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老年患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比较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比较

2019年4月临床医学垂体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良性肿瘤,位于颅脑鞍区,由垂体前叶细胞分化异常导致。
临床中垂体瘤多发于青壮年时期,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衰退、激素分泌异常、垂体卒中等,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学习、工作等[1-2]。
临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治疗或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机体适应证及其他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而临床中,手术仍是垂体瘤主要的治疗方式。
原因在于肿瘤切除之后可有效缓解组织压迫症状,保护垂体功能,改善患者的内分泌[3]。
但是,由于垂体瘤位置的特殊性,其手术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手术医生有着较高的要求。
目前,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蝶窦切除垂体瘤是神经外科比较成熟的微创术式。
本研究将采用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神经内镜组;将采用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28例患者纳入显微镜组,进行对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的30例患者纳入神经内镜组,将采用显微镜下手术的28例患者纳入显微镜组。
神经内镜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38±5.07)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28.27±8.29)个月。
显微镜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21±5.33)岁;病程4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28.49±7.91)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且患者均知情。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为20~73岁;②术前经头颅CT 、MRI 扫描诊断,术后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垂体瘤。
排除标准:①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12034作者简介:郭玉涛(1976-),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副主任医师,学士。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对比

2012年12月第9卷第35期·临床研究·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垂体腺瘤起源于腺垂体,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目前对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普遍采用的是经蝶窦手术治疗方式。
经蝶窦手术治疗又包含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两种方式,前者起步较早,使用比较成熟,后者是近几年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前景很好。
在本研究中共选取了70例垂体腺瘤患者,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各35例,并且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对于垂体腺瘤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病程0.3~6.5年。
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M 组),3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E 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情况知晓,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手术方法M 组32例患者行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头部后仰15°,切口鼻黏膜于一侧鼻小柱处,于一侧鼻小柱处切开鼻黏膜,沿软骨性鼻中隔表面分离一侧黏膜至骨性鼻中隔交界处,沿骨性鼻中隔分离两侧鼻黏膜至蝶窦前壁。
置入鼻窥器,去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充分显露蝶窦前壁及双侧蝶窦开口。
骨凿凿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并于下部咬开。
切开硬脑膜,用吸引器及刮圈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对比分析王松苏菲郝进敏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二科,河北邢台054000[摘要]目的比较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中使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治疗下治疗(M 组),38例采用内镜下治疗(E 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肿瘤残留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对比分析作者:王松苏菲郝进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35期[摘要]目的比较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中使用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治疗下治疗(M组),38例采用内镜下治疗(E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肿瘤残留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14,P0.05);术中、术后脑脊液瘘、术后尿崩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0.203、0.319,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
结论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显微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效果基本一致,神经内镜下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显微镜;神经内镜;蝶窦;垂体腺瘤[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2(b)-0101-03垂体腺瘤起源于腺垂体,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目前对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普遍采用的是经蝶窦手术治疗方式。
经蝶窦手术治疗又包含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两种方式,前者起步较早,使用比较成熟,后者是近几年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前景很好。
在本研究中共选取了70例垂体腺瘤患者,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各35例,并且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对于垂体腺瘤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病程0.3~6.5年。
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M组),3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E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情况知晓,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神经内镜及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神经内镜及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分析在垂体瘤治疗中分别应用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和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两种方法的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方法,治疗组实施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激素水平、切除率及复发率。
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指标有显著的优势,P<0.05;治疗组的激素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两组的切除率和复发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垂体瘤治疗中应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的效果优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可改善手术指标,具有较高的切除效果,降低了激素水平和复发率。
【关键词】垂体瘤;神经内镜;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前言垂体瘤作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神经表皮性肿瘤和脑膜瘤。
随着当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何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摄影方法对实施垂体瘤切除术的风险降低有重要的意义[1]。
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均属于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微创昂奋,前者具有较好的立体感,但深部照明欠佳,具有一定的探查局限性,后者则具有微创、操作方便、术野清晰、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2]。
本文主要就以上两种镜像方法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究,现作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开展垂体瘤治疗的患者3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6),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各10例、6例,年龄为26-42岁,年龄均值为(34±3.21);治疗组中男性和女性各11例、5例,年龄为27-43岁,年龄均值为(35±3.17),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MRI影像学资料,经内分泌学、病理学检查确诊;具有良好的蝶窦气化,符合经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相关指征,排除了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心肝肾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药物不耐受,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比较

间、 术中出血量、 脑脊液漏发生情况 、 肿瘤全切例数 、 术后 并 发症 等 。 1 . 4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2 0 . 0统计 软件 。计 量
1 . 3 观察 指 标 记 录两组手术时 间、 术 后 住 院 时
我们 比较了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 治疗垂体瘤 的疗效 , 旨在 为临床术式 的选择提供依 据 。现 报告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临床资 料 我 院 同期 收治 的拟 行 经 鼻 蝶 手 术
的垂体瘤患者 2 0 5 例, 其 中男 1 1 5例、 女9 0例 , 年龄
1 6~ 6 5 ( 4 0 . 5±2 . 2 ) 岁 。视 力 障碍 2 9例 , 单 眼 失 明
1 2例 , 头痛 3 1 例, 头晕 1 7例 , 呕吐 3 7例 , 多尿 1 2 例, 性欲减退者 1 2例 , 阳痿 1 2例 , 月经紊乱 1 6例 , 泌乳 l 4例 , 肢端肥大 1 3例 ; 泌乳 素升 高 3 8例 、 生 长
手术 的垂体瘤患者 2 0 5例 , 其 中神经 内镜下手术 1 1 6例 ( 神 经 内镜组 ) 、 显微镜下手术 8 9例 ( 显微组 ) , 比较两组 手 术 时间 、 术 中出血量 、 术 中脑脊液漏 发生率 、 肿瘤 全切率 、 术后 住院 时间及术 后并发症 发生情 况。结果 神经 内镜 组和显微镜组手术时 间分别 为( 8 7 . 6± 2 3 . 5 4 ) 、 ( 6 8 . 7± 2 9 . 3 1 ) m i n , 术 中脑脊液漏 发生率 分别 为9 . 4 8 %、 1 9 . 1 0 %, 术后 住院时间分别为 ( 5 . 9 3±1 . 9 8 ) 、 ( 7 . 4 3±1 . 2 8 ) d, P均 <0 . 0 5 ; 两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P均 > 0 . 0 5 ) 。 结论 神经 内镜与显微镜经 鼻蝶 窦入路手术切 除垂体瘤疗效 相当 , 但 神经 内镜 手术术 中脑 脊液漏发生 率低 、 患者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对比观察

的应用观察[ J ] . 山东医药 , 2 0 1 0 , 5 0 ( 1 8 ) : 9 3 . [ 1 0 ]K u n t C , K a n a t . P e k t a s M, G u n g o r A N, e t 1 a . R a n d o m i z e d t i r l a o f
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 , 对患者 的生长发育 、 生育 、 视力 视野 等产 生影 响。P A的治疗 以手术 切 除为 主 ,
因其 肿瘤 位置 深 , 临近诸 多重要 神经及 血管 , 具有 手 术 难度 高 、 风 险大 、 术 后并 发症 多 的特 点 。显微镜 下
基金项 目: 河北省邢台市科技计划项 目( 2 0 1 4 z c 1 7 9 ) 。
院时类号 : R 7 3 9 . 4 1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5 ) 1 9 - 0 0 5 8 - 0 3
垂体腺 瘤 ( P A) 是 神经 外科最 常 见 的鞍 区肿瘤 , 多 见于青 壮年 , 约 占颅 内原发性 肿瘤 的 1 5 %_ 1 J 。P A 来 源 于垂体 前 叶 、 后 叶及 颅 咽管上皮 残余 细胞 , 常具 有 内分泌 功能 , 可分 泌 泌 乳素 、 生长激素、 促 肾上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疗效对比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疗效对比李闻晋(五四一总医院,山西运城043801)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2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讨论四肢骨折是由创伤或者疾病引发的骨结构破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行动受限、骨擦音等,骨折较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畸形甚至瘫痪。
对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主要是复位、固定、功能恢复[3],手术治疗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本研究中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3.15±1.03)分,骨折愈合时间为(12.67±2.44)周,均优于对照组的(5.58±2.36)分、(19.85±4.32)周,说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更有助于患者四肢功能的恢复[4]。
外固定支架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是在对骨膜及周围组织进行分离时,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大,感染风险高,容易引发较多的并发症,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不理想。
而交锁髓内钉是内固定术的一种,此手术方法以髓内钉为中心进行固定,不改变患者骨折肢体的长度,还能够灵活的进行肢体旋转,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加速骨折部位愈合。
相比外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轻,治疗依从性更高[5],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减轻疼痛感,有效缩短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促进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经鼻蝶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经鼻蝶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碟入路垂体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进行信息收集,选取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10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
分为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两组,一组使用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另一组进行显微镜手术治疗,每组50人。
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使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经鼻蝶瘤切除术均能产生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相比之下,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要显著少于显微镜组。
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神经内镜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和肿瘤全切率要稍高于显微镜组,但是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经鼻蝶瘤切除术均能产生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相比之下,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要显著少于显微镜组。
因此在对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避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关键词:经鼻蝶;神经内镜;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疗效垂体瘤作为一种从垂体前叶、后叶与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所引起的肿瘤,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1]。
一般来说,主要患病人群为青壮年。
患者在患病后。
临床上会出现肢端肥大症、头痛、恶心、闭经、不育视力减退等不良症状,对于患者生理、心理产生危害[2]。
临床上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碟入路垂体切除术。
为进一步探究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我院就对10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下是具体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数据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选取100例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医院接收的垂体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4 月第 32 卷
止血。严密补鞍 底,多 数 病 例 术 毕 鼻 腔 无 需 填 塞。显 微 镜 组: 患者气管插管,头后仰 15°,将扩张器插入鼻孔直抵蝶窦前壁, 显微镜( ZEISS,德国) 下辨认蝶窦开口,在其下方将扩张器撑 开,鼻中隔靠根部折断连同黏膜推向对侧,打开蝶窦前壁,开放 鞍底及硬膜,镜下用刮匙及吸引器切除肿瘤,止血,修补鞍底, 鼻中隔复位,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神经内镜组 125 例,男 51 例,女 74 例,年龄
第一作者: 王 嵩( 1975-) ,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镜和脑血 管病研究。
60 ~ 80 岁,平均( 65. 1 ± 7. 5) 岁,其中功能性腺瘤 80 例,无功能 腺瘤 45 例,微腺瘤 36 例,大腺瘤 81 例,巨大腺瘤 8 例,其中复 发垂体腺瘤 2 例。显微镜组 151 例,其中男 60 例,女 91 例,年 龄 61 ~ 78 岁,平均( 67. 8 ± 6. 6) 岁,其中功能性腺瘤 90 例,无 功能腺瘤 61 例,微腺瘤 41 例,大腺瘤 101 例,巨大腺瘤 9 例,其 中复发垂体腺瘤 2 例。 1. 2 手术方法 神经内镜组: 患者全麻全麻气管插管,采用外 径 4 mm 0°和 30°硬镜( Storz,德国) 循一侧鼻腔逐渐伸入,于中 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向上可见蝶窦开口,扩大蝶窦进入蝶窦,可 辨认双侧颈内动脉压迹,视神经压迹,鞍底及斜坡隐窝,建议鞍 底及鞍底硬脑膜开放面积尽量扩大,内镜直视下用吸引器及刮 匙切除肿瘤,将 30°内镜伸入鞍内观察残余肿瘤和正常垂体情 况,直视下进一步切除鞍内、鞍上及向鞍旁生长肿瘤,同时妥善
显微镜组( n = 151)
31( 20. 5) 8( 5. 2) 5( 3. 3) 3( 1. 9) 3( 1. 9) 2( 1. 3) 3( 1. 9) 1( 0. 6) 1( 0. 6)
60( 41. 1)
3讨论
目前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垂体瘤切除 最主要的两种手术方法〔1〕。经蝶入路由 Schloffer 等于 1907 年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老年患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比较
王 嵩 李 牧 王 晨 ( 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192)
〔摘 要〕 目的 分析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对老年患者经蝶垂体腺瘤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下 125 例和显微镜下 151 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老年病例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神经内镜组肿瘤全切除率 79. 2%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2% ; 显微镜组肿瘤全切 除率 70. 2% ,并发症发生率 41. 1% 。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安 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表 1 两种术式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情况比较〔n( %) 〕
激素分类
神经内镜组( n = 125) n 术后激素恢复正常
泌乳素
54
43( 79. 6)
生长激素
18
14( 77. 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8
5( 62. 5)
促甲状腺激素 0
-
合计
80
62( 77. 5)
显微镜组( n = 151) n 术后激素恢复正常
表 2 两种术式并发症比较〔n( %) 〕
并发症
短暂性尿崩 脑脊液漏 鼻出血
垂体功能低下 脑膜炎
永久性尿崩 视力损害
鼻中隔穿孔 死亡 合计
神经内镜组( n = 125)
10( 8. 0) 4( 3. 2) 2( 1. 6) 1( 0. 8) 1( 0. 8)
0( 0) 0( 0) 0( 0) 0( 0) 18( 12. 0)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统 计 软 件 SPSS13. 0,计 量 资 料 采 用 x ±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t 检验,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情况及并发 症进行 χ2 检验。
2结果
2. 1 手术结果 神经内镜组: 手术时间 45 ~ 110 min,平 均 ( 65. 8 ± 9. 7) min; 术后住院时间 2 ~ 10 d,平均( 4. 1 ± 1. 7) d; 术 后 MRI 复查肿瘤全切除 99 例( 79. 2% ) ,随访 6 个月 ~ 3 年,肿 瘤复发 2 例; 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 77. 5% 。 显微镜组: 手术时间 60 ~ 130 min,平均( 80. 2 ± 13. 5) min; 术后 平均住院时间 5 ~ 25 d,平均( 8. 3 ± 2. 2) d; 肿瘤全切除 106 例 ( 70. 2% ) ,随访 6 个月 ~ 4 年,肿瘤复发 4 例。功能性腺瘤术后 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 70. 0% ( 表 1) 。其中神经内镜组手术 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 P < 0. 05 或 P < 0. 01) ,其余指标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内镜; 显微镜; 垂体腺瘤; 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73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8-1601-0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8. 023
经鼻蝶入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垂体腺瘤手术方法,而神 经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是最主要的两种手术方式。老年患者 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手术耐受差,术后并发症高,因此选择创 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的关键之一。本文回顾我科 2006 年 9 月至 2011 年 12 月期间,应用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 瘤 125 例,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 151 例,对手术效果及手术并 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
62
44( 70. 9)
20
14( 70. 0)
7
4( 57. 1)
1
1( 100. 0)
90
63( 70. 0)
2. 2 并发症 本组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尿崩症、脑脊液漏、 鼻出血、垂体功能低下等。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内镜组 为 12. 0% ,明显低于显微镜组的 41. 1% ( P < 0. 01) 。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