转移部分电子而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 称为传荷络合物;或称电子转移复合物(CTC)
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偶极矩很 大的分子(如水),取向力才是主要的;而诱导力通常是很 小的。
大连理工大学
二、氢键(hydrogen bond)
2020/2/27
分子间氢键 分子内氢键
大连理工大学
氢键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水蒸气、氧气的渗入 水分、挥发性药物的透出 酯溶性药物、抑菌剂向塑料的转移 塑料对药物的吸附 溶剂与塑料的作用 塑料中添加剂、加工时分解产物对药物的影响 微粒 密封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胶塞相容性试验重点考察项目
通常作为容器的塞、垫圈 鉴于橡胶配方的复杂性,应重点考察其中各
传荷络合物的意义:当药物分子形成络合物时, 其理化性质均会发生改变,如提高药物的稳定 性、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矫正不良臭味等。 但也可能加速药物的降解,产生沉淀、氧化变 色或降低溶解性等现象。
在药物配伍中可以助溶,增加水溶性,提高稳 定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四、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第一节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类型
一、范德华力 二、氢键 三、传荷络合作用 四、离子参与的相互作用 五、疏水相互作用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 )
1.取向力(dipole-dipole attration )
药物分子内形氢键,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减 小,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2020/2/27
大连理工大学
2对药物沸点和熔点的影响
分子间形成氢键时熔点沸点增高 要使液体气化,破获分子间的氢键,需消
耗更多的能量,要使晶体破坏,也要破坏一部 分分子间氢键。 分子内形成氢键时药物的熔点、沸点降低
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使药物的熔点、沸 点等物理性质降低,主要是由于分子内氢键的 形成消弱了分子间范德华引力和氢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