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中药方
治急性支气管炎妙方

治急性支气管炎妙方1止嗽散【来源】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歌诀】止嗽散中百草菀,荆芥桔梗陈白前,诸般咳嗽此方好,调肺下气兼化痰。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36克,甘草12克,陈皮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9克,水煎服,日服2次。
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止咳化痰,宣肺疏表。
【方解】方中桔梗通肺气,泻火散寒;荆芥散风湿,除表邪;紫菀、百部止咳消痰,润肺下气;白前祛痰止咳;陈皮理气和中,导滞消痰;甘草缓急止咳,和中健脾。
诸药配伍,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而不助热,解表而不伤正,“既无攻击过当之虑,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医学心悟》)。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症见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等。
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胸膜炎、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加减】风寒咳嗽,加生姜、苏叶、防风;风热咳嗽,加连翘、桑白皮、瓜蒌皮、芦根;风燥咳嗽,加桑叶、沙参、麦冬、天冬;暑湿犯肺之咳嗽,加藿香、佩兰、香薷、西瓜翠衣;痰湿中阻之咳嗽,加半夏、茯苓、紫苏子、冬瓜仁。
内伤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加法半夏、茯苓、杏仁、苏子;肺结核咳嗽痰多者,加桑白皮、地皮骨、北沙参、黄连。
2金佛草散【来源】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歌诀】金佛草散生姜枣,辛夏前胡苓荆草,发散风寒力尤胜,化痰止咳疗效佳。
【组成】金佛草、前胡、半夏、茯苓各9克,荆芥穗6克,细辛、甘草各3克,生姜3片,大枣2枚(擘)。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发散风寒,化痰止咳。
【方解】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若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必然影响肺主气机宣降的功能,以致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声重等症丛生。
治宜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方用金佛草、前胡肃降肺胃,豁痰蠲饮;荆芥、细辛、生姜宣散肺气,发散风寒,一降一宣,肺之制节有权;半夏、茯苓燥湿化痰,且半夏降气,茯苓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甘草、大枣健脾和中,且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性。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中药治支气管炎好的方子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中药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肺力咳合剂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前胡、百部、梧桐叶等。
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2.十味龙胆花颗粒
十味龙胆花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龙胆花、川贝母、枇杷叶等。
对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气管炎丸
气管炎丸是一种具有散寒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甘草、干姜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4.桂龙咳喘宁颗粒
桂龙咳喘宁颗粒是一种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桂枝、龙骨、牡蛎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寒性咳嗽。
5.麻杏止咳糖浆
麻杏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甘草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6.贝桔止咳糖浆
贝桔止咳糖浆是一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浙贝母、桔梗等。
可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支气管炎中药方有哪些

支气管炎中药方有哪些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是比较高的。
对于支气管炎患者来说,不妨试试支气管炎中药方哦!那么支气管炎中药方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六种支气管炎中药方,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支气管炎中药方有哪些的朋友不妨来看看哦!一、杏仁芝麻羹炒杏仁、炒芝麻各等量捣烂,每次6克,—日2次,开水冲调服用,可以止咳润肺通便,对老年人较为适用。
二、燕窝粥准备燕窝1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
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去污物,放开水碗中再发,人粳米,加3碗水,旺火烧开,改文火慢熬约1小时左右,人冰糖熔化后即可服食。
可治肺虚久咳患者。
三、雪梨百合汁雪梨1枚,百合15g。
将雪梨切片,与百合同煮,待烂熟后喝汤。
亦可在煎煮时加入适量冰糖。
四、萝卜杏仁煮牛肺准备萝卜 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或猪肺)250克,姜汁、料酒各适量。
萝卜切块,苦杏仁去皮、尖。
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
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苦杏仁,煮熟即成。
吃牛肺,饮汤。
每周2-3次。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适用于肺虚体弱,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尤宜冬、春季节选用。
五、杏仁核桃准备姜9克—12克,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冰糖适量。
先将上3味捣烂,再加人冰糖,放人锅内炖熟。
每日1次,连服15—20日。
功效散寒化瘀,补肾纳气。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寒证型。
六、桑叶菊花茶桑花15克,连翘、桑叶、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芦根12克,清水煎服。
发热重的加黄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蒌10克,川贝5克同煎。
以上就是关于支气管炎中药方有哪些的相关介绍。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这六种支气管炎中药方已经有所了解了。
上面介绍的这六种支气管炎中药方都是比较有效果的,想治疗支气管炎的朋友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哦!这样的话治疗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中药治支气管炎偏方

中药治支气管炎偏方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偏方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一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7点熬,中午11点服。
最后,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下。
每剂只熬一次,加冰糖一次服下。
无论病情轻重,3剂药服完后即除病。
禁服:烟、酒、茶。
盐、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二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碎连皮带籽一同放入药锅,对100克蜂蜜瓶装蜂蜜即可,加水没过石榴,用文火炖,不可煎糊。
待水分蒸发于石榴熬成膏状起锅,将石榴盛人洁净的大口瓶中,每日服用数次,每次两小勺。
食后有酸涩之感,若嫌酸涩可适当增添蜂蜜。
年老体弱者慎服。
支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三其治疗方法是:成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连服6_7天。
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所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均能选择性地抑制其中药治支支气管炎NA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
本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见效快,疗效好,很适合在基层部队及居民中推广应用。
但须注意的是,潘生丁对冠状动脉有窃血现象,冠心病患者不宜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症状1.咳嗽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2.咳痰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
3.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4.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
喘息型慢性支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中药治支支气管炎的护理一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气道分泌物堆积有关。
2.体温升高与支支气管炎症有关。
二护理措施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减少活动,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名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十六个秘方

名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十六个秘方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11.1黛麦养肺止咳汤【来源】黎炳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每日1剂。
上药加清水3碗,煎取1碗,药渣重煎1次。
日分2~3次服。
【功用】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方解】本方为黛蛤散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生脉散方载《内外伤辨惑论》,有生津养阴之效,对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者每可广泛应用。
黛蛤散方载《卫生宝鉴》,有清咽除热,化痰去烦之功。
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补益元气,固脱生津,李杲称其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
麦冬气味甘凉,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是治阴虚咳嗽的要药。
五味子味酸性温,可敛肺生津,治咳逆上气,《本草求真》指其为治诸种咳嗽之要药。
以上三味,一补、一清、一敛,相辅相成,功效益彰。
青黛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能。
海蛤粉为咸寒之品,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善治热痰、老痰、顽痰。
细辛气味辛温,功在搜剔阴络之邪,祛风止喉痒,增强镇咳之效。
咳久者邪据阴络,深潜难除,投之每获捷效。
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尚可合五味子以酸甘化阴。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咽除痰、祛风止咳之功。
【主治】气阴虚咳嗽(外感后咳嗽),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症见气短神疲,面色苍白,久咳不止,甚或呛咳频频,痰难排出,纳呆多汗,舌淡或嫩红,脉细无力。
【加减】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半夏;咽红,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5剂见效,10~15剂可愈。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特别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0002]目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很多,但多是成本高,药源不够丰富,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成本低,疗效显著、药源丰富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配方。
[0004]本发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的组分组成:炙麻黄8克、杏仁7克、炙甘草5克、紫苏子12克、橘红5克、炙附子12克、党参5克、陈皮12克、炙冬花15克。
[0005]炙麻黄:味辛、微苦,性温。
归肺、膀胱经。
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
入肺、大肠经。
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止咳平喘,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炙甘草:味甘,性平。
归心、肺、脾、胃经。
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0006]紫苏子:味辛,性温。
归肺、脾经。
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0007]橘红:味辛、苦,性温。
归肺、脾经。
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效。
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0008]炙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09]党参:味甘,性平。
入手、足太阴经。
能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0010]陈皮:性温,味辛、味苦。
入脾经、胃经、肺经。
能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
支气管炎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亦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粘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中医认为,支气管炎这一类的慢性疾病,其标在肺,基要在肾。
就是说,看起来咳嗽是肺部疾病,但本质是肾虚 .肺主呼,肾主吸,肺主宣发,肾主纳气。
病情急骤时,以宣肺清热、平喘、豁痰为治,病情缓解时以补肾、纳气、益精、养气为治。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食疗,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支气管炎中药方-肺燥感寒药方【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
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
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支气管炎中药方-风热袭肺【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白茅根【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15.6克,生川军3克【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
气管炎偏方

[方七]
麻黄10克,石膏30克,甘草9克,半夏、大枣各6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壅肺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
[方八]
苏子10克,橘红9克,半夏6克,当归8克,前胡15克,肉桂6克,厚朴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葱汁蜜糖浆
配方:蜂蜜、饴糖、葱汁各50毫升。
用法:共同煮开,然后分次服用。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杏仁蜜膏
配方:生蜜120克、杏仁30克、甘草10克。
用法:杏仁加水200毫升,研取汁,加入生蜜、甘草,同放砂锅内慢火煎成膏;每日2次,每次10毫升,饭后服用。
慢性支气管炎
此病是以长期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病。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咳嗽、咯痰为主的,叫做单纯性支气管炎;除痰咳外,又伴有哮喘者,称为喘息支气管炎。如咳嗽频繁,有黄脓痰或白稠粘痰并伴有发热现象,应考虑继发感染;而兼有气喘、气短的患者,应考虑合并有肺气肿。究其原因,多由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引起肺脾肾虚弱而致,临床上常用的秘方偏方主要如下。
3.饮食宜忌
急性发作多系外邪所引起,不能过早滋腻补养,否则易於留邪,或抑制机体正常祛痰能力,反使得咳痰不畅。「新病咳嗽由外邪入肺,肺为娇脏,一时误投,即能受害;若用熟地、麦冬、葵肉、五味子等药补住外邪,必致咯血失音,喘息寒热。」故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支急性发作期切忌用补性食物,如白木耳、川贝梨等。如用萝卜糖水,经常饮服,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方一]
苏子、白芥子、萝卜子各6克。先将上三药用小火约炒3--5分钟,后用干净的白纱布包好,用白线扎牢,再打碎,然后倒人瓦罐中,加冷水1小碗,小火煎10分钟,约剩下半小碗药汁时,滤出头汁;再加水大半碗,约煎至半碗药液时,滤出二汁,弃渣。每日2次,每次半小碗,饭后饮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
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
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
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治疗]:● 野生灵芝300克。
制成干膏30克。
每日服3克,10天为1疗程,连服2~3疗程。
注:此方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 黄耆24克、旋覆花10克、地龙6克、百部10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注:此方主治慢支兼喘者。
● 贝母、干姜、五味子、陈皮、半夏、柴胡、桂心各9克,黄芩、桑白皮各6克,木香、甘草各4.5克,杏仁7粒、生姜7片。
水煎服。
1日1剂,分2次服。
注:此方主治诸般久咳。
● 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川黄连5克、麻黄2克、炒杏仁10 克、生石膏15克、僵蚕3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连服3~5日。
注:此方主治慢支热痰证。
● 佛手、生姜、半夏各10克。
水煎服,加糖,分2次饮服。
注:此方主治慢支寒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