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追求》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8.美丽的颜色 (2)

3.感受科学家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来自《点拨》
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 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 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 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 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 业后,却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 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 很大反响。
部分来自《点拨》
【难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居里夫人的形 象的。 【答案】文章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 更深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 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 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有时候我整天 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 上,简直是筋疲力尽。”这些充分展示了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 韧执着、以苦为乐,对科学热爱、痴迷,对工作充满热情、献身 科学的精神。
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
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居里夫人这
段话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一个原因——在
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表达了这位伟大的科学
家对宁静、专注生活的热爱,以及她执着的工作态度,
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部分来自《点拨》
10.“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请品析这 句话的含义。 【答案】“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 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 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 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进而衬托出了 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浙江省衢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考生须知:1.全卷共三大题,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积累(16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座洋溢着书香的城市,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书香衢州·【答案】【解析】【详解】“2.下列桥名化用了诗文,请你根据提示将诗文填写完整。
【答案】【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济、沧、泊、致、厦、庇。
3.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A. 始龀C. 既【答案】C【解析】【详解】现代社会一般十八岁举行成人礼。
A.B.C.D.故选C4.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
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
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腾讯新闻)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澎湃新闻)《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狙击】jū jī【阻击】zǔ jī【答案】“阻击战”正确,因为“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是用防御的手段阻止病毒进攻,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
而“狙击”是埋伏在隐秘地点偷袭敌人,这与我们这次的防疫大战情况不符。
【解析】【详解】“阻击战”使用正确。
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举全国之力,调动各种手段阻止疫情的蔓延,这是一场正面的战争,是公开的较量,并不是藏在某个隐秘之处准备给病毒以致命一击,所以应用“阻击战”。
二、阅读(51(一)名著阅读(85.九(A.《傅雷家书》C.《昆虫记》【答案】示例示例2示例3示例4【解析】【详解】开放类试题,从题目中给出的四部名著里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名著内容、思想主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拟写推荐语即可。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讲---7单元:执著的追求

第七讲课题:执著的追求知识归纳:一、重点词语辩论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固执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胆大妄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疑惑不解二、多音字的:dí的确系:xì系统杆:gān 旗杆dì目的 jì系带 gǎn 枪杆de 好的撒:sā撒泼盛:chéng 盛满sǎ撒种shèng兴盛三、近义词寻常——平常的确——确实消息——音信违背——违反猛然——忽然诞生——出生邀请——约请端详——打量秀气——清秀了解——知道活跃——活泼仍旧——仍然赞叹——赞许细致——仔细舒畅——舒适诧异——惊奇可怖——恐怖似信非信——半信半疑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四、反义词伟大——渺小怀疑——相信违背——遵守公开——秘密诞生——死亡挚友——劲敌特别——一般活泼——死板细致——粗略舒畅——郁闷疑惑——相信贫瘠——肥沃似信非信——深信不疑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全神贯注——心不在焉五、重点句赏析1、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的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十一磅重,落下的速度应比十磅重的铁球快。
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伽利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他就固执不了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人们对伽利略的讽刺,衬托出他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也说明他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
3、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
两个“有时”写出了青年画金鱼慢是的专注,快时流畅,突出了青年通过对金鱼仔细观察,掌握了使金鱼跃然纸上的高超技艺。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美丽的颜色》(习题)

第9课美丽的颜色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在学习了《美丽的颜色》一课后,我们领悟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悟”改成“领会”)B.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严寒的室外。
(将“严寒的室外”改为“室外的严寒”)C.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我们懂得了执着、坚强对成功的重要。
(在“重要”一词后面加上“意义”)D.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镭,转向这些微光,转向他们的镭,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应将“转向镭”与“转向他们的镭”对调)【答案】B【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A.搭配不当,把“领悟”改为“感受”;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D.“转向镭,转向这些微光,转向他们的镭,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语序不当,应为“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故选C。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上完体育课,依然个个精神抖擞、筋疲力尽....的样子。
B.待人和颜悦色....,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好情绪,也是一个人难得的修养。
C.大学刚毕业时,他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而炽热..的浪漫主义激情。
D.李云龙和战友吹嘘..自己的独立团有八个营,上万人的兵力。
【答案】A【详解】考查成语运用。
A.筋疲力尽:用尽了力气,极其疲劳。
与“精神抖擞”的语境不符;B.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
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正确;C.炽热:非常热。
正确;D.吹嘘:有意夸大优点;夸张地宣扬。
正确;故选A。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详解】A.语序颠倒,“走过”放在“安慰着”后边;B.结构混乱,去掉“让人瞠目结舌”;D.搭配不当,把“推进”改为“提高”;故选C。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

专题49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一、(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
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乡愁乡思之情。
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022年北京部分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中某一人物的事迹带给你的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启示。(100 字左右) 答:
答案: 12.答案示例: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写,朱德原是滇军军官,为救国救民放弃荣华富贵
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朱总司令的事迹启示我要树 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奋读书。(5 分)
1
【2022 海淀一模】
三、名著阅读(5 分) 14.学校要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为辩题的辩论会。正方观点是“成功
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反方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会选择 哪一个观点?请结合阅读过的名著,陈述理由。(100 字左右) 答:
答案: 14.示例 1:我选择正方观点。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54 年 7 月 25 日
答:
答案: 15.答案示例: 艾青《礁石》一诗中的“礁石”意象,象征了历经种种磨难挫折而始终坚
韧顽强、永不屈服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就有这种精神。 面对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面对病 魔,顽 强搏斗,尤其他在病榻上依然不屈,进行 文学创作。
评分标准:共 5 分。礁石意象理解,2 分;结合一本名著分析,3 分。
6
性格(形象)方面相似点的说明:
答案:
三、(共 5 分)
16.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他们都有 善良的一面。尼摩船长在采珠人被鲨鱼袭击时,马上让船员去救采珠人,还把自己的一袋 珍珠送给那个采珠人。祥子在茶馆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和小马,给他们买来包子充 饿。 答案示例二:我选择《西游记》中的唐僧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们都凭借 坚定的意志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唐僧在取经路上途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许以权色,唐 僧却不为所动,意志坚定一心向佛,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取回真经。保尔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即使身患疾病依旧在秋冬之际与另一队工人比赛修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了抢修铁路 的工作,一生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 5 分。写出两部小说类名著 1 分,所选人物与书目匹配 1 分,提炼两个人物的共性 1 分,分别结合情节说明各 1 分)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着的追求》阅读题及答案
⑴百岁生日三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曾祖母卧床不起,几周来,她的健康每况愈下。
医生告诉她维持不了几天了,她很激愤,虽然她早已作好魂归西天的准备。
她发誓一定要支撑到自己著作出版的那一天。
⑵“你很快就会拿到您的新著。
”约翰向她保证。
第二天,约翰回来告诉曾祖母:他已经给出版商拍去电报并得到了好消息,他们正突击印刷出版这部著作,几天后她就会收到一个出版商寄来的第一批装订好的新书。
⑶曾祖母凭借她顽强的意志,硬是挺了过来。
在垂危之际,她日夜盼望着收到她新出版的著作。
那天,她处于半昏迷状态,约翰进来了,带来一本新书——一本厚厚的精装新书,封面上用雕版印刷着书名和曾祖母的名字。
曾祖母看不见,她便只能用手抚摸。
当她骄傲地从雕版封面上摸出自己的名字时,她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我毕竟没有白活这一百年。
”曾祖母轻轻地说。
⑷她渐渐失去了知觉,两小时后停止了呼吸,手中仍紧紧地抓住她那本珍爱的新著。
⑸家人把曾祖母的遗体放好,爱莉丝从曾祖母手中拿过那本书,翻开书页。
她猛然抬起头来,惊愕地看着约翰。
“怎么,书中全是白纸?”她叫道。
⑹“请你原谅!”约翰说,“她的书根本不可能出版。
曾祖母双目失明,她打字打到每一行末尾又听不见打字机内的铃声,她就一直打下去,不知道整章整段的话漏掉,打印纸上每行字的后面都沾满了油污,我不忍心把实情告诉她,我不能夺走她最后的希望。
”
⑺“但是那个出版商呢?”爱莉丝茫然问道,“他每月都汇款过来!”
⑻约翰的脸红了,爱莉丝懂了:他一直在冒充出版商给曾祖母写信,他卖掉了汽车原来是为了预支稿酬。
爱丽丝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最近换了一个薪水颇厚的工作还是穿着那些破旧的衣服了。
1、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1)曾祖母执着的追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莉丝从曾祖母手中拿过那本书,翻开书页,他惊愕地看着约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画出说明曾祖母的那根书根本不能出版的理由的句子。
3、这边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约翰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自己的著作能够出版
(2)书中全是白纸
2、曾祖母双目失明,她打字打到每一行末尾又听不见打字机内的铃声,她就一直打下去,不知道整章整段的话漏掉,打印纸上每行字的后面都沾满了油污。
3、短文写了曾祖母一生都在执着的追求自己著作的出版,但因为一些原因那本书不能够出版。
为了不夺走她最后的希望,善良的约翰用自己的行动帮曾祖母实现了愿望。
4、善良。
通过他变卖自己的汽车一直冒充着出版商给曾祖母写信和预支稿酬,通过他用善意的谎言鼓励曾祖母与病魔作斗争以及在曾祖母垂危之际用自己的方式帮曾祖母实现了愿望从而使得曾祖母安然离去都可以看出约翰的这种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