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过解说词第2集资料讲解
《我们一起走过》

我们一起走过夕阳,收敛起最后一丝光彩——暮色下的乡村抹去了鲜明的光泽,只留下一片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
我拿起那只尘封已久的风车,向着远方跑去……小时候,父母打工在外,祖母成了我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
祖母用一只粗短的木棒,做出了一扇四叶风车,编织起我那美丽的童年……每个日落黄昏,我总会和祖母出现在那条乡村小道上。
微风拂来,风车缓缓地转动起来,吱呀的风车声一直飘向天边,回响在我童年的梦里。
一日,我和祖母又出现在那条小道上。
可是,此时无风,风车竟是一动不动。
祖母看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我嘟囔着嘴说:“没有风,风车转不了,怎么办呢?” “孩子,没有风,那你就去找风啊。
”“可是,风在哪里呢?”我疑惑着问道。
“你跑起来就能找到啊!”祖母神秘地说道。
于是,我慢慢地跑起来,风车竟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了。
我高兴地大声叫道:“我找到风了,她在这里,就在这里!”回头看去,天际灿烂成一片云海,祖母的笑容,也荡漾成灿烂的云霞。
……童年就是如此美丽而又短暂。
每当回首那些和祖母一起走过的日子,记忆中的那些风车就会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播放出童年那首最动听的歌…………而如今,暮色相拥的傍晚,当我再来到这条小径时,却只有独自一人。
旧年的风景依旧散发着光辉,我的心里却空荡荡的……一阵微风拂来,手中的风车依旧奏着那亘古不变的旋律。
恍然明白,我又站在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人生的风源还等待着我去追寻。
于是,我在起点写下——让祖母的爱和我一起走过……站在时间的年轮前,我们停下脚步,漠然回首,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半。
——题记四季交替,斗转星移。
我已经是一个临近中考的初三学生了,已经忽然大家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了,回想起以前的事即使是吵闹现在也觉得很有趣,可是当时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
人总是这样的,只有要失去时才知道珍惜。
回想起我们以前一起走过发日子,真的很有趣……我至今仍能很清楚地记得我初一时第一次考试的成绩:班上倒数第5名。
从《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看政论片的创新突破

从《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看政论片的创新突破孑L 璇,肖涛,王中伟(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阿拉尔843300 )木乂a t u 网用底摘 要:电视政论片由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相结合,以 特定的主题为表现题材,具有鲜明的思辨性。
《我们一起走 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联合制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播出的历史题材政 论片。
本文以政论片内容为出发点,分别从叙事手法、摄影技 巧、对白设计等方面深入分析,为政论片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论片 改革开放 创新〈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党中央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历史性题材政论片,该片共18 集,分别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 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变 化,肯定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全面展示 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 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而奋斗的目标。
该片2018年12月2日在央视综合频道20: 00档两集联 播,次日晚间21:18在央视财经频道重播一集。
同时该片还 被央视网、新浪、人民网、腾讯、凤凰等百余家媒体转载,在 爱奇艺、搜狐、芒果TV 、央视网客户端播出。
该片摆脱了以往 政论片大而空的叙事方式,在表达方式、视听技巧等方面有 所创新,改变了旧有的面貌,播出后获得强烈反响。
一、传播理念(一)以人为本,不忘初心政论片是带有强烈时政色彩的纪录片,它具有思辨性、 通俗易懂性、真实生动性特征。
政论片面向的群体是社会普 通的群众,是当今政治思想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 范本。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从日常百姓 生活入手,把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从小人物入手报道, 完全采用平民化的视角,虽然讲述的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 取得的重大成就,却用平凡人物、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人 物作为典型报道,使该片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说服性。
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观后感3篇

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观后感3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回顾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纪录片通过全过改革进程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父辈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小整理的观看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观后感。
《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观后感对于我们80后来说,正是新旧交替的一代,依稀能回忆起来小时候父母的艰苦生活,也经常听父母聊起生产队里的艰辛,对比现状的生活,我们非常强烈的感受到生活质量全方位的提高。
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虽然也有过种田割稻的经历,但并没有真正的吃过苦,但我们亲眼见证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正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父亲在那里当师傅,也算是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但改革开放为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机遇,看着周边的人一个个去外面闯,父亲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最终咬咬牙开了一家很小的塑料加工产,虽然每天起早贪黑,但家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创业并不容易,改革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亲也是走过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
而我们这一代,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基础都远远超过了父亲的那一代,我们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我们会比他们走的更远,而这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信念给与我们力量,成功只会给勇于尝试的人。
《在希望的田野上》观后感对于第一次上实践课就把水稻认成韭菜的我,在今天的“田野上”似乎没有足够深刻的体会和参与感,但是很敬佩国家“三权分置”改革和“菜篮子工程”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真真切切地“充盈了粮袋子”也“丰富了菜篮子”。
在纪录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都战旗村。
进修电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杨益明、带来先进栽培技术的台湾投资商、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农副产业经营者、从小作坊到被集中管理的工艺大师等,都是战旗村集中经营土地培育产业支撑壮大经济带动就业发展策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产业兴旺生态宜人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战旗村更像是一个安详美好充满幸福感的世外桃源,也非常吸引人去看一看!《在希望的田野上》观后感在希望的田野上。
专题片领航第二集解说词

专题片领航第二集解说词《专题片领航》第二集的解说词将围绕着以下主题展开,人类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这些主题的多角度全面回答。
首先,人类探索与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航海探险到现代的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在探索未知领域,寻找新的知识和资源。
这种探索精神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其次,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科技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改变。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
这需要全球合作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减少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改善环境管理等。
此外,专题片还可以探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问题。
人类社会由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构成,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和谐共处至关重要。
同时,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公等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第二集的解说词将从人类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这将为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思考的视角,促进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一起走过》观后感

《我们一起走过》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8年,我们共同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十八集大型电机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2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通过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充分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靠着一次次解放思想,中国人突破了一道道难关险阻;靠着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中国人用双手书写了一部发展的壮丽史诗;沿着成功开辟的这条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却也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巨变。
童年时,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过年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是哥哥姐姐穿不了的,颜色单一,样式简单;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熊猫彩电早已被液晶电视取代,电视频道也不仅仅是中央一套和省级卫视了,大哥大和BB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青年时代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地铁、轻轨、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世界各国品牌的衣服已经挂进了我的衣橱,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钱包里早已不放钱,电脑、手机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们生活的点、线、面。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我的成长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感受到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和如此强大的中国!《《我们一起走过》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作文备考复习必备赏析:我们一起走过

我回过头去,看见你站在记忆中,对我微笑。
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我都还记得。
仿佛是前世的约定,两颗年轻的心在那个青春的夏季相遇、相识、相知,与生俱来的默契,让我们仿若双生花,盛开在曼妙年岁。
你说你最爱海棠,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海棠花,满院错落有致的海棠,如花海。
我们站在树下,抬头是一片海棠花织成的红色天穹,阳光从密密的海棠花的罅隙中射下,如梦如幻。
你抬头兴奋地看着花,侧影像海棠花一样动人。
海棠花宛若从古代诗词中走来的闺阁女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记得你说过,海棠无香。
的确是这样,没有蜜蜂蝴蝶,海棠开得很安静。
我躺在树下休息,不由地就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无论是我生病时你泡的一杯热茶,还是我失落时你温暖的鼓励,还是开心时我们的欢声笑语,还是难过时的互相安慰,这些点点滴滴都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无法磨灭。
那时突然觉得你就是海棠花,内敛,沉静,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默默的,毫不声张,理所当然的样子。
就像这海棠花,尽管开了满树娇嫩的花朵,却不张扬,依旧安静地固守一份淡泊。
临别前你送我的那盆海棠,如今开得很盛,像你的笑颜。
想起你对我说:“你不要嫌弃它没有香味!”你眨着明亮的眸子,一脸笑意。
你不知道,我早就不在乎海棠没有香味了。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我想,海棠是有香的,只是莫轻吐罢了。
就像你,平凡朴实如海棠花,内敛低调,却让我踏过一段铺满海棠的道路。
你带着海棠般的清新和宁静走进了我的生命里,如今虽然你已走出我的生命,却留下了一段海棠花般红润的岁月。
纵然你已远去,纵然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成了过往,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你还站在我的记忆中,扬起你的笑脸,身后开满了一树无香的海棠。
我回过头去,看见你在我的记忆里撒下一路海棠,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
点评:文章开头简练而精当,点题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转入回忆,引出下文。
文章如行云流水,叙述自然生动,语言朴实清新,衔接自然连贯。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观后感第一集

我们一起走过纪录片观后感第一集英文回答:"Walking Together" is a documentary series that explores 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episode, titled "The Long Shadow of the Past," sets the stage by examining the roots of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country and how they shaped the experiences of African Americans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The episode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dehumanized and oppressed African Americans. It then traces the rise of Jim Crow laws and the system of racial segregation that emerged after the Civil War. These laws and practices created a separate and unequal society for African Americans, limiting their access to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basic civil rights.The documentary highlights the role of activists and organizations in challenging these injustices. It features interviews with civil rights icons such as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sa Parks, and John Lewis, who share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The episode also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was influenced by the broader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of the mid-20th century, including the rise of the labor movement and the Cold War."The Long Shadow of the Past" is a powerful and moving account of the struggle for racial 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provides a valuable historical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that African Americans have faced and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中文回答: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一集《过去的漫长阴影》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历史和传承提供了深入的考察。
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观后感

我们一起走过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观后感要说改革开放在农村有什么大动静,那么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土地改革了!从1978年在小岗村的壮举再到现在的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过了田野,将丰收和喜悦带到了千家万户!40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都发生着改变!先谈一谈我们的农业吧!土地承包责任制让广大的农民都享受到了来自土地的福利!从小岗村的18户到全国的千千万万户,土地改革已经发展到现在有呈现出心的发展模式!在这部记录片中,我们看到了河南商水三权分置改革,还看到了山东寿光大棚蔬菜,这些在农业发展上都是一些突破和改变!到新时代农村土地的改革,农业已经基本上告别了原来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也为许许多多的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农民成为了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再来说一说我们现在的农村!以前谈起农村就会想起泥泞的道路、低矮的房屋等等,但是新型农村完全活颠覆了传统的想象!农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村里的道路通了,招商引资到了村里。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江苏无锡乡镇企业发展,这里城镇化的代表,也是现在许许多多农村正在或者尝试的发展模式!在农村,你也完全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最后来谈谈农民!这一系列改革的完成都离不开勤劳勇敢的人们!从一开始下定决心进行土地改革,到现在发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明夜生产,这都离不开人!有着长远眼光的人们不仅仅把眼光放在你农村,更是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镇,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其中总是不缺乏创业的故事!勤劳勇敢的人们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将生活过的越来越好!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发展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这,乘着时代的风,中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走出村口,走向市场,走向全世界!中国的农民富裕起来了,农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一起走过解说词
第2集
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解说:这是一首改革开放初期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唱出了农民的心声、农村的希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几千年来,吃饱饭始终是历朝历代的难题。
以至于我国许多地方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挨饿的历史,创造了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的奇迹。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字幕】河南商水县解说:六月,冬小麦成熟了。
种粮大户刘天华,每天都要到地里查看,以便精确掌握收割的时机。
[种粮大户机械收割现场]
40 年来,中国彻底改变了农具主要是半截木头半截铁的历史,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全机械化作业,收割、脱粒、装车,每亩地收割不到5 分钟。
刘天华,2006 年回到村里种地,那一年国家取消了历朝历代的主要税种农业税。
[发工资现场] 在合作社工作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把耕地交给刘天华进行土地托管,可以拿到土地承包金,农忙时来合作社上班又可以领到工资。
[土地政策宣讲]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刘天华所在的商水县是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县里组织的“三权”分置大会正在进行。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享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这是继1978 年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村民举手同意土地流转],这一双双手决定着自己的命运,40 年前,同样是中国农民的这一双双手突破命运的禁锢。
[ 安徽小岗村]
1979 年春节,小岗村过了一个肥年,正在贴对子的是生产队队长严俊昌,他联合同村21 户农民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带头搞起了包干到户。
然而,当民端于泥土中的农民智慧从暗处走到明处,责难处纷至沓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人的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安徽农村改革,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从1982 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粮满仓、酒满缸,娶媳妇、盖新房,到1984 年,全国90% 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0 亿斤,人均粮食拥有量第一次达到800 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中国农民为农村改革乃至其它领域的改革贡献的智慧,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将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
2018 年合作社又新托管了2 万亩土地,收完小麦,刘天华就要开始新一季的耕种。
【画外音】河南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心中有农,宁愿为农,以农为荣,以农为乐。
【字幕】山东寿光三元朱村解说:充盈了粮袋子,还要丰富菜篮子,泥土中生发的改革,还有这里。
【纪实】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蔬菜大王乐义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几批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 王乐义] 这就是第五代大棚的结构,水肥一体化,下挖一米,到冬天本身地温就是10 摄氏度以上,充分用地温和光照,冬天不烧煤。
解说:今天,王乐义要带领村民修补一座大棚,这座大棚是三元朱村的一段特
殊记忆。
1985 年,上海、北京等地放开副食品价格,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让王乐义的心思活了。
他从外地学习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准备在村里试种黄瓜,如果能赶在春节前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
可要腾出地来建大棚,就得铲掉玉米地,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这是重罪。
试种大棚要承担的巨大风险,王乐义和村里17 名党员扛了起来,徐少华就是其中一名党员。
徐少华的黄瓜到了采摘的时候,黄瓜现在一年四季都能上市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当年三元朱村第一代大棚种出的黄瓜赶在冬天上市,成了市场上独一份儿,卖出了10 元一斤的天价。
就在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市场脉博的跳动中带头建大棚的17 名党员成了17 个万元户。
今天的寿光平均每天有1000 万公斤蔬菜要运往各地并出口海外,当年的闯市场结束了北方冬天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带动整个蔬菜产业向前发展。
今天,中国的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 亿亩,年产量超过7 亿吨,人均占有量500 多公斤,全都位居世界第一,以不足世界10%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8% 的人口,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当改革将大批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洗脚上岸进入工业领域,并由此创造了“乡镇企业”这个人们未曾料到的新生事物。
[ 江苏无锡]
解说:中国最大的毛纺织企业,2018 年冬季要上市的新面料正在入库,这里每年开发的新面料超过2 万种。
[江苏堰桥]
1982 年,堰桥村不少村企业亏损,农民用的包干到户能不能用的企业身上
来,没有中央文件,堰桥决定先试起来,这一试就试出了闻名全国的“一包三改”,不到两年全乡工业产值就突破了1.5 个亿,这一年中央四号文件号召推动乡镇企业发展,20 万人从全国各地涌来学习,堰桥成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小岗村”,引领乡镇企业大发展的“苏南模式”由此开创,到1984 年中国的乡镇企业猛增到600 多万个,总收入突破了1200 亿元。
乡镇企业办起来了,人才短板逼出了民间智慧,当时无锡的乡镇企业邀请上海、南京的工程师利用周末的来指导工作,诞生了著名的“星期天工程师”。
周海江的父亲当年以高出工人25 倍的报酬从上海请来技术员,
[周海江--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当时我们员工的工资差不多在20 多元钱,但是我舍得花500 元钱(月工资)一个人来开发产品,当时我们第一个专利产品就叫“护士衫”,原来从一年赚几十万,到后来1988 年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赚10 万元。
解说:当年的“星期天工程师”还有另一个名字“地下工作者”。
1982 年全国劳模韩庆生,因为做了帮乡镇企业降低能耗的“星期天工程师”得了600 元报酬,被判“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贿赂”坐了10 个月牢,直到得到平反。
计划经济时代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的农民们一旦放开手脚,便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浙江龙港镇] 解说:龙港,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农民建造自己的城市,这里是全国的首创。
40 年前的龙港还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外界进入只能靠渡轮,为了发展,龙港人向浙江省申请变成城镇,吸引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到龙港镇投资落户,但是让农民脱离土地变成城里人没有任何先例。
陈定模大胆提出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以处理口粮把户口迁进龙港,建设需要资金,他们又发明一项制度,向落户者征收“公共设施费”,
这笔钱除了上缴土地征用费,其余都用于劳动力安置、土地补偿和公共设施建设,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改革的创举由此诞生。
[1984 年排
队交钱] 农民变成市民,今天这座农民已经吸引了37 万多人在这里安家,改革开
放40 年,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 年1.7 亿增加到2017 年的8.1 亿人,最早
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农民工。
今天他们有了新变化。
[陕西安康火车站]
陕西安康火车站迎来返程高峰,黄群根外出打了十六年工,春运对于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但这个春天对黄群根有点不一样,江苏那边刚刚创建的小工厂在等着黄群根,这趟列车是春运增开的打工专列,车上都是从陕西到上海、江苏等地务工的工友。
上世纪90 年代起,中国迎来全国打工潮,像黄群根这样户籍在农村却生活在城市的一个庞大群体——中国的进城务工人员,今天已经有2.8 亿人。
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度大迁徙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城镇化步伐的缩影。
还是这趟列车,还是要回到熟悉的城市,但变化的是这一次他不再为别人打工,而是要为自己创业。
虽然还很简陋,但这是创业的起点,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给自己创办的工厂打工,第一次对头自己的员工讲话,第一次制作自己的样品,城市接纳着他们,这里有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不远千里,他们融进城市的血脉,40 年奔腾不息,是他们让每座城市长高,
是他们成就了中国发展的奇迹。
梦想的光总有一天会照在自己的身上,摆脱土地的
束缚,参与现代化进程,再融入城镇化洪流,40 年中
国农民阔步向前,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
今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又一次作出选择
回到农村,
【字幕】四川成都战旗村解说:战旗村,成都的热门村庄。
杨兴明,三年前大
学毕业回到家乡,学习电商专业的他将父亲种植的鲜花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女朋
友也跟着他从城里来了。
杨勇种了一辈子花,销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儿子搞网
店,销量一下涨了50% ,像杨益明返乡创业的,战旗村已经有10 多位,年轻人正
为这里的农业注入新动能。
人回来了,资金也注入了,以土地入股引进现代化产业,年底分红,战旗村有了新的吸引力。
又一批杏鲍菇成熟了。
台湾投资商带来的这种先进工厂化冷库栽培技术,能将杏鲍菇的生长周期从三四个月缩短到50 多天,工厂里400 多名工人都是战旗村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这里每年的产值都超过1 亿元。
除了蘑菇产业,村书记高德敏还在忙着建设乡村十八坊。
2017 年战旗村村域经济总产值已经接近3 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 万元,是十年前的4 倍。
小桥流水,修竹环饰,青砖白瓦,川西民居的升级版美景被绿美廊道穿起。
生活富裕了,精神上也要满足,一场乡村晚会正在筹备。
乡村晚会开演了,台上台下都是村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