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专插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专插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

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中药学》考试大纲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贯众。

1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黛、山豆根、蚤休、红藤、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

1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黛、鸦胆子。

15、掌握山豆根、鸦胆子的使用注意。

16、掌握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7、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1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水牛角、紫草。

19、掌握水牛角的用法。

20、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21、掌握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2、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24、掌握青蒿的用法和使用注意。

25、掌握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七、泻下药1、掌握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

2、掌握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大黄、芒硝。

4、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芦荟、番泻叶。

5、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7、掌握大黄、芒硝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

9、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大戟、芫花、巴豆。

八、祛风湿药1、各类祛风湿药的含义、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雷公藤。

4、掌握川乌的用法。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雷公藤。

6、掌握独活与羌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7、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秦艽、防己。

8、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豕希莶草、络石藤、桑枝。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61科目名称:中药学综合I.考察目标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共50分选择题45小题,共90分简答题10小题,共100分论述题4小题,共60分III.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考察内容】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及采集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药性理论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2020-03-28 10:08一、考试内容中药学知识点难易程度及所占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知识点所占比例了解部分约占5%熟悉部分约占15%掌握部分约占60%应用部分约占20%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争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学术价值。

(2)熟悉主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

(3)了解主要本草著作的载药数目及分类依据。

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掌握道地药材的含义及确定因素;常见道地药材举例。

(2)掌握植物类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叶、花、果实与种子、根及根茎、皮)的一般采集期。

3.中药的炮制(1)掌握中药的炮制的目的。

(2)掌握中药的炮制的含义。

4.中药的性能(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和确定依据。

(2)掌握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特征,四气、升降浮沉的作用。

(3)熟悉四气、归经的临床意义。

(4)了解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

5.中药的应用(1)掌握“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

(2)掌握并应用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3)掌握煎药时特殊煎法。

(4)熟悉“剂量”的含义。

6.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麻黄、桂枝、荆芥、羌活、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防风、桑叶、葛根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4)了解白芷、牛蒡子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7.清热药(1)掌握清热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白头翁、山豆根、地黄、牡丹皮、青蒿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天花粉、夏枯草、龙胆草、鱼腥草、红藤、射干、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商陆和 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学 的常用中药
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麦冬和知母中主要甾体皂苷成分的 4.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化学结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分类及
1.特点和分类
特征
(2)强心苷苷元与糖的连接方式
(九)强心苷
2.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强心苷的溶解性、显色反应和水解反 应
3.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1)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 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 征 (2)生物碱的性状、旋光性、溶解
2.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 性和碱性 (3)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与显色反应
(二)生物碱
3.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1)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 延胡索、防己、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 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和生 物活性 (2)川乌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化学 结构类型、毒性及其在炮制过程中的 变化 (3)马钱子、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 含主要 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与毒 性 (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 质量控制成分
(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
2. 醌 类 化 合 物 的 理 化 性 溶解性和酸碱性

(2)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

(四)醌类化合物
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
3. 含 醌类 化合 物的 常用 丹参和紫草中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
中药
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
结构
(2)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 途径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1)特点
散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 (2)分类
(三)散剂
要求
(3)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4)散剂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2022年河北专接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2022年河北专接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2022年河北专接本中药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中药学》考试是为招收中药学专业专科升本科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课程是联系和沟通基础与临床各科的一门桥梁课,是从事中医药的工作者必须拿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临床实践应用问题。

考生应掌握各章概述中的含义、性能特点、分类、功效与适应证、配伍原则、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掌握或熟悉各章节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等知识及部分药物的功效、临床应用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知识要点
1.中药的起源。

2.中药学的发展,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明确中药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掌握6部代表性本草著作一《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量及学术价值。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40448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40448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部分: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学问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须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学问和基本理论。

2. 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别、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 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 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学问与应用。

8. 中药制剂配伍变更的基本理论学问。

9.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学问,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1. 常用术语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一.中药药剂学与中(一)中药药剂学及等术语药剂型选择其发展(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2. 历史回顾与现状剂相关文献(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探讨与应用现状(1)基质的要求(二)栓剂的基质要求与类型(2)基质的类型、代表品种及其性质(1)栓剂的制法(2)热熔法的制备要点与应用(三)栓剂的制备制备方法(3)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4)置换价及其计算(四)栓剂的质量要(1)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与检查(2)融变时限检查求与检查方法(1)特点与分类(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1)空胶襄的原料与辅料1. 硬胶褒剂的制备(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3)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1)软胶囊的囊材十—、胶囊剂(二)胶囊剂的制备组成(2)软胶襄对充填物的要求2. 软胶囊的制备(3)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4)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缘由(三)胶囊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水分、崩解时限、装要求与检查量差异要求(一)基本要求分类与特点(1)分类十二、丸剂(2)特点(二)水丸 1. 水丸的赋形剂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1)水丸对药粉的要求2. 水丸的制备(2)泛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用(3)起模方法(1)类型1. 蜜丸的类型、蜂蜜(2)蜂蜜的要求与选择的选择与炼制(3)炼蜜的目的、(三)蜜丸(含水蜜规格、要求与选用丸)(1)塑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2. 制备用十二、丸剂(2)水蜜丸的制备方法及要点1. 浓缩丸的分类与(1)分类(2)饮片的处理原(四)浓缩丸饮片的处理原则则2. 浓缩丸的制备制法与应用1. 糊丸(1)常用的赋形剂(五)糊丸和蜡丸(2)制法与要点2. 蜡丸制法与要点(1)常用基质的要求与种类1. 常用基质、冷凝液(2)冷凝液的要求、及药物的分散状态种类与选用(六)滴丸(3)滴丸中药物的分散状态十二、丸剂(1)制备要点与应2. 滴丸的制备用(2)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1)包衣目的(七)丸剂的包衣包衣的目的与种类(2)包衣种类及包衣材料十三、颗粒剂十四、片剂(1)溶散时限、水(八)丸剂的质量要分的要求质量要求与检查(2)重量差异、装求与检查(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量差异及装量检查的适用性(1)特点(2)分类(1)制备工艺与应1. 可溶颗粒的制备用(2)不同制粒方法(二)颗粒剂的制备12混悬颗粒3泡腾颗粒(三)颗粒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要求与检查(一)基本要求帮点与分类及其应用制备要点制备要点与应用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1)中药片剂的特点、类型(2)片剂的分类1稀释剂与汲取剂1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二)片剂的辅料2润湿剂与黏合剂尸三、主要品种及其应用3崩解剂4. 润滑剂1. 制备工艺(1)崩解机理、主要品种及其应用(2)崩解剂的加入方法运用目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浸膏片与半浸膏片的制备要点与应用(1)中药原料处理(三)中药片剂的制的一般原则(2)制颗粒的目的备2湿制颗粒压片法(3)湿颗粒的干燥(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5)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及挥发性成分的加入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压片(含片重计算)3. 干制颗粒压片法方法及要点4. 粉末干脆压片法方法及要点5. 压片过程与片剂片剂成型机制成型6. 压片过程中可能松片、裂片、粘冲、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片重差异超限、崩解方法时间超限的缘由(1)包衣的目的与1. 包衣的目的、种类种类与要求(2)片心及衣层的质量要求2. 包衣的方法与设包衣方法备(四)片剂的包衣(1)糖衣物料及包衣工序与操作要点3. 包衣物料与包衣(2)薄膜衣物料及操作包衣操作要点(3)肠溶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1)片剂检查项目十四、片剂(五)片剂的质量要检查项目及要求(2)片重差异、崩求与检查解时限及发泡量要求1. 气雾剂的特点与特点与分类/刀\.大来2. 吸入气雾剂的汲吸人气雾剂的汲取(一)基本要求取与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十五、气雾剂(1)组成3. 气雾剂的组成(2)常用附加剂(3)抛射剂及其作用(二)气雾剂的制备制备方法(1)制备工艺流程(三)气雾剂的质量质量要求与检查要求与检查1. 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一)胶剂2. 胶剂的制备1. 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二)膜剂十六、其他剂型 2. 膜剂的制备常用成膜材料与制(三)涂膜剂备工艺锭剂、炎剂、线剂、(四)其他传统剂型褽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1. 缓释制剂(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2. 控释制剂3. 靶向制剂4. 前体药物制剂十七、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1. 环糊精包合技术(二)中药制剂新技术2. 微型包囊技术3. 固体分散技术(2)抛射剂充填方法及选用质量检查项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1)原辅料的种类,辅料的作用(2)制备要点(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1)常用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2)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2)制备工艺流程应用特点(1)特点与类型(2)不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特点与类型特点与类型特点与相宜药物(1) 13-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2)�-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1)特点与应用(2)常用包囊材料(3)单凝合法、复凝合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其操作要点(1)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与常用载体(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应用(1)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1. 影响中药制剂稳(2)影响中药制剂(一)中药制剂稳定定性的因素稳定性的因素(3)制剂的包装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贮藏要求稳定措施(1)延缓药物水解2. 提中学药制剂稳的方法定性的方法(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十八、中药制剂的稳(1)长期试验法与定性加速试验法试验要J占、、、(2)经典恒温法的原理、试验步骤与计(二)中药制剂稳定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算性的试验方法常用试验方法(3) CRH与中药固体制剂吸湿性(4)中药固体制剂防湿措施(5)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1)生物药剂学及其探讨内容十九、生物药剂学与(一)生物药剂学药物体内过程及其(2)药物的汲取、药物动力学概论影响因素分布、代谢与排泄(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1)药物动力学及十九、生物药剂学与其探讨内容(二)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与参数(2)隔室模型、生药物动力学概论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三)药物制剂的生生物利用度与溶出物利用度度(3)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4)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计算公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其评价指标(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与常用参数(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二十、药物制剂的配伍变更药物配伍变更探讨(1)探讨目的(一)基本要求的目的与类型(2)配伍变更的类型11. 物理的配伍变更1常见变更及缘由2. 化学的配伍变更1常见变更及缘由三)药剂学的配伍�压射剂的配伍变1常见变更及缘由4. 试验及处理方法(一)基本要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二十一、中药炮制绪、人U 么(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11. 中药炮制的目的I-_-(1)试验方法(2)处理方法(1)炮炙与炮制(2)《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头和学术价值(1)降低或消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变更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加药物疗效(4)便千调剂和制I 剂1(5)变更药物作用的部位(1)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2)净制、切制、2. 中药炮制的作用加热、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3)对含生物碱类、昔类、挥发油类、鞣质类成分饮片质量的影响(1)洒、醋、食盐水、米泭水的作用与(三)中药炮制的常1. 液体辅料用量(2)姜汁、黑豆汁、用辅料蜜、油的作用与用量2. 固体辅料麦蚨、米、土、河砂、滑石粉、始粉的作用(1)净度、片型、(四)饮片的质量要质量要求色泽、气味的要求求和贮藏保管(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一)净制净制的目的与方法(1)净制的目的(2)净制的方法1. 饮片类型薄片、厚片、斜片、段、丝、块(1)软化药材的方法(淋、洗、泡、漂、二十二、净制与切制润)(二)切制与干燥(2)软化程度的检2. 切制与干燥方法查方法(3)不同类型药材切药机的选用(4)千燥方法与条件二十三、炒法(一)清炒法 1. 炒黄牛劳子、芬子、王不留行、莱服子、苍耳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山植、枙子炮制方2. 炒焦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大蓟、蒲黄、荆齐炮3. 炒炭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壳、苍术炮制方1. 数炒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2. 米炒斑婺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3. 土炒白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加辅料炒马钱子、骨碎补炮制4. 砂炒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5. 滑石粉炒水蛭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6. 始粉炒阿胶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大黄、黄连、当归、炮制方法、辅料用(一)酒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薪蛇作用甘遂、延胡索、乳香、炮制方法、辅料用(二)醋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香附作用二十四、炙法杜仲、黄柏、泽泻、炮制方法、辅料用(三)盐炙量、成品性状与炮制车前子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四)姜炙厚朴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五)蜜炙黄苠、甘草、麻黄、炮制方法、辅料用批把叶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六)油炙淫羊霍、蛉蚧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留意事(一)明缎臼矶、牡蜗、石决明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十五、缎法(二)缎洋赌石、自然铜、炉甘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石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留意事(三)扣锅缎血余炭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何首乌、黄芩、地黄、炮制方法、辅料用(一)苤,、、、量、成品性状与炮制黄精作用二十六、蒸煮熘法炮制方法、辅料用(二)煮藤黄、川乌、附子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三)熘苦杏仁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一)复制半夏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与解毒机理炮制方法、品质要(二)发酵六神曲求、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三)发芽麦芽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十七、其他制法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四)制霜巴豆、西瓜霜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辅料用(五)煨肉豆翘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六)提净芒硝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1. 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剂型与疗效2. 中药剂型的选择(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1)药典的性质、作用药典、部(局)颁药(2) 《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三)药品标准品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内容(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1. 药品卫生标准及(1)药品卫生标准其可能被微生物污(2)药品可能被微(一)基本要求染的途径生物污染的途径2. 制药环境的空气(1)空气净化技术(2)净化级别及其净化适用范围1. 灭菌参数在灭菌D值、Z值、F值及氏值在灭菌中的意中的意义与应用义与应用(1)灭菌方法的分类与灭菌机理二、药剂卫生(2)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3)热压灭菌法、(二)灭菌方法与无流通蒸汽灭菌法和菌操作煮沸灭菌法的特点2. 常用灭菌方法与应用(4)过滤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C 5) 6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考试大纲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概念。

中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中药以植物类药材居多,所以自古以来把中药称为“本草”。

2、熟悉下列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神农本草经》:神农氏;东汉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四大经典之一,系统的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书全面总结了魏晋南北朝300余年中药学主要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雏形。

《新修本草》:苏敬;公元659年;本书是第一部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公开颁布的药典性本草比纽伦堡政府于公元1542年颁布的《纽伦堡药典》(欧洲最早的药典)早833年。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公元1082年;本书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公元1578年;该书是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全面总结,是我过科学史上及其辉煌的硕果。

该书的分类方法纲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1765年;该书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总结了我国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二、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1、熟悉道地药材的含义。

道地药材:人们习惯把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讲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称为“道地药材”。

2、了解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最佳。

3、熟悉炮制的含义。

是指中药在应用钱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需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的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4、熟悉炮制的目的。

目的:①除去杂质,纯净药材。

②便于制剂和贮存③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确保安全用药④增强药物功效,提高临床疗效⑤改变药性,扩大应用范围⑥矫臭矫味,便于服用⑦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5、熟悉五种炮制大法。

①修治②水制③火制④水火共制⑤其他制法三、中药的性能1、熟悉四气的含义。

四气:即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2、掌握五味及其作用。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3、掌握四气五味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4、熟悉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或适用范围5、掌握归经确定的依据。

6、掌握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7、熟悉升降浮沉的含义、临床意义及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8、掌握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9、掌握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10、掌握毒药与毒性的含义及引起毒性的原因。

四、配伍与应用1、掌握配伍的目的。

2、掌握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3、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4、掌握妊娠用药禁忌。

5、了解服药禁忌。

6、熟悉用量的含义。

7、熟悉确定用量的依据。

8、掌握特殊的煎药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9、掌握服药方法。

五、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2、解表药的分类。

3、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4、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辛夷、藁本、苍耳子。

5、熟悉下列药物的用法:香薷、荆芥、辛夷。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

7、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薄荷、蝉蜕、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9、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麻、蔓荆子、淡豆豉。

10、了解下列药物的用法:葛根。

11、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

12、掌握桑叶等相似药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六、清热药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

2、掌握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

3、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4、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

5、熟悉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栀子。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栀子。

7、掌握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掌握下列药物的、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9、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椿皮。

10、掌握龙胆草的用量和使用注意。

11、掌握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贯众。

1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黛、山豆根、蚤休、红藤、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

1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黛、鸦胆子。

15、掌握山豆根、鸦胆子的使用注意。

16、掌握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7、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1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水牛角、紫草。

19、掌握水牛角的用法。

20、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21、掌握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2、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24、掌握青蒿的用法和使用注意。

25、掌握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七、泻下药1、掌握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

2、掌握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大黄、芒硝。

4、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芦荟、番泻叶。

5、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7、掌握大黄、芒硝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

9、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大戟、芫花、巴豆。

八、祛风湿药1、各类祛风湿药的含义、性能特点、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雷公藤。

4、掌握川乌的用法。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雷公藤。

6、掌握独活与羌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7、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秦艽、防己。

8、了解下列药物的功效:豕希莶草、络石藤、桑枝。

9、熟悉豕希莶草的用法。

10、熟悉汉防己、木防己来源与功用的区别。

11、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12、掌握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九、化湿药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苍术、厚朴、藿香。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佩兰。

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白豆蔻。

5、掌握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十、利水渗湿药1、掌握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含义。

2、掌握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适应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茯苓、泽泻、薏苡仁。

4、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薏苡仁、香加皮。

5、掌握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6、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车前子。

7、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关木通、滑石、石韦、萆解、海金沙、瞿麦。

8、掌握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9、掌握关木通的使用注意。

10、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

11、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

十一、温里药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花椒、丁香、小茴香、高良姜、胡椒。

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法:附子、肉桂。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

6、掌握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附子与川乌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十二、理气药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乌药、沉香、川楝子、佛手、荔枝核。

4、掌握下列药用的用法:木香、沉香。

5、掌握川楝子的使用注意。

6、掌握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十三、消食药1、掌握消食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

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

十四、驱虫药1、掌握驱虫药的功效、适应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槟榔。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雷丸、榧子。

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十五、止血药1、掌握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小蓟、地榆。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

4、掌握槐花的用量、用法。

5、掌握大蓟与小蓟、地榆与槐花等相似药物功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三七、茜草。

7、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

8、掌握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三七、蒲黄。

9、掌握三七、茜草与蒲黄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0、及的功效、应用与使用注意。

11、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

12、叶的功效、应用。

13、姜的功效、主治病证。

十六、活血化瘀药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各类药的适应药。

2、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

3、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乳香、姜黄、没药、五灵脂。

4、掌握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五灵脂。

5、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乳香、没药、五灵脂。

6、掌握川芎与郁金、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7、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