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_夏朝
中华文明的源头夏朝

中华文明的源头夏朝夏朝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历史距今已有数千年,尽管时光已逝,但夏朝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于中华大地上。
1. 夏朝的起源夏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夏朝的建立者是夏启。
夏启是一位有着卓越才能和领导力的君主,他成功地统一了当时蓬勃发展的黄河流域的部落社会,建立了夏朝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君主集权为核心,由王权掌握国家大权。
夏朝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君主设立官职,以管理各项国家事务,并通过世袭制将权力传承给后代。
3. 夏朝的经济状况夏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农业生产是其经济的支柱。
夏朝时期,人们开垦土地、种植谷物,发展农业生产。
夏朝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开挖灌溉渠道,提高了灌溉效率,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夏朝的文化贡献夏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开端。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有了文字的记载,使用的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夏朝还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日历制度,规定了节气、农事活动等,对后世的历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夏朝的神话与传说夏朝时期,人们相信宇宙中存在着众多神灵,他们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保护神。
夏朝的神话和传说中,出现了众多史诗、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这些故事和传说丰富了夏朝时期的神话文化。
6. 夏朝的衰亡和影响夏朝的衰亡与商朝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夏朝因各种原因逐渐衰落,最终被商朝所灭。
然而,夏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忽视。
夏朝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王朝制度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商、周等王朝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7. 夏朝的价值与意义夏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为后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夏朝的政治制度、农业经济和文化传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对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夏商周简介及注释

中国历史:夏,商,周(西周,东周)第一章夏朝夏朝(前2146-前1675)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4000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yu2】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shan4】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
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zhuo2】手中。
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mi2】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
自少康以后的杼【zhu4】、槐【huai2】、芒、泄、不【bu2】降【jiang4】、扃【jiong1】、胤【yin4】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注:不降,一般指姒【si4】不降,又名姒降,夏后不降,谥【shi4】号不降,夏王泄的儿子。
不字在第四声字前念第二声。
到夏代的第13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
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
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
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jie2】,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
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
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
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历史朝代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朝代知识点总结大全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
夏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夏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国家统一的标志是建都于夏商周中原地区的大禹都城。
夏朝的农业、手工业、青铜冶炼以及文字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建立于大禹都城的周边地区,是夏朝的后继者。
商朝的政治组织以宗法制为基础,形成了“封建化”的社会形态,贵族豪族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
商朝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工艺制品显示出高度的工艺水平。
商朝最著名的历史文献是《甲骨文》,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中记载着古代的政治、社会、农业、商贸、宗教和祭祀等信息。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周朝的政治制度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周天子位居礼制上的最高地位,分封诸侯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周文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对中国历史、政治、文化诸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者是嬴政,即秦始皇。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来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的重要转折点。
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例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桥修路,都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措施。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
汉朝建立者是刘邦,史称汉高祖。
汉朝的建立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中原地区的统一。
中国历史夏朝

文化传承
0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
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夏朝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文字、
历法、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
03 夏朝的文字传承对后世汉字的形成
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夏朝的历法传承对后世的历法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影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王朝,奠定了中 华文明的基础
农业发展
01
农业工具: 石器、骨器、
木器等
02
农作物:粟、 黍、稷、麦
等
03
农业技术: 耕作、播种、
收获等
04
农业制度: 井田制、分
封制等
手工业
1
夏朝手工业以 青铜铸造和玉
器制作为主
3
玉器制作工艺 精湛,出现了 许多精美的玉
器
2
青铜铸造技术 成熟,出现了 许多精美的青
铜器
4
手工业生产规 模较小,主要 服务于贵族和
祭祀活动
商业贸易
夏朝时期,商业贸易已经出现,主要表 现为物物交换
夏朝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主 要交易物品包括粮食、布匹、牲畜等
夏朝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商人,他们从事 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夏朝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 形成和繁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谢 谢
01
夏朝的文化对周边地 区产生了辐射作用, 如朝鲜、日本等
03
02
夏朝的文化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文字、历法、礼仪等
04
夏朝的文化对后世的 文学、艺术、哲学等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夏
朝
度
的 政
治
制
政治体制
历史朝代列表及简介

历史朝代列表及简介一、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由禹建立。
夏朝是一个有限的历史时期,其统治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帝王。
夏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简单,社会结构以氏族为基础,地位高的氏族领导其他氏族。
夏朝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由汤建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其国家组织更加完善,政治制度更加稳定。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文字的诞生。
三、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由姬姓的周武王建立。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室拥有实际统治权,实行封建制度,实力强大。
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逐渐减弱,各诸侯国逐渐崛起。
周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
秦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秦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
五、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刘邦建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设立郡县制度等。
汉朝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汉代文学、艺术、科学等。
六、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
三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主要分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蜀汉以刘备为首,魏国以曹操为首,吴国以孙权为首。
三国时期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期。
夏朝的建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夏朝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历史的地位进行论述。
一、夏朝的起源夏朝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当时的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建立者为禹,他是伏羲和女娲的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人物。
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治理,解决了严重的洪涝问题,被封为夏朝的首任君主。
夏朝从夏禹开始,经过十七代君王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崛起。
二、夏朝的政治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国君以及掌握权力的贵族通过编写《夏书》和《夏历》等文字记载来记录国家的重要事务。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也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夏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军事制为主,国君掌握着最高权力,贵族担任着各级官职,同时根据世袭制的原则,贵族子弟能够继承父辈的政治地位。
三、夏朝的经济状况夏朝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在农业发展方面夏禹以土地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夏朝时期,人们普遍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五谷、蔬菜,饲养牲畜等。
同时夏朝也开始有了工匠和商贾等社会阶层的出现,商业交流也逐渐兴起。
夏朝的经济状况相对较为繁荣,为后来的商朝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夏朝的文化贡献夏朝在文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禹开始制定了记载夏朝政治、军事等重要事项的文字制度。
其次,夏朝还进行了较为完善的礼仪制度的建立,并且开始进行教育的普及。
夏朝还注重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并且开创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先河。
夏朝为后来的王朝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完整的中国历史简介

完整的中国历史简介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文明和伟大的国家建设成就。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简介,涵盖从远古时期直到现代的重要篇章。
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国家,虽然有关夏朝的确切历史还存在争议,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夏朝的创立者禹以治水功绩著称,夏朝的政权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二、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要的发展。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朝代后期分裂为多个国家,最终被周朝取代。
三、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制度。
西周时期,由于贵族内部的争斗,王权逐渐衰弱,东周时期,王权进一步衰落,各大诸侯争霸形成春秋时代。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被认为是战争最频繁的时代之一。
春秋时期,以齐、晋、楚、秦、燕、赵、韩、魏八个大诸侯国为中心;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彼此争夺最终统一天下的机会,其中秦国崛起最终统一中国。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标志。
秦朝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同时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统一为后来的封建制基础奠定了基础。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发展了较稳定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
西汉的统治者推行了黄老之道,并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启与此有关。
七、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它的统治时期有时又称为汉末、三国时代。
东汉时期,社会动荡剧烈,经济衰退,这一时期还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朝衰落的局面为三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认可的第一个朝代,它的确立和统治时间在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元前约1600年。
夏朝的存在虽然缺乏完整的历史记录,但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和传世文献的记载,我们对这个古老的王朝有了一些了解。
本文将从夏朝的起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方面来介绍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夏朝的起源夏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期,具体来说是夏代的建立者禹。
据《史记》记载,禹是夏朝的创始人,他通过治理水患、开辟土地等努力,得到了天命,成为了统治者。
禹传位给他的儿子启,夏朝也因此开始了正式的统治。
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的基石,也开启了中国文明的历程。
二、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为主,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夏朝的统治者以天命为理由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依靠赏罚制度来管理臣民。
国家行政机构分为九州和八县,九州是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而设置的行政区域,而八县则是为了更细致地管理地方事务而设立的。
夏朝的政权权力集中在王室手中,但也依靠亲贵部落来进行统治,形成了以王室和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封建统治体系。
三、夏朝的经济发展夏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是经济的基础。
夏朝倡导农耕文化,发展了灌溉农业,种植了谷物、蔬菜和水果等作物。
同时,还养殖了牲畜,如牛、羊、猪等。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兴起,夏朝人民制作了陶器、纺织品等生活用品,并且在冶金领域有一定的成就。
这种农耕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夏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夏朝的文化成就夏朝是中国文明的开端,它的文化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夏朝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文学方面,夏朝人民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歌谣,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它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夏朝的艺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青铜器制作和玉器雕刻等艺术形式,成为后来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重要奠基。
五、夏朝的衰落夏朝的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然而后期夏朝逐渐陷入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依据史书记载,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
此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
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
但许多中国历史学家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便是夏朝遗存。
对夏王朝记载比较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大约有470余年,经历了4个多世纪,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
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
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
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
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
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
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
以后的统治者都善于控制东夷,或是同东夷搞好关系。
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耗费了大量财力。
而且,桀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受的暴君,残害百姓,重用奸佞。
在夏王朝陷入内外交困时,商汤对它进行了讨伐。
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
夏王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铜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都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
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位于安邑,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国号释义据《史记》引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的。
夏朝的建立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
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
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
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
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
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
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会。
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
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
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
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
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
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
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
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
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
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
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
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
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
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夏代的国家制度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
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
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
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夏朝军队夏朝的军队,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发明的专职征战的工具。
夏以前,各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由部落内部的青壮年男子负担,夏建立后,中原形成了统一的部落共同体,并出现了国家机构,因此专职战斗的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
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
奴隶制刑法到夏王朝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了《禹刑》,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太康失国当夏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定之后,以启为首的贵族统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
启死之后,由子太康继立,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
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立,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
这就使有穷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
有穷后羿,以善射见称,是东方夷人诸部势力比较强大的首领之一。
当夏王室发生内乱,统治力量大为削弱的时候,他攻入夏都,赶走太康。
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
后来,寒浞又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篡夺了统治权。
夏代中期的发展季杼彻底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大力征伐东夷各部,一直打到东海。
后来,又还都伊洛之间。
在季杼统治时期,形成为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
季杼以后,到孔甲以前,在这期间经历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统治一直是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着向上发展的趋势。
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夏朝的灭亡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
东边的商部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夏世系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