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影评
上帝也疯狂影评

上帝也疯狂Ⅱ观后感上帝一定疯了,所以才会造就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和这千姿百态的世界出来。
在轻松和欢快的打击乐中影片像我们展示了非洲大陆深处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人的不一样世界。
在鸟兽飞奔,远离现代社会的原野中,他们与世无争,生活单纯而又快乐。
他们关心家庭,关心孩子,关心邻里,他们会在晚上聚拢在篝火旁听奇哥讲外面的世界。
卢梭说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是人类的童年。
那么我更愿意喜欢这个没有阶级没有纷争童年的时代。
虽然我还抱有很大的猎奇心态,比如奇哥所处的最初富裕社会,那只死不松口和动物专家比耐性的蜜獾,还有那只和博士抢水喝的猴子等都会给我带来欢笑。
但是,欢笑之余这些片段也带来了些许思考,些许启发。
影片中所讲的卡拉哈里沙漠一年中有九个月是没有雨的,许多动物都因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离去,但是布须曼人却很好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视之如天堂一般。
他们用露珠和树根解渴,懂得如何狩取猎物,在这里生活了两万年。
正如适应论中所提到的那样,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当中也包括了人类体质对环境的适应。
在影片中也不难看到布须曼人对环境的适应,比如波在找到死去的大象的时候对奇哥说:“如果我跑一天一夜,就能在明天把家人叫过来。
”长途的奔跑对于布须曼人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生理方面的困难。
他们先天的体质已经赋予了他们这方面的特长。
伯格曼定理和艾伦定理也可以在它们得到体现,影片中的布须曼人全部都是四肢纤细而且体形瘦长,他们皮肤黝黑,肌肉发达,体现出了对热带生活的极好适应能力。
但是相对于进化论的那种认为我们比布须曼人更加进步的观点我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或许能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片中有几处例子:比如奇哥在讲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会嘲笑外面世界的人不聪明,因为他们离开了现代社会制造的各种工具几乎就无法生存。
偷猎者用枪威胁奇哥时根本没有效果,因为在奇哥的文化中根本没有枪支会威胁自己生命的观念。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上帝也疯狂》这部电影,是一场关于文明冲突与生态保护的“狂欢派对”。
它通过富有喜剧色彩的演出,向观众传递了既搞笑又深刻的信息,让我们思考人类社会进步的代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为“波卡拉丘”的非洲小国,因为沉船事故,一艘装满可乐的货船漂洋过海砸中了这个国家的象牙储备,让这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国家陷入了混乱和疯狂。
狮子般凶猛的象牙走私分子试图控制这个小国,而新任总统则利用这个意外事件进行了狂热的民族主义和宗教煽动,居然让这个小国的居民们把可乐瓶当作神器和礼物对待。
为了争夺限量特别版的可乐瓶,各个国家代表纷纷出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发财致疯的演出。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像它一样的讽刺片,都是用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揭示人性黑暗面的“见证人”。
这部电影虽然以非常轻松的形式呈现,但是内核非常深刻,让人无法避免地深入思考。
首先,它揭示了文明进步的代价。
这个小国虽然被外界接触不久,但是已经接受了现代化思想和科技,然而这样的进步却像个诱饵一样让人们失去了自我,放弃了原有的信仰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还传递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象征性的具象化方式,让人看到了现代化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环保的现实主义,生动地描述了森林砍伐、沙漠化和动物灭绝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实。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比如波卡拉丘小国的统治者在讲话的时候说的“你可别拿我当傻瓜”,他的这句话又体现了某种时代的特征和真实面貌,也激发了观众对人类文明的沉思。
另外,电影中那场滑稽的汽车追逐戏,音乐响起时的镜头,让电影更具视觉效果和戏剧性,让观众产生了更深的参与感。
在学习和启发方面,这部电影触及了许多道理,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
一方面,我们需要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不能忽视环保价值、不能放弃我们的信仰,要警醒现代化进程中的“罪与罚”,避免重蹈上帝也疯狂的地步。
另外,我们也需要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个人成长的启示,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要了解和关注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
电影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电影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上帝也疯狂》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喜剧电影,由南非导演詹·承基执导,于1980年上映。
该片是一部讽刺和幽默的作品,通过描绘一系列笑中带泪的事情,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某些问题。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电影中的反讽和讽刺手法。
这部电影以非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原始部落被现代文明所侵扰的故事。
电影中通过不断激发观众的笑点,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蚀和冲击。
片中的角色有个体部落成员以及到达部落的现代文明中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冲突和交流,电影讲述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各种荒唐和矛盾。
其次,我想谈谈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
《上帝也疯狂》通过讽刺和幽默展现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如物质主义、文化冲突等。
电影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讽刺,呼吁观众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是使用了一个被扔下来的可乐瓶作为象征,这个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物品带给当地的变化。
这个可乐瓶带来了纷乱、嫉妒和冲突,暗喻了现代物质文明背后的种种问题。
此外,电影给我带来了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在电影中,原始部落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美丽而自然的环境中,他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没有过度利用资源,也没有破坏环境。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影通过反讽和幽默的方式,指出了现代社会在不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问题。
这种暗讽可能会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如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人性主义也引起了我对人类本性的思考。
在电影中,人们为了争夺可乐瓶而发生纷争和暴力,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
然而,电影中的原始部落成员却展现了与其他人不同的美德,如友善、勇敢和团结。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和内心的善良。
电影中展现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给了我对人性的希望,也让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最后,电影中的幽默给我带来了愉快的观影体验。
电影中的许多情节都充满了喜剧要素,让我欢声笑语,笑出了眼泪。
上帝也疯狂影评

最单纯快乐的人——《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这篇观后感会多使用一些口语,望老师谅解。
说真的,如果是让我自己去选择,我是绝对不会去看这种类型的片子的,无论是比我还老的发行时间,还是对比现在电影简直是“渣”的画质。
都不可能让我在第一时间提起兴趣。
但是在一天的疲劳奔波后静静坐下来观赏这部片,我不得不说,那份在“大片”中难以寻觅的纯真实实在在的感动了我。
那份来自灵魂的,上帝给予的难得的纯真。
在看这部电影前,The God Must Be crazy这个名字真的让我想多了,我甚至想到了这部电影会不会是深刻的剖析了人性的罪恶什么的,但是当电影一开始那纪录片般的拍摄风格证明了我确实想多了。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拍摄风格与电影的内容二者完美的契合了。
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实景记录的画面上,一切都显得真实而质朴。
“上帝一定是疯了”是影片名称的字面翻译,这应该是以“男主角”(我认为的)基的口吻发出的感叹。
一个对于都市生活的人熟悉不过的可乐瓶子,却在布希族小小的族群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份“上帝”“赠予”的礼物打破了族人平静的生活。
从初时发现这个“礼物”的惊喜,到不断发掘出其妙用的快乐,再到希望独占这份礼物的欲望的衍生。
这俨然是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甚至阶级社会的过程的映射。
“瓶子”是个好东西,就像权力,就像金钱。
但在人们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一些负面的东西悄然而生,它就像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无罪的,瓶子也是无辜的,真正为祸的,是人们无法逃避的本性中的黑暗。
但事情并没有恶化,因为我们的男主角(还是我认为)明智的判断出,“瓶子”并不是上帝的礼物,这也许是上帝不小心掉下的,或者是上帝丢弃的不喜欢的东西。
这个东西为他的族人带来了灾难,是不祥之物。
上帝一定是疯了,才会把这个不祥之物丢下来。
所以他决定到世界尽头去,把它还给上帝。
当看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儿女,因此上帝一定不会给予他们不好的东西。
上帝也疯狂影评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2014221101220018杨宇《上帝也疯狂》以一个可乐瓶为线索,以西索为代表的原始部落与现代社会相遇,产生联系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冲突和矛盾,我将就我体会最深的一点谈谈我对文明与野蛮的认识。
一、文明与野蛮的相对性站在我或者说现代人的角度,对于布什部落和现代城市,不可置否会认为城市是文明的;“布什部落从没见过或听过所谓的文明”,似乎还停留在原始人的阶段,没有任何现代文明工具,以叽叽喳喳乱叫充当言语,衣不蔽体却不以为然,这看起来十分荒谬而野蛮。
但以西索为代表的布什族的视角看来却正好相反。
看到汤小姐的装扮时,“他不明白为什么天气这么热,她还要往身上覆盖东西,看起来像蜘蛛网”;对于上帝“恩赐”给他们的现代文明成果可乐瓶,一开始是是他们认为的“最美好的事物”,但后来它破坏了大家的感情和部落的和谐,西索决心要把这“不祥之物”丢出地球。
布什族并没有文明与野蛮的概念,但以“积极成果”这一标准来看,现代城市并不是文明的集合体。
站在客观的角度,文明与野蛮的区分并非如此。
就物质层面来说,文明与野蛮具有相对性。
显而易见,现代城市物质丰富多彩,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科学技术的进步,让都市人在物质文明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和享受。
但另一方面,在物质文明建设中,人们不知适可而止,越想改善生活环境反而令生活越复杂。
在物质文明发展速度过快的现代社会总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人们不甘心屈服于自然环境,反而要环境来迁就他们”,环境问题已然成为现代的一个大问题,人类为谋得自身利益对待环境的方式可以说是极其野蛮的,而相对于贪婪的人们来说布什部落的族人至少对待自然是敬畏的,是文明的,“他们相信上帝供给的皆好而又用”“漂亮、娇小而优雅的布什族人,傍晚将树叶排好清晨收集露水,或者通过挤压根茎来获得水源。
”简单而满足的生活反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方式。
就道精神层面来说,文明更倾向于布什部落的族人。
“他们是最知足的民族,他们没有犯罪也没有暴力与法律”“他们很和善,从不惩罚小孩儿和恶言以对”,他们的部落秩序与和谐是在相互关爱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维持的,约束他们的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道德底线。
上帝也疯狂2英文影评

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 (1980)导演、编剧::加美·尤伊斯主演:马瑞斯·威尔斯/Sandra Prinsloo/历苏/LouwVerwey / Michael Thys类型:喜剧/动作制片国家/地区: 博茨瓦纳/南非语言:英语/南非荷兰语上映日期: 1981-08-21(第一部)(挪威) 片长: 109 分钟更多中文名:众神也疯狂(上) 上帝一定发疯了(上)剧情介绍虽然距离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但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的人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
卡拉哈里是个看上去像沙漠却又不是沙漠的地方,在那里,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是干旱无雨的,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而纷纷离开。
可在卡拉哈里人看来,这里却像天堂一样美好,他们可以挖树根、收集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来解渴,可以靠打猎来维持生命,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和纷争,在他们的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
如果哪天听到天空中飞机飞过的轰隆声,他们会以为那是上帝吃得太饱在打嗝。
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生活得单纯而快乐的部落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子发生了改变。
电影海报(7张)那天,基(布希族)走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从空中一架飞机上坠落的一个可乐瓶正好掉在他的面前,基把瓶子拿回部落,他们从没看到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像水一样透明却坚硬无比,他们把它当做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渐渐地他们还发现,它可以吹出美妙的声音,还可以用来磨蛇皮。
总之,几乎每天人们都能发现它有新的用途。
可瓶子只有一个,人们第一次有了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感觉,一种莫明的情感出现在所有人的心中,很多人想到要独占它,人们开始为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基决定把这个将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不安的东西还给上帝,于是他带着瓶子上路了。
一路上,基经历了种种奇遇,也引发了无穷的乐趣。
城市女职员厌倦了职场生活,决意要到森林中的部族地区担任小学教师;在当地考察的生物学家开着破车来接她……另一国家的反叛者也持枪闯入此地区,后面是紧追不舍的政府军……精彩视点:片中饰演非洲土著人基的历苏在拍摄完本片后,广受观众的欢迎。
《上帝也疯狂》经典观后感集

《上帝也疯狂》经典观后感集《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由加美・尤伊斯执导,Marius Weyers / Sandra Prinsloo / 历苏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一):好电影真***好看呀!!除了男主角频频出丑有点做作外。
第二部就没什么意思了,重点到的俗俗的搞笑去了,除了那两个孩子超级可爱,超喜欢他们撒开脚丫幸福奔跑的样子!!!《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二):强烈推荐!中文名字听起来有点俗,但是影片确实是非常的不错.美丽的大自然,善良的"土人",让心灵经历一次干净愉快的旅行.个人认为二比一更容易吸引人,要有耐心的体味这种象小溪流水一样的幽默.很舒服的感觉!《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三):百年难得一见的好片我以桑田的名义发誓,真是是难得一见的好片。
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文明的含义,真难以相信是1980年的片子,我不想过多地评论,这样只能让观众自己思考的东西少了。
看一下吧,相信我!!!《上帝也疯狂》观后感(四):爆笑奇哥的小儿子遇到鬣狗,听说你只要比它高,他就不敢攻击你,于是拿起一块树皮,于是鬣狗不敢上前,可是好景不长,那个树皮,那断了,于是小孩子跑啊。
看到这一段,人都笑爆了,趴在地上小,笑得浑身发软。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五):一杯巧克力奶开头土著人的生活以及可乐瓶对其的影响很有启发性,还瓶之旅很搞笑,没有无厘头,没有刻意做作,没有特效宣染,一部很纯粹的、很平淡新奇的、很值得再看的一部轻喜剧,没有油腻的炸鸡,没有厚重的汉堡,只有顺滑可口的巧克力奶!《上帝也疯狂》观后感(六):《上帝也疯狂》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科技到底是是进步,还是作茧自缚?用纪录片写实手法拍摄的搞笑电影,充满了对现代文明的讽刺。
小国寡民,民风淳朴。
与自然完美相处。
这简直是《老子》中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七):值得花时间反复观看的影片虽然整部片子看不到什么特别有名的演员但是情节真的非常吸引人,可以让大家全程开怀大笑忘记生活中的烦心事情,非常佩服导演和编剧的"功夫",佩服佩服佩服。
上帝也疯狂影评[1]
![上帝也疯狂影评[1]](https://img.taocdn.com/s3/m/d0f29c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4a.png)
《上帝也疯狂》系列讲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生性乐观、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两万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虽然距离现代化大都市仅六百哩,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
卡拉哈里是个半沙漠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干旱无雨,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纷纷离开,而它却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们无须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
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
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邪恶”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上帝也疯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条人物线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学家史帝和教师凯特以及恐怖分子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学家史蒂芬和律师泰勒以及奇哥的两个孩子。
三条线索各自张弛有度地发展着又有条不紊地穿插着。
《上帝也疯狂》系列成功而难得地兼具了多种风格:既有严肃深入的思索又有轻松质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艺术手法的虚构与夸张又有基于人文视角的写实与细腻,既幽默逗乐又感人泪下,真真是回味无穷。
一方面,观众会为剧情乐不可支:政府军逼问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劳娱结合的混战、破吉普车引发的种种麻烦……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动物习性、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花费心思设计的误会与笑料,汇聚在一起就制造出了精彩纷呈、喧闹而富有层次感的喜剧效果。
当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头,有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很老套了,却被演员演绎得浑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疯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现代社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多种社会形态纵横交织在一起,多种文明集中地冲突着又温和地共生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上帝也疯狂》
当我看到片名为《上帝也疯狂》时,心里顿时产生些许猜疑:上帝也疯狂?他是怎样一个疯狂?是喜剧片吗?……?它和传播学能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猜疑在我看完影片后边不觉为奇了。
原来上帝真的疯狂了,而且和人类间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明白了这部影片为何能成为一部经典的喜剧片。
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借助通过符号才能互相沟通信息,从而符号的基本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表达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和思考功能,只有达到这三种符号的功能,人类间把符号作为沟通的障碍就会减少了。
而在影片中,这些功能表现的并不突出,只是从间接方面来表达各自的功能。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在传递着共通的信息。
尽管在某个方面存在着隔阂,可是他们之间的动作、表情、状态都可以作为符号起到互通的作用。
在片中,主人公基代表了原始社会的人物的特点,对于现代文明的事物感到及至陌生,当他来到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似乎没有受到想象中的冲击,而是表现出一种无知与好奇。
在非语言符号的体系下,基通过动作、手势、表情、视线等等表现出他的庸俗与好奇。
首先,基对事物的认识观不同。
当基把人类认为危险的产物“枪”看成是树枝时,现代人却反映出危险的存在而不欢而逃,对此基表现出满脸的疑惑。
观众们在此发笑无疑是正常的,而对于对陌生事物的人来说自然会感觉到不解,这就是一种沟通的障碍,是两个世界人的认识观的不同,对此人类在此时的沟通自然会产生制约与影响。
其次是行为方式的不同。
基把猎捕羊群中的羊作为晚餐,甚至把它与人类分享,然而作为现代文明世界的我们自然会觉得他违法了,可是基却不解他的行为受到了制裁,这种隔阂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观众的我们无疑会为他的无知而感到同情。
最后,当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时,他为史蒂在荒野中考察方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基的动作与姿势都与现代人产生了差异性,表现出很多的喜剧成分。
然而,影片中最突出的障碍无非是语言符号了,对于基的语音符号与现代人的交流中是不相通的,因此只能借助第三方的转述,不乏会出现些许语言表达与内容的障碍。
人类间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五个要素构成,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的过程,在人类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一方,不仅会使信息不能传达,而且会出现另一种传达效果。
在影片中,基与史蒂在与布哈一伙的斗智中表现的比较突出。
史蒂作为传播者向基受传者发出讯息,但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不相通,必须通过史蒂的朋友作转述。
他的朋友在其间转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他不仅作为媒介的话语者,而且作为反馈传达讯息的回应者,讯息的精确性也需要通过媒介与反馈给史蒂传播者和基受传者。
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基与史蒂及他的朋友表现得很一致,并不存在太大的隔阂,以至最后成功的打败布哈一伙,救出凯特小姐和孩子们,也最终以胜利的结局为此影片落下帷幕,符合观众们的心理。
人类间的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
影片中出现的两个不同时代人的交流,即原始人和现代人的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困难,各种符号为彼此的交流画上了等号。
因此,我认为影片能够如此完美,能受到大众的欣赏,在这一方面也是被大家赞同的,它为观众传播了优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