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板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图解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规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6)课本第10页的旁栏思考题。

二.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说出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b、理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一些遗传问题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点a.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难点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流程(1)遗传图解(2)问题串:①性状由遗传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几对遗传因子?用Y(y)和R(r)来表示粒色和粒形,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2对遗传因子,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②遗传因子在配子如何存在?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又是如何表示的?(配子遗传因子成单存在;纯种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纯种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为什么F1表现出的是黄色圆粒呢?(Y对y具有显性作用,R对r具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出来的是Y和R所对应的性状,即黄色圆粒)④孟德尔假设: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并且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同时进行的。

F1能够生成几种配子?比例如何?(YR、Yr、yR、yr,1:1:1:1)进一步结合课件演示该假设要点,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难点。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释得到F2的实验结果(分解组合法)。

根据解释,完善下列分析图解倾听、思考、讨论、书写。

运用分离定律孟德尔假说回答问题。

动笔分础。

复习分离定律的孟德尔假说,巩固遗传图解的规范表达。

初步掌握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方法,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阐明两对相对性。

(完整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完整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祝塘中学陆晓勤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教材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讲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必修 2 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 2 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

所以这节课在模块 2 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这节课将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假说——演绎法”,让学生懂得两对(甚至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A: 知道)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 理解)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互助、讨论的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

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科学史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让学生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子二代个体表格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板书设计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自由组合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中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经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对遗传图解已经很熟悉,并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过程了解也已经很到位,所以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预习,探究问题设置:在学案中,预习问题,探究问题的设计重在以分离定律为主线,利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其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分析性状自由组合的真实原因引入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反思:1.初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法指导,预习篇以及探究篇的问题特意设计,学生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理解较为到位2.不足在于,课堂中所设置的口头问题未能把握住梯度设置,在此环节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检测内容没能及时完成。

3.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由于课堂任务所限,彼此评价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评价提高学生之间质疑能力,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对策:1.设计梯度问题,使教学思路明晰,掌握课堂主线,以分离定律的问题解决自由组合现象问题。

2.牢牢掌控课堂进度,及时作出目标引领,注意学生展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主备人:彭超 辅备人:刘晓春 钱仁凯 程国胜 主备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

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

3.按学习提纲,准备本节内容。

情境创设提问(1)孟德尔用两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 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 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2)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F 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3)如何确定解释正确?(测交法)【组内合作讨论,确定重难点】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①什么是测交?(用F 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 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②测交的目的?(是测交F 1的遗传因子组成)③按孟德尔假说,F 1能产生YR ,Yr ,yR ,yr 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 一种配子,请推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多少? (测交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点拨精讲④上述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 杂种子一代(F 1) 隐性纯合子 测交 配子 测交后代比例 YyRr X yyrr YR Yr yR yr yr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主备人教学设计导出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若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说明理论是正确的;若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标。

⑤显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是:无论正交反交,实验结果符合设想,说明理论推导正确,即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⑥请同学们归纳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①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一遗传规律对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一系列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主题,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他研究了两个性状的遗传关系,其中一个性状是豌豆种子的颜色,另一个是豌豆种皮的质地。

豌豆种子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另一种是绿色;豌豆种皮的质地也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另一种是皱起来的。

孟德尔将黄色和光滑的豌豆与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进行了杂交,并观察了它们的后代。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代的杂交后代都是黄色和光滑的,没有绿色和皱起来的。

这说明黄色和光滑的性状是显性的,而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是隐性的。

当孟德尔将第一代杂交后代进行自交时,第二代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

这说明隐性的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盖了。

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

孟德尔将这种遗传规律称为“分离规律”。

这个规律指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遗传因子,它们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

这些遗传因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当这些遗传因子相互组合时,它们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从而形成后代的遗传特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性状,并提出了分离规律。

这些发现和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家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此外,孟德尔的实验还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品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通过这个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实验也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意义举足轻重,它不仅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也是生物学和农业的重要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情况、方法、问题、难点、深入、发现、掌握、了解、研究、规律、精神、基础、分析、形成、引导
补充的讲解
6.教学反思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以突破教
学难点。

板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对相对性状
亲本性状、重组性状
9:3:3:1 3:1
(3黄:1绿)(3圆:1皱)=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