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流程介绍

合集下载

itil五大流程图(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

itil五大流程图(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

开始
配置规划
归档处理

服务结束
否 结束 配置识别
CM DB
配置项控制
配置有变化
是 否 变更配置项记录
检查配置项完整性 (多平台/多地域)
配置项完整 否 是 发出告警信息并启 动巡检
配置状态报告
CM DB
进入审计条件
是 否 配置审计/验证
提供配置管理服务
CM DB
产生配置报告
紧急变更 流程

紧急变更
否 分析变更请求
通知变更请 求人

过滤否 否 变更情况分类 (优先级/种类)

变更方案设计 (包括回退方案)
方案批准 否 是 变更方案测试 (包括回退方案)
测试通过 是 变更实施

变更效果回顾 (包括回退方案)
效果确认 是 解决方案入库 与报告
CM DB
发布管理流程
开始
发布策略制定
突发事件管理流程
开始
识别
归档处理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登记
突发事件分类 (优先级/种类)
服务请求 处理

服务请求
否 调查/诊断
处理资源足够
否 是
事件升级 (直线上级优先)
寻求解决方案

与客户确认结束
同意处理结果

报告/归档
结束
CM DB
问题管理流程
开始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析归档处理否需要解决

问题登记
解决问题

已有解决方案
归档处理

服务结束
否 结束 发布实施计划制定 否
客户管理层沟通
方案批准 是 研发系统/购买 (独立测试介入)

IT治理方法——ITIL流程解析

IT治理方法——ITIL流程解析

ITIL流程解析总体来说,ITIL的包括六大操作性流程(五大服务支持流程+一个服务台流程,严格来说,其中服务台应该属于功能,而非流程)和五大战术流程(五大服务提供流程)。

如果说企业的IT战略属于“战略层”的话,我们可以把服务提供称之为“战术层”,把服务支持称之为“运作层”。

每个ITIL流程都包括五大要点:流程目标、基本概念、主要活动、好处与风险,以及关键绩效指标与报表。

所有流程的结构图如下:图1:ITIL十大流程及其服务台结构图从ITIL的整体架构来看,2002年Paul Graham等专家所著的《IC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一书中,把ITIL流程之间的关系描绘成如下图。

该图中突出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也正是IT治理(IT Governance)的主要内容之一。

图2:ITIL整体架构以下我们简要地分析10大流程和帮助台的模块。

一、ITIL的五大战术流程(五大服务提供流程)框架图如下:1、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本流程通过对IT服务绩效的协商、监控、评价和报告等一整套相对固定的运营流程来维持和改进IT服务的质量,使之既符合业务需求同时又满足成本约束的要求;通过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消除或改进不符合级别要求的IT服务。

2、 IT服务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T Services)该模块主要用来全面核算IT服务运营成本,并按照向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分摊,同时为管理层提供IT投资决策所需的详细资料;还用来对支持IT服务运营的IT资产和资源进行成本效益管理。

IT服务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预算、会计、收费和报表。

3、 IT服务持续性管理(IT Service Continuity Management)IT服务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管理资源来确保IT服务持续性的流程。

itil流程

itil流程

1、服务台服务台作为IT服务中心与客户的主要联络点,负责接收客户电话、邮件、自助提交和监控系统的所有IT 报障请求,并对所有事件进行记录、分类匹配、快速处理、处理过程调控和监控事件SLA达成情况。

所有客户还可通过专属的自助服务台进行自助服务,包括查看IT服务公告、自学IT知识、根据IT向导自助完成IT操作、申报IT故障,查看IT请求工作进度,与IT人员在线沟通等。

2、事件管理事件管理主要是解决IT服务中的突发事件、服务请求,尽快的恢复被中断或受到影响的IT服务,以满足预定的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要求。

服务台与事件管理相结合就构成了从事件发生到得到解决的整体流程,包括事件的发起、分类、分配、处理、调控、升级、完成提交和关闭。

企业中的事件管理,在定义上通常与ITIL的定义稍有不同,它包括了突发事件、日常非突发事件、服务请求等等。

事件管理是IT服务的基础,可以认为另外的支持流程(问题、配置、变更、发布)是为了做好事件管理的辅助和支持流程,而服务提供流程(服务级别、财务、容量、可用性、持续性管理)则是事件流程的规则、规范和约束流程(状况管理流程)。

3、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事件管理的主要出口,在事件管理中无法根本解决的事件、不断重复的事件、典型或影响范围过大的事件等,通常由事件管理的负责人在问题管理项目中发起问题,交给问题管理处理。

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通过分析所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趋势,找出根本原因,然后提出解决办法、解决方案、变通方法、或建议的预防性措施等,来消除或减少事件的再次发生。

ServiceWise解决方案可帮助您建立问题管理流程,一一实现以上应用,同时问题管理还可包括主动问题管理和被动问题管理两个部分,问题管理的活动包括问题的发起、确认和分配、问题调查、已知错误确立、提供解决方案、评审、关闭。

4、IT资产管理和配置管理资产管理是严谨而重要的工作。

IT资产类型多样,数量庞大,主要有出入库管理,报增报减管理,盘亏和盘盈处理等工作。

ITIL流程管理六步走

ITIL流程管理六步走

ITIL流程管理六步走以前目标管理,现在流程管理服务管理实施前后主要的变化,表面看增加了一些流程经理,增加了一些“领导”——事件经理、变更经理,配置经理,问题经理。

其实公司的业务没有发生变化,以前做什么现在还做什么。

以前什么事情自动默认“目标管理”——最快最短流程的完成目标结果。

效率很高,但有时候会出错,事件缺乏跟踪的事情时有发生,总有愤怒的客户出现。

有了流程管理增加了关键质量监控点,虽然短期内完成目标的“整体时间”不可避免的延长,但“响应时间”迅速提高,“出错率”显着减低,几乎没有愤怒的客户出现。

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区别是什么呢?能够理解流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请跳过大家都在饭店吃过饭。

客人少服务员多的时候,直接目标管理即可。

下菜单准确,收银准确,客人有求必应。

但客人多服务员少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同样的服务质量,就需要按流程管理,虽然适当影响响应时间,但可以保障有求必应,下菜单准确,上菜顺序不出错,做菜口味不会出错,不漏单,不会有客人没有人服务,或者客人需求无人响应,导致客人受到冷遇而投诉。

目标管理都是客户满意。

中间过程不关注,这就是目标管理;分成几个过程关注,就是流程管理。

分析客户满意一般需要9个方面,比如,1)预约,2)停车,3)进门找座位,4)点菜,5)上菜,6)就餐环境,7)菜品,8)收银,9)即时需求相应。

如果客户不满意,那么那里不满意就调整这9个流程的质量,直到客户满意,这就是流程管理。

当然这是人人都能看到的流程,还可以细化每个流程的详细步骤,比如菜品制作流程中,大厨自行制作,负责菜品质量,那么就是目标管理,如果把某个菜品细化成100个步骤制作,就像典型的肯德基制作方式,细化到切块大小,加多少克盐,油温1200度,时间20秒,那就是流程管理。

IT服务环境中,比如处理服务器某僵死进程重启问题。

目标管理的情况下,一般是管理员和主管直接沟通,批准后重启,以业务正常为目标。

现在,目标没变还是要“业务正常”,先走事件发现流程,僵死事件自动发给快速响应人员,如果快速响应人员在以前的知识库中没有发现处理办法,转向问题流程。

ITIL管理中各流程概述

ITIL管理中各流程概述
• 服务台不同于帮助台(Help Desk),服务台提供更广泛 的支持活动。

服务台与相关流程
• 事件管理:由服务台监控并记录 • 发布管理或变更管理:承担软件和
硬件的安装工作 • 配置管理:帮助核实呼叫者及其IT
资源的详细情况 • 标准变更:处理标准化请求的一些
活动 • 服务级别管理:告知用户其受到支
先有ITSM,后有ITIL 因为ITIL,ITSM得以发展 ITSM的发展,不仅仅需要ITIL
ITIL的准确定义

IT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是一套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指南,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 术服务。
更精确的解释:
一系列出版物
服务台
•服务台概述与目标
• 服务台(Service Desk)的使命:
• 为用户提供了联系IT部门的单一联系点(SPOC, Single Point of Contact),从而可以确保他们能找到合适的支持人员来帮助解决其问 题或请求。
• 促使客户有效率的使用IT服务,帮助IT尽快地恢复正常服务,以 及主动地将潜在的服务中断告知客户。
• 作为首次联系点,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截取比较简 单的问题,减轻其他IT部门的工作量
• 充当过滤器,必要的呼叫请求才被转动二线和三线支 持。
服务台活动
(1)响应呼叫请求
• 用于与服务台联系,所有的呼叫请求都应记录下来以便进度监控 和为流程控制提供量化指标。
• 事件类型的呼叫请求 错误报告--真实的故障 申诉(抱怨)--对服务的申诉(抱怨) 服务请求--“我该怎么办”式的问题,如信息请求、重设密 码、文件恢复、更新耗材等 标准变更--无需在变更管理流程中进行处理,如标准安装 、标准订购

itil-问题管理流程

itil-问题管理流程

复正常
处理时限 10 分钟内对问题有响应 2 小时内解决问题,恢复正常
10 分钟内对问题有响应 3 小时内解决问题,恢复正常
3
系统非关键业务停顿或受影响 30 分钟内对问题有响应
对用户的效劳没有影响 由其他备份方式可使业务立即
10 小时内解决恢复正常
恢复正常
4
暂没有业务受影响
1 小时内对问题有响应
通过监控系统告警或技术人员 24 小时内消除问题隐患 分析发现的潜在问题和隐患
.
z.
-
5
没有业务受影响
1日内对问题有响应
无系统告警 中远期可能会出现问题
7 日内对系统加以改良
2. 角色和职责 问题管理协调员
负责管理问题管理流程,更新流程文档,监视流程的执行,管理问题管理工
具,保存问题记录,制作问题报告。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问题
应用软件的问题
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问题
生产环境问题
系统平安问题
三、相关定义
1. 问题级别
级别 1
说明 系统关键业务停顿 对大面积用户的效劳造成影响 无其他备份方式使业务立即恢 复运行 影响考核指标
2
系统关键业务受影响
对局部用户的效劳造成影响
无其他备份方式使业务立即恢
问题处理协调人接到报告后,对于 1,2 级问题需立即向计费部经理汇报.同 时填写问题工单.对问题原因进展分析,对于可自己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管理协调 员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问题,但如涉及系统变更,则需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假设无法 自己解决,则将问题工单提交相关处理人,并监视处理过程.对于 1,2 级问题需 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工单后补.所有问题的派单时限不能超过 3 小时. 3. 问题处理

ITIL培训-ITIL十大流程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

ITIL培训-ITIL十大流程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

服务支持
事故
问题
发布
配置
变更
服务台
12
ITIL帮助企业建立的流程举例











一个用户打电话到 SERVICE DESK
INCIDENT MANAGEMENT 处理涉及到的故障
PROBLEM MANAGEMENT 调查深层的原因
CHANGE MANAGEMENT 提交RFC处理变更
FINANCIAL MANAGEMENT 帮助衡量其中的费用
备份错误
安全疏忽
40%
流程
失误
40%
人员
疏失
20%
平台
故障
硬件、软件、
网络、电力失
常及天灾
Source: Gartner Security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Operation Zero Downtime”, D. Scott, May 2002
6
全球IT运行管理发展趋势
可能2:当月已发生Link Down
2.5小时
26
服务台
Service Desk
服务台的职责:

接听客户呼叫电话,提供一线支持

记录,设定优先级并跟踪突发事件

使客户了解服务请求处理进展状态

升级服务请求

协调二线/三线支持团队

向客户确认并终止事件

生成报告——重点:
– 发生的主要事件、问题、变更,已经与
ITIL十大流程简介
ITIL应用——外包服务
3
部分行业调查结果:IT运行维护管理

ITIL流程、PDCA与PMP五大过程组的介绍

ITIL流程、PDCA与PMP五大过程组的介绍

ITIL流程、PDCA与PMP五大过程组的介绍ITIL流程ITIL即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现由英国商务部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负责管理,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SM)。

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

管理流程编辑1、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2、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3、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4、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5、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事件管理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恢复服务,从而保证最佳的效率和服务的可持续性。

事件管理流程的建立包括事件分类,确定事件的优先级和建立事件的升级机制。

问题管理是调查基础设施和所有可用信息,包括事件数据库,来确定引起事件发生的真正潜在原因,一起提供的服务中可能存在的故障。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定义和控制服务与基础设施的部件,并保持准确的配置信息。

变更管理的目标是:以受控的方式,确保所有变更得到评估、批准、实施和评审。

发布管理的目标是:在实际运行环境的发布中,交付、分发并跟踪一个或多个变更。

戴明环:PDCA循环又名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运转的。

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配置管理数据库指包含每个配置项及配置项之间重要关系的详细 资料的数据库。 在其最基本的形式下,配置管理数据库可能仅由一些纸质表格或 一套电子表格组成。
35
配置管理目标
针对组织内各项服务所涉及的所有IT资产和配置 提供有关配置及其文档的精确信息,支持所有其他服 务管理流程 为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提供一 个坚实基础 针对基础设置核实配置记录并纠正异常情形
超级用户 应用管理
第1 线
第3线
事件管理流程
21
什么是事件
事件(Incident)的定义
即在某一服务中不属于标准操作(standard operation)的并能导致、 或可能导致这个服务的中断或服务质量下降的任何事件。
22
影响度、紧急度和优先级
当同时处理若干事件时,必须设定优先级 确定事件的影响度、紧急度和优先级
14
服务台
服务台概述与目标 • 服务台(Service Desk)的使命:
为用户提供了联系IT部门的单一联系点(SPOC, Single Point of Contact),从而可以确保他们能找到合适的支持人员来帮助解决其问 题或请求。 促使客户有效率的使用IT服务,帮助IT尽快地恢复正常服务,以及 主动地将潜在的服务中断告知客户。
影响度
评估:
优先级
紧急度
-人力 -资源 -时间
23
升级
如果某一事件不能在规定的事件内由一线支持小 组解决,就必须进行升级 升级分为职能性升级和结构性升级
职能性升级:又称为水平升级、技术升级 结构性升级:又称为垂直升级、管理升级
事件的处理流程线路是由所需的专业等级、紧急 度和权限等因素决定。
1线支持,通常由服务台来提供 2线支持,通常由职能管理部门提供 3线支持,则多由软件开发人员和系统结人员提供 4线支持,由外部供应商提供
9
核心的ITIL流程
10
服务支持
面对用户,响应用户的请求 事件驱动 运营级别的流程 应急/响应措施 做事正确
11
服务交付
面对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 商业驱动 在战术层面上的流程 前瞻性,规划,主动的行动 做正确的事
12
二、服务台
13
IT运营管理的困难
用户故障报修管理杂乱 各部门各自处理问题,方式不一,信息不通畅 经常在救火,解决同样的故障 问题愈趋复杂,人员技能不足 技术人员变动频繁 故障处理经验没有积累、传承 服务品质无法管控 人员绩效很难评估 ……等
37
六、变更管理
38
变更管理概述
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的使命:
19
三、事件管理
20
事件管理概述
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的使命:
是一个被动性的任务,减少或消除存在或可能存在于IT服务中的 干扰因素给IT服务带来的影响,以确保用户可以尽快的恢复自己 的正常工作。
公司(组织) 用户 服务台 网络和服务器管理 或 中央处理 或电话系统 第2 线 开发 & 体系 供应商 处 理 流 程 第N线
5
IT服务管理的定义
IT服务提供者再也不能只关注技术和他们的内部组织, 现在不得不考虑提供的服务质量,并关注与其客户之间的 关系 IT服务的提供是指对IT基础设施的全面管理(维护和运 营) IT服务管理的定义: ITSM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 它通过整合IT服务和组织业务,提高组织IT服务提供和 服务支持的能力及水平
6
什么是ITIL?
IT服务管理(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管理的 以流程和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IT服务管理流程的目标就是改进IT服务的质量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作为最广为人知的IT服务管理方法
客户/用户
… …
流程管理
服务管理
4
IT服务管理的核心思想

用户 向内部看 关注技术 混乱的流程 尽力而为 全部内包 破碎的/直通式 被动的 运营管理 系统技能 → → → → → → → → → →

客户 向外部看 关注流程 理性的,线性化的流程 可衡量的流程(服务级别协议) 平衡内外/包 集成的/端对端 主动的 服务管理 “聆听”的技能(不但懂技术,而且会沟通)
24
事件管理的目标
事件管理的目标
尽可能快地(按照事先商定的迅捷程度)恢复正常服务运营,并 将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减到最小,从而确保维持最佳的服务质量和 可用性水平。 “正常服务运营”定义为某个在服务级别协议(SLA)限度之内 的服务运营。
事件管理需要保留事件的有效记录,以便能够权衡并 改进处理流程,以及给其他服务管理流程提供合适的 信息。
缺点:
技术人员
管理
支持人员
– 容易形成部门特权,从而使部门不 关注客户的兴趣(需求)
服务器 网络 工作站
3
以流程为中心的IT组织
IT服务提供方 IT基础设施 应 用 系 统 服 务 器 路 由 器 设 施 系 统 软 件 … … (分界线) IT服务接受方
服务级别管理
技术管理
事件管理
IT服务
问题管理
变更实施成功 终止错误和 相关问题 32
问题管理的活动
(3)主动性问题管理
主动问题管理关注的是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质量 主动问题管理注重分析基础设施的运行趋势并找出那些潜在事件 以防止其发生
(4)提供信息
在问题管理流程中,一些与应急措施和临时修复措施相关的信息 会提供给事件管理流程
33
五、配置管理
34
36
配置管理活动
规划——确定配置管理流程的战略、政策和目标,分 析现有的信息,确定所需的工具和资源,创建与其他 流程、项目和供应商的接口等 识别——建立流程来维护对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更新 控制——通过只认可、记录和监控那些经过授权和确 认的配置项来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及时更新 状态记录——存储有关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内所处的 状态的当前和历史信息 审核——通过对IT基础设施进行审计来检验配置管理 管理数据库,以确认已记录配置项的存在性和验证记 录的准确性 报告——为其他流程提供信息,并报告趋势和发展
30
问题管理的活动
(1)问题控制(Problem Control)
确认和记录问题
频繁发生的事件(趋势分析) 影响重大的事件 疑难杂症
问 题 的 跟 踪 和 监 控 问题的 分类 问题的 确定和记录
问题的归类和分配
类别 影响度、紧急度、优先级 状态
问题的 调查和诊断
调查和诊断 临时修复措施(Workaround)
配置管理
事件管理服务台Fra bibliotek变更管理发布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
服务台是一个维持与用户的日常接 触从而监控客户满意度的极好工具。
16
服务台的目标
服务台的目标
为客户提供单一的联系点 提供建议和指导,以及按照商定的服务水平和业务优先级, 以对客户产生最小的业务冲击的方式,为正常运营的恢复提 供便利
作为首次联系点,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截取比较简 单的问题,减轻其他IT部门的工作量 充当过滤器,必要的呼叫请求才被转动二线和三线支 持。
28
“问题”和“已知错误”
问题和已知错误之间的关系
问题(Problem): 问题描述了一种非预料的情况,它表示引起一个或 多个现存或潜在事件的深层根源
已知错误(Known Error): 已知错误是指一个已经确定产生根源的问题
变更请求(RFC): 变更请求处理变更,如消除一个已知错误
29
问题管理的目标
问题管理的目标:
尽可能降低IT基础设施故障引起的事件对业务的不利影响, 并防止与这些故障有关的事件再次发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问题管理试图探究事件的根本原因,然 后启动行动以改进或纠正这种情形。
问题管理包括主动性问题管理和被动性问题管理两类 活动
被动性问题管理(Reactive Problem Management)的目标是找 出导致以前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措施或纠 正建议。 主动性问题管理(Proactive Problem Management)的目标是通 过找出基础设置中的薄弱环节来阻止事件的再次发生,以及 提出消除这些薄弱环节的建议。
配置管理概述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使命:
通过确定和维持配置项及其状态、生命周期和相互关系,以及以 成本有效的方式管理IT服务质量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数据库; 监控IT组件的运行状态,以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能够准确的反映 现存配置项的实际版本状况。
配置项:
配置项指基础架构组件或与基础架构有关的项目,包括软件、硬 件和各种文档,比如变更请求、服务、服务器、应用系统、网络 设施等。
17
服务台活动
(1)响应呼叫请求
用于与服务台联系,所有的呼叫请求都应记录下来以便进度监控 和为流程控制提供量化指标。 事件类型的呼叫请求 错误报告--真实的故障 申诉(抱怨)--对服务的申诉(抱怨) 服务请求--“我该怎么办”式的问题,如信息请求、重设 密码、文件恢复、更新耗材等 标准变更--无需在变更管理流程中进行处理,如标准安装、 标准订购 变更类型的呼叫请求(非标准变更) 不被当作标准变更的服务请求,需要遵循标准的变更管理流 程,提出一项正式的变更请求(RFC)
临时修复措施
(已知错误) 错误控制
31
问题管理的活动
(2)错误控制
错误确认和记录 错误评估和解决方案评估 确定解决方案和记录解决 方案的实施情况 来自于其他环境的故障根源 实施后评审 跟踪和监控
(已知错误) (问题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