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医学心理学》简答题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述题精华版-很全1

第一章绪论二、名词解释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名词解释p12)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
(名词解释p13)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
(名词解释p14)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10、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
(名词解释p17)11、行为: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名词解释p18)12、动机冲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
(名词解释p18)14、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
(名词解释p19)36.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既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7.医学模式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
38.生物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
39.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无论是致病、治病,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心理疾病的治疗B. 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C. 心理疾病的诊断D. 心理健康的维护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应激B. 心理测量C. 心理治疗D. 心理解剖答案:D3. 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应激是指什么?A.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B.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C.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D.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逃避行为答案:B4. 以下哪项是医学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A. 药物治疗B. 心理分析C. 外科手术D. 物理治疗答案:B5. 医学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情绪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A. 快乐B. 愤怒C. 悲伤D. 恐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医学心理学认为,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________。
7. 医学心理学中,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8. 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与________密切相关。
9.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________和________。
10. 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
答案:6. 生理健康7.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8. 生理健康9. 认识自我,改善情绪10. 心理量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2. 简述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11.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帮助患者认识和处理与疾病相关的情绪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协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心理并发症等。
12.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长期或强烈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影响内分泌平衡,以及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医学心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

医心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③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②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③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②潜意识理论1)意识:是与语言(即信号系统)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等。
2)潜意识:又称潜意识,指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或欲望,或过去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事件。
3)前意识:指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集中注意或他人提醒可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③人格结构学说: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本我:又称原我或它我,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快乐原则)2)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协调自我和超我关系的意识的结构部分。
(现实原则)3)超我:人格中的道德、良知、良心、理性等方面的结构部分。
(至善原则))④性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②动物行为进化连续性③潜意识的决定作用④强调心理的发展性⑤强调动机2.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3.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随之产生4.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满足的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易产生5.需要层次的衍生和个体发展有密切联系6.个人的生活环境对需要层次的发展有着影响,层次不是刻板的,是有许多例外的感觉: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区别和联系:1.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2.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1.二者虽然有形式上的区别,但在实践活动中二者是统一的,即情感要靠情绪来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的情感,二者难以分开2.另外,情绪与情感具有两极性,如爱—恨,轻松—紧张3.同时,情绪情感具有复杂性,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解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4、思维:人脑间接地概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5、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8、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9、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用的标准分常模。
10、性心理障碍: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
11.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2.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应对:又称应付。
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14.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的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6.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
医学心理学 试卷五及参考答案

A.儿童病人 B.青年病人 C.中年病人 D.老年病人
30.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 )。
A.病人是急性感染 B.医患如同父母一儿童
C.病人处于休克昏迷 D.医患有同等权力
31.指导一合作型医患关系( )。
A.病人是(服从)合作者B.医患关系如同父母一婴儿
C.病人多是慢性疾病D.帮助病人自助
32.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
A. 临床应用严重外伤B.病人作用是合作关系的参加者
C. 医生仅告诉病人做什么 D. 病人只能接受不能反对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__________、会谈法、作品分析法、__________。
2.根据测验方法,心理测验可以分为 ______、操作法和______ 。
医学心理学 试卷五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迁移 2.思维 3.心境 4.心理治疗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2分)
1.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不包括( )。
A.知觉特点 B.迁移 C.功能固着 D.年龄
2.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技能所产生的一种影响,称为 ( )。
A.定势 B.迁移 C.功能固着 D.知觉特点
9.注意具有的特征是( )。
A.集中性 B.分散性 C.间接性 D.逻辑性
10.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11.从一个对象的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的活动上,称为( )。
A.转移 B.定向 C.分心 D.干扰
12.偏离当前进行的活动的注意,称为( )。
6.将灰色的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可见灰色的方块略带有( )。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温医)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4)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实验室内实验和实验室外实验);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事件性质分为纵向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和横向研究。
其中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
(包括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日常观察法与临床观察法)。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会谈法、座谈法和问卷法。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无英文)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侧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外在联系区别为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为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使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用外界事物。
②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③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密切相关,其可以帮助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离出来。
④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是以经验,知识,对比为基础的。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与答案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应激、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3. 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性、威胁性或不确定性的内外环境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4.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内分泌系统紊乱、情绪障碍等。
5. 心理障碍的定义是什么?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离正常范围的持久性问题,影响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6.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
7. 心理治疗的定义是什么?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个体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8. 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
9.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10. 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健康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健康行为、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等。
11.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诊断和干预的科学。
12. 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康复等。
13.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包括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
14. 医学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医学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医学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医学心理学题库(附答案)第一章:绪论选择题:1。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心理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A. 塞里 C。
坎农 D。
沃尔夫2.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以下哪项正确:A。
躯体上没有疾病 B. 躯体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 C。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3。
以下列出了各位学者及其提出的理论,其中哪项是不相对应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 C。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D.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填空题:1。
试述两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后期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名词解释:1. 健康 2. 医学心理学答案:选择题: 1-3。
BDB填空题:1。
华生、斯金纳,贝克.2. 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名词解释:1。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认知心理选择题:1。
关于感觉的特性,以下哪项不正确: A。
整体性 B.发展性 C。
感受性 D。
适应性2。
先吃糖,后吃西瓜,会觉得西瓜不甜,这是因为感觉具有()?A. 感受性 B.适应性 C.对比性 D。
补偿性3. 夕阳下雪地被染成红色,但人对雪地的知觉仍然保持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A. 整体性 B。
组织性 C。
理解性 D.恒常性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的非条件刺激为: A. 灯光 B.踏板 C。
食物 D。
铃声5. 关于记忆的基本过程,以下哪项错误: A. 遗忘 B。
再认 C。
识记 D.保持填空题:1. 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
2。
在没有相应事物作用下产生的不真实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作者:————————————————————————————————日期:温州医科大学第五版《医学心理学》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1)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即疾病防治;2.简述医学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P9)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②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③心理测量法④个案法⑤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临床实验法)⑥相关研究法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相互关系感觉知觉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4.简述知觉的特性(P16)①知觉的相对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5.简述思维的过程(P20)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与概括6.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1)相互关系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7.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24)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①心境:是指持久而微弱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不适对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一种猛烈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③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8.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P27)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目标确立行为方式和方法的选择②执行阶段:克服个人消极品质,采取有效行动克服外部困难的过程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其他动机和干扰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P27)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④与随意活动为基础10.简述意志的品质(P27)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②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决断,并实现目的的品质③坚韧性: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向既定目标的前进的品质④自制力: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11.简述人格心理结构(P29)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③自我调节系统,其核心为自我意识1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30)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一定的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
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潜能和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13.简述动机冲突的形式(P32)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近式冲突。
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
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②双避冲突:也称避-避式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
所谓“前有狼,后有虎”。
③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目标影响,都想避开,但迫于情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
④双重趋避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14.简述气质的分类(P35)1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43)①智力正常②情绪良好③人际和谐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整16.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P55)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②潜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
③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前意识的功能是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17.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P56)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又称“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
遵循着“快乐原则”。
儿童的行为中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的表现。
②自我: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经常要努力协调本我和超我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外部现实的要求。
③超我:类似于良心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遵循“至善原则”。
是能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因而能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到达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
18.简述精神分析的性心理发展理论(P56)①口欲期:约至1岁,此时关注吸吮和吃,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②肛欲期:2-4岁,肛门也成为快感集中的区域,儿童从自身大小便中得到快感。
③性器期:4-6岁,此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儿童开始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
④潜伏期:6-10岁,此时儿童的性本能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的各种活动。
儿童对动物、运动、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学校的学习、同伴的交往等活动日益增加。
⑤生殖器期:10-20岁,躯体和性发育成熟,与原始家庭客体产生心理社会性分离,建立家庭外的亲密客体关系。
19.简述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P78)①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直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②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③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0.简述应激管理的切入点(P118)①针对应急刺激的管理②针对认知评价的管理③针对应对方式的管理④针对社会支持的管理⑤针对个性特征的管理⑥针对应激反应的管理21.简述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P138)权利:①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②享有被尊重、被了解的权利③享有对疾病诊治的知情同意权④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⑤享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⑥享有免除病前社会责任的权利义务:①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②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医嘱③遵守医疗服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支付医疗费用④病人要和医护人员合作,配合诊治护理工作22.简述病人的角色转换问题(P139)①角色行为缺如②角色行为冲突③角色行为减退④角色行为强化⑤角色行为异常⑥角色认同的差异23.简述医患关系分类(P157)①主动-被动型:医生处于主动地、主导的地位,而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医疗的从属地位。
其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
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等。
②指导-合作型:医生的权威性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也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也可以向医生提供疾病的信息。
其特点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适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③共同参与型:一种医患平等互动,医生注意调动病人积极性的模式,更加重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
其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
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24.试述医护人员具备的心理素质①树立崇高的理想②积极乐观的情绪③良好的性格③敏锐的观察力⑤坚强的意志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5.简述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P168)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③排除神经症障碍或精神病26.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P168)1.心理干预目标: ①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②消除心理学病因③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27.简述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P178)①内省经验标准②统计学标准③客观检查的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28.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95)相互关系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区别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侧重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和指导侧重分析与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格具有哲学社会学倾向具有医学倾向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相同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者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29.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P196)①治疗者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人员②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③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④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⑤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认知矫正,从而转变痛苦的、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甚至躯体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30.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P197)①初期阶段:建立治疗同盟、收集信息、评估和确认问题及制定治疗方案②中期阶段:依据治疗方案,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③结束阶段:处理结束治疗所产生的问题及帮助迁移和巩固治疗所获得的成果31.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P199)①信赖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个性化原则⑤中立性原则⑥保密性原则32.简述精神分析治疗的技巧(P205)①自由联想②释梦③阻抗④移情33.简述系统脱敏法的方法(P209)①设计和平等主观不适等级表②松弛训练③脱敏训练:逐步按焦虑等级表进行脱敏训练。
34.简述理性情绪疗法的程序(P212)①心理诊断:建立良好的医患工作关系,帮助受治疗者建立自信心;找出受治疗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②领悟③修通④再教育35.简述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P218)①“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②“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10级名解心身疾病焦虑心理健康大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某一女生小王因为失恋,整日郁郁寡欢,心情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