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导言: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中国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的起源古代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18年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宫、寺庙和官邸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人工景观的布置。

2. 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艺术。

3. 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景观的布置和园林建筑的装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式。

二、外国园林史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

这个时期的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和引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园林以意大利为主,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的模仿和复兴,形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的风格。

3. 法国巴洛克园林17世纪的法国巴洛克园林以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强调对称的布局和庄严的氛围。

4. 英国景观花园18世纪的英国景观花园注重自然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结论:中外园林史展示了不同国家对园林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营造,而外国园林则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

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特点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园林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反映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镜子,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外园林史,感受园林之美!。

中外园林历史知识点卷一.doc

中外园林历史知识点卷一.doc

中外园林历史知识点卷一复习问题1。

名词解释:(12选择4)1.约束条件:在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用花园的形式打猎和玩耍。

通常是在选定的区域被划定或边界墙被建造之后。

植物、鸟类和动物在圈养条件下自然繁殖。

狩猎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法。

公园里有自然风景。

自然植被和鸟类及动物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享受美丽。

2.英国和中国园林:当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风景园林时,法国也掀起了一股创作绘画风景园林的热潮。

法国风景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园林的造园手法,受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即“英中园林”。

4.阿多尼斯花园:在古希腊,有一个崇拜爱情女神阿多尼斯的节日。

当时,雅典妇女在屋顶上竖立了一尊阿多尼斯雕像,周围是装满发芽莴苣、茴香、大麦、小麦等的陶制碗。

这些绿色的幼苗就像神圣的花环,表达他们对上帝的热爱。

这种屋顶花园叫做阿多尼斯花园。

5.花园:它是利用和改造自然景观或人工开辟一定区域内的景观,结合建筑造型、素描艺术和动植物欣赏,从而形成以视觉景观美为主要因素的观光和居住环境。

6.普通花园:整个平面布局、三维造型、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卉、树木等要求都是严格对称的。

7.自然花园:它主要是模仿和再现自然,而不是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

园林元素的三维造型和布局更加自然和自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隐藏和隐含的。

8.混合花园:主要是指规则和自然的交错组合。

整个花园没有或没有主轴或辅助轴来控制整个花园。

只有一些景点和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

9.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是在一片水域中建造三个岛屿。

10.石像:用玉、石等雕刻的人或动物的形象。

安装在墓前主要用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也有驱邪和守护墓的意思。

11.墓碑:起初,是一根木柱把棺材带进了坟墓。

它被埋在土里,后面是一块石碑,竖立在坟墓的入口处。

许多书被刻在碑上,记录死者的事迹和功绩,或标明死者的身份和姓名,以及立碑者的身份和姓名。

园林史复习资料[1]

园林史复习资料[1]

绪论一、世界园林发展阶段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原始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现代文明时期。

原始文明时期为园林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世界园林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犷到精致。

3、工业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园林由私人所有向政府所有转化;园林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园林由视觉参观向环境效益转化;园林由精神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园林由盲目造园向专人设计规划方面转化。

4、现代文明时期园林阶段的特点:国营园林占了主导地位;城市规划时必须包括园林部分;园林规划中加强了植物配置;加强了审美构思;设置专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结构,园林规划时广泛利用了生态学。

5、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开创了自然保护地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6、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园林划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1)规则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体的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呈前后左右对称1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台群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等多采用对称式,其株距相等,外形多修剪成一定的形式。

这种表现人为控制下的人工图案美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

(2)自然式园林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

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广场、水池等形体多成自然性;树木的配合,株距不等,但基本配合多用自然丛植方式。

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显示纯自然之美的园林,这种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为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3)混合式园林一些园林学者认为规则式园林有些“矫揉造作,过于人为,显得呆板”。

而自然式园林又有些过于朴素,过于自然。

如能二者兼容并用,即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如在园林人口处及其附近,建筑物附近采用规则式,而在远处采用自然式,这种园林方式,就称为混和式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历史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浙江理工大学大一中外园林史期末知识点

浙江理工大学大一中外园林史期末知识点

浙江理工大学大一中外园林史期末知识点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本文关键词:复习资料,中外,园林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本文简介: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4.园林类型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

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台地园林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卡斯特庄园巴洛克式庄园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园林城堡花园谢农索城堡花园1.在文艺复兴初期,法国园林中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堡园林的高墙和壕沟,或大或小的封闭院落组成的园林在构图上与建筑之间毫无关系,各台层之间也缺乏联系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园林风格焕然一新3.法国园林在学习意大利园林的同时,结合本国特点,创造出一些独特的风格4.刺绣花坛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国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规模尺度大,追求空间的无限性和外向性。

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5.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修建的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9.在园内道路上,姜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犹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交相辉映,引人注目府邸花园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尚蒂伊府邸花园索园公共花园丢勒里花园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宫苑花园布伦海姆宫风景园邱园斯陀园府邸花园霍华德庄园斯托海德花园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别墅园林格尔拉里弗花园阿尔罕布拉宫四个著名的庭院:桃金娘宫庭院、狮子宫庭院、柏木庭院、达那2哈庭园印度伊斯兰园林的著名代表:泰姬陵第四章中国园林的雏形1.一池三山的应用:建章宫、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圃、台、园圃3.中国园林的雏形--囿,最早的囿是畜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4.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单选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A. 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B.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C.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D. 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 A.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A. 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D. 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A 威廉?肯特B 勒?诺特C 全能的布朗D 威廉?钱伯斯 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多选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CA 湖园B 庐山草堂C 狮子林D 信宫E 清华宫 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BDA 鹿柴B 斤竹岭C 竹外一枝轩D 竹里馆E 寒碧山房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C A 后溪河 B 西天梵境 C 谐趣园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BCEA 艮岳B 归仁园C 环溪D 沧浪亭E 董氏西园判断1 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2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3 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

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4 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外建筑园林史复习

中外建筑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外国建筑史一、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金字塔的演变① Mastaba:板凳,模仿贵族住宅的早期陵墓形式。

② Mastaba的叠加:Pyramid of King Zoser,Old Kingdom, 2778BC③折线金字塔: Pyramid of King Dahshur,Old Kingdom, 2723BC④成熟的金字塔:Great Pyramids of Gizeh.Old Kingdon, 2530-2470BC方尖碑Obelisk狮身人面像☆古西亚建筑的造型法则:运用拱顶。

聚于一点的层层楔形石条的辐射状结构。

建筑材料: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用土坯和芦苇。

而后用砖(熟砖、生砖)adobe、沥青。

装饰技术:陶钉、琉璃砖建筑技术:高台、拱券技术、穹隆技术建筑型制:山岳台(山岳崇拜、天体崇拜、防洪需要)、空中花园、通天塔。

二、古代希腊的建筑、古罗马的建筑、拜占庭的建筑☆柱式Order的演进·柱式的构成:柱子Column:柱础Base、柱身Shaft、柱头Capital(托板Abacus、柱冠)檐部Entablature:额枋Epistyle/Architrave、檐壁Frieze、檐口Cornice柱身的构造:胴石、凹纹、鼓形(微妙的凸起)·柱式的比例:人体、数、理性三种希腊柱式:多立克 Doric爱奥尼 Ionic科林斯 Corinthian·柱式的组合:叠柱式、柱式的混用·多立克柱式的形成:从木构到石构,参见Chambers的研究。

三陇板Triglyph、盾饰、山花没有柱础、处理转角困难。

波塞冬神庙(赫拉II神庙)全部希腊纪念碑艺术源出于柱。

神庙的全部比例在于其力量和纤巧、柱的直径和高度间的关系——称之为“模数”module的关系——从而主宰整个建筑。

出于对简练和统一的审慎之爱,希腊人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三个方面:崇高、优雅和豪华,与此分别对应的三柱式是Doric(多立克) , Ionic(爱奥尼克), Corinthian(科林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第二章欧洲园林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师){道宁《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道宁之后的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

4.英中式园林: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之为“英中式园林”。

5.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过渡,肯特造成过渡,布朗-大地的改造者,胡弗莱画家造园家一起造园,钱伯斯向中国学习肯辛顿公园:伦敦皇家园林中改为对公众开放的最大的公园。

第三章伊斯兰园林1.天堂园:面积通常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显得比较封闭,类似建筑围和的中庭,与人的尺寸非常协调,其内有十字型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

中轴线将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有中心水池,象征天堂。

2.空中花园又被译为“悬园”或“架空园”,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3.王宫庭园是中世纪伊斯兰的主要园林类型。

第四章中国园林的雏形1.一池三山的应用:建章宫、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圃、台、园圃3.中国园林的雏形--囿,最早的囿是畜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4.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5.2《考工记·匠人》关于周代王城的描述:匠人营国……德6.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代表:姑苏台、荆台、章华台第五章中国园林嗯形成-苑1.秦代建筑以广阔,壮丽,豪放为主要特征2.秦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3.汉代三宫:长乐宫、未央宫(萧何建)、建章宫。

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未央宫4.两汉私家园林的代表:梁孝王兔园、梁冀园苑,袁广汉园5.秦代时上林苑(广阔)、建章宫(壮丽)、广成苑(豪放)6.先秦两汉园林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3)大自然在人们心中尚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感7.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阿房宫的一处大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家禁苑,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苑中最大的是昆明湖,是世界上最早的树木园洛阳主要苑囿: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第六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隋)1.魏晋六朝时期宗教、哲学、文人思想对园林发展的影响(1)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式风景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游赏活动成为园林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集中地代表了一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2·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华林苑(曲水流觞的最早起源)、芳林园、乐游园私家园林:金谷园、会稽谢家庄园、城廓宅园、张伦宅园、雍宅寺观园林:同泰寺、五台山、峨眉山(永宁寺佛塔是最宏伟的佛塔)3.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第七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1.大明宫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2.皇家园林的代表唐城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面积最大,在长安城北郊一带,风景园林区,狩猎区)3.私家园林的代表:辋川别业(长安)、屡道坊宅园(洛阳)4.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为董源,李成、关仝、荆浩5.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6.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7.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8.梨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学院”9.曲江池:我国历史上见诸文字的第一个公共游览地10.唐代园林的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安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前代有所升华③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④皇家,寺观,私家三大园林类型都已经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⑤佛教禅宗兴盛⑥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丽,而且反应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11.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12.宋代造园活动兴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文人园林的兴起(2)造园的叠石技术大为提高(3)植物栽培技术提高13.艮岳园①主持者是:梁师成;相关的记载文献两篇比较著名《艮岳记》(宋徽宗撰写),《华阳宫记》(僧人祖秀撰写)②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的“放怀适情,游心赏玩”③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水系,它几乎包罗壳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壳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小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观景”的作用(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14.东京四苑①琼林苑:除殿亭楼阁、池桥画舫之外,还以树木和南方的花草取胜,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②玉津苑:仅有少量建筑,环境比较清幽,林木特别茂盛③宜春苑: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④含芳园:以竹林繁茂而出名⑤辋川别业:唐长安私园,文人别墅园林⑥履道坊宅园:唐洛阳私家园林⑦相国寺:北宋寺观园林⑧灵隐寺:南宋寺观园林15.李格非关于北宋私家园林的著作:《洛阳名园记》,将私家园林分为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游憩园(董氏东园,董氏西园)、花园(归仁里,李氏人丰园)《洛阳名园记》对洛阳私家园林的总结①除宅园之外,还有许多单独建置的游憩园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是以莳花栽木著称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16.两宋时期造园的特点①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②市民园林开始兴盛③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④这个时期的园林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⑤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一步的文人化17.苏州现存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苏舜钡的沧浪亭18.文人园林风格特征(1)简远(2)疏朗(3)雅致(4)天然第八章中国园林的成熟1.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是:林有麟的素园石谱2.元明清时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2)私家园林沿袭前代高峰水平,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3)宫廷、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4)造园的理论探索(5)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西园林文化开始交流3.石涛的叠石传世作品是扬州的个园,万石园(片石山房假山)4.清初三部园林理论著作是?作者分别是?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5.三山五园分别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6.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是:畅春园,称之为“京师第一园”叶洮负责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7.避暑山庄的五个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和武烈河东岸的奇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湖区有三大水源(5)具有冬暖夏凉优越的小气候条件8.圆明园的五个分区分别是:官区、后湖区、第三区、福海区、第五区包括内宫北墙外的长条分区9.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是:法源寺10.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重阳宫(元代关中道教全真教著名圣地)还有两个是白云观,永乐宫11.北方园林为什么以北京为中心?(1)大量官僚、王宫贵戚集中,世居本地者子孙繁衍分宅而居,外省的大员、蒙古王公都要在北京兴造宅邸而有宅必有园(2)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峰注:“皇元孙真人道行碑“赵孟頫写12.扬州园林的代表是:个园,晚清第一园是:何园13.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辉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14.列举明清两代著名的造园匠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叶涛:畅春园张然:畅春园张轼:寄畅园计成:影园15.私家园林矛盾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1)宅园的性质发生变化,园林与府邸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2)园林建筑物的类型改变,数量随着园林性质的转化而逐渐增多(3)园内用石掇山更为普遍(4)园内的植物配置,重艺不重技(5)私家园林景题盛行,形式倾向日益突出16.复道回廊:“中国立交桥的雏形”17.两堤上的六座桥梁:玉带桥、界湖桥、练桥、镜桥、驼背桥宗教三大花事:法源寺“丁香”与宗教寺中土丹茶、王府海棠18.引静桥:中国古典园林最短的拱形桥19.本时期园林分化为哪三大地方派别?举例阐述各自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