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 鲁教版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鲁教版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鲁教版

·山东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考点全息整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真题归类示例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山东教育版
│ 知识网络建构 知识网络建构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课件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课件

A.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DC (2)过滤、蒸发 (3)Mg (OH)2、C (4)CaCl2+Na2CO3===C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_色;当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 答案:(1)10 (2)红、无 (3)NaCl和HCl
指示剂
(1)紫色石蕊溶 液
(2)无色酚酞溶 液
酸性溶液 __红____色 __无____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__蓝____色 ___紫___色 ___红___色 ___无___色
2.溶液酸碱性的定量表示——酸碱度
pH 常用__p_H_试__纸__(__或__p_H_计__)__测定。
项目 作用
pH 可比较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考点三:常见的碱 1.酸碱的定义 (1)酸:由____氢____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在水 溶液中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命名为“某 酸”。 (2)碱:由金属离子和_氢__氧__根___构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 中能电离出唯一的阴离子OH-的化合物),命名为“氢氧化 某”。
2.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物理性质的比较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整理与复习 课件 (共39张PPT)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整理与复习 课件   (共39张PPT)
制取不 溶性碱
知识回顾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与指示 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无 色酚酞变红色。
与非金
属氧化 CO2+Ca(OH)2=CaCO3↓+H2O
物反应
与酸
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 盐反应 3Ca(OH)2+2FeCl3 = 2Fe(OH)3↓+3CaCl2
碱溶液具有一些相似 Ca(OH)2+CuCO3能反应吗? 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知识拓展
碱的化学性质拓展
1.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Cu(OH)2

=
CuO+H2O
但CuO+H2O不能反应生成Cu(OH)2 。即不 性碱不能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
2.可溶性碱受热不分解
如Ca(OH) 2 、NaOH受热不分解
但 CaO+H2O= Ca(OH)2 Na2O+H2O= 2NaOH 即可溶性碱能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
知识回顾
PH
含义: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物理量 范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PH = 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PH>7,溶液呈碱性
2、中和反应的实质: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 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H+ + OH- = H2O
知识回顾
干燥剂
酸性气体 如CO2、SO2、HCl
可干燥

中性气体 如 H2、O2、CO


不可干燥 碱性气体 如 NH3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ppt课件(共38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ppt课件(共38张ppt)

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的应用与
分析。题目要求增大合成氨反应中氢气的转化率,就是
在不增加氢气的情况下,改变合成氨反应的其他条件,
使更多的氢气转化为氨。从化学平衡分析也就是使平衡 栏
故B发生移动。在恒温、恒压时,加入He,使整个体
系做等压膨胀,体积变大,He虽然不参与化学反应,
但由于体积的膨胀,而使平衡混合物中的N2、H2、 栏

NH3的浓度都相应减小,结果,反应物浓度减小的程
链 接
度比生成物浓度减小的程度大,此时正反应速率小于
逆反应速率,平衡左移,故C发生移动。在恒温、恒
容时,向体系中加入He,使整个体系压强增大,但由
目 链

kc(N2)·c1.5(H2)·c-1(NH3)知,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c(N2)或c1.5(H2)成正比关系,
与生成物浓度c(NH3)成反比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催化剂可以
使反应的活化能从335kJ·mol-1降低为167kJ·mol-1,
例2 对于合成氨的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 目

所用的时间

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压强对化
学平衡状态有影响
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

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课件:第二单元本单元复习课

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课件:第二单元本单元复习课

图Ⅰ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图Ⅱ
图Ⅲ
(1)图Ⅲ中x的数值为_____ 69.72 。 6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4个镓原子_______ 4Ga ;2个硫离子_______ 2S2- 。
(3)硫化镓属于_________( 化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4)金属镓由_______ 原子 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 离子 构成。(均填“分子”“原子” 或“离子”)
考点一 能从微粒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第34页“在线测试”第1题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D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D.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 水的净化方法主要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蒸馏四 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过滤可以 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思想方法】 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它们会 对天然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同时应用, 操作顺序应按净化程度从低到高排列,即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 蒸馏的顺序进行。
21
电解水得到氢气
分子的体积 很小 碳原子排列 方式不同
个水分子 金刚石和石 D 墨的硬度不 同
B
闻到浓氨水的特 殊气味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某氯碱厂因压缩机发生故障,造成少量氯气泄漏,导致多人受伤。在事 故现场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消防人 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 和碱液,以此消除Cl2的污染和伤害。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氯气(Cl2)的物理 性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鲁教版精品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鲁教版精品PPT课件
小明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 成的,所以这些基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的; 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 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获得结论】 组成物质的元素是( 原子 )
[反思交流] 1.你能否从物质、原子、分子、离子四者的关系
× 1、二氧化碳中有碳和氧两个元素。
二氧化碳中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眼力比拼
属于 下面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吗?为什么?
Na +11 2 81
+11 2 8 N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
分类有据
2.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分别以A、C、M为字头的元素符号;
A
;C
;M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下列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
(1)“N”表示氮元素 ,一个氮原子;
(2)“2N”表示两个氮原子。
思路梳理
三重表征思维方式
(微观)
构成
水分子 构成
组成
(宏观) 水
氢原子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⑤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 蒸馏水)
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食盐水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常见净化水的方法是: 沉降

吸附
、 蒸馏 。
其中净水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蒸馏
可用 煮沸 代替。
过滤 、
。 ;生活中
知识点三:过滤
过滤操作要使用的仪器有: 铁架台 、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
可用过滤分离的是( D ) A、水和蔗糖 B、铁粉和铜粉 C、酒精和水 D、泥沙和食盐水
一贴: 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不留有气泡,提高过滤速度)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 玻璃棒中下部
的化学反应。
探秘水世界
O2 H2
探秘水世界
知识网络
➢ 水的三态变化

➢ 自然界中的水
➢ 水分子的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 分子 ➢ 原子 ➢ 离子 ➢ 元素
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
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 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 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 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 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 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 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过滤________。(2)操作②应选用___活性炭 ______(填物质名称)来达到目的。(3)操作③应采用__蒸馏_______操 作。
知识点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___混合物 _____,如空气。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②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_____纯净物___,纯净物可以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能写出化学式),如水_H20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PPT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PPT课件
构成溶质的微粒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到水分子 中间的过程。——电离
5、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2020/10/13
4
食盐溶解动画
表示钠离子
表示氯离子
表示水分子
2020/10/135四、实验探究:步骤设计:1、先测
的温度;
2、三物质分别溶解;
3、测
的温度;
4、比较数据得结论。
2020/10/1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20/10/13
1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溶液的相关概念、基本特征,能分辨溶液中 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能量变化,学会探究方法。 3、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组成,从微观上了解溶解过程。
2020/10/13
2
二、自学提纲:(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51—P52 )
1、从食盐溶液你体会到: (1)什么是溶液?有几部分组成? (2)溶液有什么特征? 2、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中的微粒为什么会下沉或上浮?
3、食盐是怎样溶解的?食盐溶液实际上是什么物质? 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
4、什么是电离?
5、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什么变化? (阅读教材P51”实验探究”了解实验过程)
6、生活中常用的溶剂是什么? (阅读教材P52”活动天地”了解活动过程)
7、2020什/10/1么3 是乳浊液及乳化作用?
3
三、要点在线: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或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4、溶解的实质:
6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