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讲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科普宣传课件

3. 怎么治疗急 性气管-支气管
炎
3. 怎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必要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 素等。 正确的护理方法:如多饮水、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等。
3. 怎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注意休息痊愈:避免过于疲劳、充分休 息等。
4. 如何防止传 染他人
4. 如何防止传染他人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20秒。 遮嘴尿布:咳嗽时使用纸巾或 把嘴巴捂住。
预防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6. 总结
注意防止传染,保护他人以及 自己。 与医生配合,不随意用药。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4. 如何防止传染他人
避免接触: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共 用器具等。
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并
发症
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肺炎、支气管哮喘、肺不张、 呼吸抑制等。 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 群的并发症更容易发生。
6. 总结
6. 总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普通感冒的一种 ,但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科 普宣传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1.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 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 怎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 炎 4. 如何防止传染他人 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并发 症 6. 总结
1. 什么是急性 气管-支气管炎
1.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 病因:感染病菌(如病毒和细 菌)、过敏、气体和化学物质 的刺激等。
1.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痰、发热、胸闷、气促、 喉部疼痛等。
2. 预防急性气 管-支气管炎
2. 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PPT课件

[X─ray] 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上感病史。 三、X --- ray结果。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经常变换体位。 (二)多饮水。
二、控制感染: 1.病毒感染:病毒唑。 2.细菌感染:P.G。 3.支原体感染:E.M。
三、对症: (一)咳嗽:化痰止咳--- 急支糖浆。 (二)痰稠:雾化吸入。 (三)喘息:DXM
(一)年长儿: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表现为咳嗽,早期为干咳, 后期为湿咳。
(二)年幼儿:全身症状重, 以发热为主;局部症状轻。 二、体征:
(一)肺部听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罗音或湿罗音 (特点:随体位变动和咳嗽而改变)
三、哮喘性运气管炎: (一)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二)有类似哮喘症状与体征。 (三)有反复发作倾向。
急性支气管炎
教学目标
【掌握】 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熟悉】 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X线检查、诊断及治疗。
重点
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病因] 一、病原体: (一)病毒:占50﹪ (二)细菌:占50﹪ (三)混合感染 二、病因:由上感蔓延而来。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思考题
请回答急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肺 炎的鉴别?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a
6
临床表现※
一、症状、体征 1.症状 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或咽部不 适、干咳等。 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时,出现咳 嗽咳痰,2-3天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多, 痰由黏液性转为黏液浓性,甚至痰中 带血。
a
7
临床表现※
晨起或晚睡时咳嗽阵发性加重,有时 终日咳嗽。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的护理
护理教研室 王诗童
a
1
案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受凉后出现 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1 天后开始咳痰并伴胸痛。平日嗜烟 酒。
查体:胸部听诊呼吸音增粗。胸部 X线检查报告为正常。
a
2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 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 时受累,故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a
14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支气管炎症、 痰液粘稠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气管-支气管感染 有关。
a
15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心理护理 休息、饮食,缓解焦虑、烦躁等
a
16
护理措施※
二、对症护理 1.咳嗽与咳痰 指导患者改变题为及有效咳嗽,帮
助患者拍击背部,促进排痰。 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
a
9
临床表现※
二、并发症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迁延不愈者可
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a
10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
正常;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 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涂
2.X线胸片检查 多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a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支气管炎课件

适当进行体育 锻炼,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 力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粉尘 等刺激性物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呼吸道疾病
接种疫苗,预防流感等呼 吸道传染病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
04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
02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03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确保用药安全
05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 练,改善呼吸功能
06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 炼,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和治疗呼吸道疾病
谢谢
音粗
04
胸部X光片:肺 部纹理增多,
阴影增多
05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
例升高
06
痰液检查:痰 液增多,颜色 变化,细菌培
养阳性
07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异常,
心率加快
08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下降, 通气功能障碍
09
动脉血气分析: 血氧饱和度降 低,二氧化碳
分压升高
10
尿液检查:尿 液颜色变化, 尿液检查异常
细菌感染
02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
韦、利巴韦林等,用于
治疗病毒感染
03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
胺醇、特布他林等,用
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详解PPT课件

7. 急性支气 管炎的注意事
项
7. 急性支气管炎的注意事 项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避 免在封闭、污浊的环境中呆太久。 避免吸烟:尽量避免吸烟,以及避免二 手烟的暴露。
7. 急性支气管炎的注意事 项
定期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 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 会。
8. 急性支气 管炎的复诊和
随访
8. 急性支气管炎的复诊和 随访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反复发作,建 议及时复诊。 随访期间,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 医生报告。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5. 急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相关疫苗可以 有效预防某些病毒引起的支气 管炎。
6. 急性支气 管炎的并发症
6. 急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肺炎:在一些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可 能导致肺部感染,进而引起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急性支气管炎反复 发作或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 支气管炎。
6. 急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
对症治疗: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喝足够 的水、用盐水漱口等方式缓解症状。 抗生素治疗:如果急性支气管炎由细菌 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 。
4. 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 可以帮助舒张支气管,减轻呼 吸困难。
5. 急性支气 管炎的预防
5. 急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病毒感染: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 患者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急性支气 管炎的诊断
3. 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临床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 初步判断。 肺部听诊: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 肺部音响,以确定是否有异常。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 谁容易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5. 如何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定义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通 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秋冬季节更容易发生,因病毒传播更加频繁 。
流感季节时特别需要提高警惕。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严重症状
如呼吸急促、持续高热、咳血等,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示并发症。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若咳嗽和其他症状持续超过三周,需寻求医疗帮 助。
长期的咳嗽可能提示慢性病患者及婴幼儿,出现任何不适 应及时就医。
谁容易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谁容易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高风险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 易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应特别注意。
谁容易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生活习惯
吸烟者和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的人群风险更高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发病率。
谁容易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季节性
常见于感冒或流感后,症状一般较轻,持续时间 较短。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病因
主要由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起 ,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或刺激物引起。
吸烟、空气污染和过敏原可加重病情。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症状
包括咳嗽、咳痰、喉咙痛、胸闷及轻微发热等。
咳嗽可能持续数周,痰的颜色和质地可能会有所 变化。
这些人群的病情发展可能较快,需格外关注。
如何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急性支气管炎——讲稿

急性支气管炎——讲稿一、概述1.概念及发病情况:小儿常见、多发的肺系疾病。
分析“咳”与“嗽”;冬春发病;婴幼儿;预后较好。
2.古代认识《内经》——咳论《诸病源候论·嗽候》《活幼心书·咳嗽》——指出其多由外感引起《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指出其辨证治疗“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
咳为重,主治在肺。
”3.现代医学认识: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
二、病因病机1.病因:感受外邪(风寒、风热或时邪)。
病位在肺脾。
2.病机:肺脾受累而后病:①感受外邪(主要为风邪)壅阻肺络,肺气失宣;②痰浊内生,阻碍肺气;③气阴两虚,因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病久不愈所致。
3.外感咳嗽——起病于肺;内伤咳嗽——他脏先病,累及于肺。
4.西医病因:西医认为本证病原是多种病毒或细菌,可单独感染,也可合并发病。
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的病毒,全都可以成为本证病原体。
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
三、诊断1.临床表现(1)主症:以咳嗽为主,可咳痰或为干咳,初起可伴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鼻塞等。
咳嗽剧时可致呕吐。
(2)病史: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多发于婴幼儿或体弱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发。
(3)体征:无呼吸困难及发绀,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干罗音或大湿罗音,但罗音部位多变不定。
(4)辅助检查:§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者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中性细胞比例增高。
§肺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但也有的未见异常。
四、鉴别诊断1.顿咳(百日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症,咳毕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
2.肺炎喘咳(小儿肺炎):以发热气促、咳嗽、痰多为主症,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肺部可见点状,絮状或斑片状等实变阴影。
五、辨证施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咳声高扬,宏亮有力,自喉头以上而发咽喉作痒者,多为外感咳嗽;咳声低沉,发自于喉头以下,咳时痰多或干咳少痰,多为内伤咳嗽。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健康宣讲课件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病情的发生 也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急性气管-支 气管炎的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一 般是对症治疗,包括:
- 休息,尽量减少活动,给 身体充足时间恢复。
-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
- 停止吸烟,避免二手烟及 其他对呼吸道有害的刺激。
-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 的药物,如退烧药等。
就诊和咨询
什么是急性气 管-支气管炎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气管是连接喉头和支气管的管道,支气 管是将空气输送到肺部的分支管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指气管和支气管 发炎导致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典型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 、胸闷等。
急性气管-支 气管炎的预防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
要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注意以 下几点:
- 定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病毒易传 播的场所后。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 染源。
- 避免与感染病毒的人密切接触,尤 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
- 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饮食、 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来提高身体的抵抗 力。
- 大家要记住,在患病期间尽量避免 去公共场所,以免传播病毒给他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健 康宣讲课件
目录 简介 什么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 就诊和咨询 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 见的呼吸道疾病,给人们的生 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以下 是一些关于急性气管-支气管 炎的重要信息,帮助人们更好 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因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种表现。
【病因】病原体为各种病毒、细菌或病毒及细菌的混合感染。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皆可引起支气管炎。
特异性体质、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窦炎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的刺激也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
发热高低不一,体温多在38.5℃左右,2~4天即退热,部分病儿可不发热。
咳嗽起初为刺激性干咳,1~2天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咳有痰声。
痰由粘液变为粘液脓性。
咳重时可引起呕吐。
经3~5天后痰量减少,咳嗽逐渐消失。
部分患儿有疲乏无力、头疼、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全身不适、胸痛等症状。
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散在干、湿哕音。
哕音的特点是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
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asthma!:ic bronchit,is)。
患儿除上述一般支气管炎症状外,还伴有类似哮喘的症状。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及少量的粗湿哕音,叩诊呈鼓音。
哭闹、烦躁时呼吸困难加剧,可有鼻翼扇动及三凹征,严重者出现发绀。
可有低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
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发作逐渐减少,转为痊愈,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高,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治疗要点】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控制感染。
1.祛痰、止咳可口服止咳糖浆、祛痰剂,一般不用镇咳剂以免抑制其自然排痰。
2.止喘有哮喘症状者可口服氨茶碱止喘,有烦躁不安时可与镇静剂合用。
3.控制感染年幼体弱儿有发热、痰多而黄,考虑为细菌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舒适的改变频繁咳嗽、胸痛与支气管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0℃左右,湿度60%左右)。
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及游戏,以防咳嗽加重。
卧床时须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除。
(2)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鼓励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进食,但应少量多餐.以免因咳嗽引起呕吐。
(3)保持口腔清洁:由于忠儿发热、f孩f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剧烈时常引起呕吐等,故要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
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开水,以清洁[1腔。
年长儿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
2.发热的护理低热不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8.5℃以上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防止发生惊厥。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咳嗽、咳痰的性质,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对咳嗽无力的患儿,经常更换体位,拍背.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促进炎症消散;若痰液粘稠可适当提高病室的湿度,使室州向湿度维持在60%左右,以湿化空气,湿润呼吸道,也可采用超声雾化吸人或蒸汽吸人;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可用吸引器吸痰,以及时请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呼吸变化,若有呼吸困难、发纠,应给予吸氧,并协助医生积极处理。
5.用药护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如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f]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喝水,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告知家I受咳必清不是常规止咳药,当咳嗽影响小儿的休息时方可给口服。
6.健康教育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列气温的变化适应能力。
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利,,增强机体免疫力。
第四节肺炎肺炎(pnenmonia)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不相同。
临床:上以发热、咳f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哕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至。
本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占我国儿童死因的第一位.是我围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分类】肺炎的分类尚无统一分法,目前常用者包括:1,病理分类可分为支气管删啖、大叶性肺炎和问质性肺炎等。
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病因分类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人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病程为1~3个月)、慢性帅炎(病程在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盅)、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霹受累外,其他系统电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本节重点讨论支气管肺炎。
一、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b roncilopneumonia)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
以3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以春、冬季较多,南方以夏季多见。
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索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忠儿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
[病因】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为肺炎的发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
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
【病理生理】病原体侵入肺部后(常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由皿行人肺),引起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从而影响肺通气和肺换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为代偿缺氧,患儿出现呼吸与心率增快;为增加呼吸深度,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熏症者可产生呼吸衰竭。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病原体毒素和炎症产物吸收产生的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柑『经系统的一系列改变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1.循环系统低氧血症和CO2潴留,可引起肺小动脉反劓性收缩,使肺循环的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右心的负担加重。
病原体和毒素作用于心肌可引起中毒性心n儿炎。
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重症患儿可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m。
2.神经系统缺氧和CO2潴留可使脑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减慢。
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而致脑水肿。
严重缺氧使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强,乳酸堆积,ATP牛成减少,NE-K ATP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细胞水肿。
3.消化系统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的作用,使胃肠道粘膜出现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和消化道出血。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重症肺炎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因为严重缺氧唰体内需氧代谢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常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CO2潴留、H2CO2。
增加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缺氧和CO2潴留还可导致肾小动脉痉挛神引起水钠潴留,重症者可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一)轻症轻症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
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1_发热热型不一,多数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
2、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仪表现为口吐白沫。
3.气促多在发热、咳嗽之后出现。
呼吸加速,每分钟司达40~80次,重者可有鼻奠痢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4。
体征典型病例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哕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拄旁较多。
吸气末更为明显。
新生儿、小婴儿常不易闻及湿哕音。
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二)重症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
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180/分),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
重症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出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脉搏纠弱等。
2.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可表现为严重的腹胀,使膈肌抬高,加重呼吸困难。
有消化道出m时,可吐咖啡淹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者,可引起脓胸、脓气胸及肺大泡等并发症。
【预后】小儿肺炎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年长儿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则病死率较高。
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者,预后较差。
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预后良好;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
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电较高。
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
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
【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性肺炎自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并有核左移,胞浆巾可见中毒颗粒。
2病原学检查取鼻咽拭子或气管分泌物做病毒的分离鉴定;取气管分泌物、胸水及咀液等作细菌培养或免疫学方法进行细菌抗原检测可以明确致病菌;冷凝集试验、双份血清抗体测定及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反应或特异性的基因探针检测病原体的DNA。
3.胸部X线支气管肺炎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
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多见。
【治疗要点】主要是抗感染与划症治疗。
1、控制感染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