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政治第六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可持续发展》优质教学设计、教案.doc

初中道德与法治《可持续发展》优质教学设计、教案.doc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导入:出示一组十九大的图片,引起学生关注,顺势导入师生互动讨论图片内容: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国家面临怎样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何来解决,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可持续发展一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学生先自学课文,找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知识点。

然后通过展示图片、数据、资料来探究、认识。

探究一2011 年4 月发布第6 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普查登记的大陆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 人,与2000 年第5 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 万人,年平均增长0.57% 。

从受教育情况看,15 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 ,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有8930 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比2000 年上升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2000 年上升1.91 个百分点。

94% 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

目前,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占51.27%,为6.9 亿人,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城市化水平低。

(1)请分析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现状有什么特点?(2)人口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3. 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珍爱的统一。

二、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1. 珍爱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

2. 经济繁荣:可持续发展可以增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缘。

3. 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宁公正,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1. 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2. 社会可持续:关注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权利,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3. 环境可持续:加强环境珍爱,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 对个人:提高环保认识,勤俭资源,改变生活方式。

2. 对社会:增进公平公理,推动社会进步,减少社会矛盾。

3. 对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珍爱生态环境,维护地球故里。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重要。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实践。

3. 小组展示:请学生就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要性,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思想品德 第四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案一

初中思想品德 第四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案一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严峻的资源形势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我国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能力目标:掌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我国的资源形势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学习难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三、自学导学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的。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但、。

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十分严重。

4.资源问题也是问题。

5.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6.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型社会、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参考答案1.家园,物质基础。

2.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浪费,损失。

4.发展。

5.当代人,后代人,和谐共处。

6.可持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四、课堂研讨(1)近几十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造成这种严峻形势的原因有哪些?(2)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将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3)请你列举三种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4)请你设计一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语。

参考答案(1)①人口过多过快增长。

②只顾发展经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③我国环保法律不够完善,执法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④人们的节约、环保意识低。

⑤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导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严重的浪费与损失。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案例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吗?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二课时:讲授新课1.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推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1.案例一:我国环保政策的演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环保政策是如何演变的吗?请看视频,了解我国环保政策的发展历程。

2.案例二:可持续发展在身边的例子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在身边的例子,如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

第四课时:课堂讨论1.讨论主题: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呢?第五课时: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战略,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乡规划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分析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4、探讨实现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体现。

(3)城乡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

2、难点(1)如何平衡城乡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2)解决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调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城乡规划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城乡规划的定义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发展历程(1)古代城乡规划:注重防御功能和宗教礼仪。

(2)近代城乡规划: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关注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3)现代城乡规划:强调综合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规划的目的和作用1、目的(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城乡的综合竞争力。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

2、作用(1)引导城乡建设有序进行,避免盲目发展。

(2)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3)调控城乡发展规模和速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2、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2)持续性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再生能力,环境的承载能力要有底线。

(3)共同性原则: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可持续发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1、生态环境保护(1)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

(2)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导学案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导学案

《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

2、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难点(1)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成因和相互关系。

(2)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三、知识梳理(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二)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可持续发展问题1、资源短缺(1)水资源短缺全球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淡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等。

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工农业生产。

(2)能源短缺传统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储量有限,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诸多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

(3)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使得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引发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受到污染,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3)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威胁食品安全。

3、生态破坏(1)森林砍伐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

(2)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开垦等活动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草原植被减少,土地沙化加剧。

(3)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城乡规划的概念、目的和主要内容。

2、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性。

3、掌握城乡规划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4、培养分析城乡规划案例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学习重点1、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理解和运用复杂的规划原则和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知识链接(一)城乡规划的概念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它是协调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包括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强调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五、学习过程(一)城乡规划的目的和作用1、目的(1)促进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作用(1)引导城乡建设有序进行,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2)调控城乡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3)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提高城乡服务水平。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二)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1)概念: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内容: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确定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6课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教科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6课 可持续发展导学案教科版

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资源和环境基本状况。

2.掌握我国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的原因。

3.掌握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所采取的措施。

4.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行动。

二、旧知检测:人口增长过快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导学点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自学检测(学法指导:请大家认真预习教材119-124页的内容,。

完成下面问题,把这些基本知识在书上用笔勾画出来做好相关的笔记并反复朗读)1.读一读,记一记,填一填(1)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2)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和的基本国策。

2.简答题(学法指导:认真阅读116-118教材材料和图表回答下面问题)(1)仔细阅读119页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你能从表中得出什么结论?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122页十大环境问题,请你回答我国面临怎么的环境问题?造成这样的环境问题原因是什么?我国环境状况怎样?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122-124页,首先自主学习,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再次交流展示点评以下问题,最后教师小结)1.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决定我国必须坚持什么的基本国策?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五、课堂检测(单项选择)1.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你认为这一通知的依据主要是A.产量太大,浪费了大量资源B.这项发明给今天的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C.用处太小,对人类的贡献不大 D.对人类健康有害2.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是①去市场购物时自带篮子,不使用塑料袋②在餐馆就餐要使用一次性碗筷③夏天使用空调时,尽量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④出行时要多乘的士,少骑自行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四政治导学案
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知道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3、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学习重难点: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危害我国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

我国存在严重的、、问题。

2、我国严重的人口形势有何危害?
3、我国资源形势如何。

4、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如何。

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我国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200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2007年经济工作,讨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认为,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材料二: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根据材料回答: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为什么说“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其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5)、要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需要实施什么战略?
三、达标检测:
1.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②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③我国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
④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许多大城市严重缺水,我们应该()①依法治国②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③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一切工作中心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观点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有()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
③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但留方寸土,传与子孙耕⑤先污染,后治理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 D.①④⑥
4、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短缺②环境形势相当严峻③城市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④生态环境的范围在扩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5、在我国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们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这种观点
导致我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
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②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③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比几十年前大为好转④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7、2007年初,中科院召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座谈会。

与会院士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都必须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和树立生活节约消费意识两方面共同努力。

提倡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③是符合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学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